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干知识总结,附专题训练森林植被湿地生物多样性胡杨林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主要表现

(1)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3)石质荒漠化的形成:

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加上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森林植被反复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

3.能够指示荒漠化的迹象

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迹象类型

主要表现

生物迹象

土壤迹象

①土壤紧实度增加;②土壤盐碱度升高;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其他迹象

①沙丘活化;②地表反射率增加;③沙尘暴频率增加。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界线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线以北

行政区

包括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和内蒙古大部

气候

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区

包括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和内蒙古高原

2.地貌: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热门考点】生态问题答题模式来了,一文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频考点!

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条件逐渐变干,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如表:

自然地区

东部(内蒙古温带草原区)

贺兰山

西部(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气候

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干旱大陆性气候

自然景观

草原

荒漠草原和荒漠

4.自然特征——干旱:

本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

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

5.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1)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如图所示: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决定作用)主要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等。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补充: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

类型

分布

主要原因

斑点状、片状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过度开垦

斑点状的荒漠圈

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固定沙丘活化

干旱的绿洲边缘

过度樵采

固定沙丘活化

冲积扇绿洲

水源破坏

点状、线状荒漠

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附近

破坏环境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1)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2)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

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②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3)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森林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和化工原料。

林区有大量的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

(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主要作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世界森林现状

(1)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3)森林急剧减少现状及危害

①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②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1)纬度分布——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被称为地球的“绿色腰带” ,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2)地区分布——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及其旺盛,以至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也非常旺盛。然而,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而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土壤中养分有两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另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但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很少回归土壤,而是在地表就很快被分解者分解,又很快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加上强烈的地表径流和旺盛的淋溶作用,林中土壤一般都比较贫瘠。如果雨林一旦被毁,地表养分被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这就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所在。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2)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抵偿债务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3)开发的背景(根本原因)

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

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

2.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迁都、移民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1/4的人口,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①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却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几十年来,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②跨国企业在亚马孙雨林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的做法—度盛行。

所产的牛肉主要销往北美和欧洲。这些牧场的规模达数万公顷,经营3~5年以后终因地力下降而被废弃。这些大块土地被废弃,便很难再恢复森林植被,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开发与保护

(1)三种方案

①保护: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③协调:在开发的同时又能保护雨林环境不被破坏,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亚马孙雨林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后,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订并实施了—系列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

具体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概念突破】你听说过生态足迹吗?(附生态足迹专题设计)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点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018课标Ⅱ,9—11,12分

植被对区域水土流失的作用与影响

★★★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8课标Ⅰ,37(1)(2)(3),18分

★★★

2016课标Ⅲ,36(1)(3),14分

热带雨林开发与河流特征

分析解读  近五年课标卷多次考查本专题,综合题比重大于选择题,试题多以真实现象或实验数据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解释现象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中应强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典型题目加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陕西一模,5)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固定半固定沙丘,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地表风力小

B.山地降水量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答案 C

2.(2019陕西一模,6)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C

3.(2019云南一模,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图Ⅰ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图Ⅰ

图Ⅱ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6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8分)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4分)

答案 (1)使地表粗糙,降低风速,减弱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2)固沙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任答四点即可)

(3)靠近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沙漠边缘(或居民点和农田附近荒漠半荒漠地区);交通线沿线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形成的沙化土地。(任答两点即可)

4.(2020届云南玉溪一中月考二,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 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6分)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8分)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6分)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4分)

答案 (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塔帕若斯河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巴西计划在该河流域建设43座巨型大坝。2003年,巴西开始在与亚马孙河交汇处的圣塔伦建立港口,随后又修筑了经过塔帕若斯河流域的国家保留地(类似自然保护区)、穿过几百万公顷最稠密热带雨林的BR—163号公路南向延长线,该公路可通往南方大豆产区。港口和公路的建设促使当地大豆产量大幅增长,但遭到绿色和平组织和原住民的严厉指责。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届河南名校尖子生联考一,7)塔帕若斯河河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地势落差较小 B.河流径流量较小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流域内土质黏重碱性大

答案 C

2.(2020届河南名校尖子生联考一,8)圣塔伦港口及BR—163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建设,促使当地大豆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规模扩大

B.降低外运成本,促进规模扩大

C.开拓亚马孙市场,促进规模扩大

D.便于引进科技机械,提高单产

答案 B

3.(2020届河南名校尖子生联考一,9)圣塔伦港口及BR—163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建设,遭到绿色和平组织和原住民严厉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豆为油料作物,严重冲击了粮食作物生长

B.工程建设破坏了鱼类洄游,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

C.加剧了水土流失,危及一系列规划水电站的建设

D.公路建设以及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答案 D

4.(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月考二,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甲、乙两湖。乙湖已于20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下图为“弱水流域简图”。

(1)在自然状态下,分析弱水自A点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变化特点。(6分)

(2)甲、乙两湖原本属于同一湖泊,后因种种原因“一分为二”。说明造成湖泊“一分为二”的原因。(6分)

(3)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湖泊萎缩、消失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答案 (1)特点:逐渐减少(越来越少,甚至断流);(2分)该流域气候干旱,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补给单一;(2分)补给水源集中在源头、河流上游;流经沙漠,下渗多,蒸发多,(2分)少支流补给,下游径流量变小。(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流经河西走廊)流域内人口、城市增多,需水量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注入湖泊水量变小;(2分)该湖泊湖盆地势中间高,两侧低;(2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补给减少(2分)或流域内蒸发增大。(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由湖泊变为陆地(沙地)环境;湖泊内水生生物消失,该湖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沿湖植被衰退;湖区空气湿度变小,局部气候发生变化;沙尘暴、扬尘天气增多,空气质量变差。(任答三点得6分)

【方法集训】

方法1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2019四川六市联合二诊,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台州湾两岸滩涂宽广平缓,近30年来经历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围垦。下图为台州湾部分围垦区位置示意图。为解决围垦区土地盐碱化问题,当地农民在耕作区每隔10米开挖横向排水沟渠,并于两侧筑土墩抬高作物种植地面。

(1)分析在台州湾沿岸进行围垦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围垦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围垦区域“开沟渠,高筑墩”对减轻土地盐碱化的作用。(8分)

(4)简述当地大规模围垦滩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6分)

答案 (1)台州湾沿岸滩涂广布,水域浅,围垦工程量小,成本低;(2分)滩涂淤沙丰富,用以填海围垦的物料资源充足。(2分)

(2)地势低平;(2分)滩涂受海水(潮流、海浪)倒灌影响大;(2分)地下水易受海水回灌影响,滩涂区含盐地下水埋藏浅。(2分)

(3)开沟渠:利于排水排盐。(2分)高筑墩:增强地表排水排盐能力;(2分)减少地下水对地表盐度影响;(2分)减少作物根部与地下水的接触,防止含盐地下水对根系发育的影响。(2分)

(4)湿地面积减少;(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水、土污染加剧。(2分)

方法2 湿地问题分析方法

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沿岸多绿洲分布,塔里木河为绿洲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农业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届河南百校联盟联考一,13)水循环中受绿洲农业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径流 B.蒸发 C.降水 D.下渗

答案 A

2.(2020届河南百校联盟联考一,14)为了维持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平衡,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缩小绿洲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B.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

C.跨流域调水,增加水源补给

D.人工降雨,增加流域降水量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文示意图,图中甲湖泊是该区域最大的咸水湖,湖泊水域较浅。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18安徽A10联盟11月联考,11)图中甲湖湖面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4.(2018安徽A10联盟11月联考,13)为防止图中甲湖泊继续萎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B.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 A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53.0

无明显洪峰

80.3

无明显洪峰

100.1

无明显洪峰

73.2

无明显洪峰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2018课标Ⅱ,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B

2.(2018课标Ⅱ,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3.(2018课标Ⅱ,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6课标Ⅲ,36(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江苏单科,17,2分)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2.(2019江苏单科,18,2分)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 C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6海南单科,16,3分)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4.(2016海南单科,17,3分)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5.(2016海南单科,18,3分)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D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2015山东文综,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答案 C

7.(2015山东文综,6,4分)“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

8.(2018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考点二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2015天津文综,8,4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答案 C

2.(2015天津文综,9,4分)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 B

3.(2015安徽文综,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1.(2018江苏单科,23,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答案 AC

2.(2018江苏单科,24,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 AD

3.(2015浙江自选,12,10分)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 (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下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

答案 B

2.(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二,16)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地质灾害多 D.风力强劲

答案 D

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600斤。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3.(2020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一,50)海兴县改造盐碱土壤未采用传统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年降水量较少,淡水资源不足

B.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且盐度高

C.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合深挖淡水井

D.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的效果差

答案 B

4.(2020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月考一,51)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  )

A.小麦需水量大 B.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

C.降水稀少 D.蒸发旺盛

答案 B

5.(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模,4)降雨强度为40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量少 B.下渗率大

C.地面崎岖 D.降雨历时短

答案 B

6.(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模,5)降雨强度为140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变大 B.流速变快

C.土质变松 D.土层变薄

答案 D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2019山西二模,6)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

答案 B

8.(2019山西二模,7)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D

9.(2019山西二模,8)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46分)

10.(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月考二,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研究表明,胡杨林与地下水存在密切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4m,矿化度在1~3g/L时最适合胡杨林生长。

(1)与渭干河冲积扇平原相比,分析塔里木河谷平原胡杨林广布的原因。(6分)

(2)简述沙雅县胡杨林群落的经济功能。(4分)

(3)分析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群落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

(4)当地胡杨林群落是由乔—灌—草组成的群落。指出胡杨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 (1)塔里木河谷平原地势较低洼;受塔里木河河水易泛滥和渭干河汇集的影响,地下水埋藏较浅;(城镇分布较少)人类活动少,对胡杨林破坏较少。(每点2分,共6分)

(2)有效阻止风沙,保证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草本适合发展畜牧业;胡杨的树干、枝、叶等可作为木材、工业原料和燃料;具有文化、科研、美学等价值,可发展旅游业。(合理即可,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3)该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防洪大堤的建设减少了塔里木河两岸洪泛区水源的补给,加剧胡杨林区地下水位下降。(合理即可,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4)草本。(2分)原因:地下水位下降是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4分)

11.(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五,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柽柳是泌盐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主要通过深根系吸收地下水维持生命,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在柽柳灌丛与沙粒的相互作用下,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

土壤电导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盐度的变化。下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和策勒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表,下图示意这两地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变化状况。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该地区的柽柳沙包也出现了一定的衰败和退化现象

观测点

地下水

埋深/m

年均温/℃

年降水

量/mm

年蒸

发量/mm

柽柳

覆盖率

且末

6.0

10.68

27.97

2 360.6

50%

策勒

11.0~16.0

12.52

41.67

2 790.2

30%~35%

(1)说明柽柳沙包的形成和发育过程。(6分)

(2)说出且末和策勒地区柽柳沙包内部土壤盐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8分)

(3)指出图中示意且末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变化情况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4)分析随着塔克拉玛干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柽柳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6分)

答案 (1)柽柳灌丛可以降低风速,使沙粒堆积,形成雏形;(2分)柽柳耐沙埋、根系发达的特性使其在强度的风沙活动中能继续生长;(2分)随着柽柳的生长,沙粒不断沉积,进而实现柽柳沙包的发育。(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特点:土壤盐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分)

原因:土壤盐分主要源于地下水;(2分)在柽柳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下,地下水和下层土壤中的盐分向柽柳上部迁移;(2分)柽柳以泌盐和凋落物的形式将盐分累积于土壤表层,所以表层土壤盐度较大。(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A曲线。(2分)

理由:且末沙包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盐度较高;柽柳覆盖率高,土壤表层盐度较大。(任答其中1点即可,共2分)

(4)沙漠生态环境退化,柽柳覆盖率降低,聚盐能力下降;(2分)柽柳沙包受到风沙侵蚀作用将加强,表层土壤盐分损失增多;(2分)表层土壤盐度将下降。(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THE END
0.多干旱类型视角下的黄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学位2.3.7 干旱特征识别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气象干旱研究 3.1 多时间尺度特征 3.2 基于 ESMD的气象干旱周期特征与趋势分解 3.3 气象干旱的空间分布 3.4 网格化气象干旱趋势特征 3.5 基于Copula的气象干旱历时-强度-重现期曲线 3.5.1 边缘分布函数与 Copula模型 3.5.2 历时-强度-重现期曲线 3.6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6;98?9;
1.基于Copula函数的湘江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特性因此,在极端降水、洪水频率、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预测等方面已被广泛地应用[15-18]。 湘江流域包含湖南省“衡邵娄干旱走廊”的大部分区域,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即便在丰水年干旱也仍会发生。目前,已有学者[19]主要通过分析气象水文要素的变化研究湘江流域的干旱情况,鲜有学者研究湘江流域不同类型干旱的传播关系。因此,jvzq<84yyy4ue|fg0qxh1ls1ctzjeuj1fqo039333;=61s3kuut/3954/8>2;77245662:6AxkkxV‚ug?JZNN
2.基于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56a西南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摘要:本文依据2017年修订的《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计算了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MCI指数,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插值,主要分析了整个西南地区以及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56年不同季节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大部,四川西部以及重庆北部是西南干旱的多发区,四川中部,贵州大部干旱日数相对较少;四川和云南地区干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8526?
3.基于SPEI的中国干旱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综上所述,前人主要应用站点数据进行干旱特征分析,本研究尝试利用MMK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的SPEI格点数据(0.5°×0.5°),对中国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进行空间特征分析,使用滑动时间窗口分析中国干旱时间特征,以期为中国干旱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jvzq<84kttohc}j0yj{/gmz0ep5kupl1EP5227645;<0l|li04635==:
4.使用监督机器学习方法直接和间接模拟和预测水文干旱3.3 水文干旱特征 采用三种方法(直接模拟、间接模拟和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并基于Run理论对四个排放站2000-2019年的严重水文干旱(SRI≤?1)特征进行估计(见原文表8),可以发现基于间接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较好,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最低流量被低估导致的。总体而言,流域面积越大,发生干旱事件的次数越少、强度越低。 jvzq<84yyy4{kmtpij{b0lto0et0pn|u1vkdjwnecn563::70jznn
5.鄂尔多斯市旱湿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发生在鄂尔多斯市干旱事件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探讨旱湿的特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鄂尔多斯市地区内11个气象站点,1967—2009年气象要素数据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IZ]423:2395727=/j}r
6.能够反映该区域具有干旱环境特征的图例是()A.河流B.绿洲C.城市D分析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降水稀少,形成了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 解答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9:89nidde>c5k=3::=g4j>35d?d6
7.1960—2016年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特征及影响因素明晰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对于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960—2016年黄土高原59个气象台站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遥相关指数对黄土高原干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黄土高原SPEI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为显著干旱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2427:29=:
8.水系连通变异下荆南三口河系水文干旱识别与特征分析[7] [8]Xiao Mingzhong, Zhang Qiang, Chen Xiaohong.Study on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based on multivariate probability analysi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1): 83-92. [8][肖名忠, 张强, 陈晓宏. 基于多变量概率分析的珠江流域干旱特征研究. 地理学报, 2012, 67(1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2<534
9.2004年东北干旱——中新网2004年除西北地区东北部发生严重春旱,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发生百年一遇春夏连旱,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旱之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土壤呈现干湿交替,未发生大范围持续性干旱。其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为:西北东部和华北西部干旱主要出现在3-4月,东北干旱主要出现在2-6月,东北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pg}t1;532164/;;143?32<60ujznn
10.我国连续干旱年特征变化趋势及对策我国连续干旱年特征、变化趋势及对策,连续干旱年,变化趋势,对策,对1949~2007年期间我国发生连续重旱以上干旱年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国性连续干旱年和各省连续干旱年发生的情况,讨论我国连续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TN\I42361396;0jznn
11.云南省植被NDVI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摘要: 基于云南省74个气象站点的1997-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逐旬SPOT-NDVI值,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多尺度分析了云南省干旱时间和强度演变与NDVI时间动态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进而探讨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13年云南省年平均NDVI值和年最大NDVI值均呈现波浪式的发展趋势,其趋势线斜率分别为0.001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85278xvzd813>5325612?3jvo
12.中宁县简介2.4 干旱特征 根据1980-2010年降水资料可知,中宁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18.9毫米,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1-12月)干旱灾情发生的频率是50%,春季(3-5月)干 旱灾情发生频率是79.1%,夏季(6-7月)干旱灾情发生的频率是66.7%,春夏秋(3-9月)干旱灾情发生的频率是54.1%。因此,中宁县是一个干旱灾情频繁发生的地区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l9:;5497
13.中国西南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及2009~2012年干旱分析西南地区 干旱气候特征 2009~2012干旱分析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956.396545=4;:3jvo
14.干旱气候环境下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以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为例摘要:通过对库车河剖面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部的沉积露头实测,分析砂岩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特征、砾岩特征及沉积古环境,并结合现代天山南北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认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季节性河流及季节性河流三角洲是白垩纪库车坳陷发育的重要沉积体系.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特征与现今广泛发育的季节性河流沉积特征 jvzquC41jvsm0{mj|0tfv8hlzd532:9282>/j}r
15.近30年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蒸散变化特征利用ERA-Interim空间连续性优势,两套资料的集成应用可填补FLUXNET-MTE观测资料在部分区域数据缺失的问题,较好地弥补资料的空间覆盖度和均值差异上的不足,同时集合数据可以更好地描述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时空特征,减小不同来源数据的不确定性。因此,下面将基于两套资料的算术平均结果进行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时空特征jvzq<84yyy4est}sm0gd0ls1fsqy1mvmz1ii1qyon1813A54244ivv
16.伏旱天气介绍伏旱天气的特点伏旱天气和干旱有哪些区别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 伏旱期间的降水量明显地减少,一般为95-120毫米,与5-6月的春雨、梅雨季节相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蒸发量偏大是伏旱的显著特征。7-8月的蒸发量可达255-280毫米,与5-6月相比,约增加80%。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是表现伏旱程度的重要指标。降水jvzq<84hkpgoen3ghcth0}{1hktbplj14282196481925B;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