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自然资源部启动“迎全国生态日记者行”活动,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地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挖掘自然资源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做法、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三篇。
“还清旧账,不欠新账。”这是人们谈到矿山生态修复时常说的一句话。“还清旧账”指的就是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
“还清旧账,不欠新账。”这是人们谈到矿山生态修复时常说的一句话。“还清旧账”指的就是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对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和土壤、水体污染治理。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难点一:
降水量稀少,而且降水年际或季节分配不均,很多地方的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降水一般集中在秋季。“我们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区的极端天气事件,例如干旱、暴雨等频发,这也为生态修复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何明珠说。
难点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矿业废弃地普遍以砾石块为主,具有漏水、贫肥、地温高变幅大等特点,土壤环境基本丧失。
难点三:
在生态修复植物资源方面,目前可用于干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相对较少,主要包括一些广谱性的豆科、藜科、菊科、禾本科等灌木、草本。这些植物普遍具有抗旱、耐盐碱、耐重金属、生长量较大等特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