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关于干旱,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洪峰黄河河流极端天气

山东大部、河南北部、江苏北部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

降水偏少2成至5成

干旱有持续或发展的风险

其中,山东局部地区已出现旱情

受气温升高和降水持续偏少影响

干旱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较大

当前

正值夏播的大好时节

高温少雨会对夏播产生不利影响

各地要造墒播种、抢时播种

那么

为何我国干旱频发?

哪里最易发生干旱?

如何防御和应对?

关于干旱,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高考真题回顾

【例1】(2012·上海地理)

1.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及防治。

【详解】

(1)由图示可以看出: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南方降水多以水灾为主,北方降水少以旱灾为主。由表格资料可知:我国是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夏季风的进退早晚影响我国降水的强弱和时间长短,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此题不难,注意审题“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地区的原因。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3)此题主要关键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措施是有区别的。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应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固堤防,以防洪水威胁;疏通河道,加速泄洪;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减少洪灾危胁;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例2】(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

2.【自然灾害与防治】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详解】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规律知识总结

★如何分析河流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洪涝灾害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洪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根据洪涝灾害的定义,洪涝灾害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短时间大量“来水”,无足够空间“容水”,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而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

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如湖泊数量少、容积小)。长江中下游的围湖造田、上游的滥伐森林等造成下游泥沙淤积,进而导致湖泊萎缩。淮河下游湖泊少、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进而造成洪水漫溢或溃堤。

(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

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所以两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原因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B.水文水系原因

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C.地形原因

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围湖造田;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b.退耕还湖;

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f.修建分洪蓄洪区;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原则: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创新对点演练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b水系的构成分别有何特点:a____;b____;

(2)请分析a、b图两个水系水灾频繁发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原因:____;治理措施:____;

(3)举例说出我国具有这样构成特点的两条著名水系;a____、b____。

【答案】

(1)a水系各支流平行;且集中干流一侧;入海口(河道)单一 b水系各支流成扇形,集中下游某段注入;入海口(河道)单一

(2) 原因:①干支流几乎同时进入汛期;②入海口(河道)单一,所以雨季容易引发水灾 治理:①中上游(包括各支流中上游)修建水库;②下游多挖入海新河排洪;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3) a—淮河 b—海河

【分析】本大题以水系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系的构成特点、从水系特征的角度分析水灾频繁发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水系形状,支流多少及其分布,河道的弯曲状况及入海口多少,干支流有无大型湖泊等方面展开。读图可知,a水系各支流集中干流一侧,且各支流平行分布;各支流注入干流后,最后独流入海。b水系各支流成扇形,集中下游某段注入干流;最后也是独流入海。

(2)a、b两个水系都是干支流几乎同时进入汛期;所有支流水量最后都汇入干流,短时间内河流流量大增,所以雨季容易引发水灾。河流的治理,上游一般是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兴修水库,开发水能;中游一般是兴建分洪蓄洪工程,截弯取直,加固河堤等;下游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治理污染等。

(3)通过水系特征分析,a河类似于我国淮河,b河类似于我国海河。

4.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流域,C是____流域,B、D分别在黄河下游地区和长江的____地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说明其原因。

【答案】

(1) 海河 淮河 中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形成“悬河”,堤坝容易垮塌。

(4)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地势平坦,水流较缓,泥沙淤积严重,极易产生洪涝灾害;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1)A地区为海河流域,C是淮河流域,BD分别是黄河下游和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

(2)自然原因:海河流域降水集中,流域内支流多,汇水量大,水系呈扇形,加快水流的汇聚,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极易形成洪灾。

社会原因:流域内城市和人口众多,城市内涝现象突出,主要为平原区,工业和农业发达,易出现洪灾。

(3)D地区为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因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堤坝容易垮塌,容易形成洪灾。

(4)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势平坦,水流较缓,加上泥沙淤积严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西部地区降水少,城市、人口稀少,河谷较深,水流速度快,不易形成洪灾。

5.【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分析】该题考查防治洪灾的措施。

【详解】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地四周高,泄洪能力不足;由于河网密布,雨季会导致大量水体汇集,且不易排出,滞洪不足,因此工程措施的建设,扩大河道泄洪量、风流、疏导和拦蓄洪水功能,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方面以减轻洪灾损失。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从1880年开始,瑞士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

(1)指出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出现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简述瑞士在罗讷河上游山地修建高海拔水库的最主要目的,并分析水库水位季节变化规律。

(3)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

【答案】

(1)夏季。原因:罗纳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发电。夏季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水库蓄水,保持较高水位;冬季逐步放水,保证发电,水位降低。

(3)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汛期时间不同,所以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详解】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利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可知,罗讷河流经日内瓦湖后于阿尔沃河交汇,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流速明显减缓,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大量沉积,流出湖泊后和河水清澈;读图可知阿尔沃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上,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再加上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所以在夏季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2)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为了保证冬季有水发电,使得全年发电量保持稳定。

(3)此题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全流域性大洪水”。结合材料,根据河流不同河段,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进行分析。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国际国内2020年十大灾难事件上半年,干旱灾害造成云南、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4省(区、市)1164.5万人次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20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53千公顷,饮水困难大牲畜199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65.9亿元。受前期降水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上半年云南省河道来水偏少、库塘蓄水少,干旱峰值时全省有137条河道断流,201座水库干涸,498.5万人受灾jvzquC41yy}/onnrkct/ew45fqnuyƒq
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干旱B.台风C.地震题目和A.干旱B.台风C.地震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中国的自然灾害.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gh8g@<599i:5><:6f76hj;h54h4:m>69
2.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盛夏甘肃高温干旱气象灾害风险高未来二十天,甘肃大部处于高温少雨时段,有明显干旱,盛夏高温干旱气象灾害风险高。 厄尔尼诺发展年份甘肃盛夏天气气候特征 1991年以来的7个厄尔尼诺发展年(1991、1997、2002、2004、2006、2009、2015)中,甘肃盛夏降水以偏少为主,气温以偏高为主。中旱及以上受旱面积明显偏大,平均受旱站数为24站(约占全省站点总数1/3jvzq<84pgyy/eww0ep5mqlfn1flul87245684>4v42842@77a7875=:3924tj}rn
3.寒潮、干旱、暴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市场影响几何?从年初超级寒潮横扫北美,到3月澳大利亚洪灾,5月美国西部和墨西哥极端干旱, 6月“千年难遇”极端热浪席卷北美,美国多个城市气温创极值,巴西也遭遇91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进入本月,从西欧的“千年一遇”大暴雨,再到我国河南的暴雨灾情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好像约定了时间,在2021年轮番登场。而他们袭击的对象jvzquC41ycrmu}wggvio0lto1cxuklqgu1975>>:2
4.干旱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致使农业用水减少,从而形成干旱。jvzquC41o0zjcwvk0eun1vnr1xoegx456:7/j}rn
5.什么是“旱涝急转”?有哪些危害?科普来了新闻频道什么是“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是指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 由于之前的干旱影响到流域内的植被、雨水下渗等条件,在同样的降雨总量下,旱涝急转带来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灾害。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旱涝急转”易诱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87;1CXUK]kjOS~2UZhVFFQGF]jTV481:;>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