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型一般包括立体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观光农 业、特色农业、灌溉农业、订单农业等。
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用地(耕地、园地、 林地、牧草地、水域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附录: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色
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
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的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南方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
黄淮海中低产田的鱼塘—台田模式;
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为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为高寒牧场。
附录:我国各地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模式)
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地下水、河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青海新疆等地干旱半干旱的河湖沿岸,山麓冲积扇地带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坝子、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河谷农业: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地带气候、降水、灌溉
新疆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等地。各绿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植树造林和建设农村聚落。它与四周戈壁、沙漠景观截然不同,犹如沙漠中的绿色岛屿,为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生产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较普遍。
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区也有。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
华北地区---鱼塘台田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是借鉴基塘农业总结出来的,针对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降低台田地下水位,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种草莓、草莓收后种菜等。鸭河口库区,水库水面发展网箱养鱼、银鱼养殖及库汊养鱼开发,环库发展猪鸡水禽立体养殖,这也是立体农业的典型。
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还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处方农业
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之前,必须请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农场主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 化肥 、 农药 。处方农业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 因此,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如生菜、苹果、葡萄、梨等,只要稍加水洗,即可生食。
精确农业
精准农业是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继LISA(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后,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对农业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精准农业采用3S(GPS、GIS和RS)等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对农资、农作实施精确定时、定位、定量控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节水农业
喷灌
滴灌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农业在历年的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2013年全国高考题中,以西北地区的农业为主题材料的综合题就有山东卷和全国大纲卷,而高考中考查西北地区的农业,重点考查的是绿洲农业与灌溉农业,现将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在高考中可能考查方向总结如下:
理清概念,弄明白什么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灌溉而存在的农业。
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在西北地区发展的共同自然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①气候:以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地形:地形平坦③水源:有灌溉水源④土壤:土壤肥沃
绿洲农业与灌溉农业在西北地区的分布、灌溉水源和农产品。
1、绿洲农业分布地区:(河西走廊、高山山麓绿洲)
①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西北重要的粮、棉、瓜果之乡。
②新疆的山麓绿洲农业:冰雪融水灌溉和河水灌溉,修建灌渠、坎儿井等,主要著名农产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2、灌溉农业分布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盛产水稻、小麦、瓜果、甜菜。
目前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以及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自然条件)水源不足
解决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改变种植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特色农业大规模种植是否合理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问题。
最主要的区域农业开发,主要是新疆特色农业的哈密瓜、棉花、葡萄、红枣等大规模的种植,是否合理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而要分析这类问题,就要结合本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统一分析。若不合理:过度种植,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若合理:理由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区位因素。
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消费市场区域的拓展。
3、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灌溉区土壤盐渍化加剧。②灌溉用水效率低。③发展农业灌溉缺乏全面规划。
解决措施:①治理西北地区灌溉区盐渍化的有效措施是实行井灌井排,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②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并辅以相应的农业节水措施如: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③发展农业灌溉应结合西北地区水土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水定植,以水定规模制定不同地区相应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以确保西北地区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区也有。
高考真题实例:
例1、(2013年全国大纲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解析】“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可以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结合轮台具体情况分析有利与不利。
答案:有利: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不利:水源不足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通过以上总结,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西北的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以后在做题再遇到西北的农业时,脑子中就可以形成规律和知识惯性,就能很好的面对考试题目。
针对练习:(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图示区域分布有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该农业区所在的谷地流域面积仅占青海全省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并养育了全省人口的61%。
(1) )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概况图示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
(2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图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并分析该线闭合区域降水出现差异的原因。
(3)图示区域分布有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请判断该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答案】
(1)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降水增多。
(2)400mm 东南暖湿气流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河谷农业。优势条件:处于河谷地带,谷地平坦,利于耕作;地势较低,热量相对丰富,日照时间长,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紧邻河谷,灌溉水源较充足土壤较肥沃。
解析:(1)认真观察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山区受地形雨的影响,降水增多。
(2)联系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规律,结合上题分析,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线位于祁连山山区,东南暖湿气流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受地形雨的影响降水偏多,所以B代表的数值是偏多的400mm。
(3)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河谷农业,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热量、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