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为什么越来越干旱这种情况基本是难以逆转的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阿拉善高原一带等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西北地区的面积占据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沙漠戈壁广布,降雨量稀少,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而西北地区的地表水量大约是2200亿立方米/年,仅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左右。

可是历史上的西北地区并非如同现在一样干旱。在两汉时期,西北降水量要远远大于现在。根据《中国历史地理》的资料显示,在2000至300年前新冰期时,西域地区的气候呈现湿冷状态,降水量多、河水流量大,使得当时的西域出现了30多个小国。现在的许多沙漠地区,当时都被称为:“沮泽”、“泽卤”,《汉书·乌孙传》称当地“地莽平,多雨,寒”。

当时西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国家,名为楼兰,位于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之处,拥有天然的绿洲。《汉书》记载楼兰国“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也就是该国的人口有14000多人。可是随着气候逐渐干旱,罗布泊逐渐消失了,楼兰古城也只剩下了废墟。

河西走廊,曾经是水土丰美之地。历史上的祁连山森林密布,但是在唐宋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森林变成了沙漠。从祁连山一带发源的黑河,原本是一条大河,该河流在阿拉善一带注入居延泽,居延泽曾经的水面达800平方公里,但现在仅有8平方公里。有相关证据表面,历史上的黑河在灌满了居延泽后,又继续向东,沿着戈壁滩一线继续东进,最终注入了黑龙江。

因为汉代西北的气候相对湿润,也使得西北成为了汉代经济的重心。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然而从唐朝之后,西北气候急剧恶化,关中地区已经不适合定都。

为什么西北的气候会越来越干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在西北的开发,导致这里的植被被破坏。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无法涵养水源,最终导致水资源缺乏。

不过,人类的破坏只是加速了西北的干旱速度,就算没有人类的干预,西北的气候也是不断走向干旱的。西北的气候在上古时期之所以比较湿润,这得益于冰川时代的遗留。在1万年前,地球北半球还处于冰川时代,北亚、青藏高原、西域等地区都覆盖着冰川。这些冰川就是西北的主要水源。

1万年前,地球气温升高,冰川开始大规模地融化。当时的亚欧大陆普遍出现了大洪水,中国就有女娲补天的传说。西北的冰川融化后,并没有向其他地区一样汇入河流、流向大海,而是汇集到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形成了巨星的高原湖泊。现在的柴达木盆地有大量的盐矿,这些盐矿就是古代内流湖沉积下来的。

湖泊的大量存在,为西北提供了大量的水源。这些湖泊的水蒸发之后,又不断形成降水,使得西北的气候也十分的湿润。但是西北的气候系统也不是完全封闭的,该地区的湖泊蒸发的水汽只有一部分在当地变成了降雨,回到了当地,而还有很大一部分被西北风等吹到了其他地方。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损耗,西北的湖泊就不断萎缩,蒸发量不断减少,降雨量也不断下降,气候自然变得越来越干燥。

根据考察,上古时期西北和北方河流的径流量是远大于现在,那时候的北方河流可以进行水运,如今北方水运几乎已经没有了。而长江各上游源头的水量也比汉朝时期萎缩了一半以上。现在的青海湖比1万年前萎缩了三分之一,水面高度下降了100米。可见,西北的气候是一个不断干燥化的过程,如今,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大型的沙漠。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西北的环境和经济都会持续恶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开始在西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运动。通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新疆的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5%。植树造林也带来了一些效果,例如新疆的降水量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植树造林,只能是缓解西北的干旱局面,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西北变干的发展趋势。

要想彻底改变西北的干燥趋势,那就是给西北提供水源,让西北原来的各大湖泊陆续恢复,进而加速植被的恢复,提高降雨量,最终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目前来看,距离新疆最近的水源只有青藏高原。

在西藏南段,有一条很大的河流,名为雅鲁藏布江,它的接受了许多印度洋来的水汽,径流量很大。但是这条河的水量却大部分流向了印度、孟加拉国。到了夏季,印度和孟加拉国洪水泛滥,而这时候的雅鲁藏布江也达到了水量的高峰期,这些水白白流入印度,加重了印度的洪涝,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西北地区在夏季却是最缺水的时候。

如果我们采取管道运输的方式,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运输到西北,既能够为西北提供水源,还能够减少印度、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这是一举两得。因此,从长远来看,藏水北调计划是利国利民,势在必行的了。

THE END
0.在中国,没有哪一寸土地不能创造出奇迹……西北干旱区 坎儿井,古老的引水留水智慧 为什么在一片片沙漠中会奇迹般长出绿油油的瓜果蔬菜和庄稼?这一切都与坎儿井的滋润有关。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如何引来水、留住水,是对吐鲁番居民极大的考验。天山降水是吐鲁番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来源,居民饮用的坎儿井水,主要来自天山雪水。 jvzquC41yy}30w~pw0kew7hp1f}co8y|jd5jpot132751;6980nuo
1.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基本概况西北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因为深处内陆,除东部内蒙古的草原地区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西部山地受西风带作用明显外,其他地区基本不受季风影响。区内除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流外,其余都是内陆河流(伊犁河注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区内湖泊广布,大多为内陆盐湖。本区根据地形、jvzquC41yy}/q|lgq0io1ytuv1j58@6
2.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成立于1998年7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并而成。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jvzq<84yyy4fir3ce0io1‚orv1nn{uuvip{f|~ua3<45:81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近日,农学院旱作节水团队在半干旱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春玉米根系吸水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Stable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water uptake mechanism via the roots in spring maize under the 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 in a semi-arid region”为题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vzquC41m{/p€xwch4ff~3ep1qklƒ4zfmpk|8>:g9i42o:3d6:e;?=;44hb7o;he9:d7m3jvo
4.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性成因孙国武等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低频振荡在西北地区干旱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南京气象学院罗哲贤教授在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从事过多年的研究工作,他研究发现,我国半干旱地区干旱的发生,取决于中高纬阻塞流型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流型的维持,在阻塞流型形成和维持的过程中,纬向非对称热力强迫与耗散,非线性平流和线性频散三者jvzquC41yy}/q|lgq0io1ytuv1jg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