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好多老物件都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心血制作而成的,在当时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人类减少了劳动力,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收益。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那些工具和农具已不适应当今的生产生活了,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变成了老物件,有一些被损坏了,消失了,少部分幸运的进入了博物馆,供后人观看欣赏。
小吴今天整理了以前的8种老物件,很多的70后都没有见过,看看你认识吗?
在以前的农村种植水稻的时候,天气干旱时,都要采用人工来灌溉,因此聪明的先辈们就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灌溉工具。
上面这种大大的老物件就是用来灌溉的水车,因它的形状非常像龙骨,所以叫做“龙骨水车”,这种水车通过链轮传动、翻板提升把下游的水抽到上流来灌溉田地。
现在,农村灌溉工具已不再采用这种古老的龙骨水车了,而是用现代化的电泵,轻便省事,节省时间,劳力。
这种工具估计很多的农村人都不认识,不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小吴第一次看见也不知道它的用途。
后来经过农村老人的点拔,才知道它的用途。原来它是用来插秧时坐在上面方便插秧的一种工具,像马一样,因此叫做秧马,这样就不用弯腰了。在小吴家乡也没有见人用过,因此初次看到都不知道是什么工具。
朋友们,你们家乡有这种叫做秧马的工具吗?你们那叫什么名字呢?
喷雾器农村人应该都有见过,用过,不过现在的喷雾器都是那种塑料制作的,也比较大,以前是手摇的,现在还有充电式的喷雾器了。
这样的老式的喷雾器你见过吗?圆圆的,像一个炮筒一样,这可是铁制的哦。
1994年生产的农丰牌背负式喷雾器,农民喷洒农药使用的工具,用过它的人肯定不多吧。
风车是农村一种常用的工具了,用来吹稻谷里面的秕谷灰尘杂质的。
工具样式差不多,地方不同,名字的叫法可能不一样。现在很多的农村家里种田的话,还在使用着,没有种田的家里是没有在用了。
农村有很多的匠人,木匠,瓦匠,石匠,这种就是弹匠的工具,用来打被子的。
以前农村家里睡觉用的被子都是请弹匠师傅回家来制作的,主人家买好棉花,纱线,被套回来,弹匠师傅就用这种工具来加工成棉被。
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棉被了,以前农村那种老弹匠师傅都没有市场了,而这工具也成了古董了。
元宝石因为它的形状与元宝相似因此称为元宝石,又称'砑光石'、“踹布石”、'扇布石'、'踩布石'、'飞雁石'等,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由上爿和下爿两部分组成,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
元宝石由两部分组成,上爿为一元宝形石片,一般厚约30公分,高约70公分 长约100公分。下爿为一长方形垫石,中心纵向呈浅凹状,与上爿元宝形石底部横向的圆弧相吻。碾布作业的情景是“下置磨光石板为承,取五色布卷木轴上,上压大石如凹字形者,重可千斤,一人足踏其两端,往来施转运之,则布质紧薄而有光”。
这是一种农用工具,你们那里叫什么名字呢?
它中间有一根轴,轴上有木制的扇片,可以转动。轴的两端用绳子拴住,与下面这个工具牵引,套在牛的背上,在前面拉。
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在田里按一定的规则转圈圈,把田里的野草,泥巴打碎打烂,方便来插秧苗。
在小吴的家乡,以前种双季稻的时候,在种晚稻时就用这种工具来打田的。现在都是种一季稻了,这种工具没有用了。
最后一种朋友们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叫什么名字。
这些老物件,以前曾为农民朋友们帮了很大的忙,现在因为时代的发展,这些都派不上用场了,被新的物件所代替了。朋友们,你们是否认识它呢?是否能说也它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