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在京发布

作者:CERN综合研究中心

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主持。他指出,本次发布会的目的旨在分享项目成果,吸引更多的干旱区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加入该计划,形成由中国科学家引领的国家研究团队,促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成果产出,为推进全球干旱区的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主持发布会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院野外观测研究网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桔处长到会讲话。他强调,该项目依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实施,中国科学院先后建立了沙坡头、奈曼、阜康、策勒、临泽、安塞等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其中沙坡头站已有67年的历史。中国科学院还在中亚和非洲等境外地区部署生态站。这些生态站站为开展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长期观测研究平台。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院野外观测研究网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桔处长讲话

项目首席科学家傅伯杰院士具体介绍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的背景与重要性。他指出,干旱区占到地球陆地面积的41%,支撑着全球约40%的人口,拥有全球约1/3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为28%的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干旱区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包括稀疏草原、灌丛、草地和荒漠等,由于缺水而受到较强的水分胁迫,干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对极端气候事件和人类活动干扰极为敏感,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带来很多挑战。

为了应对全球干旱区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8月率先启动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DEP)”培育专项,旨在为全球干旱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合作平台,引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科学研究和管理示范,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傅伯杰院士还代表研究团队报告了《科学计划》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核心内容包括:全球旱地社会-生态系统概念框架、科学计划的主题研究领域和组织架构。其中,主题研究领域为干旱区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干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干旱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干旱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生计四个部分。《科学计划》设立了亚洲、地中海、非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典型研究区,旨在将全球从事干旱区研究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为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研究和管理提供方法论和路线图。

项目首席科学家傅伯杰院士作报告

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重大科学计划专家及成员揭红绸发布成果

(从左到右)刘健、曹京华、陈发虎、张林秀、傅伯杰、王艳芬、陈曦、张元明

联合国环境署(UNEP)科学司司长刘健,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对《科学计划》进行了专家讨论与点评。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该《科学计划》在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监测、研究与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科学家引领国际科学计划的里程碑,并对该《科学计划》的实施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对《科学计划》进行讨论和点评

(从左到右)王艳芬、刘健、张林秀、陈发虎、曹京华、张元明。王艳芬主持了专家讨论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和澳大利亚Mark Stafford Smith博士共同倡导发起,并担任科学委员会主席。国内研究团队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国际成员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蒙古国旱地可持续研究所、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Global-DEP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由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CERN)和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联合支持。

本次发布会由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心、UNEP生态系统伙伴计划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合作处共同承办。

THE END
0.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尚无内容。 新闻公告 尚无内容。 通知公告 尚无内容。 学校科研通告 尚无内容。 --校园其它网站链接--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其它相关网站链接--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科研项目 尚无内容。 科研成果 尚无内容。jvzquC41kck/zsz0gf{/ew4
1.ICARDA|Scienceforresilientlivelihoodsindryareas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Dry Areas (ICARDA) provides innovative, science-based solutions for rural communitiesjvzq<84yyy4jejwfc0usi8
2.lason.careeri.cas.cn/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通知公告更多>> 关于“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更名为“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关于陆面过程观测网“十三五”仪器设备修购专项规划编制的通知 关于规范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的通知 常用链接更多>>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jvzq<84ncuuo0lftggxj0lfu0et0
3.国际半干旱地区热带作物研究中心Read more PreviousNext We are leaders in building resilient and healthy dryland agri-food systems, spanning the entire value chain with a specialized focus on key crops Chickpea Pigeonpea Groundnut Sorghum Pearl Millet Finger Millet Small Millets jvzquC41yy}/klwkucz/q{l1
4.ClimatePredictionCenterDrought Monitoring About Us Our Mission Who We Are Contact Us Contact CPC HOME>Monitoring and Data>U.S. Climate Data> Drought Monitoring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and Crop Moisture Index (CMI) arejvzquC41yy}/eyh0pekq0wtcc0mpx8utqf{dv|4oqpouq{npiagofhicvc5etxzijv4tj}rn
5.科研进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及其影响与对策》项目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气候中心 邮编:100081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美国国家海洋和jvzquC41yy}/plh/eog/pny1ejgopnq1kpjfz8|kf1:
6.气象科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数据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产品CRA-40,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气象防灾减灾为重点,践行“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理念, 为世界气象组织(WMO)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数据服务。 青藏高原科考专题服务 jvzq<84m0fguc7hoc0io1{juqwxdg|4fgvgjn8iqevusrjugt1>e5;5458393;f/33k:/B678/6179:8:7;b9k
7.首页干旱强度与持续时间交互加剧生态系统生产力损失2025-10-30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微生物组技术与新型肥2025-10-29 2025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研究所中文稿纸 更多综合新闻 资划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京区单位第五2025-11-12 资划所召开信息报送与文稿写作培训会2025-10-31 凝心聚力,“趣”创jvzquC41kcxsr7hccu4dp8
8.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站始建于1982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兰州沙漠研究所),该站位于阿拉善高原西部,黑河流域下游,酒泉东风航天基地北部。本站以荒漠生态水文系统长期定位监测为任务,以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综合管理为主线,以干旱区生态水文学、恢复生态学、可持续管理学、生态jvzq<84cnu4dc|sy0pku1
9.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碳中和”系列之五】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 气候变化使人类面临的其他全球重大危机进一步加剧,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水资源和粮食安全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等。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祉构成了明显而现实的危险,由于土地退化和干旱造成的生命和jvzquC41yy}/erigi0ztkwljwc4ff~3ep1oohx4zuz}06964
10.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官网第81期“水韵论坛”:人工智能驱动的水文模拟预报研究进展与运用 2025-10-14 14:00 金坛校区二号楼C110 科研动态 查看更多 2025-05-15 我院科研团队在土壤水分产品优化和干旱监测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2025-03-27 我院智慧水文研究所韩小乐副教授在《Geoderma》发表青藏高原土壤研究新成果 jvzquC41uj~z0qmw0gjv0ls1
11.地域研究与开发中国乡村“产业-生态”耦合协调振兴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潇, 李新妍 2025, 44(5): 128-1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363.2025.05.015 摘要 ( 13 ) PDF全文 ( 1 ) 干旱区绿洲乡村地域系统适应性转型:概念内涵、现实困境与调控路径 黄晶, 薛东前, 韩晨, 周健 2025,jvzq<84yyy4zl‚ph0eun1
12.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首页中心概况科研队伍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大事年表资料下载 中心杜太生教授率团出访意大利:以科技 农业高效用水创新引智基地举办农业水资 中心李云开教授荣获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内陆干旱区 中心主任康绍忠院士一行访问哈萨克斯坦 jvzquC41ec}s0lfw0gjv0ls1
13.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长期氮沉降和地上凋落物处理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表 · 华北驼绒藜青贮加工及营养价值评价 · 内蒙古库伦旗草地群落分布特征及牧草储量估算 · 科尔沁沙质草地不同水热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研究 · 科尔沁沙地1961-2021年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 jvzquC41poj/enwp0ci/ew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