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通用5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的精彩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境内不降或少降雨雪,我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致使小麦、甘蔗、香料烟、油菜、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了小春粮食产量和冬农开发效益。部分农村水源枯竭,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我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开展旱情动态跟踪调查的通知》(云调办字〔〕8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旱情调查小组,全员出动,深入全县9个乡镇、10个村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我县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56万亩,成灾7.78万亩,绝收3.54万亩,受灾面积占全县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49万亩的82.23%。其中:粮食作物受灾6.77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具体地,小麦受灾4.42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马铃薯受灾1.55万亩,冬玉米0.61万亩,荞类0.19万亩。
(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经济作物受灾面积为4.73万亩,成灾2.81万亩,绝收0.99万亩。其中:甘蔗受灾2.50万亩,蔬菜受灾0.96万亩,油菜受灾0.65万亩,香料烟受灾0.38万亩,茶叶受灾0.11万亩,咖啡受灾0.07万亩,蚕桑受灾0.06万亩。另外,经济林果受灾2.06万亩,成灾0.34万亩,绝收0.19万亩。
(三)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受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水源枯竭,导致我县部分农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6139人和54403头(匹、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二、旱情对大春生产存在的隐性问题
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我县大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全县已有3.13万亩农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水田缺水面积5.06万亩,旱地缺墒面积217.88亩。旱情若继续蔓延下去,土地将会因缺少水份干涸开裂,农作物无法翻耕播种成活,大春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业丰收无望。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农业厅先后两次派出抗旱保生产工作组,亲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县委、政府及时发出做好当前防旱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落实抗旱防旱措施。组织农业、水利、防汛办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实地调查旱灾情况和指导抗旱工作。农业局及时抽调5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头进驻9个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旱救灾并进行技术指导,共投入农业技术人员325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及时调整、准确统计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的防灾抗旱决策依据。
(二)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抢修维护。全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抢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清理疏导小型水利灌溉渠道,山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
(三)科学调度,切实加强用水管理。
(五)广泛宣传。针对持续的旱情,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保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增强信心,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六)科学管理,分类指导。针对各乡镇的土质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县农业局充分利用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坚持抗旱保苗和精细管理相结合,因苗因地,同时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实施。沿河的沙土和两合土田(地),土壤渗水性能好,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山冈地旱地放水困难,灌溉条件差,采取引水入田后分墒泼浇的办法;坝区多为高稳产田,以水稻土为主,利用墒沟进行调浇和直接利用水管喷浇;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推广中耕、施肥、浇水“三合一”的精细管理模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对受灾较轻的作物采取秸杆覆盖,地膜覆盖等办法来减少水份蒸发,推广高吸水树脂、旱地龙的抗旱技术,增施拔节肥促进增产。对油菜作物进 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采取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懂得双结合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对正在砍收的甘蔗采用快锄低砍技术,提高宿根蔗抗旱能力;对高坑田或因旱严重缺苗田块及绝收的作物,及时组织农村群众进行改种、补植、补种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耐旱作物,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和各种旱种节水技术,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小春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或绝收,部分农户存粮少或已无存粮,出现严重缺粮现象。
二是抗旱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旱情严重,目前已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抗旱救灾保生产的需要,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由于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大部分耕地为山坡旱地,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加大了抗旱的成本和难度。
四是抗旱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乡镇旱情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及保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防灾避灾抗旱保收能力不强。
六是因旱情的持续,影响了今年大春生产工作,春耕备耕受到严重影响。
五、建议和要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到位,保障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抗旱救灾。
(四)加强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灌溉。
(五)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工作。
7月中旬以来,我区持续晴热高温,加上今年5—6月份降雨偏少,造成水库蓄水比往年少,江河水库水位偏低,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现将我区灾情调查报告如下:
一、受灾的基本情况
全区21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其中,部分水田已经开裂过白,如果继续干旱,形势将非常严峻。中稻形势也十分严重,目前中稻正处在孕穗、抽穗或灌浆期,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有的中稻田干得开裂过白,如果天气再不下雨将对中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受灾人口万人,缺水大牲畜7230头,饮水困难人口60900人,紧急需要救助人口42000人。全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其中中稻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二晚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蔬菜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花生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红薯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全区果树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因旱不能栽插的二晚面积万亩。
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此次高温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7643万元,其中水稻3765万元,蔬菜1980万元,其他农作物800万元,水果800万元。
二、救灾措施
1、工作及早部署。旱象还未露头,我区就对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7月25日,农业局就在政府加密#以文件形式下发灾情调查表,要求乡镇对旱情进行一次调查摸底。8月1日,召开了全区抗旱工作布置会,参加会的有乡镇的分管农业的领导、农办主任、综合站站长、植保站长,对目前抗旱工作进行详细布置。8月6日农业局又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温干旱防范与督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成立了5个抗旱救灾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21乡镇、街道开展抗旱减灾督导,了解灾情,指导农业抗灾,全力协助当地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并于8月5日16时,区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2、开展督查。成立了区农业抗旱督导组,一方面做好全区旱情的调查摸底,另一方面对全区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3、开展生产自救。抽调区乡干部400余人组成抗旱服务队深入灾区村寨、农户、田头地角,指导、帮扶农民进行抗旱保苗、抗旱抢墒,解决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组织农技干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及时把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保墒节水等技术传播给农民。并动员、指导农民“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将缺水田块及时改种秋玉米、秋大豆、秋红薯等旱粮或经济作物,想方设法弥补旱灾损失。
4、做好灾情统计汇报工作。灾情发生后,农业局高度重视灾情的调度和统计工作,每天向乡镇调度旱情和抗旱救灾的进展情况以及在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区救灾工作的支持。
5、落实六项措施。区委、区政府规明确规定,首先确保人畜饮水,其次确保生产用水。一是高度重视旱情的发展。客观分析水库现有抗旱能力,向灌区群众通报旱情,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观;二是积极开展渠道疏通。组织乡、村、组劳力开展渠道清淤,提高水的利用系数,真正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三是坚决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杜绝串灌、漫灌,浪费水源现象;四是推行提前介入制。对易发争水纠纷区域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及时做好调解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制定严格的.供水管理制度。明确了供水管理员渠道分段管理的范围和职责,要求各自管理的渠段做到“一有三无”,即“一有”是各渠段放水时有人值守;“三无”是各渠段管理范围无无辜浪费水的现象,无各渠段杂草物堵塞,无人为造成的水田受旱和群众反映。六是搞好服务。积极做好防灾物资调配和灾后物资准备工作。对具有水源条件的田块,要及时组织调运抽水机具,并及时做好机具维修;确因灾无法恢复的田块,要及时帮助引导农民种植豆类、秋玉米等秋旱作物,并积极协助做好种子等物资的调运工作。
我镇辖属47个村,46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6.8万多人,总农户1.98万多户。现有耕地8万余亩,其中田5.46万亩,土3万余亩。由于今入春以来持续高温天气,至今尚未下过一场浸透雨;田头蓄水涸竭,冬囤水田、塘、库、堰蓄水急骤下降,水量严重不足。土头缺水缺墒。目前已给小春生产造成影响,如持续下去,将会给大春播栽造成极大困难。现将我镇农业干旱及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春农作物受旱情况
截止目前全镇小春粮食作物受旱1.3万亩,占总播的62%,成灾0.8万亩,绝收480亩。油菜受灾0.9万亩,成灾0.46万亩,绝收400亩。
二、大春干旱情况
1、播种情况,现已播玉米种1.4万公斤,可栽大田0.72万亩;水稻播种4.8万公斤,可移栽大田4.8万亩。因干旱玉米苗出苗不整齐,苗子长势纤弱,水稻出苗率较差。
2、大田蓄水情况。总田5.46万亩,现有水田,花花水田面积2.76万亩,占总田51%,当前干旱较严重的村有古塘、广学、分水、陈河、茅坪、石庙、一步等10余个村,有部分干旱严重的社干田达70%左右,水稻栽插极为困难,甚至个别农户人畜饮水都很困难。
三、采取的主要抗旱措施
观音镇党委、政府针对今干旱的严峻形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抗旱指挥部,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全力以赴进行抗灾自救,由各片区、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加强领导,采取因地制宜调剂水源、抽水保苗,做到水路不通走旱路等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同时,镇机关联系村干部要深入到抗旱第一线,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开展抗旱自救工作,起抗旱夺保春播的高潮。
(二)严密监测旱情动态,及时上报。针对当前干旱情况,各村及农业部门严密监测旱情动态,严格执行旱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积极动员,开展科技治旱。
二是积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采取以水制旱、以早制旱、以科技制旱、以旱制旱、以多制旱等“六制旱”措施抗旱育苗保苗,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等技术指导,尤其是要抓好今水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玉米螟虫等病虫害预防指导工作。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夺取全粮食丰收;
四是农技部门要认真抓好水稻高产创建及水稻机械化插秧等示范片项目。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科技推广。同时积极抓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的.推广应用,认真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制旱水平;
五是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做好保水蓄水工作。按“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水源,提引河水,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生产用水;
六是全力做好抗旱保障工作。各涉农部门做好柴油、电力、化肥、种子、农药、农膜等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方便农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七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结合本地实际,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水则水”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即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冬豆—马铃薯等模式。
由于我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提水保苗、播栽成本高,投入资金量大,农民投入困难,需多方投入抗旱资金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恳请县府安排抗旱资金,确保我镇大春生产面积的落实,实现全粮食稳中有增。
一、干旱监测情况
1、前期干旱监测简述
据xx区气象局监测资料显示,去年11月1日到今年3月25日,我区大部区域无有效降水,长达145天的总降水量仅有16.5mm,比常年同期偏少3成多;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1℃;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近2成,持续高温少雨刷新历史同期气象纪录,强光照少见居历史同期第3位,导致我区大部区域(截止3月25日)出现特旱旱情。严重干旱不利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春播进度,导致部分人畜饮水、工业用水困难;导致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
2、近期干旱监测情况
在严重干旱影响及春耕春播关键时期,xx区气象局抓住有利增雨作业的天气过程,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域降水普遍增大,效果明显,及时有效的降水,改善了土壤墒情,缓解了大部区域的.旱情。据我区气象监测统计资料分析:今年3月25日20时到4月1日08时,全区各雨量站点近一周内的总降水量达23.3~53.8mm,大部区域出现1次中雨;在全区自动气象站中,总降水量≥25mm的有7站,≥50mm的有1站,大部区域气象干旱明显缓解,部分区域仍存在轻度气象干旱。
3、近期土壤墒情监测情况
据4月1日田间调查显示,目前我区调查地段无明显干土层,土壤墒情改善明显。以xx区土壤水分自动站监测资料为例分析,近一周内0~10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88%,比前一周增加了34%,土壤增墒明显。
综合监测分析:近一周我区大部区域及时有效的降水天气过程,明显改善了土壤墒情,有效缓解了前期严重干旱。气象条件有利小春作物灌浆需水,有利春耕春播,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目前我区大部区域干旱等级降为轻旱。
二、未来干旱趋势及生产建议
预计:今年我区雨季开始期正常到偏晚,于5月下旬前后开始,雨季开始前大部气温正常到偏高,降雨量正常到偏少,干旱仍将持续。
建议:
1、目前我区大部区域土壤墒情已得到明显改善,各地要抓住近期有利土壤墒情及时抢墒栽种;
2、雨季开始前干旱将持续,各地应继续加强抗旱减灾工作,继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3月10日市委、市政府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专题会议精神,我局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整治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宣传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对学校周边各类摊主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各有关单位和经营业主积极支持、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对校园周边各类市容违法占道人员进行了宣传、劝导和教育,要求落实整改要求,不得违法占道经营,保持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在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市容管理法规。通过广泛宣传,为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大力整治,重点巡查
三、合理安排,加强保洁
西山区涉及校园周边市容环境整治缓解交通拥堵的道路有书林街(书林一小、书林二小),安康路(工人新村小学)和云兴路(西山区实验中学)。按照属地原则,其中由我局管辖的是书林街,安康路及云兴路属于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不属于区环卫处管辖,不在作业范围内。为避免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区环卫处对书林街进行洒水降尘及扫地车作业的时间调整为上午7时以前、9时以后、下午为4点前、6点以后。安排了洒水车1辆,扫地车1辆,分别对周边道路进行循环作业。在避开学校上学放学高峰期的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保洁工作,确保道路清洁卫生和交通顺畅。
四、加强管理,定点检查
按照职责管辖权限,我局加强辖区内渣土运输车辆的管理,在辖区重点路段设置固定执法检查点,对未按密闭要求运输的车辆严禁上路行驶,严厉查处无证、未按规定路线运输的车辆;组织工作人员加大对校园周边道路的巡查力度;在审批办理渣土运输处置排放证时进行严格审核,停止办理辖区校园周边道路运输路线。
据统计3月21日至3月28日,我渣土办共计查处违章17起,其中无证运输车辆5起,密闭不严车辆11起,路面污染1起。
五、严格审批,确保通畅
我局按照方案要求,严把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审批关。对涉及重点保通校园所在道路原则上禁止占用、开挖,确保不因开挖和占用道路引起道路拥堵,本周内均无审批开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