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理苏武饿得吃草根,为啥不吃羊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易错点剖析!财经头条

北海(贝加尔湖)呈新月形,南北长680千米,东西平均宽40至50千米,面积约3.15万平方千米,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排世界第七。此乃汉武帝时期苏武牧羊之处就在此湖附近。

北海,中国故土

如今的贝加尔湖,在中国古代曾被称作“北海”,是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

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贝加尔湖”一词源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与湖泊物产(渔业)丰盛有关。

注意,秦汉时期,大漠内外主要为匈奴和鲜卑(匈奴和鲜卑,均为中国古代生活在蒙古高原、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政权。其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意即“鲜卑人的地区”)所控制,北达北海(贝加尔湖)北部以南的地区,中国中央政权的实际控制线主要在当时的长城以南地区。

隋代及唐初时期,北部边疆为东突厥(原突厥汗国的东半部,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地区)、铁勒(又称“丁零”或“高车”,主要分布在今东北大兴安岭至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控制。唐初,中原王朝灭东突厥和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后,一度设立安北都护府(关内道兼治)和单于都护府(羁縻府州),北至贝加尔湖,大漠南北全归唐朝。

唐代初中期以后,中央政权势力回撤,当地兴起的回纥(又称回鹘,鹘音同胡,原游牧于今蒙古中北部的鄂尔浑河流域,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为维吾尔族先祖。纥,音同和)、契丹、女真(金朝,女真族即为后世满族的先祖)等民族(政权)相继控制了北海北部以南地区。

其中,唐代晚期兴起的契丹(辽),最终控制北海北部以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的正统王朝之一,与(赵)宋南北称雄。1125年,辽为金所灭,契丹部分贵族徙迁中亚等地,重建“大辽”,史称西辽。由于“大辽”对域外影响深远,故不少外语的中国,仍与契丹关系密切,如俄语的“中国”,读音仍作“契丹(Китай)”。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元代,疆域辽阔,其岭北行省实际控制了北到北海的广大土地,一直延伸到了北极圈内。明代,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线)基本退缩回当时的长城以南地区,北部边疆为蒙古族的瓦剌(又称“卫拉特”,主要分布在今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剌,音同腊)、鞑靼(明代对东部蒙古部落统称。鞑靼,音同达达)控制。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代,受到俄罗斯东侵的影响,其乌里雅苏台(清代对漠北蒙古诸部的统称,属于将军辖地)控制的范围大大南退,已经南退到柏海儿湖(贝加尔湖)以南的地区(约为今蒙古国境土)。至清雍正年间,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后,北部边疆成为定局,贝加尔湖地区成为“故土”。

清朝疆域图(1820年)

贝加尔湖,世界深湖

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享有“西伯利亚明眸”的美称。贝加尔湖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的构造湖——特点是湖岸平直、(湖泊形状)狭长、(湖坡)陡峻,深度大。

贝加尔湖,处于裂谷区(与东非大裂谷近似),在中亚大陆内部变形区的北部。在两个板块分离张裂过程中,地震不断(每年约会发生两千次地震)。大约在2000万年前,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地壳岩层发生大断裂,故而形成了巨大的洼地,最终注水、积水成狭长的湖泊。

贝加尔湖的四周为2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环绕,湖面海拔456米,湖形狭长,(弯月状),从东北向西南呈弧形延伸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79.4千米,面积3.15万平方千米。由于其地质构造运动显著,且至今不绝,故湖盆深邃,平均深度为730米(中国渤海平均深度18米),中部最深达1620米(湖底谷地两岸地形不对称,西岸为陡坡,东岸坡势较缓)。

受深度、面积(湖岸线长2200千米)等因素影响,贝加尔湖的蓄水量巨大,多年平均需水量达2.3万立方千米(23万亿立方米),水量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和俄罗斯地表淡水的五分之四,是欧亚大陆(乃至全球)最大的淡水库。

贝加尔湖的水量,并非来自湖区及其附近的降水(含降雪),因为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说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冷夏热(1月均温-26℃—-33℃,7月均温17℃—21℃),年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实际上,它的巨大水量来源于河流,即四周高山环绕,急流向低地奔来——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该湖,汇水面积达55.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作为内陆的淡水湖,与其“有进(水口)有出(水口)”结构有关,但是,跟注入河流数量相比,贝加尔湖的出口仅有一个,即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源出贝加尔湖,自南向北流)。安加拉河落差大,险滩多,水流急,拥有巨大的水利资源,建有多座大型水电站。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贝加尔湖,蓝星名湖

贝加尔湖的周遭高山,多为变质岩、沉积岩和岩浆岩构成。东岸是奇维尔奎湾(有一圣角半岛),多覆盖稀少树木的小岛。西岸深灰色岩群之中是佩先纳亚港湾,两侧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湖中有27个小岛,最大的奥利洪达(又译作“奥利霍达”)岛面积约730平方千米。

其中,生长在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高跷树”,被誉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大风与巨浪是形成“高跷树”的主要原因,风浪冲击湖岸,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土壤沙化、沙土流失,即“大浪淘沙”),树根周围较小的灌木和草类消失殆尽,而相对粗壮的乔木(松树),成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幸运儿”。但是,与此同时,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来,越来越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壤中,于是树根拱生于地表之上(树根出露地面2—3米)。

据科学研究,贝加尔湖有作为许多海洋的典型特征——深不可测,巨大的库容、暗流、潮汐、强风暴、大浪、不断变大的裂谷、地磁异常等等。其中,巨大库容,为附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即冬暖夏凉,年降水量中,北部200—350毫米,南部500—900毫米。

贝加尔湖纬度高(大致地理位置,105°E,55°N),湖水温度低,冰期长达5个多月(一般从1月左右起,为贝加尔湖的冰期),冰厚70—115厘米。冬季湖水结冰释放大量热量,可使周围地区气温提高10℃左右;春末夏初(5、6月份)湖水解冻,又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得四周气温骤降(昼夜温度的变化导致湖水不断压缩与膨胀,便会形成冰面裂缝)。

贝加尔湖水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原因在于受气候的影响,每年的湖面结冰期,水位呈明显下降趋势(5月为最低水位)。此外,开阔的湖面,摩擦力极小,导致其风力巨大,“风生水起”,浪高达5米,湖水涨落现象明显。但是,即使风高浪急,其湖水仍旧清澈,含杂质极少,透明度40.5米(仅次于透明度达41.6米的日本北海岛的摩周湖)。清澈的湖水,为其冬季结冰期水温较高创造了条件,即冰层类似玻璃,生成“温室效应”。

贝加尔湖地区,森林树种以(落叶)松属植物占优势,即泰加林(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0%,分布海拔在500—1100米之间,其余多草甸和苔原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少有人类叨扰的环境,导致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该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708种为其特有物种,如凹目白蛙、北欧环斑海豹、髭海豹及奥木尔鱼等。此外,当地矿产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煤、油、气等资源。

贝加尔湖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使之成为了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在这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且有300多处矿泉,并建有贝加尔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俄罗斯政府为了不影响自然环境,特意规定湖区的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不利用湖水(但实际上,当地建有贝加尔制浆造纸厂,虽屡因环保问题面临关停难题,但在“五斗米”问题面前,大家选择了“折腰”)。

二、苏武饿得吃草根,为啥不吃羊?

01

问: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条件恶劣,挖食鼠粮草根为生,他为什么不吃羊?

答:羊,就是单于留给苏武吃的......

02

鞮侯单于与苏武的对抗,是一场意志的对抗。

苏武在北方,有着两个坚不可摧的信念:

其一,不可降于敌国辱没臣节;

其二,终有一日必将完成回朝复命之使命。

对单于来说,击垮苏武的意志,诛灭其南归之希冀,无疑才是真正的胜利。

但这比消灭他的肉体,要艰难太多。

所以,单于将“置大窖中绝饮食”这种粗暴的惩罚,改为了“徙无人处使牧羝”这种漫长的精神摧残。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羝就是公羊。

由公羊组成的牧群没有任何可持续发展性。

相当于碾成面粉无法播种的麦子,吃一点便少一点。

遇到大风雪、病疫、野兽袭击等灾害,更是不堪设想。

缺乏下乳的母畜,就无法制作黄油、各种奶酪(后世蒙古人所言的“白食”)这类重要的高营养耐储存口粮。

因此,单于还特意丢下一句话“等公羊挤出奶你就可以南归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诛心.

特意将苏武流放至“无人处”,更断绝了他与百姓交换母畜的可能。

公羊的数量就像是一个命运的倒计时。

单于让苏武放牧公羊,是比“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更加绝望的精神折磨——“慢慢饿死”。

03

但后来发生的事,却远远出乎单于的预料——

被折磨者以惊人的意志与智慧反诛了折磨者的心。

苏武在“非暴力不合作”期间的生活质量,可以归纳为三个迥然不同的时期。

其中比较符合我们对“持节牧羊”刻板印象的第一阶段,只占全部19年的不到三分之一。

04

第一阶段

约前100-约前95年

开端的这几年是最艰难的岁月。

宝贝一样的活口粮,苏武大概根本不舍得主动宰杀。

可能只在有羊冻死、受伤,或将病死时,才做成肉干慢慢食用。

平时补充营养的途径,除了寻常的打猎采集外,应该还有捕鱼。

后来苏武曾教授牧民制造渔网,可见已在北海亲自尝试过。

冬天最窘迫的时候,就去挖草原旱獭(土拨鼠)的洞,连它们储的种子一锅端。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草原旱獭

古典蒙古语称“塔剌不花”

冬天会少量储存草、根茎、种子作为食物

土拨鼠对苏武的生活意义重大,可谓浑身都是宝。

一只可以长到十多斤重,肉可吃,皮可制衣,油可点灯可涂肤御寒。

还是会存粮的群居动物,挖到一窝就是大满贯。

苏武最终能战胜单于的折磨,那些举家献身的土拨鼠也功不可没。

PS:

在草原的历史上,它们既然是携带鼠疫的死神,也是拯救无数穷人与落难者的圣母。

成吉思汗母子落难别无依靠之时,也曾靠猎取旱獭为食(铁木真一家当时不仅有牛羊,还有马群):帖木真那里相遇着了,又去不儿罕山前有古连勒古名字的山,那山里有桑沽儿河,河边有合剌只鲁格名字的小山,有个青海子,做营盘住其间,打捕土拨鼠、野鼠,吃着过活了。

——《元朝秘史》卷二

05

第二阶段

约前95-约前91年

苏武在北海四年后,取得了对抗的第一个胜利——熬死了且鞮侯单于......

好消息接踵而至。

又过了一两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率部落射猎于北海附近,苏武回到了人类社会之中。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他不是个迂腐的人,绝不避讳与曾经的敌人往来,交到了很多朋友。

苏武向牧民传授织网捕鱼、矫正弓箭的技术,帮助北方人民生产,获得了於靬王部落的爱戴与尊敬,也开始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不过从后事来看,新上任的狐鹿姑单于对苏武的“劝降政策”确实趋于缓和,不再刻意折磨其意志。

由此也可见,苏武真的是个技术力极强的手工帝,不仅很快掌握游牧生活的各种必要技能,熬过初期的苦难岁月,还成为了中原科技的传播使者。

且鞮侯单于在天有灵,看见这事恐怕不知要作何表情。

本来寻思流放到极境,让苏武在眼瞅着公羊一点一点吃完的绝望中信念崩溃,要么疯癫要么投降。

自己没有看到这天不说,人家反倒在北海带领老乡搞大生产,奔小康,还成了享受特殊津贴专家。

“啥?羊吃完饿死??你死了我羊都吃不完,哈哈哈哈哈哈哈!!!!!!”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伎,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於靬王与这位引领技术大跃进的人间天使感情十分深厚,病重之时已经想到了死后部落迁移,苏武恐怕无人照顾,便送给他为数不少的牲畜、大帐篷,甚至还有酒器(服匿)。

由此也可见,苏武在第二阶段的生活品质确实较高,小酒没少喝。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06

第三阶段

约前91年-前81年

於靬王的大部队南下了,苏武虽为部落的恩人,但他坚持了流放者的身份,孤身留在北海。

那年冬天,匈奴世界边缘部族丁零的马贼对苏武的家进行了零元购。

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为什么丁零人在第一阶段没有出现?

原因多简单,那时候有啥好偷的?偷土拨鼠肉干土拨鼠皮吗?

北海牧羊第三阶段的苏武,基本可以进行正常的游牧生产。

困苦程度远低于只有公畜的第一阶段。

因为此时他的畜群无疑是雌雄齐全的,还有牛与马匹。

但因畜群被盗受损而“复穷厄”的影响不可忽视:马一年仅生一胎,牛羊仅一至两胎,在古代游牧经济下,牧民能维持畜群规模已属不易。

故游牧政权的征税额度非常谨慎。

如《元史》太宗本纪中窝阔台时的税制:

敕蒙古民有马百者输牝马一,牛百者输牸牛一,羊百者输羒羊一,为永制。

——《元史》卷二,本纪第二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这位手工帝是如何惨淡经营,努力维持生活:

他绝不仅需要手持那旄牛尾早已脱落殆尽的旌节,孤独地放牧并驱逐野兽。

而是必须亲力亲为地接生、阉割牲畜,采集能入药的野草照料染病、受伤的个体,艰难地繁衍维持着种群。

依靠限的母畜产乳制作奈储的奶食,在秋季屠宰少量育肥的阉畜,风干储藏。

每天还要定点检查捕鱼篓、猎物陷阱,用骨头与兽皮制作、维修工具。

在极端情况下,也许依旧得去找鼠鼠要油、要皮、要粮食......

总而言之,可能需要以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游牧社会的整套复杂分工。

如果《苏武传》的叙事顺序符合史实,则李陵劝降苏武之事发生在於靬王死后,狐鹿姑单于眼见苏武的意志坚不可摧确实改变了“劝降政策”,使旧人前来试图将其“感化”。

而李陵,在劝降无果后也资助了苏武一批牲畜,这无疑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帮助。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南宋 陈居中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可能正是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苏武又完成了一件足以把且鞮侯单于棺材板气炸的事——

娶了个老婆。

07

但这个儿子直到他将离开匈奴才降生,如果与匈奴妻较早成婚不太可能十余年才有这一个子嗣。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所以,苏武北海娶妻之事应发生在十九年的最后几年。

其原因,可能是其自李陵口中得知了“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的消息。

苏武与原妻的感情如何于史完全无凭,汉《苏武诗》中有夫妻惜别互勉立誓之句,但其为托名之作,不足为据。

或许他听闻妻子再嫁之后才再娶新妻,正是二人羁绊浓厚的证明。

这名“胡妇”姓甚名谁来自哪里,于史又完全无载。

我们仅知汉武帝驾崩之年(前87年)及之后几年,李陵曾数次与苏武相见。

这名妇女来自李陵麾下的部落吗?

亦或者,当时苏武在於靬王与李陵的资助下已拥有了部分家奴,而这名妇女原本即是一名奴隶。

无论史实如何,苏武于北海娶妻都说明了他后来的生活绝对未如且鞮侯开始所愿一般“困顿绝望”,还是有一定质量可言的。

清 黄慎 上海博物馆

总而言之,这番精神对抗,且鞮侯单于可谓一败涂地输麻了。

他亲手搭建的牢笼没有征服桀骜的对手。

反而使对手同时征服了两个大国的人心。

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三、真题链接

(2015·四川·高考真题)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1.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A错。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B错。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C错。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D对。故选D。

2.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A错。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B错。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C对。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D错。故选C。

【答案】1.D 2.C

(2018·全国·高考真题)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4.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5.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3.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4.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5.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答案】3.A 4.C 5.D

农业区位的考察是历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在解答有关农业的题目时,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分析农业的主导区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2023·全国·高考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D    3.D

【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主要出口产品就是农产品胡萝卜,故无法得出精深加工能力强,①不是原因;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对泉州而言,到达这些国家(比如日本)主要依赖海运,故拥有优良的港口是其优势条件,故②正确,④错误;由材料“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可知,胡萝卜品质优,只有品质优才具有竞争力,另由材料“大规模种植”可知产量大,故③正确。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

2.由材料“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可知,依赖国际种子的胡萝卜利润空间有限,而替代了进口种子,可以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故D正确;国产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故AB错误;胡萝卜出口国家的增多与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有关,与替代进口种子关系不大,故C错误。故选D。

3.当地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从“安全”“新鲜”两大关键,对出口胡萝卜全程呵护,助力胡萝卜扩大出口,①④正确,而出口关税和出口数量不是海关重点关注因素,故排除②③。故选D。

【点睛】针对保鲜胡萝卜出口周期仅约100天,时段集中,而且日本等进口国对农残限量标准要求高等特点,泉州检验检疫局强化源头监控力度,推进和完善“公司+基地+标准化”监管模式,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该局采取节假日加班、预约服务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通关服务,促进胡萝卜出口。

本题组第1小问考查农业主导区位因素,在做有关农业区位的选择题时,通常需要细读材料,主导因素的确定多在材料中有所提及,在读材料时要求考生对地理基本常识熟练掌握。本题根据常识可判断泉州是著名的港口,又出口东南亚需要港口,所以②正确,体现交通对农业的影响;材料中“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和“大规模种植”可知,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所以选B。此题考生不能通过细读材料,把握关键信息,只凭对农业区位直觉,易错选。

主导因素的判断方法: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

①某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例如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冰雪融水,主导因素为水源;海南省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主导因素为热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主导因素为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主导因素为土壤。

②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江南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主导因素为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主导因素为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主导因素交通、冷藏、保鲜技术。

(2023·黑龙江·一模)内蒙古S奶业公司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中,该公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牧草等方式在沙漠中种草、养牛并加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沙漠有机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沙漠牧场成为有机奶生产基地主要依赖(   )

①充足的太阳辐射②干旱少雨的气候③较少的工业污染④较封闭的生长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与传统牧场相比,沙漠牧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农业结构好

B.牧草成本低

C.牧草品质好

D.土壤肥力高

【答案】4.D    5.C

【解析】4.充足的太阳辐射虽是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之一,但不能保障牧草品质、牛奶质量,①错误。干旱少雨的气候不利于牧草生长,②错误。该地远离城市与工业区,工业污染少,牧草和奶牛的生长环境相对封闭,有利于有机奶的生产,③④正确,故选D。

5.与传统牧场相比,沙漠牧场的农业生产结构没有很大变化,A错误。传统牧场的牧草大多是自然生长,牧草成本较低,B错误。沙漠牧场主要生产绿色有机奶,牧草品质好是其主要优势(牧草的品质影响牛奶品质),C正确。沙漠牧场植被少,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沙漠中种植牧草,可以减轻土地沙漠化,改善当地气候、土壤、 水文等条件,有生态效益;种植牧草养牛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有经济效益;发展加工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社会效益。

(2023·全国·校联考二模)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及技术人员与国际交流的频繁,部分农民企业家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租赁土地种植农作物。2020年安徽赵师傅远赴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蔬菜种植,种植的蔬菜产量远高于当地产量。2022年底赵师傅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四季蔬菜种植,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俄罗斯远东地区适宜种植蔬菜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水源充足

C.地租较低

D.临近港口

7.与俄罗斯当地农户相比,安徽赵师傅种植的蔬菜产量较高得益于(   )

A.土壤肥力较高

B.田间管理精细

C.收获机械较多

D.农业政策优惠

8.安徽赵师傅实现四季蔬菜种植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春季缺水

B.夏季冰雹

C.秋季弱光

D.冬季低温

【答案】6.C    7.B    8.D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高,气温低,A错误,但土地资源丰富而廉价,种植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高,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部分农民企业家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租赁土地种植农作物”,水源充足、临近港口不是蔬菜种植的明显优势条件,BD错误。故选C。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由于劳动力不足,当地蔬菜种植等农作物多为粗放式耕种,而我国农户以精耕细作方式为主,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做田间管理,因此,中国农户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种植的蔬菜产量远高于当地产量,B正确;土壤肥力状况、机械使用、农业政策优惠赵师傅与当地农户相差不大,ACD错误。故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尤其是冬季气温更低,多在-30℃以下,日照短,严重制约着当地蔬菜的生长和种植及产量,D正确;春季可以借助当地积雪,缓解缺水情况,A错误;秋季弱光、夏季冰雹可以借助大棚、补光设备进行干预,不是主要困难,B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社会经济等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THE END
0.干旱土地是什么意思干旱土地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干旱土地 释义 arid lands [医]干旱地; 实用场景例句 全部 The road winds for miles through parched earth, scrub and cactus. 公路蜿蜒数英里,穿过炙烤的大地、灌木丛和仙人掌。 柯林斯例句jvzquC41o0odkkf0eqs0'N:'D;+C4.J8';=&D:*G7'?D'BK'G7+:E.G2
1.全球75%土地遭永久干旱,我国东北或成下一个危机区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南部以及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地区。 更可怕的是,当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干燥时,就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因此,在这些干旱地区,更容易发生沙尘暴、野火等情况,如中国东北干旱地区。根据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数据,我国近年来4月份平均有4.7次沙尘天气,5月份有2.8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dl872463246651fud/rse|kwwt><55:?40|mvon
2.沙漠绿洲范例6篇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32<787mvon
3.经作所谷杂专家团队赴吕梁市柳林县、汾阳市多地进行谷子旱情调研7月28日,两位专家老师在柳林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技术站高建宏站长的陪同下,先后到柳林县谷子主产地庄上镇、陈家湾乡、贾家垣乡3个乡镇5个自然村进行田间实地考察,庄上镇庄上村谷子种植面积600多亩,陈家湾乡西垣、东垣村、吴村等面积378亩,贾家垣乡枣林村298亩,各地均因播种期和苗期一直干旱无雨,出苗不全,缺苗断垄现象普遍,保苗率有70%的 jvzquC41l|y/ufw0gjv0ls1kplp1:5:91972?3jvo
4.600人死于高温、数万人因山火撤离…欧洲极端高温天气“如同地狱”在欧洲,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地近日也正在经历"地狱模式"的高温,以及极端高温引发的火灾、干旱等一系列灾害。 当地时间15日,英国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随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预计部分地区气温将在下周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 到16日为止,伊比利亚半岛已有超过598人因高温死亡(西班牙360人、葡萄jvzquC41mct/eqnpc0ipo8wgcf527A=598ebnu3jvor
5.盘一盘2021年温州气候事件这里藏着你的多少回忆?新闻中心04.梅汛期持续时间长多地出现旱涝急转 2021年浙江省于6月10日入梅,7月5日出梅。而温州梅汛期降雨集中期于5月中旬就开始了,较全省入梅偏早25天,直到7月2日才结束。整个梅汛期雨季,我市平均雨量为60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3.7%,与前期气象干旱形成明显旱涝急转之势。 jvzquC41pg}t0?;y|0ipo8x{uvkn1;54416219<132;55:5270yivvq
6.【地形地理】各种地形图知识点总结大全,这些山脉的地理作用|祁连(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8h932o8223?12‚xp40nuou
7.用于追踪缺水情况的7张全球干旱地图本文将介绍 7 张全球干旱地图,可通过最新信息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它们捕获水资源可用性等关键信息,以便能够主动规划和应对干旱的影响。 1.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 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是一项国际努力,旨在帮助了解和跟踪全球干旱模式。它的一些主要优势包括: jvzquC41yy}/q|lgq0io1ytuv17b:99
8.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1)存在原因:自然方面,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四大制约因素,我国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某些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农业耕作的中、低产田,如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等。人为方面,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植被破坏、大水漫灌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日趋恶劣。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tcwiknk5d7B<;60nuou
9.9月西北地区东北部旱情或将持续气象部门多举措打好抗旱“主动仗”甘肃省靖远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在永新乡玉米地调查旱情。冯莹 摄影 针对6月以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干旱情况,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对干旱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相应农事意见,通过各类平台送达种植户及政府决策相关部门。7月28日,青海省气候中心还联合门源县农牧局开展油菜和青稞干旱实地调查。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535eql2ko|qby}};6;;66@3ujvsm
10.探访旱情中的北京农田:41℃时该怎么照顾玉米和彩椒?北京市才下过一夜雨的玉米地,由于干旱地表土还是出现了一层干土。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那场雨,再下透一些就好了 7月3日傍晚,全市普遍降雨,延庆也下雨了。从天气预报说要有雨的时候,孙慧明和农户们就一直在等雨。傍晚时分,玉米地上空开始阴云密布,孙慧明有些小激动。“希望能下透一些。”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
11.中国气象局: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影响农业生产时政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高敬)记者5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近期持续的干旱给安徽、江西等地农业、水资源等带来不利影响,部分农作物减产,麦菜播种进度延迟,水果品质下降。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巡视员李明媚介绍,7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干旱迅速发展。截至10月31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s31462;863275d3953/5755B987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