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生物环境拔高试题及透彻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其物种数量成正比C.人类活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通常抵抗力稳定性也强【答案】D【解析】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往往适应变化的能力强,但并不意味着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强两者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2.某湖泊富营养化后,藻类爆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这种现象体现的生态学原理是()A.生态位重叠效应B.食物链富集作用C.生态金字塔规律D.生物放大作用【答案】B【解析】藻类爆发导致鱼类因缺氧死亡,体现了水体中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和富集的过程3.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能通过行为适应环境变化B.生理适应比形态适应更持久稳定C.共生关系属于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形式D.适应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状态4.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效率为10%,若初级消费者数量为1000个,则初级生产者理论上至少需要()个A.10000B.1000C.100D.10【答案】A【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初级消费者数量为初级生产者的10%,则初级生产者至少需要1000÷10%=10000个5.关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氮循环中固氮作用是关键环节B.碳循环中CO2是主要气体形式C.磷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D.硫循环中硫酸盐是重要输出形式【答案】C【解析】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没有气相阶段6.某地发现某物种的K值为1000,若当前种群数量为200,则种群增长接近()A.逻辑斯蒂曲线上升阶段B.逻辑斯蒂曲线下降阶段C.指数曲线上升阶段D.饱和增长阶段【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远小于K值时,增长接近指数曲线上升阶段7.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授粉属于调节功能B.水质净化属于支持功能C.气候调节属于供给功能D.生物多样性维持属于文化功能【答案】C【解析】气候调节属于调节功能,不属于供给功能8.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5个营养级,若初级生产者生物量1000kg,则顶级消费者理论上最多可获得()kgA.100B.50C.20D.10【答案】D【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经过5个营养级传递后,顶级消费者理论上可获得1000×10%⁵=10kg9.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适用于所有濒危物种C.生态廊道建设可促进基因交流D.人工繁殖可增加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迁地保护不适用于所有濒危物种,如某些无法在人工环境下生存的物种10.某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显示,年净初级生产力为100tC,年呼吸量为50tC,年分解量为20tC,则年净输出量为()tCA.20B.30C.50D.70【答案】A【解析】净输出量=呼吸量+分解量-净初级生产力=50+20-100=20tC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A.物种多样性B.营养级数量C.环境干扰强度D.食物网连通性E.生物量大小【答案】A、B、D【解析】物种多样性、营养级数量和食物网连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环境干扰强度是外因,生物量大小与稳定性无直接关系2.关于生物适应的描述,正确的有()A.趋同适应是不同物种间形成的相似特征B.寄生适应体现的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C.拟态适应可提高生物的生存概率D.共生适应是物种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E.反捕食者适应包括警戒色和防御行为【答案】C、D、E【解析】趋同适应是不同物种形成的相似特征,寄生是寄生者获益、宿主受害,共生是互利共生关系3.下列哪些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A.循环路径单一B.物质可被重复利用C.受气候因素影响D.具有全球性E.能量随循环传递【答案】B、C、D【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复杂,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是随循环传递4.关于种群生态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种群密度制约因素包括气候和食物B.种群增长模型可分为指数和逻辑斯蒂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动态D.种群离散分布形成集群分布E.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答案】A、B、C、E【解析】集群分布是群聚分布,不是离散分布5.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A.土壤保持B.基因资源C.气候调节D.美学价值E.空气净化【答案】A、C、E【解析】基因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美学价值属于文化服务功能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特点【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6分)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恢复和重建(6分)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过程【答案】输入;输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分)4.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种群动态(6分)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答案】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6分)6.生物适应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6分)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答案】(×)【解析】初级生产者可以是光合自养生物(如植物、藻类)或化能自养生物(如地衣、硝化细菌)2.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必然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答案】(×)【解析】物种多样性高不一定导致生产力高,关键看优势种和生态位配置3.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答案】(√)4.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低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5.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量越大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营养级越高生物量越小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答案】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影响因素(1)生物多样性物种越多,功能冗余度越高,稳定性越强(2)营养结构食物网复杂度高,稳定性强(3)干扰频率干扰频繁会降低稳定性(4)系统大小面积越大,抵抗干扰能力越强2.简述生物适应的类型及其特点【答案】类型(1)形态适应如鸟类的流线体型(2)生理适应如骆驼的储水能力(3)行为适应如鸟类的迁徙行为特点形态适应最直观但最易被改变;生理适应较持久;行为适应最灵活但也受学习影响大3.简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意义【答案】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传递(2)逐级递减每级传递效率约10%(3)分解作用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生产者意义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限制了生物规模,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4.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答案】意义(1)维持生态系统功能(2)提供生态服务(3)保护遗传资源(4)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3)恢复重建人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4)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等六、分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1.某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在雨季和旱季,同一物种的生理活动表现出显著差异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生态学原理【答案】(1)环境因子调节雨季水分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旱季水分胁迫,植物启动保水机制(2)生理适应该物种可能具有气孔调节、根系深浅分化等适应机制(3)时间节律体现生物活动与环境节律的协同进化关系(4)能量分配雨季优先生长,旱季保存能量,体现生存策略差异(5)物种竞争不同季节竞争压力不同,导致生理策略调整2.某湿地生态系统因围湖造田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分析其生态后果并提出恢复建议【答案】生态后果(1)食物网简化捕食者减少,初级生产者失控(2)生态功能丧失净化能力下降,洪水调蓄功能减弱(3)生物多样性锐减特有物种灭绝,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增加(4)系统稳定性下降抗干扰能力减弱,易发生次生灾害恢复建议(1)退田还湿恢复湿地面积(2)构建生态廊道连接孤立湿地(3)人工增殖恢复关键物种(4)建立保护区严格管理(5)生态农业周边农业可持续化七、综合应用题(20分)某研究小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碳通量监测,发现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波动显著,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答案】原因分析(1)光照变化夏季日照长,光合作用强(2)温度影响夏季高温加速代谢,冬季低温抑制生长(3)水分条件夏季降水多,冬季干旱限制生长(4)生物因素夏季昆虫传粉增加,冬季寄生植物活动减弱(5)分解作用冬季土壤温度低,微生物活动弱研究建议(1)监测长期变化连续5年观测验证季节性规律(2)设置梯度实验不同放牧强度对碳通量的影响(3)比较研究与邻近森林/湿地碳通量对比(4)分子水平研究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变化(5)模型模拟建立碳循环预测模型---标准答案---一、单选题1.A2.B3.D4.A5.C6.A7.C8.D9.B10.A二、多选题1.A、B、D2.C、D、E3.B、C、D4.A、B、C、E5.A、C、E三、填空题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2.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恢复和重建3.输入;输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种群动态5.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6.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略)六、分析题(略)七、综合应用题(略)。
生物环境拔高试题及透彻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其物种数量成正比C.人类活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通常抵抗力稳定性也强【答案】D【解析】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往往适应变化的能力强,但并不意味着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强两者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
2.某湖泊富营养化后,藻类爆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这种现象体现的生态学原理是()A.生态位重叠效应B.食物链富集作用C.生态金字塔规律D.生物放大作用【答案】B【解析】藻类爆发导致鱼类因缺氧死亡,体现了水体中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和富集的过程
3.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能通过行为适应环境变化B.生理适应比形态适应更持久稳定C.共生关系属于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形式D.适应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状态
4.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效率为10%,若初级消费者数量为1000个,则初级生产者理论上至少需要()个A.10000B.1000C.100D.10【答案】A【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初级消费者数量为初级生产者的10%,则初级生产者至少需要1000÷10%=10000个
5.关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氮循环中固氮作用是关键环节B.碳循环中CO2是主要气体形式C.磷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D.硫循环中硫酸盐是重要输出形式【答案】C【解析】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没有气相阶段
6.某地发现某物种的K值为1000,若当前种群数量为200,则种群增长接近()A.逻辑斯蒂曲线上升阶段B.逻辑斯蒂曲线下降阶段C.指数曲线上升阶段D.饱和增长阶段【答案】A【解析】种群数量远小于K值时,增长接近指数曲线上升阶段
7.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授粉属于调节功能B.水质净化属于支持功能C.气候调节属于供给功能D.生物多样性维持属于文化功能【答案】C【解析】气候调节属于调节功能,不属于供给功能
8.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有5个营养级,若初级生产者生物量1000kg,则顶级消费者理论上最多可获得()kgA.100B.50C.20D.10【答案】D【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经过5个营养级传递后,顶级消费者理论上可获得1000×10%⁵=10kg
9.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适用于所有濒危物种C.生态廊道建设可促进基因交流D.人工繁殖可增加种群数量【答案】B【解析】迁地保护不适用于所有濒危物种,如某些无法在人工环境下生存的物种
10.某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显示,年净初级生产力为100tC,年呼吸量为50tC,年分解量为20tC,则年净输出量为()tCA.20B.30C.50D.70【答案】A【解析】净输出量=呼吸量+分解量-净初级生产力=50+20-100=20tC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影响因素?()A.物种多样性B.营养级数量C.环境干扰强度D.食物网连通性E.生物量大小【答案】A、B、D【解析】物种多样性、营养级数量和食物网连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环境干扰强度是外因,生物量大小与稳定性无直接关系
2.关于生物适应的描述,正确的有()A.趋同适应是不同物种间形成的相似特征B.寄生适应体现的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C.拟态适应可提高生物的生存概率D.共生适应是物种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E.反捕食者适应包括警戒色和防御行为【答案】C、D、E【解析】趋同适应是不同物种形成的相似特征,寄生是寄生者获益、宿主受害,共生是互利共生关系
3.下列哪些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点?()A.循环路径单一B.物质可被重复利用C.受气候因素影响D.具有全球性E.能量随循环传递【答案】B、C、D【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复杂,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是随循环传递
4.关于种群生态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种群密度制约因素包括气候和食物B.种群增长模型可分为指数和逻辑斯蒂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动态D.种群离散分布形成集群分布E.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答案】A、B、C、E【解析】集群分布是群聚分布,不是离散分布
5.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A.土壤保持B.基因资源C.气候调节D.美学价值E.空气净化【答案】A、C、E【解析】基因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美学价值属于文化服务功能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特点【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6分)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恢复和重建(6分)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过程【答案】输入;输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分)
4.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种群密度;种群分布;种群动态(6分)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答案】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6分)
6.生物适应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形态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6分)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答案】(×)【解析】初级生产者可以是光合自养生物(如植物、藻类)或化能自养生物(如地衣、硝化细菌)
2.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必然具有更高的生产力()【答案】(×)【解析】物种多样性高不一定导致生产力高,关键看优势种和生态位配置
3.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答案】(√)
4.恢复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低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5.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量越大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10%,营养级越高生物量越小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答案】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影响因素
(1)生物多样性物种越多,功能冗余度越高,稳定性越强
(2)营养结构食物网复杂度高,稳定性强
(3)干扰频率干扰频繁会降低稳定性
(4)系统大小面积越大,抵抗干扰能力越强
2.简述生物适应的类型及其特点【答案】类型
(1)形态适应如鸟类的流线体型
(2)生理适应如骆驼的储水能力
(3)行为适应如鸟类的迁徙行为特点形态适应最直观但最易被改变;生理适应较持久;行为适应最灵活但也受学习影响大
3.简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意义【答案】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传递
(2)逐级递减每级传递效率约10%
(3)分解作用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生产者意义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限制了生物规模,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4.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答案】意义
(1)维持生态系统功能
(2)提供生态服务
(3)保护遗传资源
(4)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
(3)恢复重建人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4)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等
六、分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某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在雨季和旱季,同一物种的生理活动表现出显著差异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生态学原理【答案】
(1)环境因子调节雨季水分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旱季水分胁迫,植物启动保水机制
(2)生理适应该物种可能具有气孔调节、根系深浅分化等适应机制
(3)时间节律体现生物活动与环境节律的协同进化关系
(4)能量分配雨季优先生长,旱季保存能量,体现生存策略差异
(5)物种竞争不同季节竞争压力不同,导致生理策略调整
2.某湿地生态系统因围湖造田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分析其生态后果并提出恢复建议【答案】生态后果
(1)食物网简化捕食者减少,初级生产者失控
(2)生态功能丧失净化能力下降,洪水调蓄功能减弱
(3)生物多样性锐减特有物种灭绝,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增加
(4)系统稳定性下降抗干扰能力减弱,易发生次生灾害恢复建议
(1)退田还湿恢复湿地面积
(2)构建生态廊道连接孤立湿地
(3)人工增殖恢复关键物种
(4)建立保护区严格管理
(5)生态农业周边农业可持续化
七、综合应用题(20分)某研究小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碳通量监测,发现初级生产力季节性波动显著,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答案】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