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统计年极端天气导致健康损害增加,须加强早期预警系统

柳叶刀统计2022年极端天气导致健康损害增加,须加强早期预警系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与日俱增,以及煤炭消费及相关碳排放量的反弹,再度敲响了中国气候变化警钟。”11月19日,《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布的《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2023)》中(下称《报告》)提到。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破纪录的高温和干旱导致了相关健康损害的增加。与历史基准相比,野火暴露增加了54%,而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342%。

未来的气候风险同样值得警惕。《报告》提到,以海平面上升为例,在高排放情景下,预计2050年沿海省份受海平面上升影晌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7%,210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12.9%。这些人群将面临海岸侵蚀、洪水、水和土地盐碱化以及沿海基础设施损害等风险。

此外,《报告》提到,2022年,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2021年减少了1.5%;但是,由于水力发电和其他低碳能源发电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煤电被用来填补空缺,这也导致去年的煤炭消耗量增长速度达到了自2011年以来的第二高纪录,为4.3%,带来了持续的空气污染和相关健康风险。

《报告》表示,如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以人群健康为核心,中国有可能陷入高碳锁定效应。

虽然中国在气候减缓和适应上有所进展,但与健康议题的关联有限。

在减缓与适应上,《报告》举例,城市绿地能够降低都市热岛效应,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根据《报告》,过去二十年中,城市绿地避免了中国大约3.8万居民的过早死亡,但2022年中国城市绿地覆盖率并没有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虽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包含了健康相关的独立章节,但我国尚未公布单独的全国性健康适应行动方案。在过去20年中,健康议题在气候议题中的公众参与(传统媒体、学术界和政府)占比增长缓慢,反应了在气候变化的公共议程中,健康问题的优先级相对较低。

北京医院急诊科医生于浥淳在《报告》发布会上提到,极端天气导致的高温并不仅仅带来热射病,“以夏季为例,我们发现肠道传染病也在变多,例如腹泻、呕吐等,夏季常见的蚊虫也会携带病原细菌;在诊疗的过程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也会增多。”

于浥淳还提到,随着气温升高,春季的花粉传播也使得很多病人出现哮喘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

《报告》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例如建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报告》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保护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群体、减轻气象灾害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正式发起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出到2027年,使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得到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全球适应委员会的评估显示,提前24小时通知即将发生的灾害事件,可减少30%的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服务组主席、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办主任周庆亮在《报告》发布会上提到,目前中国的全民预警机制覆盖率是97.7%,“虽然这个百分比很高,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没有覆盖的人数也不少。”周庆亮表示,目前气象预警发布有很多渠道,但西部等偏远山区会由于信号的限制无法接收到及时预警,这是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

下载界面新闻

“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与日俱增,以及煤炭消费及相关碳排放量的反弹,再度敲响了中国气候变化警钟。”11月19日,《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布的《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2023)》中(下称《报告》)提到。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破纪录的高温和干旱导致了相关健康损害的增加。与历史基准相比,野火暴露增加了54%,而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342%。

未来的气候风险同样值得警惕。《报告》提到,以海平面上升为例,在高排放情景下,预计2050年沿海省份受海平面上升影晌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7%,210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12.9%。这些人群将面临海岸侵蚀、洪水、水和土地盐碱化以及沿海基础设施损害等风险。

此外,《报告》提到,2022年,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2021年减少了1.5%;但是,由于水力发电和其他低碳能源发电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煤电被用来填补空缺,这也导致去年的煤炭消耗量增长速度达到了自2011年以来的第二高纪录,为4.3%,带来了持续的空气污染和相关健康风险。

《报告》表示,如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以人群健康为核心,中国有可能陷入高碳锁定效应。

虽然中国在气候减缓和适应上有所进展,但与健康议题的关联有限。

在减缓与适应上,《报告》举例,城市绿地能够降低都市热岛效应,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根据《报告》,过去二十年中,城市绿地避免了中国大约3.8万居民的过早死亡,但2022年中国城市绿地覆盖率并没有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虽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包含了健康相关的独立章节,但我国尚未公布单独的全国性健康适应行动方案。在过去20年中,健康议题在气候议题中的公众参与(传统媒体、学术界和政府)占比增长缓慢,反应了在气候变化的公共议程中,健康问题的优先级相对较低。

北京医院急诊科医生于浥淳在《报告》发布会上提到,极端天气导致的高温并不仅仅带来热射病,“以夏季为例,我们发现肠道传染病也在变多,例如腹泻、呕吐等,夏季常见的蚊虫也会携带病原细菌;在诊疗的过程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也会增多。”

于浥淳还提到,随着气温升高,春季的花粉传播也使得很多病人出现哮喘还有一些过敏性疾病。

《报告》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例如建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报告》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保护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群体、减轻气象灾害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正式发起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出到2027年,使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得到早期预警系统的保护。全球适应委员会的评估显示,提前24小时通知即将发生的灾害事件,可减少30%的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服务组主席、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办主任周庆亮在《报告》发布会上提到,目前中国的全民预警机制覆盖率是97.7%,“虽然这个百分比很高,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没有覆盖的人数也不少。”周庆亮表示,目前气象预警发布有很多渠道,但西部等偏远山区会由于信号的限制无法接收到及时预警,这是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

THE END
0.柳叶刀:气候变化致近1亿人挨饿,过去五年高温死亡人数增七成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加。 10月26日,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关注健康与气候变化的年度“倒计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在使得公众健康状况恶化,全球近1亿人因此遭受饥饿,过去五年最脆弱人群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68%。 jvzquC41pg}t0|npc0ipo7hp1y532;7/323388iqe/onsvrvje832=6420yivvq
1.志愿者平台捐款证书公益活动1.1.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3年3月16日宣布了七名青年气候顾问的人选,他们将组成下一届气候变化青年咨询小组。古特雷斯还借此呼吁各地的年轻人鼓足干劲,并承认他们在维持世界气候目标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23年3月16日发布的《2023年技术和创新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果断jvzq<84yyy4ddllfh0usi7hp1cxu1;545190494ctve86@;a56862>3jvor
2.2025年全球椰子水产业加速扩张IFBH以34%市占率领跑中国内地市场一、IFBH面临2300万美元对赌压力 椰子水上市倒计时至2026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椰子水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这家植根泰国的椰子水企业通过旗下两大品牌,在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连续多年保持绝对领先。财务数据显示,其20232024财年营收从8744万美元跃升至1.58亿美元,净利润翻倍增长至333jvzq<84|rlob0lto1cf1:>340nuou
3.《柳叶刀》报告:气候变化致65岁以上人群热相关死亡率激增原图当地时间2024年7月10日,叙利亚塞尔迈达,消防员将66岁的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以治疗与高温有关的症状。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近日发布《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全球报告:迟缓的气候行动使我们面临创纪录的威胁》(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在追踪气候变化jvzquC41o0ibknp0eun1v4424:.3:2231714;:4479/j}rn
4.每分钟1人死于高温!《柳叶刀》报告揭气候[危]机已成健康【浩】劫据英国《卫报》10月28日报道,由伦敦大学学院(UCL)与世界卫生组织牵头,70多个学术机构、128位专家编撰的2025年版《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每分钟约1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2012-2021年平均每年54.6万人因高温丧生,自上世纪90年代起,排除人口增长因素后,高温相关死亡率仍飙升jvzq<84{cpmkkjsi0ejtuƒ|ji0ipo8~lpg}t1<>:97=67
5.《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发布——赋能10月31日,《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本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牵头,并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撰写,首次将研究尺度从省级细化至城市级别,将原先采用的欧洲ERA5数据更新为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CRA-40数据,实现了17个指标的城市级数据覆盖,涉及全国jvzq<84yyy4rztu0pgz0sqgj1|~04977335u49773371a@9577610qyon
6.《2022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为持续追踪全球气候变化态势,深入探讨目前亚洲和中国面临的气候与健康问题,早日协同实现气候与健康方面的双重目标提供政策建议,今年的发布会同时发布了两个重磅报告——《全球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全球报告”)和《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中国报告”)。其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37878>;758/j}r
7.2020年LANCET重磅研究TOP10深度盘点|重磅|TOP10|LANCET|疫苗|糖尿因此,在澳大利亚发布第三份《MJA-柳叶刀倒计时》年度报告的同期,《柳叶刀-公共卫生》也发布了《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分区的第一份区域报告。这份区域报告聚焦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也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14亿人)的生存家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在国家和世界层面都至关重要。这份报告的主要发现呼吁各省针 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2:541euovnsv/3789:870jznn
8.世卫报告:气候行动不力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世界卫生组织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持续过度依赖化石燃料以及未能适应全球变暖,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气候行动不力正在付出生命代价,使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并损害经济发展。   这份2025年版《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牵头,与世卫组织以及全球数十所学术机构和联合国机构等合作编写jvzquC41gpm/j~rcptohj}x0ep532;:1325438gdd2=d3A>de4:d5?fd23jbdA:;639cfm3jvor
9.2023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清华新闻网11月24日电11月19日,2023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下简称“全球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同期发布了由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区域中心领衔撰写,来自国内外26个主要机构的76位专家共同完成的《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下简称“中国报告”)。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3789862:3?50qyo
10.《柳叶刀》报告:2023年中国热浪相关死亡人数激增1.9倍【财新网】“高温会导致人体处于热应激状态:大量出汗、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血管高负荷运行、消化系统也会减弱,这就可能诱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11月5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蔡闻佳在2024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旨在jvzq<84o0uijgwhg0egjzrs0eqs0o8724632365713634>88694ivvq
11.《柳叶刀》发布2024年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气候变化新浪财经11月9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2024年<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面临行动迟缓带来的创纪录威胁》(The 2024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Facing Record-breaking Threats from Delayed Action)显示,由于快速变化的气候,人类福祉、健康和生存正在面临创纪录的威胁,与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3;2341jpe6npe|k{jw>92:9347xjvor
12.《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发布——赋能城市10月31日,《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本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牵头,并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撰写,首次将研究尺度从省级细化至城市级别,将原先采用的欧洲ERA5数据更新为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CRA-40数据,实现了17个指标的城市级数据覆盖,涉及全国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6/325eql2kph}xtyf526963=3ujvsm
13.《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发布——赋能10月31日,《2025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本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牵头,并联合多家机构共同撰写,首次将研究尺度从省级细化至城市级别,将原先采用的欧洲ERA5数据更新为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CRA-40数据,实现了17个指标的城市级数据覆盖,涉及全国jvzq<84yyy4dex3eoc4dp8vjdj5{z87247721}72477239d965;62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