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兰州有一条道路——敦煌路
兰州汽车西站就在敦煌路附近
汽车站门前有一尊3米多高的雕塑
是一位哈萨克牧民骑着骆驼的形象
雕塑希望告诉人们:
“有一群骑着骆驼的哈萨克牧民在敦煌生活着”
雕塑的传达还是过于隐晦
少有兰州人了解这尊雕像的寓意
外地人更不知道还有一群哈萨克牧民生活在甘肃
他们从新疆东迁而来定居于阿尔金山山麓
他们和汉族等远道而来的其他民族的同胞一起
“徒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城市
根据哈萨克语
给这座城市起名为——阿克塞
(阿克塞县城全貌)
(阿克塞县城遥感图,制图:郭敏/中国人文地理)
01
定居阿尔金山脚下
20世纪30-40年代左右
从新疆迁徙而来的哈萨克牧民
为什么会选择停留在阿尔金山脚下?
阿尔金山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
气候干旱、寒冷
山区平均3000米以上的海拔
山麓是黄土剥蚀区
山坡寒冻风化强烈
而海拔5500米以上则是冰雪的世界
这样贫瘠的地区牧民如何生活?
他们可是逐水草而生啊
(红柳沟和阿尔金山)
真实的阿克塞
与我们对阿尔金山的一贯印象并不重合:
阿克塞位于阿尔金山东向的余脉与祁连山西向的余脉交会之处
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赛什腾山环抱下的干旱盆地和阿尔金山北麓新老交织、连绵成片的山前冲积扇组成
(阿克塞地图,制图:郭敏/中国人文地理)
境内 64.52% 的面积是山区、沙漠、戈壁
但是剩下的 35% 的面积
则全是天然的草场
在荒袤贫瘠的高寒山地中
这样肥沃的草场是万金难买的宝贝
(请横屏观看,雪山戈壁下的草场)
辗转而来的哈萨克牧民被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联手捧出的草场挽留了下来
他们开始在这片甘肃最西端的草原上生活、放牧
他们给这里定名为“阿克塞”
意为纯洁、纯白,表达自己对新的故土的满意
(《姑娘追》)
草原也有了新的名字
起名思路非常具有地理特色:
牧民根据位置和地标
把草原分为海子、前山、哈尔腾三个草场
(草场上放牧居住的牧民们)
(老人弹奏着自己制作的冬不拉)
海子草场
指的是大小两个苏干湖以及周边的草场湿地
“海子”是蒙古语,意味湖泊
在哈萨克牧民迁来之前
这片土地曾是蒙古族人和维吾尔族人长期生活的地方
“阿尔金山“就源自蒙古语
意为“长着柏树的山”
维吾尔语也称它为“阿尔金”
但意思是“金色的山脉”
这一地名就体现了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在阿尔金山南北两麓长期生活的事实
(请横屏观看,苏干湖畔的海子草场)
今阿克塞所辖地域在历史上始终没有被划入过一个行政区划中
始终没有相对固定的族群在此停留、定居
它是阿尔金山地区的一块璞玉
直到东迁的哈萨克族“再发现”了它
(牵马的孩子)
海子草场位于当金山和赛什腾山之间,苏干湖盆地中
春季冰雪消融
候鸟飞回
在苏干湖湿地草原上生存、繁衍
迎来万物生长的喧嚣夏季
牧民也会在夏季把骆驼、马、牛、羊等赶到海子草场
这里是他们的夏牧场
四季转场让草原得到休息和循环
传承着哈萨克牧民朴素的生活哲学
(草场、湖畔与牧羊的牧民)
前山草场
指的是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冲积扇上的草原
东起红石拉配泉,西至安南坝
由于面积广大
为了方便准确定位
当地人也习惯于把前山草场的西侧称为安南坝草场
(夕阳下的前山草场)
这处草场傍山而生
主要分布在山体北侧层层叠叠、和缓堆积的山前冲积扇上
草场被冰雪融水形成的季节性河流河道分割成细长条状
一条条、一缕缕
是山脉给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动物和人们的馈赠
(山前冲积扇,制图:郭敏/中国人文地理)
(草原之子)
哈尔腾草场
指的是大小哈尔腾河哺育着的河谷型草原
大哈尔腾河汇聚了土尔根达坂山和党河南山的冰雪融水
小哈尔滕河从土尔根达坂海拔5335米的主峰发源而来
两河最终潜入地下,汇流入苏干湖
(请横屏观看,冬季的哈尔腾草场)
“哈尔腾”在哈萨克语中是金色的意思
牧民认为这片草原是“金色的世界”
正如其名
这片草原下方蕴藏着铁、铜、锌、钨等金属矿藏
还有丰富的石棉、煤、水晶、云母等非金属矿藏
现在为了保护草原及湿地生态环境
矿产已经限制开发
(请横屏观看,“金色”的草场)
阿克塞的草场多为高山高寒草场、山地荒漠草场
相比于哈萨克牧民老家——阿勒泰漫山遍野的绿意
的确有些简朴,但胜在安全惬意
牧民四季转场的智慧也适用于这片新的土地
因此20世纪初迁徙而来的哈萨克牧民选择了这里
他们要扎根于这新的故土
(一代代的牧民在此地生活、成长)
02
山脉给阿克塞的馈赠
从矿产到景观
定居阿克塞后
草原给了牧民生产生活的依靠
山体中富藏的矿产则给了他们建设城市的底气
阿克塞位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交汇处
地质活动频繁
区域内发育有大大小小的断裂构造
除了南北走向的红柳沟-拉配泉大断裂(阿尔金山北缘断裂)
区域内最主要的控制断裂就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断裂组了
大小哈尔腾河均顺着构造断裂的方向发育
尤其在小哈尔腾河流域附近的这条断裂带
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有多期次、持续性的活动
考察队意识到这里是非常有潜力的矿区
后果然发现了储量极其丰富的金属及非金属矿藏
(请横屏观看,阿克塞红柳沟柱廊状丹霞地貌)
阿克塞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就是石棉矿
哈萨克族同胞因草场而来
汉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其他同胞
则是为了支援阿克塞城市建设、协助开发矿产资源而来
阿克塞建县时非常贫困
牧民“守着金山讨饭吃”
政府拨款、派人前来支援矿山开山的大炮响起
才让阿克塞的城市形态从游牧村落跨越式发展成了小县城
(阿克塞红柳沟柱廊状丹霞地貌)
阿克塞有多富饶?
周边的“邻居”对此深有感触
肃北县紧邻阿克塞
同样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肃北产金矿
但是肃北人却认为阿克塞人的“幸福指数”更高:
“阿克塞政府给他们盖房子,自家住的、公家用的都是新盖的”
从财政上看
肃北的金矿的确没少为肃北县增光添彩
但从居民收入和政府补贴上看
开采石棉的阿克塞的确给了当地的居民更多的实惠
阿克塞人是要更加富裕一些
(幸福的摇篮)
不仅仅是肃北人对阿克塞人的富裕有些体会
阿克塞北面就是名震中外的敦煌市
那儿的商人对阿克塞人的富裕也有些心得:
“他们消费能力强还不讲价,基本都在敦煌买了房子。”
阿克塞当地的教育还是短板
孩子们会到敦煌或者更远一点的酒泉去上高中
孩子去哪里上学了
父母就会考虑在当地购入一套房产
孩子在外上学
家里的牛羊、草场不用担心
经营权已经承包给了别人
靠着租金就能生活
(草场会出租给旅行社用于游玩项目)
阿克塞人在外地买房是为了离开阿克塞吗?
并不是,除了教育、医疗和一些非日常的消费活动
(挤奶的牧民)
为了保护环境
矿产限制开发
家里的牧场又租出去了
阿克塞的土地也不适合大面积农业种植
工业、牧业、农业都受到限制
那闲暇的阿克塞人该从事什么行业呢?
山脉再次给予了迷茫的阿克塞人以馈赠天赐的美景
山峰、冰川、峡谷、红层、河网水系
无一不彰显着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慷慨
(被众多风景元素包围的阿克塞)
在生存、生活需求都被一一满足之后
阿克塞人再次抬起头仰望这给予他们新生的天地
才惊觉自己又一次“守着金山而不自知”
阿克塞的自然景观之美
(请横屏观看,阿克塞红柳沟柱廊状丹霞地貌,摄影师:李玉龙)
首先,抬头看山
阿克塞被一圈海拔5000米级的高山环绕
北缘是南北展布的阿尔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5798米
东南角有两列高大山脉夹峙
一侧是主峰海拔5665米的党河南山
一侧是主峰海拔5335米的土尔根达坂山
阿克塞地区雪线高度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因此阿克塞是一座雪山之城
(阿克塞和阿尔金山,制图:郭敏/中国人文地理)
(请横屏观看,雪山之城阿克塞)
且阿克塞的地貌相对规整——山脉多呈“一”字屏风状、之间间隔着宽阔低洼的山间盆地
从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的盆地眺望远方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雪山
其间并无阻挡,甚是开阔
如果走近山脉
初露的大片红层陡崖、赤色峡谷更是令人欣喜
(连绵起伏的赤色峡谷)
阿尔金山北麓分布着一片大面积的古近纪—新近纪红层沉积
由于这里风化作用强烈、风力搬运来了较厚的第四纪黄土沉积覆盖在红层上
所以红层景观一般在断崖峡谷和河流侵蚀峡谷中露出绚丽的真容
(请横屏观看,壮丽的红层景观)
阿尔金山北麓是极富现代主义绘画美感的
微倾的岩层产状给山体勾勒出了视觉上的纵向条纹
季节性河流、山溪冲刷出了道道沟壑、塑造了刀刃般的脊线
灰黄+艳红的色彩搭配是不同岩性赋予这片土地的风采
上伏是灰白色或褐黄色的变质岩
它逆冲到了紫红色的古近系地层之上
岩性的变化、色彩的过度
均呈现在我们眼前
像是大自然铺展开来的地质历史之书
(请横屏观看,一幅壮观的“艺术画作”,摄影师:李玉龙)
阿尔金山坡脚灰黄色的土层、岩层是洪水从山体上
冲刷出来带到山前的
它们是干旱区最值得一观的地貌美景——山前冲积扇
(请横屏观看,最值得一观的山前冲积扇)
湿润区的冲积扇并不能单独构成景观
因为植被盖度高
往往难以看到冲积扇的真容
干旱区则特别适合欣赏冲积扇
其一是没有植被的阻挡
其二是季节性流水带来了冲击扇的大规模发育
旧的一批冲积扇被山溪切割出一条条水道
水道突破旧冲积扇后
又在前方制造了新的冲积扇
这样一层层向山前推进堆叠
像由大到小一层层向前罗列的扇面
像为干旱区的山脉穿上了裙边
(请横屏观看,由断崖峡谷和河流侵蚀组成的绚丽景象,摄影师:李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