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下面将对农业气象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做解释。

1. 气象因素: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阳光辐射、风速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适的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3.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在地面降下的形式,包括雨、雪、露、雾等。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水源,同时也会对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产生影响。

4. 光照: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5. 大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适宜的大气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6. 风速: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适宜的风速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散热和水分蒸发,但过大的风速会对农作物造成风害。

7. 蒸发散发:指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农业生产中,正确估算蒸发散发量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8. 冷害:是指农作物由于低温而引发的生理、形态和产量的损害。

冷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9. 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干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0. 病虫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导致的农作物疾病和害虫。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气象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农业与气象的关系B. 农业与气候的关系C. 气象与地理的关系D.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酸碱度答案:D3. 农业气象站通常设置在什么地方?A. 农田中心B. 农田边缘C. 农田附近的山顶D. 农田附近的河流旁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成分5. 农业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A. 提供灌溉建议B. 提供病虫害防治建议C. 提供种植时间建议D. 以上都是答案:D6. 农业干旱指数是衡量什么的指标?A. 土壤湿度B. 空气湿度C.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D. 温度与湿度之差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灾害?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地震答案:D8.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减少自然灾害损失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气象观测的仪器?B. 湿度计C. 风速计D. 土壤pH计答案:D10. 农业气象数据通常用于哪些方面?A. 农作物种植规划B. 农业灾害预警C. 农业资源管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包括哪些?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答案:A、B、C2. 农业气象站的主要观测内容有哪些?A. 温度B. 降水C. 风速D. 土壤湿度答案:A、B、C、D3. 农业气象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A. 灌溉建议B. 病虫害防治C. 种植时间安排D. 灾害预警答案:A、B、C、D4.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哪些?A. 干旱B. 洪涝C. 冰雹D. 霜冻答案:A、B、C、D5. 农业气象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 种植规划B. 灾害预警C. 资源管理D. 产量预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农业气象学只研究农业与气象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二)旨在通过实验和观测,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从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以及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气象因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正文:一、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象因素:1.1 温度的影响1.2 光照的影响1.3 降水的影响1.4 相对湿度的影响1.5 风速的影响二、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影响:2.1 温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2 光照对病虫害的影响2.3 降水对病虫害的影响2.4 相对湿度对病虫害的影响2.5 风速对病虫害的影响三、气象因素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1 降水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2 干旱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3 高温条件下的灌溉管理3.4 风速对灌溉管理的影响3.5 相对湿度对灌溉管理的影响四、气象因素对施肥管理的影响:4.1 温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2 降水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3 光照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4 风速对施肥效果的影响4.5 相对湿度对施肥效果的影响五、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5.1 气象监测仪器的选择5.2 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5.3 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4 气象监测对灾害防范的作用5.5 气象监测技术在精细化农业管理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实验和观测,我们可以发现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温度、光照、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也需要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因此,借助气象监测技术对气象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报,对于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合理利用和应用气象因素能够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主要内容: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六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光在群体中垂直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I = Io exp(-kF)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光饱和点:光强增强时,光合量也增加。

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量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如前所述,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补偿点,在这一光强下,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产物相等,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期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将逐渐枯黄以至死亡。

对于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饱和点为3-5万勒克斯,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

.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单叶为高。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联系: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是气候观测的基础,气候是天气观测的概括总结。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

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臭氧作用1、使得在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高;2、对在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在大气中的自然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变,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长波辐射的能量,参与温室效应。

固态和液态微粒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1、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3、产生霞光的光学现象。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引言: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加深对农业气象学的理解。

实验一: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首先,我们将小麦和玉米分别种植在两个温室中,一个温室保持常温,另一个温室则提高了温度。

而在提高温度的温室中,小麦和玉米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植株高大茂盛,叶片呈深绿色。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则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实验二: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农作物,番茄和黄瓜,来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将番茄和黄瓜分别种植在两个温室中,一个温室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另一个温室则限制了光照。

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番茄和黄瓜的生长速度减慢,植株瘦弱,果实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照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充足的光照有助于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三: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水稻和大豆作为研究对象,来观察它们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将水稻和大豆分别种植在两个温室中,一个温室保持常规浇水,另一个温室则限制了水量。

农学二级学科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气象要素、气象变化规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灾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土壤水分的蒸发与补给等农业生产过程。

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了解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提前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成为农业气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温、光照、水分等的需求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种植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可以预测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还需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三、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通过气象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以应对环境变化。

四、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前景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农业气象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气象学、农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模式。

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总称。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和环境条件。

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现象、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大气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

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组成。

地球大气是经过原生大气(地球凝聚诞生的早期)、次生大气(地球刚形成时)、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其他气体(二氧化碳)占0.1。

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温室气体有(CO2、CH4、CO、O3、水汽)2:大气中的水汽(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气溶胶粒子(大气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的小颗粒,以及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和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和冰晶)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5t)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1:含有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数:标况下,太阳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气象要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2: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3:几乎不含臭氧。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辐射都被该层大气(原子氧)吸收。

农业气象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候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分管理等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究农业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以期增加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与利用。

正文:一、农作物对气象因素的响应1.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温度对农作物萌发的影响b.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速率的影响c. 温度对农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2. 光照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b. 光照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 光照对农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3. 湿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湿度对农作物蒸腾作用的影响b. 湿度对农作物病虫害传播的影响c. 湿度对农作物生理适应性的影响4. 降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降水对土壤湿度的补给作用b. 降水对农作物根系发育的影响c. 降水对农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5. 风速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风速对农作物蒸腾作用的影响b. 风速对农作物灌溉水分分布的影响c. 风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影响二、农田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1. 常用的农田气象观测仪器a. 温度计b. 光照计c. 湿度计d. 降水量计e. 风速风向仪2. 农田气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a. 数据采集的方法与频率b. 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c. 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三、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气象预测与农作物种植调整a. 天气预报对作物种植的指导b. 气象数据对农作物生育期的调整c. 气象灾害预警与减灾措施的应用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a. 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b. 气象预测与病虫害防治的结合c. 气象数据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3. 农田水分管理a. 气象数据在灌溉决策中的运用b. 气象因素对农田水分蒸发的影响c. 气象数据在农田水分平衡分析中的应用四、农业气象与农户生产的现状和展望1. 农户对气象信息利用的现状a. 现有农业气象观测体系的覆盖情况b. 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程度c. 农户利用气象信息进行生产管理的情况2. 农业气象在农户生产中的潜在应用a. 提升农户对气象信息的认识与应用能力b. 推动农业气象观测体系的完善与扩大c. 提供有效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总结:农业气象学作为研究气候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绪论1 大气、大气科学的概念大气是包围在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3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4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5 叙述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关系(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 大气的组成包括悬浮集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干结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2 什么叫干结大气?干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结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但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1)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2)氧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因为动植物都需要呼吸,并在氧化作用中获得能量,以维持生命。

氧还决定着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3)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总紫外C的全部和紫外B的绝大部分。

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3叙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晴天,到达某地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因子2、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3、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4、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5、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6、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8、相同气象条件下,干燥土壤的日较差潮湿土壤,粗糙地面的最低温度平整地面。

9、海地区白天底层空气的流向是。

10、从季风形成的原因来看,东亚季风是原因形成的。

11、某地纬度为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夏至日,赤道上的可照时数()A.、大于12小时B、等于12小时C、小于12小时D、等于零2、低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 、地面反射D、大气逆辐射3、土壤中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是()A 、分子热传导B、辐射热交换 C 、潜热交换D、湍流热交换4、表示某地降水稳定程度的统计量是()A 、绝对变率B 、相对变率C 、平均绝对变率D 、平均相对对变率5、摩擦层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空气质点运动受到几个力的影响()A 、1 B、2 C 、3 D 、46、对热带低压的命名是从风力大于级开始命名编号的()A 、7B 、8C 、9D 、107、下列那组气压系统是深厚的气压系统()A 、冷低压、冷高压B、冷低压、暖低压C、暖高压、暖低压D、冷低压、暖高压8、在反气旋中,其低层气流()A、辐散下沉B、湍流上升C、辐合上升D、乱流下沉9、生产上常用的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是()A、水汽压B、绝对湿度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0、夏季影响我国最主要的气团是()A、极地大陆气团B、热带海洋气团C、热带大陆气团D、赤道气团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可照时数2、霜冻3寒潮4、气温年较差5、饱和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影响地面有效辐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可分为几层,对流层的特点有那些。

3、试述影响辐射霜冻有利的天气、土壤及地形条件并简要说明原因?4、何谓干热风,干热风可分为哪几类我国干热风“三三制”的干热风指标是什么?5、试述地膜覆盖的主要气象效应。

6、试从气象学角度解释农谚“锄头底下有火”的原理。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已知某植物某生育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2.3℃、13.5℃、15.6℃、15.9℃、9.8℃、9.4℃、10.6℃、11.2℃、12.5℃、13.3℃,求该阶段的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该阶段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5℃)。

简要说明积温学说的内容及其应用。

2、写出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式,注明各项的物理意义,分析生产中可能改变地面辐射平衡的技术措施。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2、在等高面图上,等压线愈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愈,该地区的风速也愈。

3、低压对应的多为天气,其中心附近盛行气流。

4.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下的。

5、台风在水平方向上可分为,,三部分6、云中水滴增大的途径主要有、两过程7、某地经度为168。

纬度为35度其与北京时的时差是。

8、某地纬度我北纬36度其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从光温角度出发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应选择在原产地品10、地转风是在、作用下形成的风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夏半年,北半球的可照时数()A.、大于12小时B、等于12小时C、小于12小时D、等于零2、大气中产生大气逆辐射的最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 B 、水汽 C 、固液态微粒 D 、氧气3、土壤中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是()A 、分子热传导B、辐射热交换 C 、潜热交换D、湍流热交换4 、表示某地降水变动程度的统计量是( )A 、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 D 、平均相对对变率5 、梯度风是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风()A 、1 B、2 C、3 D、46、相同土壤条件下下列那种状态土壤日较差最大()A、干燥平整B、潮湿平整 C 、干燥粗糙D、潮湿粗糙7、地面温度最高时()A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B、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C、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D、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8、下列哪个力是影响空气运动的原动力()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C、惯性离心力D、气压梯度力9、下列那种地面状态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最大()A、平整干燥B、粗糙干燥C、潮湿平整D、潮湿粗糙10、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A、空气温度B、太阳辐射C、海陆风D、地面温度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积温2、太阳常数3、大气活动中心4、干热风5、露点温度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影响地面反射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有哪些?3、简述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4、试述影响地面温度日较差的因素有哪些?5、试分析灌溉的气象效应主要有哪些?6、简述海陆风的成因。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求算冬至日,100N、、300N、66.0N等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霜冻分为那几类?影响霜冻危害程度的因素有哪些?霜冻主要预防措施及其原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晴天条件下,山顶的散射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直接辐射强度比山脚下的、总辐射比山脚。

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有、、。

3、沿海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与气温日变化,这主要与沿海地区的有关。

4、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是、。

5、晴天到达水平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主要决定与和两个因素。

6、一般而言,锋面附近的天气多为天气,暖锋的降水区域主要出在地面锋线的。

7、气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

8、相同条件下,凹液面的蒸发速度比凸液面,溶液的蒸发速度比纯水,9、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是、.。

10、冷云中凝结增长的方式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一气团做湿绝热上升,环境空气的气温直减率r=0.9,该气团的大气稳定度应是()A、稳定B、不稳定C、中性D、条件不稳定2、冬季多云的夜间比晴天的夜间暖的原因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B、减小大气逆辐射C、增加地面辐射D、减少地面辐射3、低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最主要的物质是()A、水汽B、二氧化碳C、固、液态微粒D、空气分子4、晴天条件下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A 、12 B、13 C、14 D、115、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其生育期将()A、延长B、缩短C、不变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6、灌溉后的土壤其温度变化规律是()A、白天升温快夜间降温慢B、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快C、白天升温慢夜间降温慢D、白天升温快夜间降快7、当相对湿度为100%时()A、气温高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B、气温低于露点温度饱和差大于零C、气温等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D、气温低于露点温度饱和差等于零8、形成辐射霜冻有利的天气条件是()A、晴朗、大风B、晴朗、微风C、晴朗、多云D、多云、微风9、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是()A、变率大集中在春季B、变率大集中在夏季C、变率小集中在秋季D、变率大全年分布均匀10、夏季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是()A、副热带高压B、印度低压C、蒙古高压D、阿留神低于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地面有效辐射2、土壤导热率3、干燥度4、暖锋5、干热风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摩擦层中曲线等压线的情况下形成的风是在那几个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它们各自的方向如何?2、寒潮冷空气主要来源与那些地方?其关键区位置及移动路径有那几条。

3、简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及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因素。

4、何为气团?按地理分类法可分为哪几类?我国境内能否形成气团?,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些。

5、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点。

6、简述影响土表温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从气象学角度分析松土、覆盖、灌溉的气象效应。

2、某气流翻过山高2000m,已知该气流在山脚迎风坡的温度为300c,凝结高度为800m,假设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到达山顶后气流下沉过程中未携带云块,试求该=10C/100m、气流在山顶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及背风坡山脚处的温度?(rd =0.50C/100m)rm。

THE END
0.近40年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3. 2 垂直温度廓线 将各站每层多年平均气温加以平均 , 得到气温 随高度的铅直分布(图 3).从图 3 中可以看到 , 地面(11. 6 ℃)到 700 hPa(1. 3 ℃)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 下降 , 但直减率不大 . 700 ~ 100 hPa 温度随高度增 高而 下降 得很 快 , 到 100 hP a 温度 达到最低点 (- 66. jvzquC41ogyp0wow0gjv0ls1FHY0hrqg1462;8591370496;29723=87449428?5
1.安徽“官方版”避暑目的地增至21个体感温度不足28℃此外,还有一些气象观测站设在背风面的山脚或山腰,焚风效应会特别明显。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所以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 jvzq<84crr4dj~jqw4dp8DcevoppFxjqy,bryBctvodnn+eqpzfp}nf?5<2;>>(eqtutxqngtCbt}neng
2.(一)气温直减率(一)气温直减率 地球表面上方大气圈各气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气层的气温随高 度的变化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γ表示。气温垂直递减率γ是指在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上每 升高100 m气温的变化值。对于标准大气来讲,在对流层上层的γ值为0.3~0.4℃/100 m; 下层为0.65~0.75℃/100 m。整个对流层的垂直递减率平均值为0.65jvzquC41ocrm0lsmk0tfv8wghgxfplj1T46339:22:61295:80nuou
3.图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大陆东西(2)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东部沿海受(大西洋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3)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8::9oh28fid4ng;h99e;A9f56853og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