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等在全球干旱指数和潜在蒸散空间数据库开发方面获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潜在蒸散(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是衡量大气通过蒸散失去水分的能力,是蒸发和蒸腾两个过程的总和,两者的速率取决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即饱和水汽压差)、风速以及植物特性和种植方式。从农地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基于潜在蒸散的度量和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科学等领域。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这些指标及其衍生指数产品已成为度量、预测气候变化趋势、方向和规模以及陆地生物圈、植物生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直接且关键的工具。

干旱指数(aridity index,AI)是用于评估干旱状况的指标,定义为降水与潜在蒸散的比值。干旱指数为植物的潜在生长提供了水分有效性的度量,使用干旱指数可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对比,并为衡量和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提供重要的基线值。干旱指数反映了陆地表面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的交换,其变化可为灌溉和作物管理、预测干旱和洪水模式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年,基于全球气候数据集WorldClim(1.4版:1960-1990)的第一版全球干旱指数和潜在蒸散数据库(Global-AI_PET_v1)提供线上服务;2019年,基于WorldClim(2.0版:1970-2000)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后续版本数据库(Global-AI_PET_v2)上线。这些数据集下载量应用于水资源管理、作物生产农业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社会生态和社会经济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等。

科研人员阐释了第三版全球干旱指数和潜在蒸散数据库(Global-AI_PET_v3)的计算方法及其技术验证结果。该数据库是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进行完全参数化,在每个地理网格单元(30弧秒,1km空间分辨率)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方程进行计算,用于参数化得到ET0估计所需的各种分量方程的数据来自worldclim 2.1气候数据集,该数据集提供了1970-2000年期间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太阳辐射、风速和水汽压。在研究成果的技术对比验证中,与FAO的“CLIMWAT2.0 for CROPWAT”气象站数据对比,ET0: r2 = 0.85;AI: r2 = 0.90,与英国的“气候研究机构的时间序列v4.04版本数据”对比,ET0: r2 = 0.89;AI: r2 = 0.83,同时显示与较早版本的数据库有显著差异。研究提出,Global-AI_PET_v3显示出与真实世界气象站数据更高的相关性,为当前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下各项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相关研究成果以Version 3 of the Global Aridity Index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Database为题,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合作研究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的支持。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图1.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的全球1 km空间分辨率上的参考蒸散数据(Global-ET0_v3)

图2.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的全球全球1 km空间分辨率上的干旱指数

THE END
0.广东大范围持续干旱过程的识别及其环流成因分析有学者[20-24]从时空三维角度出发,利用图像处理的思路,通过循环迭代提取干旱“斑块”进行时程连接,将干旱事件概化为一个三维连通体。然而这些方法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参数求解过程相对繁琐,并且对于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大范围”和“长历时”尚未有明确定义。 鉴于此,利用实测资料计算了PDSI干旱指数,通过给定干旱过程时空jvzquC41ktxjijyg0ynv0niw0et0EW4320735B;1|pye0;7296;
1.一种基于GNSS的标准化指数,用于近实时监测干旱的时空演变基于GNSS的标准化陆地水储量异常指数(GNSS-STWSAI)及高斯混合模型(GMM)用于高时空分辨率干旱监测,分析2019-2022年Yunnan省干旱事件与大气环流关系。提出改进的GNSS-TWSA处理框架,结合GMM优化干旱分类,验证其与气象干旱指标(SPEI、scPDSI)的响应差异及滞后效应,揭示ENSO、IOD等气候因子对区域水文干旱的影响机制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5;22776?9650nuo
2.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SPEI检测PDSI指数非平稳排放情景月尺度干旱指数平稳性地壳形变干旱强度非平稳性干旱化变化趋势重大科学问题地图服务测绘水稻生长阶段受灾面积干旱趋势干旱事件干湿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旱情干旱特征气象干旱100年潜在蒸发受旱面积不同时间尺度样条函数SPEI 文章位置 由于干旱检测研究的复杂性,导致干旱检测指标众多[11],以气象干旱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mgjog1yiq€FtvkimgK~Ngzkng7iqAcxuklqgKFC59@:;
3.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生物气候指标帕尔默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等干旱指标在大气科学、水文、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我国主要是针对旱情的监测和预测[62~68]。比如,王林和陈文[66]从拟合优度检验、对历史干旱事件的刻画以及SPEI与SPI、PDSI指数的关系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SPEI指数在中国的适用性,发现SPEI指数引入了影响干旱的潜在jvzquC41jvsm0{mj|0tfv8iul{p0496925620qyo
4.水利部征求《水资源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水利工程师茶楼4.3.1蒸发评价内容应包括水面蒸发量分析和干旱指数分析。 4.3.2蒸发评价所划分的评价分区或基本评价单元应与降水评价一致。 4.3.3水面蒸发量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取资料质量较好、面上分布均匀且观测年数较长的蒸发站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选取的测站应尽量与降水选用站相同。不同型号蒸发器皿的观测值,应采用折算系数统一换算为E601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75:=7:7mvon
5.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及其适用性分析【摘要】:针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采用线性递减权重方法计算近90d降水和可能蒸散,提出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并从干旱过程描述能力、干旱频率及旱期相对少雨季节滞后特征方面,通过与CI相比较阐述CInew的适用性特征。结果表明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Pb7233652;=0jvs
6.第三版全球干旱指数和潜在蒸散数据库上线第三版全球干旱指数和潜在蒸散数据库基于相关公式进行完全参数化,在30弧秒及1千米空间分辨率的每个地理网格单元进行计算,用于参考蒸散估计所需的数据来自世界气候数据集2.1,该数据集提供了1970—2000年期间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太阳辐射、风速和水汽压。在研究结果的技术对比验证中,与世界粮农组织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7129821l89:69:/=52697987mvon
7.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中国干旱监测的适用性分析针对国际上最新提出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拟合优度检验、对历史干旱事件的刻画、以及SPEI与SPI、PDSI指数的关系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SPEI指数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只有在冬季且时间尺度小于3个月时,新疆南部、西藏西北部和华北至河套地区的样本不服从Log—logistic分布;而在冬季且时间尺度jvzq<84yyy4h{z}0ce4dp8HP136/9>741l4ju|s03261/9:560813<3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