我国气候资源的七个基本特征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太阳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我国的大阳能资源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于22~35°N之间。

我国太阳能分布图

青藏高原为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低值中心出现在四川盆地。

我国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多,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充足的光能。青藏高原生长期短,能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全国最低。

二、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

我国热量带分布图

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三、季风气候影响显著

热量资源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我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是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而且冬季比夏季突出。

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四、下垫面复杂多样,造成了气候资源的再分配

我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2/3,境内陆形复杂,较大山脉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得有些地区非地带性的影响超过地带性影响。

我国的主要山脉

我国境内有些东西走向或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北来冷空气和南来暖湿气流有显著的屏障作用,是山体两侧水热状况显著差异的分水岭。

五、降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干湿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相近

按这一走向的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当于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5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又相近于干旱与半千旱的分界线;横穿东部的9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是东部地区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六、雨热基本同季,夏季光、热、水共济,气候生产潜力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种优势。夏季温高雨多,光合有效辐射量大,为植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高。

黑龙江是稻谷生产最北地点

七、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低温冷害或旱涝

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我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次的冷期和暖期,曾造成农收界线南北来回推移;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也曾引起单、双季稻的种植界线南北变动两个纬距。

THE END
0.中国潜在造林地及其气候生产潜力30m栅格数据基于2020 年GLC_FCS30 和和GlobeLand30 两种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产品,结合地形与微气候、交通、林线、生态地理分区数据,以草地和坡度大于25°耕地为潜在土地来源,使用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估算了中国潜在造林地的面积和质量等级;使用Miami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得到潜在造林地的气候生产潜力。该数据集内容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83<288ftvkimg8igvcomu864;:;1:B9
1.近50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大豆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气候变化 大豆 生产潜力 时空变化特征 GAEZ模型 中国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MMS7236712:80jvs
2.记忆中的歌声范文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保证土壤肥力等相关要素最适宜的状态下,由气候条件决定的潜在产量。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包含温度和降水两大因素,其中,由温度条件决定的潜力通常称作光温生产潜力,被认为是灌溉农业粮食产量的上限;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自然降水对作物产量的衰减作用而得到的潜力通常称作光温水生产潜力,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ivvq
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视点张凤荣:结合“三调那么,根据现状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最新的作物优良品种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现实耕地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研究,并结合现实小康社会的膳食结构对食物的人均需求量,计算人口承载力,将对我国制定耕地保护策略和划定“耕地红线”起到科学支撑作用。 耕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对象,也应该包括“三调”中的那些“非粮化”的jvzquC41enyu0lfw0gjv0ls1ctz0497313603;4ctve43::8a9>:2?50jvsm
4.稻田甲烷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和低碳生产战略路径作为第一大主粮作物,水稻在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低碳生产不仅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更对国家粮食自给率提升、国民膳食营养改善和气候外交的实施意义重大。文中从我国稻田甲烷(CH4)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和低碳生产战略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低碳可持续稻谷生产系统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我jvzquC41yy}/eunocvkdjjsig0io1jwvkerf1;5451779<2393?03?<5/3=2;66;/7366:3ujvsm
5.三江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进展2.2.1 气候模型 气候模型仅以气候数据为驱动,模拟的植被生产力是潜在植被生产力(或称气候生产力)。根据在三江源地区开展的已有相关研究,气候模型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候相关模型、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和分类指数模型。 气候相关模型通过建立气候因子与NPP之间的回归方程来对NPP进行估算,如郭佩佩等[24]和李惠梅等[25]均基于Th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2;33>6599;/uqyon
6.近50年气候驱动下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分析气候变化 玉米 生产潜力 GAEZ模型 东北地区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M[S72386629;0jvs
7.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冬小麦,甘肃省,生育期,生产潜力,甘肃省的气候较为干旱,区域内作物生产受到气候的影响很显著,同时甘肃省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带,降雨量较为稀少,因而农业生产受气候变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3969:4:98<3pj0nuou
8.气候变暖对渭干河[24] 高素华. 中国三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5. [Gao Suhua.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and it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Norths, China. Beijing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423:14957
9.生物质能源(精选5篇)目前开发的以木薯为代表的非食用薯类、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既不与粮油竞争,又能降低乙醇成本。广西是木薯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80%,2005年,木薯乙醇产量30万吨。从生产潜力看,目前,木薯是替代粮食生产乙醇最现实可行的原料,全国具有年产500万吨燃料乙醇的潜力。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424940qyon
10.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水稻生产的碳源和碳汇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相应气候、土壤条件下农艺措施对稻田碳源和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挖掘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潜力。 3.1 不同农艺措施固碳减排效果及差异 1)免耕。与翻耕相比,稻田免耕均能降低CH4排放量,其中双季稻模式CH4减排效应最明显;稻田免耕也增加了N2O排放量,增幅15%~17%;免耕对jvzq<84jpzhx0lslqwxocux0pgz0j}rn1j€o{m}|t1814:4514633982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