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水循环黄河流域水资源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本期观点: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气候和水文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整个流域在过去50年的实测径流量和天然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流域的气候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

流域径流量的减少除与大尺度的气候变暖有关外,区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变化和人类用水量(如农业灌溉)的增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不同子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作用不同:在黄河上游,气候变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中下游,人类活动的影响甚至与气候变化作用旗鼓相当。

本期嘉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马柱国研究员 吕美霞博士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余荣助理研究员

采访人:本报记者 宛霞

一直以来,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面临的难题,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黄河流域的水循环发生显著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量造成影响,也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水资源量减少趋势最近十几年尤为明显

“基于实际资料分析,我们发现1961年至2010年黄河流域水文及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总体上看,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最近十几年,这种减少趋势尤为明显。”马柱国说,黄河流域降水总量普遍减少,同时降水的年内分配也趋于均匀化。这种降水总量的减少和年内分配的变化都会影响径流,加之流域变暖、植被覆盖度上升和农业灌溉等人为因素导致流域实际蒸散发(流域水分损失)普遍增大,最后使得全流域的产流能力显著下降,“越接近流域下游,降水和天然径流量减少趋势越明显。”

统计显示,黄河流域2003年至2010年的天然径流量相比1991年至2002年增加了27.2%,相比1961年至1990年偏少10.1%,整个流域的陆地水储量明显减小,流域整体正面临干旱化的威胁。

“黄河流域水资源本就匮乏,产流能力和径流量的下降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流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1998年至2012年地表水和地下水取用情况表明,黄河全流域取水量多呈现增长趋势,流域内天然径流量中近半数被人类取用而无法入海。因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如何有效管理逐渐减少的水资源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马柱国说。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

吕美霞认为,黄河流域径流量的改变既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又和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的两大关键因素。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流域的气候正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水资源量的多少。此外,黄河流域受到城市化、农田灌溉、退耕还林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用水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是其长期面临的难题。”

数据显示,1961年至2010年,黄河七个水文站(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三门峡、花园口和利津)的天然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2001年至2010年相比1961年至2000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减少了8.8%至20.8%。

要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黄河天然径流量减少。数值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在耕地转变为混交林的情况下,黄河流域降水量增多,蒸发增加而产流减少。退耕还林后植被生长状况得到改善,使得黄河流域降水增加,但增加的降水被更多地消耗于蒸发,最后并没有使径流量增加。

从未来预估的角度,气象部门也对黄河流域降水量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响应存在差异,各个区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有所不同。模式资料显示,围绕全球温升2℃和1.5℃对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发现,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山西-河南-山东一线地区)而言,从参考期(1986年到2005年)到温升1.5℃,持续性降水事件对总降水日数和总降水量贡献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当温升进一步增加到2℃时,对于两年一遇到百年一遇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其贡献均是增加的。”余荣分析说,在全球温升2℃的条件下,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降水事件将明显增加,可能将面临更多的洪涝灾害。而关于未来持续性降水事件贡献增加的原因,可能与模式预估情景中排放的设定和相应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调整有关。

作为一种干湿变化的综合指标,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其在黄土高原减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黄河源区增加得越来越缓慢。这一变化预示着黄河流域正趋于干旱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黄土高原地区尤为明显。黄河源区陆地水储量的增加,主要对应土壤水、径流量和降水增加;黄土高原及下游陆地水储量的减少,对应地下水和径流量的减少。此外,黄河流域的灌溉耗水量也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大了全流域的蒸散发。

植被变化对水资源影响不容忽视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对黄河径流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科学有序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近年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植被改善情况看,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新种植的树木和灌木能否长期存活,人们也开始从科学的角度综合思考工程的可行性。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退耕还林显著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但黄河径流量却变少了。除气候变化外,土地利用和农业用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已成为干旱化和水资源量减少不可忽视的因素。”吕美霞说,目前,植被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植被增加会消耗水分、减少径流量,从而导致可获得水资源量减少;另一种观点认为,植被特别是森林对水资源量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黄土高原自2000年正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植被生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产流量减少。吕美霞认为,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对今后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多举措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

对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不但需要基础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还需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

节水在黄河流域是一个永恒话题。黄河灌溉面积达1.1亿亩,年引水量超过31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5%以上。当前,黄河水量调度基本依靠行政配水,对灌区实际旱情掌握较少,需水与配水严重脱节,造成缺水和水资源浪费。因此,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灌溉时间、灌溉最合理的水量至关重要。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主要以漫灌为主,应减少灌溉输水用水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推广节水灌溉。

“影响黄河流域水循环的人类活动包括多种方式,比如城市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农田灌溉以及水土保持等。仅笼统地给出所有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效果,还不足以为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明确的科学指导。因此,进一步区分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马柱国说。

黄河大荔段河道变化对比图(2009-2000-1990年) 图/陕西省气象局

THE END
0.气候变化对未来水资源量的影响摘要:为研究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变化趋势,采用全球气候模式未来降雨数据,导入时变增益模型模拟湖北省未来水资源量。结合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应用1957~2016年湖北省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对时变增益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并选用BCC-CSM1-1、BNU-ESM、FGOALS-g2三种全球气候模式,选取RCP2.6与RCP8.5两种典型浓度路径下的降雨jvzq<84o0vgorjnhcpm/exr1ctzjeuj1966997mvon
1.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豆瓣)图书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7;93@571
2.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对策气候模式 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 水资源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S\a72326529>0jvs
3.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及适应性措施初步研究——水政策模型的构建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而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可利用量、时空分布格局以及需求量的变化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的不确定性。这势必会使我国本已非常脆弱的水资源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之相应,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432?3
4.气候变化对嫩江流域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及适应对策嫩江流域 气候变化 径流 湿地 生态需水量 水资源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2288.396524;88>3jvo
5.气候变化对中亚天山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本文结合资料分析和文献阅读,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亚天山山区水文、水资源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在全球升温滞缓背景下,中亚天山山区在过去的10余年,气温却一直处于高位态波动状态;气候变暖及持续高位态波动加剧了山区冰川和积雪等固态水体的消融,导致山区降雪率降低,天山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82:524
6.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和重大水利工程影响研究进展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地球水循环过程,导致地表水资源总量和时空分布格局的改变,从而对人类社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造成深刻影响。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影响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认知,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需在极端水文事件及其影响、评估模型及流程规范的建立、针对性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jvzq<84yyy4dojqkdtgs{7hp1cstv87244532;7281lndm44249148y4249149
7.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价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水资源 人类活动 影响评价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IZ]422?22957228/j}r
8.淡水资源的现状范文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99/j}rn
9.《中国金融》气候风险信息披露的全球实践新闻频道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2020》,气候变化已导致的自然灾害从1980~1999年的4212次,上升到了2000~2019年的7348次;而气候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几乎翻倍,从1980~1999年的1.63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00~2019年的2.97万亿美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8.2:2351817:6953>/j}rn
10.可持续披露准则及鉴证准则的最新进展及行业影响可持续发展当该准则缺乏相关规定或者主体有其他需要时,主体(a)应当参考SASB准则的规定,并考虑SASB中的要求是否适用于主体,(b)可以参考气候披露标准理事会(CDSB)框架应用指引——水资源相关披露和CDSB框架应用指引——生物多样性相关披露;其他准则制定机构最新发布的旨在满足通用目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公告;以及在同行业或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53236791fud/rr|ycsbp>;298?90|mvon
11.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十三五”能源发展煤炭开采主要包括对土地的损害、对村庄的损害和对水资源的影响。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有害物质,更甚者可能造成酸雨、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更加严重的危害。jvzquC41yy}/kw2gp0ipo8ftvkimg8mvon5fpnwi{/839@5:20yivvq
12.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秦天玲对 “双碳” 背景下水资源管控黄河流域重点省份的能源转型课题做出了汇报。课题组将以宁蒙区域为重点,研究未来多目标下地区煤炭基地供水潜力、煤炭基地的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贡献率、水资源的约束对煤炭基地的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煤炭基地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举措。 jvzquC41yy}/erigi0ztkwljwc4ff~3ep1oohx4zuz}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