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环境局最近发了个挺让人揪心的警示,就算近期下了几场零星小雨,英格兰的干旱状况怕是还得持续到2026年。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主要是2025年的降水量创了历史新低,再加上当前水资源形势实在严峻,已经让农业、民生和生态领域都捏了把汗,各方也都在赶紧推进抗旱的办法。
2025年的极端气候绝对是旱情加重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春天的干旱程度,说是百年难遇都不夸张。
英国环境局都明确说了,2025年的春天是英格兰过去132年来最干旱的一个春天,雨水少得可怜,这也为一整年的旱情埋下了隐患。
本来想,夏天或许能多下点雨缓解一下,但后来发现根本没盼到,旱情从5月份就开始慢慢扩散了。
先是英格兰的西北地区和最大的郡约克郡,率先宣布进入干旱状态;到了7月份,西部和中东部地区也没能幸免,一个个都加入了干旱区域的行列。
水库见底!英格兰水资源告急,缓解希望渺茫
旱情一天天加重,水资源储备也跟着急剧减少。
现在英格兰水库里的水已经明显不够用了,整体蓄水量比往年同期少了不少,像约克郡和奔宁山脉地区的水库,蓄水量连四成都不到,还有8座水库的水位连一半都没到。
看到这样的数据,真能感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英国环境局也说得很实在,2026年的干旱能不能缓解,全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能不能下雨。
他们说,得在2026年3月底前,下够往年一整年的降水量,才能避免旱情继续下去。
但从以前的气象数据和现在的气候趋势来看,想达到这个目标难度特别大。
国家抗旱工作组更是直接预警,要是秋冬季节还是没有强降雨,那2026年持续干旱基本上就成定局了。
旱情持续这么久,对各个领域的冲击已经实实在在显现出来了。
农业肯定是最先受影响的,毕竟庄稼生长离不开水。
河流里的水量减少,灌溉用水自然就不够了,英格兰已经实施了超过1100项取水限制。
谷物、豌豆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农民们不仅收成受影响,还面临着严重的财务损失,有人甚至说这是“毁灭性的财务打击”。
旱情猛如虎!多领域遭重创,应对措施能否救场
农业扛不住,民生用水也开始受限。
14家水务公司都已经启动了抗旱计划,其中4家还实施了临时用水禁令。
就拿约克郡水务局来说,他们推出了“禁用软水管”的措施,这么一来,每天大概能节约8000万升水。
这也是无奈之下的办法,毕竟水资源就这么多,只能靠大家一起省。
生态系统同样没能逃过旱情的影响,水位太低让鱼类的生存环境变得特别差,英国环境局已经好几次开展鱼类救援行动了。
就连运河航道也因为水位不够,要么限制通行,要么直接关闭,这不仅影响了内河航运,连靠着运河发展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波及。
面对这么严峻的长期干旱风险,英国环境局也没闲着,正在推进多方面的应对行动。
短期来看,他们呼吁供水公司赶紧加强管网维护,减少漏水的情况,毕竟每一滴水资源都很宝贵。
同时也倡导大家节约用水,还特别建议农民在灌溉用水上灵活一点,比如错开用水高峰、采用更高效的灌溉方式,来应对用水短缺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国家水资源框架》里也明确说了,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区域的水资源统筹规划,还得探索一些新办法,比如水权交易、汛期蓄水之类的。
其实英格兰这次的水资源危机,也折射出了气候变化下全球水安全面临的困境。
如此看来,干旱的缓解虽然需要自然降水的帮助,但更关键的还是要通过系统性的治理,提升水资源的应对能力。
这不仅仅是对英格兰的考验,也为全球那些干旱多发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应对旱情的参考范本。
毫无疑问,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英格兰的经历提醒我们,只有提前做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才能在面对干旱这样的自然灾害时,多一份底气,少一份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