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与民艺活化工作室
跨媒体艺术工作室等多个机构平台
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对新邻里关系进行开源式探索
将社区调研文献、青年艺术家作品等探索成果进行展示
为园区增添艺术氛围
邻里生活之味与艺术之美
等你来体会!
九龙意库·新邻里艺术中心
ECOOL
—展览回顾—
展览总板块分为项目缘起、前言、行动时间轴、主题内容,三单元、结语互动
主题内容包括“memoryX新邻里·新邻有忆”“ArtX新邻里·新邻有艺”
“GiftX新邻里·新邻有礼“三大板块
展示方式以调研文献为主,作品为辅
调研文献主要为小组成员线上与线下调研内容的图文呈现
作品展包括19件公共艺术作品,以互动装置为主
另有影像装置、平面拼贴、游戏创作等呈现类型
作品介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方案名称:《 留住不能复刻的缘分》
艺 术 家:肖怡萱、向伟君
作品形式:装置艺术
作品尺寸:175cm * 135c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现代化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扩张,社会像一个大大的机器永无止息的运转,而人就像是这个机器中的零部件,在效率至上均质化的社会,人口流动太快,人们甚至来不及停留建立一段稳固的关系,甚至社交都会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于是我们回归到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石桥铺是典型化的现代化城市,因此我们来到石桥铺九龙意库周边社群,试图打破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以翻模为连接桥梁,通过工业化的手法对陌生人的身体部位进行复刻,以碎片化的形式进行展现,留住不能复刻的缘分。
作品名称:《错缝空间》
艺 术 家:王靖萱 李玉婵 宋杨
作品形式:堆积艺术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作品实际上希望稍微跳出人平时的感官和想法把人拉到一个巨人的视角,想象平时生活在建筑与建筑之间错开的空间体块下,日日重复流走的自己,日日穿梭在不同的位置,游走在不同的行程中,使用镜像的方式去呈现实际上被拉扯放大的自己,又重新填充到缩小的建筑外表皮和错缝生出的空间中的时候,“我”又是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品名称:《儿童补习“乐园”》
艺 术 家:袁嘉镁
作品形式:装置
作品尺寸:80cm*140cm
作品简介:2021 年 7 月 24 日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双减”政策,《关于进一步减 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公布。“双减”政策带来的教培寒冬下,深陷“内卷”和“鸡娃”的问题漩涡再次回到了舆论中心。对此,教育部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也相继出台了还几条相关政策,以此来减轻家长和孩子的负担。《乐” 园》也是对于国家“双减”政策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唤醒大众对于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关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品名称:《花与你》
艺 术 家:颜 瑞、理 想
作品形式:互动装置
制作材料:综合材料
所需布展空间面积:60cm * 130cm
方案阐述:“其实,有时候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实帮助挺大,有很多研究表明,在病房里摆放鲜花或植物有助于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和心理焦虑。而鲜花,帮助人们测量时间并跟上目标——无论是健康目标还是职业目标——因为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季节,都是代表时间推移的积极的象征。” 两组不同季节的花束组成两的块正方形花墙,每块花墙都有与之呈90度角边的正方形镜子,当参观者站在指定位置,镜子里的自己就如身处花的世界一般。
作品名称:《小小朋友的渝高笔记》
艺 术 家:蒋雯欣
作品形式:互动装置
作品尺寸:120cm*160cm
方案阐述:我希望能够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儿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组渝高公园的每一寸空间,做一本每个小朋友独家定制的地图书。可以根据渝高公园的花花草草;鸽子群每天的动线;有那些游乐设施;小朋友的朋友们都有谁……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许是小朋友的惊天大发现!最后将这些由各种材质、不同内容的地图书陈列在展厅,做一个渝高地图书展,是对儿童邻里关系、公共空间的梳理展现,也会让儿童、家长认为重新关注邻里空间是有意义的,让游览者感受到渝高公园乃至九龙意库的潜在活力。
方案名称:《谢谢你成为了我的几分之几》
艺 术 家:田珈玮 杨悉尼
方案类型:影像装置
制作材料:视频,显示器,摄像头
所需布展空间面积:尺寸可变
方案阐述:
暂住的居民,来去的行人,当今城市背景下新邻里关系正在减退——擦肩而过几乎成为了我们之间最多的联系。将人们的身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摘取时空,错开组合,制造出在新城市、新社区背景下更丰富的邻里间人们的联系。 城市乡村,社区组织,普通寻常,混乱变化,无论何处,人是社会事事物物永恒的主体,是沉甸甸的存在者,所以想就其表面,不复杂,不深刻,也避免含蓄,用镜头记录,拆分组合,当做一个游戏,体会这沉甸甸的存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方案名称:《异乡异客》
艺 术 家:李政昱、龚义皓、袁 野
方案类型:互动装置
所需布展空间面积:2.2m * 3m
方案阐述:
前期成果导出以文献为主,结合内容收获,进行方向与文献自逻辑相对应的设计。 重庆是座多元的城市,它年轻、饱含生机。來自天南海北的人们随社会的浪潮涌入这方天地,在此生根、生活、生长。这里有他们存在的痕迹,他们是这里的一员,但不经意间流露的乡音与故乡的家人又在一次次地提醒着他们:这里不是真正的居所。“他们”究竟是谁?他们的“根”又將生在何处?听得到么?当你举起手中的话筒,耳畔传来那来自故乡的声音。
作品名称:《重组》
艺 术 家:高才棱
作品形式:游戏互动
作品尺寸:156.3×97.3×31.7cm
作品简介:贪吃蛇的移动会让过去生活的老照片翻转为当下生活的新照片,屏幕显示的照片不断被重组,直至完全翻转为新照片。就像人们的日常活动不断地更新着、重组着自我生活场域的面貌。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受现代化的影响邻里间的联系也变得淡薄。石桥铺转盘、渝州路、跃华商场...这些曾经是石桥铺社区发展的碎片,汇聚起来是石桥铺人过往的记忆。我借助老照片,通过游戏的手段重组呈现,试图制作一种“经典”的图像符号唤醒人们对社区的共同记忆,在新邻里的背景下企求达到人们心理某种意义上的“社区认同”。
作品名称:《新邻里·心交互》
艺 术 家:李宜臻
作品形式:平面设计
作品尺寸:240cm*540cm
作品简介:《新邻里·心交互》以九龙意库项目周边社区内公告栏为缘起,通过线上调研联结线下调研的方式,从“邻里与社区” “交互与媒介”“居住理想”等板块出发,对“新邻里关系”进行探索与图形语言的艺术转化和表达。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品名称:《2021把老社区各个地方的照片拼在一起》
艺 术 家:杨斯贻
作品形式:摄影拼贴
作品尺寸:120cm*160cm
作品简介:作品中用到的图片均来源于社区里各个地方的人、事、物,我将这些照片的局部拼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在旁观者视角中有一定可读性的市井切片图像,去记录这段时间这里的样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艺 术 家:赵如佳
作品形式:装置艺术
作品尺寸:80cm*120cm
作品简介:任何人都可以是书写者,只言片语皆是市井生活最精妙的切片。本作品汇集了九龙坡区域内多个社区广告栏,这里不止是张贴广告与通知的地方,也是最大化承载居民情绪与生活焦虑的微缩论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品名称:《我们的迷宫》
艺 术 家:罗方帷
作品形式:互动装置
作品大小: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将来。” 石桥铺周边的数码城被称为西南地区最大的3C数码电子港,在城市的记忆之下,它伴着一代人到另一代人,也许十年前的景气今已不在。但是现在城市里的人们喜欢怀旧,而怀念旧物往往也不是目的,人们怀的是过往云烟的羁绊,念的是物是人非后的唏嘘。来往的人如今好像再没有理由在迷宫般的数码卖场走上整天,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只为装配一台合适的电脑,指尖滑动手机屏幕,在电商平台选购拼券代替了这些交道。我搜集和重新编译了石桥铺成为数码城以来,在卖场里可能出现过的数码产品及周边广告。城市之下,迷宫之内,过去年代的纯粹与热枕回闪,余音绕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方案名称:《百叶窗》
艺 术 家:姜灏桥
作品类型:互动装置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述:
在社区调研中,廉价的老式國镜因其独特的观看方式以及映照深层文化观念的特点,吸引了我的注意。作为象征社会消费阶层的日用品,它一侧是用以自观的镜面,—侧是过去时代中寓意“美好生活”的图像。除了作为日常镜子使用,民间也多将它关在门商止,将镜面向外,寓以驱赶不详之物在这个方案中,我将买到的三个镜子背面的图片取下,将镜子的两面贴合在百叶商的前店,观众可以通过右侧转动转杆翻转直叶窗。区别于老社群的样貌,百叶商洁白而工业,它的翻转实为无力的模仿,透过缝隙得以窥见"里“外”之"间”。
作品名称:《玫瑰的故事》
艺 术 家:赵子杰
作品形式:参与式艺术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我将代表着浪漫的玫瑰作为载体,在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中试图探索“新邻里”的实现路径。
在拍下自己和玫瑰发生的故事后,我将照片放进推文,并在公共空间,放置了一瓶玫瑰花,把推文二维码放置在玫瑰花旁,并留字“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花朵”。 "新邻里”的实现,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据此,我在推文末尾添加了图片上传渠道,希望陌生人在拿走鲜花之后,将他们与玫瑰发生的故事拍下来并上传。每当一位陌生人上传照片,都意味着我与他进行了跨越平常意义的交互,我们始终末曾谋面,但却通过玫瑰的故事交流。每一张照片都凝结了来自两方的理解、信任与浪漫。我认为《玫瑰的故事》揭示了如何实现 “新邻里”的一角,有时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心扉,只需要在茫茫人海中放上一束玫瑰,当玫瑰被拿走的那一刻,便是打开心门之时。而墙上的档案袋里,则装着陌生人和玫瑰的故事,以及我的寄语。(观赏作品请将档案袋沿指纹处轻轻撕下,从袋内取出照片,观赏完后密封档案袋,并轻放回原处)
作品名称:《家庭相册》
艺 术 家:王皖玓、王茂玲、贺浩然
作品形式:图像创作
作品尺寸:60cm*60cm
作品简介:
《家庭相册》取材自石桥铺居民,作品以二次创作方式对石桥铺居民珍藏的老照片进行重新理解。照片本身具有纪实性,作品则试图将时空的界限化解,使得回忆、当下、想象得以融合而形成一个开放而贯通的新领域。 石桥铺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群人,是过去,是现在,也是未来,是活着的历史,是呼吸的色彩,是不老的回忆。感谢石桥铺居民倾情所予之照片。
ECOOL
—九龙意库与“新邻里”—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
与本次展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在展厅合影
策展人 向伟君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安土重迁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我们。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在“理性主义”“进步主义”“自由主义”中孕育出现代文明,人类自以为是将世界之谜加以祛除,从母体中脱离成为世界的主宰,转向“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转向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动导致个人离开原有社群进入别的群体,转向“个人主义”。在个人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群体中牢固的关系纽带,不免带来了孤独感、漂泊感和乡愁,诞生了“原子化的个人”。
在当下,新社群是如何存在?新邻里该如何构建?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逐渐衰落,社群在现代化进程中更新迭代。九龙意库新邻里中心首展旨在探寻社群关系,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展开新邻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作品创作、文献展等形式进行呈现,展览以新邻有忆、新邻有艺、新邻有礼为内容逻辑,新邻有忆:关注社区历史记忆,寻觅旧邻故事,新邻有艺:超越日常经验,创造和唤起现实邻里关系的另一种向度,新邻有礼:在当下以礼相遇,弥合新社群人际裂隙。
以九龙意库新邻里中心为主体,对“新邻里关系”进行开源式的探索,共筑美好和谐社区。或许能看到我们身处的社群不止你和你自己,还有他人!
策展人 王皖玓
或许当史前第一个人类“Lucy”开始与她的伴进行交流时,同类的信息交换与价值共享就开始了,这也许算得上“邻里”关系的最初萌芽,也是人类社群化生产求生存的起点。
人总要和人的社群生活在一起,这个时代的“新邻里”应如何诠释呢?正如鲍里斯·格罗伊斯所言,“旧”是什么并不是一件说的清楚的事情,而“新”每次必脱胎于“旧”,什么是“新“这个问题,等同于问什么是价值。简而言之,现代化百年之前的中国及其“旧邻里”关系是以乡土社会农业生产的组织主导,以水土地理的空间性决定的社群互动关系。而我们生存的时代,是自80年代自由主义经济滥觞之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资本生产的全球化扩张下,中国的现代化剧烈地变革了传统社会的社群组织方式,以乡土人伦为系的传统社会几近断裂,年轻世代以原子化个体远离大家族,加入全球化生产的液态流动。随之而来的技术浪潮进一步加剧着传统社群的分崩离析,互联网衍生出的虚拟社群组织方式,继续拆解着已经原子化生存的个体,分裂出几乎无逻辑的多重人格。资本与科技的自繁衍式的生长,已经威胁到人作为世界之主体的基本前提,使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群、社群与世界的关系被全面“异化”,现代性创造了现代性的典型空间——现代城市,如果有一个人若想要像Lucy一样,以真实世界为镜来重新自己,这已难如登天,他看不见世界,只看得见城市,他看不见自然,只能看见城市化理解的自然资源...... 所以不管你是沉睡还是苏醒,必从城市开始。
回到现场,美国社会学家C·A·佩里提出“邻里单元”,意旨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规划出一种安全舒适、设施完备、宜居的新型居住社区环境,以便于将被现代化生产关系安置的居民,重新从无到有地建立起共同价值,将原子化的生命凝聚起来成为新的价值共同体,增强邻里交往联系与社区凝聚力。这便是“邻里中心”的前身。而伴随着九龙意库旧址工业文明时代的落幕、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崛起,九龙意库区域产生了新的代际与社群关系。于此历史节点,出现的“新邻里中心”无疑回应着如今种种的社群议题,故本艺术展的作品着眼于用“新”为路径去诠释九龙意库周遭区域的历史与景观,依托于丰富的想象力、回溯内里,追求社群艺术的独特价值。以此对“新邻里关系”进行开源式地探索,那么何为“新邻里”关系在此将由我们共筑。
ECOOL
—共筑新邻里—
九龙意库•新邻里艺术中心
【召集计划】
我们在九龙意库遇见“新邻里”,拜访“新邻里”,成为“新邻里” !
也许你是九龙坡的居民,也许你是来自四海的艺术家,也许你是学术研究者,也许你是……也许你是九龙变迁的见证者,也许你是新邻里建设的参与者,也许你只是美好城市生活的听闻者……但在这里,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来自哪里,我们都欢迎你来拜访我们。
在“新邻里艺术中心首展”,让我们超越日常经验,去探寻邻里的新维度,共建美好和谐社群。十月金秋,与邻里共血液,与人文共脉搏,与艺术共呼吸。
我们在九龙意库等你来。
主办单位
九龙意库
承办单位
九龙意库新邻里艺术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创新研究院
狮锐品牌管理(重庆)有限公司
策展机构
归真艺术中心 / 十方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创新研究院
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与社会研究室
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与民艺活化工作室
四川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工作室
总策展人
曾令香 / 曾途
学术顾问
焦兴涛、王天祥、李占洋
艺术总监
田锦励
策展人
陶喜宝、向伟君、王皖玓
组织统筹
李政昱、赵子杰
推文宣发
谢纹影赵子杰 孙湧淇 蒋雯欣
龚义皓 袁野 唐浩 任彦俐
1场启幕仪式
2场主题峰会
4大艺术看点
N场社群活动
艺汇城市 × 向上而行
2021重庆城市文化共创月
地址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二路38号
指导单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九龙意库
支持单位
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宣传部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九龙坡区商圈管理办公室
协办单位
重庆市版权协会园区发展专委会、渝州路街道办、四川美院造型艺术学院、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博鳌文创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创新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与社会研究室、四川美术学院乡村振兴与⺠艺活化工作室、四川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工作室、十方艺术中心、归真艺术中心、狮锐品牌管理(重庆)有限公司、成都有视品牌机构、寅子剧场&百姓剧场、熊猫出差实验剧团、一筑一事、清川至物、希唯公关、上可优文化创意、Helios(海艺)艺术体操俱乐部、大堡焦、拳释·拳击运动会空间、鲸落创意、一書、宿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择术空间设计工作室、木夕里咖啡、周宗老火锅、funny box纹身俱乐部、怪兽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