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住宿最近几年都发展的不错,各种档次的都有,具体可以到了找都可以,县城不大的。
其实,这个我不太了解,只是知道,有个车确实很方便,一般的在新疆旅游的散客都是包车或者租车的吧。
关于行程,木垒县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当天回,就是每个地方都不挨着,需要去完一个地方回到县城,然后再去另一个地方,如果想夜宿的话可以找个农家或者自带帐篷,如果进山的话,旅游区内都有住宿。
先从我家的老宅子说起吧,从小在那里生活,直到我家人搬到县城,每年除冬季以外回家,都回老宅子一趟,那是一种味道,无论你在哪里,都闻到,都会想起。
小麦的收割,现在基本都收割机了,以前我们都是手割,人工打捆,然后运输到自己场上,然后碾压(打场)辛苦可想而知喽。
简易的观景台。
平顶山的万亩旱田,夏季一片绿油油的,秋季变为黄色更为壮观。都是豌豆,春小麦,冬小麦。
另外一个地方的观景台。
远处是草场,专为冬季畜牧储备的,一道一道是大镰刀割下来的,晒干了拉回家垛起来,冬季的时候喂羊,冬季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而且雪很厚,所有的人和动物活动范围都有限。
燕麦。。。
近距离的割草场景。
一半小麦,一半豌豆。
已经是另外一个地方了,放眼望去还是旱田。
这个草很神奇,可以扎人的,哈哈哈哈
近距离人家,路都是土路,家里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子,制造工艺稍后叙述。现在这个组还有人在坚守,其他的人基本多搬迁到县城了。
这些高草,都是草场里的草,平时禁止放牧的,专门留下来冬季喂羊的,每家都有草场的。
找个山头用石头或者木头围栏,就可以当羊圈了,在旁边搭个毡房,就可以放牧了。当然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得在村子或者组的范围内。
毡房出现,很久以前都是游牧民族的专利,现在汉族也这个。。。不过越来越少了。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森林、草场、人、畜和谐共生。
满屏的小羊羊。。。其实也蛮壮阔的哈。
车过与我无关。
我一直很奇怪,东北有松籽,我们那里为啥没有?还是没有被发现?山里的森林基本都是松树。
应该是哈族,放牧者。
惬意不?
悠闲不?
这是另一边的上山的路,也是下山的路,通用。。。比较缓一些
看看这是啥?眼熟吧
来一把的,这就是非常,非常美味的野草莓(当地话地漂),比草莓好吃的不知道多少倍了。小时候最爱最爱的东西了,一般是7月份开始成熟,随着割草完成,他也完了。
近距离的麦子。
漫山遍野的野花,根本叫不上名字。
这个东西管径是空心的,可以做水枪玩。
远处是地平线,夏季的太阳都从那里落下,记得小时候在西墙边看落日,尤其是下完雨,那里的云会出现各种形状,老虎、狮子、马拉大车,飞蝶。。。穷尽你的想象,也不为过。而且晚霞的颜色会渲染整个西边的天,那个情景也只有在我记忆里了,那是如果有相机,我想我的片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西边日头东边雨,雨停必然会有彩虹,双杠也是时常的事。我想说夜晚的星空。。。小时候数着星星,北斗七星,还有东边的猎户座。。。
这个是豌豆的花,传播方式:自花授粉,不需要媒介。
秋季的这里除了冬小麦的绿,其他都是枯黄了,感觉有点落寞寂寥。
黑色的土地是拖拉机翻犁过的,方便第二年春天的播种,也是将有营养的土质颠倒一下,经过一个冬季的自然处理。
泉,水质清澈甘甜富含矿物质,这一眼泉曾经养活了我们一个组的六家人,到了冬季人畜的饮水都是他出力的。
家的西墙,原来在土坯那里有个门的,方便出入,现在不住人了也就封了。砖是后来砌筑的,因为大多数西风,雨水浸透也是西边多,而墙又是土坯的,所以得加以防护。
看出点啥没有。
上文中提到的达坂,就在前面,这是秋季的景色。
放牧者
以下照片我是很久之前拍的,那个时候还是佳能数码拍的。
远处的地平线还能看得到。
这个牛奶绝对是鲜奶,无任何添加。
鸣沙山,位于木垒县哈依纳尔北5公里处,距离木垒县城大约150公里。去的方式:开车,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所以在新疆最好的行走方式是开车,天高地阔,任你开。有的地方你会因为无车无人而独自寂寞,这就是新疆。最好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沙子太烫,无法划行。
顺着这里的台阶登上沙顶!d=====( ̄▽ ̄*)b,大约500多米吧。
也可以这样上去,估计。。。
沙漠植物,不是一般闹的啊,这种环境下能生长的。
登高沙顶,放眼望去的效果,那叫一个豁达。
沙子对温度的敏感超乎想象,以沙脊阳面烫脚,但是阴面那个凉快。。。
胡杨林位于木垒鸣沙山北30公里,是一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带。据说这片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胡杨林至少有6500万年的历史。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生命力极顽强的原始树种,素被人类誉为抗击沙漠的勇士。胡杨生长期漫长,由于风沙和干旱的影响,很多胡杨树造型奇特、诡异。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说法。
最好的季节也是秋季,树叶黄了,如果你是摄影去的,那么最好在哪里住一晚,去拍摄落日,日出,还有那夜晚的银河,是美,是醉,只有自己能感受到。
自家的烤肉、烤土豆。。。
打场,是一种古老传承下来的收获方式,是指收割下来带壳的粮食平摊在场院里,用马拉磙子(这个方法我小时候见过),或者用小型拖拉机,碾压这些粮食,使之脱去外壳。
以下是豌豆
正在粉碎豌豆杆,未冬季畜牧的储备,因为这里的冬季白茫茫。。。
木垒水磨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夏季炎热的时候乌鲁木齐,昌吉或者更远的人都回来这里避暑,那个时候这里人声鼎沸,我来的时候堵车堵了好久。
森林,流水。。。
哈哈,我是来挖土的,这个土松软,而且富含营养,不生虫子,栽花的绝佳土壤。
一起洗澡吧。
大羊羊
以前人家,现在没人居住了,都搬迁了。
这是秋季水磨沟的景色了,黄色。。。
一下一组黑白片是我秋季在打龙王庙水库拍的,高级拾荒者。此时水库的水已经不多了,多数都下放去灌溉农田了。
这是一个天然的滑雪场,登高望远,能看到木垒山城的全貌。他的对面是樊梨花当年渡河的遗址,目前都作为农田,除了一座碑做纪念,其他基本看不出痕迹了。
我的兄弟姐妹们,统统都还在新疆,有的依然还在木垒。
这里水库,水多的时候整个岛是基本被淹没了。
天然的滑雪场,目前已经修好了台阶可以登高。
远处的静谧的木垒县城。
夕阳落下,本篇游记也就此完结,欢迎来木垒旅游,看尽山山水水,县城虽然不大,但热情好客的木垒人会让你感觉热情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