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背景下,频发的干旱事件已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旱情的监测和预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用于干旱研究的干旱指数绝大部分是针对月以上的时间尺度,而适用于干旱监测和预报的日干旱指数相对稀缺,这不利于对干旱过程的准确监测和预测。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张霞和段亚雯博士在段建平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考虑实际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构建了一个新的日干旱指数(Daily Evapotranspiration Deficit Index,DEDI),并使用该指数分析了2019年春夏季发生在我国西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的四个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与我国国家级和省级的干旱监测业务中所使用的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 MCI)以及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比,结果表明,DEDI较好地表征了2019年西南、华北、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四个不同强度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在刻画旱情的起止时间及强度的多峰值方面更具优势。此外,DEDI还考虑了植被等下垫面条件,在气象甚至农业干旱监测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较之仅基于降水和温度的干旱指数,该指数能很好地刻画生态系统对干旱演变的响应过程。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旱情判别与应急抗旱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2018YFC1508701)”的资助,该成果已分别在AAS和中国科学上相继发表。
图2 1979~2019年期间西南典型干旱区(21~26.2°N,98.3~103.6°E)4~8月DEDI的年际变化。
参考文献:
黄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徐教授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院校]
介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李教授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技术
[院校]
施老师
[院校]
张教授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院校]
童教授
其他
[院校]
骆教授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校]
梅教授
通信网络技术
[院校]
以服务区域产业、企业为根本,以“项目落地”为服务核心标的,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三侧发力,强化基础工作、构建有效供需、提升服务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
[政府园区]
云直播系统是针对科技服务行业的在线直播,适用于成果路演、技术分享、创新培训等科创活动场景,包括直播发起、桌面共享、连麦互动、讨论区互动等,借助在线直播形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受众范围和传播时间。
[政府园区]
集聚科技金融产品、机构、政策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推动科技金融转型升级
[政府园区]
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技术能力向产业、企业进行转移转化与应用服务对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
[高校院所]
校企产学研是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其内涵实质上是通过推动不同主体间的深度合作,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校企产学研合作对产业转型升级与提升创业创新活力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