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能源署署长为本刊撰文:详解德国新政府能源气候政策

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的国际合作一直基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它可以帮助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合作的基础是和平。因此,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世界其它地方,尽全力避免战争冲突,是我们共同的任务。

更为坚决的能源转型政策

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德国新政府进行气候资产负债总结并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德国政府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中指出:迄今为止采取的措施不足以实现德国到2045年气候中和的目标。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方面,德国新政府可以说是以抵押贷款的方式开始了新的执政期。为了弥补已经出现的落后局面,德国政府已经承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扩大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快步伐。为此,联邦政府宣布了一个极其雄心勃勃的时间表:所有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措施都将在2022年底前出台。

早在2022年春季,全面的法规计划,如太阳能加速法案、陆上风能法和气候保护合同的引入,就已经得到通过。这些是必要的,例如减排的速度必须在到2030年之前提升几乎两倍,才能保证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虽然在过去十年中,排放量平均每年下降1500万吨,但从现在到2030年,每年必须下降3600万至4100万吨。

早在2021年10月,德国能源署就已经在其指导研究报告 《迈向气候中和》中描述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展示在德国实现一体化的、气候中立的能源系统的方法,这项综合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能源和气候政策的基础。

去年年底,为了加速能源转型,德国新政府宣布:“理想”的方案是在2030年之前而不是2038年之前淘汰煤炭;将所有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增加三倍;并在2030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在国家电量结构中的份额提升至80%。不仅仅是可再生能源的扩展目标是雄心勃勃的。德国政府还致力于快速发展氢气生产,并为德国制定了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到2030年电解能力达到10 GW这一目标。

能源转型的全局考虑

气候和能源政策的目标将为德国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必须对工业和能源系统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仅仅是燃煤发电和核电的同时淘汰,就对德国的能源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确保能源的可靠供应,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扩展将必须比想象的还要快得多,而且20年内将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整体电气化推进。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电力系统的发展建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考虑到这些挑战,我们在规划能源基础设施时的一个关键是要始终保持大局观。毕竟,为了实现从化石燃料到气候中和的能源系统的转变,电力、天然气以及未来的氢气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必须更好地相互协调。而德国的能源网络也必须与德国2045年的气候目标保持一致。为了扩大网络并确保供应安全,德国能源署在其最近出版的《网络研究III》中建议制定系统性综合发展规划,目的是将迄今为止平行实施的项目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综合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这种相互协调的基础设施规划既节约了成本,又可以作为跨行业能源转型成功的基础。

德国越来越依赖国际解决方案

一个事实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为自己确定这些解决方案。德国的能源系统也嵌套在欧洲的经济和法律体系中。因此,欧洲的框架对德国的国家政策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通过 "绿色新政",欧盟(EU)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立法框架,以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的目标。绿色新政也增加了德国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的压力,它对德国气候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时,欧盟本身也被嵌套在一个总体的能源政策参考框架中。只有考虑到全球的框架条件,它才能成功地拟定欧洲能源和气候保护政策。这一点在关于引入欧洲二氧化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的争议性讨论中变得尤为明显。目前激烈讨论的欧洲二氧化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方案被视为避免碳泄漏的一个可能的工具。尽管欧盟在气候保护方面有雄心壮志,但必须注意不能危及其产业的竞争力。德国尤其不能冒德国公司转移到国外,在不太严格的气候保护规则下生产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政府有致力于建立一个国际气候俱乐部的想法。去年,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已经反复倡导实施这样一个国家联盟,在这个联盟中,那些为自己设定了类似的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并能就基本措施(如共同的最低二氧化碳价格)达成一致的国家将联合起来。为了激励其他国家加入气候俱乐部,成员应该享受外人没有的优势,如贸易特权。一个由经济强国组成的、受益于共同规则和简化贸易的联合,可以对其他国家产生带动作用。因此,气候保护将从一个成本因素转变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国际气候俱乐部将有可能引发国际气候政策的范式转变。朔尔茨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强调了这一点。其核心思想是,雄心勃勃的国家不再需要等待气候保护目标最低的国家。在气候俱乐部内,他们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与世贸组织的联系将给气候俱乐部一个既定的框架,适合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例如引入碳上限和交易机制。因此,这种合作方式应该是欧盟气候外交的目标。德国政府在2021年8月表示,希望及时实现建立一个 "合作和开放的气候俱乐部",并希望在欧洲层面协调实施这一概念。

中德能源与气候合作潜力巨大

今年,德国政府接任七国集团主席国。德国已经明确了在担任主席期间的一个优先事项:建立一个合作和开放的气候俱乐部。七国集团的形式是一个重要的多边论坛,因为它几乎代表了全球经济体量的一半。然而,像中国这样的重要国家并不在这个集团中。中国不仅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国际气候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德国政府也应该在二十国峰会G20的框架内以及在德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中推行气候俱乐部的理念。

我们确信,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催化剂,使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的其他挑战上也能坐到谈判桌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也在这方面释放了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希望就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全球9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那些已经承诺自己减排目标的国家造成的,这对国际气候保护是一种鼓励。中国也为气候保护和经济脱碳化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例如,中国政府已经发布了到2030年减少碳排放的行动计划,并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各省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中央政府让各省在执行气候目标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举措。也许在措施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省级政府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例如,通过像德国能源署进行的针对德国的指导研究(一体化能源转型、迈向气候中和)一样,在选定的省份实施具体的灯塔项目,其他省份可以从中学习到宝贵经验。在灯塔项目的展示效果方面,德国能源署在德国和中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灯塔项目的实施为很多重大的挑战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能为其他省份实现其气候目标指明方向。

THE END
0.中国潜在造林地及其气候生产潜力30m栅格数据基于2020 年GLC_FCS30 和和GlobeLand30 两种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产品,结合地形与微气候、交通、林线、生态地理分区数据,以草地和坡度大于25°耕地为潜在土地来源,使用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估算了中国潜在造林地的面积和质量等级;使用Miami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得到潜在造林地的气候生产潜力。该数据集内容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83<288ftvkimg8igvcomu864;:;1:B9
1.近50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大豆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气候变化 大豆 生产潜力 时空变化特征 GAEZ模型 中国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MMS7236712:80jvs
2.记忆中的歌声范文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保证土壤肥力等相关要素最适宜的状态下,由气候条件决定的潜在产量。影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包含温度和降水两大因素,其中,由温度条件决定的潜力通常称作光温生产潜力,被认为是灌溉农业粮食产量的上限;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自然降水对作物产量的衰减作用而得到的潜力通常称作光温水生产潜力,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ivvq
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视点张凤荣:结合“三调那么,根据现状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最新的作物优良品种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现实耕地的光温水土生产潜力研究,并结合现实小康社会的膳食结构对食物的人均需求量,计算人口承载力,将对我国制定耕地保护策略和划定“耕地红线”起到科学支撑作用。 耕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对象,也应该包括“三调”中的那些“非粮化”的jvzquC41enyu0lfw0gjv0ls1ctz0497313603;4ctve43::8a9>:2?50jvsm
4.稻田甲烷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和低碳生产战略路径作为第一大主粮作物,水稻在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低碳生产不仅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更对国家粮食自给率提升、国民膳食营养改善和气候外交的实施意义重大。文中从我国稻田甲烷(CH4)排放现状、减排技术和低碳生产战略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低碳可持续稻谷生产系统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我jvzquC41yy}/eunocvkdjjsig0io1jwvkerf1;5451779<2393?03?<5/3=2;66;/7366:3ujvsm
5.三江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进展2.2.1 气候模型 气候模型仅以气候数据为驱动,模拟的植被生产力是潜在植被生产力(或称气候生产力)。根据在三江源地区开展的已有相关研究,气候模型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候相关模型、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和分类指数模型。 气候相关模型通过建立气候因子与NPP之间的回归方程来对NPP进行估算,如郭佩佩等[24]和李惠梅等[25]均基于Th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2;33>6599;/uqyon
6.近50年气候驱动下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分析气候变化 玉米 生产潜力 GAEZ模型 东北地区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M[S72386629;0jvs
7.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甘肃省不同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及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冬小麦,甘肃省,生育期,生产潜力,甘肃省的气候较为干旱,区域内作物生产受到气候的影响很显著,同时甘肃省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带,降雨量较为稀少,因而农业生产受气候变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3969:4:98<3pj0nuou
8.气候变暖对渭干河[24] 高素华. 中国三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5. [Gao Suhua.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limate and it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Norths, China. Beijing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423:14957
9.生物质能源(精选5篇)目前开发的以木薯为代表的非食用薯类、甜高粱、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既不与粮油竞争,又能降低乙醇成本。广西是木薯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80%,2005年,木薯乙醇产量30万吨。从生产潜力看,目前,木薯是替代粮食生产乙醇最现实可行的原料,全国具有年产500万吨燃料乙醇的潜力。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424940qyon
10.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水稻生产的碳源和碳汇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明确相应气候、土壤条件下农艺措施对稻田碳源和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挖掘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潜力。 3.1 不同农艺措施固碳减排效果及差异 1)免耕。与翻耕相比,稻田免耕均能降低CH4排放量,其中双季稻模式CH4减排效应最明显;稻田免耕也增加了N2O排放量,增幅15%~17%;免耕对jvzq<84jpzhx0lslqwxocux0pgz0j}rn1j€o{m}|t1814:4514633982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