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对黏土斜墙坝的致灾机理及对策研究渗流土石坝防渗体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全球干旱呈严重加剧趋势,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和强度高的极端干旱气候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某些地区的干旱会持续恶化,局部地区甚至可能遭遇百年一遇甚至几百年一遇的打破历史纪录的特大旱情。可以预见,干旱气候带来的灾害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给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众多的水库大坝建设中,土石坝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坝型,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大坝98566座,其中土石坝约占95%。土石坝主要由散粒体材料堆填而成,作为挡水建筑物通常需要设置防渗体,如斜墙土石坝、心墙土石坝,或坝前水平铺盖接斜墙土石坝、坝前水平铺盖接心墙土石坝等。黏质土体由于其较低的渗透性以及易于施工等优点常常用作土石坝的防渗结构,对保障大坝渗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坝前水平黏土铺盖与黏土斜墙,其厚度往往较薄,易形成贯穿性裂缝丧失防渗性能,即使未形成贯穿裂缝,遭遇旱涝急转工况时往往来不及治理,在水位快速上升时难以及时愈合发挥防渗作用。旱涝急转工况的特殊性在于干旱与强降雨转变的突发性,此时黏土防渗体渗流场出现剧烈变化,导致出现渗流安全隐患。

针对极端干旱中黏土体裂缝发育机理、极端干旱后黏土斜墙坝渗流性态变化以及运行管理中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特撰写本书,便于同行交流,及实际运行管理决策参考。本书按照极端干旱中黏土斜墙坝“裂缝产生—渗流变化—裂缝演变—运行对策”发展过程,共分为8章,包括绪论,黏土裂缝扩展,旱后渗流性态变化试验研究,旱后渗流性态变化数值模拟,极端干旱中黏土斜墙坝脆弱性与恢复力,极端低水位下水库运行安全综合处置措施及工程应用等内容,涉及裂缝演变与渗流互馈机理及工程运行管理决策等。具体的章节编排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1章介绍了近年来的极端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出现的频次与强度情况,继而阐述了极端干旱对土石坝运行的影响,指出了极端干旱后土石坝的破坏型式(图1)。

图1 大坝黏土铺盖裂缝

第2章从微观、宏观多角度分析,提出了裂缝深度、宽度计算模型,明晰了裂缝参数与土体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随机分布理论模拟裂缝分布,建立了干缩裂缝准三维扩展模型,解释了受旱过程防渗体黏土干缩裂缝产生和扩展规律。通过土样试验研究了控制裂缝发育速度及决定裂缝最终发育程度的关键性因素。

第3章开展了3个模型试验,采用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黏土防渗体系的裂缝产生和发展机理(图2);开展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极端干旱后铺盖、斜墙内的渗流性态变化(图3);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旱涝急转渗流过程,及黏土防渗体体系失效破坏机理(图4)。从而,探究了裂缝出现前后黏土防渗体系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揭示了极端干旱后黏土斜墙坝的灾变机理。

图3 水槽模型试验

图4 离心模型试验

第4章根据渗流阶段的不同,在渗流初期,推导出稳定流动情况下与有效截面宽度以及水压变化相关的流量计算公式。渗流中期,研究了适用于裂缝宽度变化情况下的水流入渗过程。渗流后期,根据土体内应力变化,分析了裂缝的出现在高水位作用下导致水力劈裂的可能性。

第5章分析了极端干旱下黏土斜墙坝脆弱性与恢复力,通过比水容量、干湿变化中土体孔隙变化以及渗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力劈裂反应土体的脆弱性;根据渗流过程中裂缝愈合情况作为大坝恢复力,分析裂缝演变-渗流变化互馈过程。

第6章基于土体水分蒸发过程中基质吸力沿高程分布以及裂缝扩展过程中宽度和深度变化与基质吸力的关系,提出了通过裂缝宽度反演裂缝深度计算模型,以极端干旱后裂缝表观参数为指标预警大坝渗流性态。

第7章基于白龟山和昭平台水库遭遇的极端低水位工况,开展了运行安全综合处置与决策的应用。

本书作者结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土石堤坝渗漏探测巡查及抢险技术装备研发(课题编号:2019YFC151080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土石坝巡检信息智能感知与安全动态诊断方法(项目编号:51779155)”及相关研究项目,对黏土斜墙坝遭遇极端干旱出现的灾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促进极端气候变化中土石坝安全评估及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交流。

本书在土石坝应对极端干旱气候变化方面对设计单位、水库大坝管理单位和从事大坝安全评估的技术人员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马福恒

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委会委员,《水电能源科学》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健康诊断、风险管理、安全监测(控)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专题1项和面上项目2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省部级水利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出山店水库、浙江曹娥江大闸、重庆金佛山水利枢纽、林州红旗渠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测(控)、健康诊断及风险评估等百余项。成果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项,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参编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5部。

叶伟

工学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诊断和隐患探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参与科技项目10余项。参与或具体完成白龟山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红旗渠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科研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行业标准1部。

胡江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控、健康诊断和风险分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和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1项、其他科技项目10余项。负责或具体负责完成白龟山水库、南湾水库、石漫滩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红旗渠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科研课题4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编专著4部及行业和地方标准4部。

本书目录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五千年前的超级干旱,改变了古丝绸之路走向?中亚原标题:五千年前的超级干旱,改变了古丝绸之路走向? 丝绸之路是过去数千年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舞台。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牵头发表了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在距今5820年-5180年期间,中亚存在一次持续640年的超级干旱事件,导致早期农牧人群扩散通道从绿洲转换至欧亚草原,改变了古丝绸之路走向,推迟了我们现在通jvzquC41pg}t0|npc0ipo7hp1q532;6/263328iqe/olohom=:4==560yivvq
1.JH:中国东北地区夏季复合型高温干旱的成因及预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复合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复合型高温干旱事件的发生常带来重大的灾害,对当地的粮食产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联合变量法”定义了一个复合型高温干旱指数,利用该指数,结合“年际增量法”研究影响东北地区夏季复合型高温干旱事件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利用前期因子对jvzquC41ecy/p~nuv0kew7hp1ktgq86723529B690jzn
2.看世界伊拉克干旱持续沼泽正在消退摘要:俄乌冲突持续,乌克兰哈尔科夫又遭炮击;伊拉克干旱持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生枪击事件…… 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司令部发言人:敖德萨州遭13枚导弹袭击 7月2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空军司令部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当天在简报会上表示,俄军向敖德萨州发射13枚导弹。伊格纳特称,俄军正不断试图改变战术以迷惑乌克兰的防空系统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733>52
3.全球气候变暖的建议大全11篇我国2006年四川、重庆干旱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变暖大的气候背景影响下发生的。四川、重庆这种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现象,近百年以来,地球气侯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如:2006年7月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西部和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出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6?48B3jvor
4.2023年夏天全国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新疆新浪财经北京、天津、河北、新疆经历最热6月;华北地区在6月、西北地区在7-8月还遭遇了高温干旱复合事件。 4.强对流天气多点散发、致灾性强 夏季,我国发生18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国有26省(区、市)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雷暴、冰雹、龙卷等灾害,广西玉林、重庆万州、陕西西安等地因局地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9.2B2251jpe6no|mqie€5;37?8;7xjvor
5.中亚干旱区热浪事件逐步加剧极端热浪频繁出现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谢慧变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亚宁团队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过去40年,中亚干旱区热浪事件逐步加剧,极端热浪出现最频繁的地区是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 jvzquC41yy}/v|3ep1~x|4mlz}04975335u4975336:a:<43;>787xjvor
6.MATLAB计算干旱指标:SPISRISWAPDWAAIEDI等在自然界,干旱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个相对固定的地区常年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类干旱也可称为干旱气候;另一类是各种气象因子(如降水、气温等)的年际变化形成的随机性异常水分短缺现象。 干旱指标计算 从标准化指数中确定干旱事件的严重程度仅以相对值表示,即使用无量纲标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36?;3:1gsvrhng1jfvjnnu1729B8377?
7.AOSL:3DDBSCAN算法:考虑时空变化的极端事件识别文章借助非监督学习中经典的DBSCAN(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发展了在三维空间(经度-纬度-时间)内进行目标事件识别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方案;针对2022年长江全域高温伏秋旱事件,成功识别本次天气尺度极端热浪和季节尺度极端气象干旱事件的早期信号和时空演变过程。同时,也进行了相关DBSCAN关键参数、维数比等特征jvzquC41cvster3hwfgo0niw0et0hm45h1i28982c7847A81rcmf0qyo
8.高温席卷全球:欧洲遭500年来最严重干旱人类进入hard模式?“2022年夏季,北半球多地都发生了高温干旱事件,特别是美国西部、欧洲西部和南部,以及中国广大地区。”李肇新指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气象要素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但都和大气环流异常紧密相连,特别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夏天,全球整个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都被高 jvzquC41yy}/ezhd0eun1|mkujokkwlygk532;7/2:3378:222=72hue0jznn
9.极端水文事件对水安全保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强降水、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损失,对我国水安全保障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充分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旱灾害防御面临的严峻形势,主动适应把握极端水文事件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守护人jvzquC41yy}/yjygtktgq7hqo0io1x{l1€kim44248248y4248249
10.NCC:全球变暖下大西洋热带辐合带极端摆动事件更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目前国际气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对国家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气候应对政策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预示着未来全球变暖将会导致亚马逊雨林遭受更多的极端干旱事件(图2),对局地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是严峻的考验。 jvzq<84eqcy/q~h0gf{/ew4424802A6;1e8789;c59;8;A4rcik/j}r
11.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气候危机已非“杞人忧天”,而是近在眼前极端干旱事件在中国北方将减少,南方将增加。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将继续上升,且渤海、黄海和东海的升温幅度尤为明显。相对于1986-2005年平均海平面,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东海海平面将上升33cm~84cm,南海海平面上升34cm~79cm;RCP8.5情景下,东海海平面将上升47cm~122cm,南海海平面将上升49cm~109cm,并且jvzq<84pgyy/{xzvj0io1ps142842;4v42842;7:a3:4796780nuo
12.气候变化下的干旱传播综述研究:特征、方法、过程、控制因素干旱传播过程的主要特征包括响应时间尺度、滞后时间和传播率等。响应时间尺度体现了农业、水文、生态干旱对累积气象变量的响应特征,一般基于最大相关系数法进行研究;滞后时间反映了不同类型干旱事件的时序特征,通常采用基于游程理论匹配干旱事件的方法进行研究;传播率反映干旱特征传播的敏感性,可通过干旱事件特征的比值等方法jvzquC41eyy/dwz0gf{/ew4mz{p0m‚iv1d:f7>63;h827=g56;:g7;5c37jcgk::50nuo
1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事件(雨季进程季风…) 气候灾害(高温低温暴雨…) 模式检验(VECOM常规…) 预测会商 灾害与影响 灾害事件(中国全球) 气候服务 中试平台(仅内网访问) 科研项目 监测 诊断 单站干旱事件监测 区域性干旱事件监测 ·MCI指数·SPI指数·气象干旱等级(pdf) [中国](高分辨率) 2025-11-05中国旱涝监测 点击看大图 说明: [jvzquC41eojq0whe/esb0wjv1g~utnrg1f{tv7ujrAvsqmzev?jvu}doqpo
14.开展适应性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流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长周期气候变化(百年及以上尺度)来看,长江流域水文干旱事件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从15世纪到现在,长江流域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干旱,每7.8年发生一次严重干旱。 从短周期气候变化来看,根据长江流域167个雨量站1951—2017年的逐月降水数据可知,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深度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长江上游减少程度大于长江中下游;对jvzq<84yyy4djrscyczft7hqo0io1wjyuekovnw1mz532;7331z32;7334:`9B54;94ivvq
15.新闻1+1丨4月入汛,全国气候会怎样?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高辉:除了高温和干旱事件以外,汛期常见的气象灾害首先就包括强降水天气。①强降雨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和强度比常年同期要偏重,所以这些地区要特别关注流域防汛情况。另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所以对于北方地区的一些中小河流,包括一些大城市里面jvzquC41pg}t0qfpi|npw7hqo0io1pszy1ipp}jpv1814<2261791ltpvgtuaA:376::0qyo
16.世界十大最严重的旱灾历史重大干旱事件史上最大旱灾盘点→买购APP更多重大干旱事件盘点: 2020-2021年索马里地区旱灾,估计有350万人(地区人口的55%)受影响 1968-1973年非洲萨赫勒旱,约20万人死亡 2016年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旱灾。当地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获得中国应急补水援助 2023年法国冬季干旱。法国自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冬季干旱 jvzquC41yy}/ojniqq4dqv4vqr555B978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