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宏大、野性、绚烂……哪一个是你对自然万物的想象?
在山川河流之间,在森林草原之间,在浩瀚海洋之间,在我们的日常视野之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属于万物生灵的传奇瞬间。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人类能够如同飞鸟一样,以全新的视角来俯瞰我们的星球,重新认识这颗星球。
无数自然摄影师们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世间的种种精彩,有一些瞬间,足够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些生命的力量,中国国家地理于2020年首度创办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在2020年至2023年的四届赛事中,年赛共收集到了全球114,795部摄影投稿作品。
今天,我们万里挑一,精心挑选了200余张震撼心灵的摄影作品,做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画册——
《生而为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一本返璞归真却也“野心”勃勃的书,画卷编著者对与自然相关的一切充满敬意,并尽力描摹人类与万物间发自心灵的娓娓言谈。我们完全可以把《生而为野》当成一部规劝之书、觉醒之书,一本有着自己呼吸的书。
这本书深受业内人士与野生动物爱好者的喜爱,你会听到草木开始发声,动物开始与你交谈,万物开始把它们一切的苦乐倾诉与你。
地球:世间万物共同的家园
本书的第一章收录的作品是展现地质地貌的风光摄影,大多为航拍,如从天空俯瞰地球大地,以异于寻常的视角观看这颗星球的浩瀚和浪漫。
《冰雪覆盖的库木库里沙漠沙子湖》/姜鸿
拍摄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库木库里沙漠大沙子湖,大沙子湖位于库木库里沙漠中间,这边的沙丘基本属于流动沙丘。
清晨,我爬上湖对面的山顶,周围白茫茫一片,只有吸收了足够多热量的沙漠上的雪渐渐融化,结冻冰封的沙子湖横卧在库木库里沙漠中间,金黄和蓝白如此协调。
大沙子湖水主要由众多的小沙子湖的泉水补给,在干旱的库木库里沙漠中形成了在大片的沼泽湿地,养起来一整片沙漠的生命,确实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迹。
《大柴旦翡翠湖》/邵一展
大柴旦翡翠湖,一片令人陶醉的天然琼浆。航拍照片呈现出湖泊错落有致的景象,大小不一的湖泊如明珠般点缀在大地上。因湖水清澈湛蓝,色彩宛如翡翠,这被命名为“翡翠湖”。
湖泊的颜色及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浓度受天气的影响,所以每个时间段的翡翠湖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色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神秘而诱惑的力量,使得我无法自拔 地沉醉在摄影的艺术之中。
我希望通过这张航拍照片,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世界上的瑰宝。它提醒我们,自然的美丽与宝贵不可复制,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珍爱。”
《银蛇利剑》/孙建鑫
《银蛇利剑》拍摄于青海海南州龙羊峡大峡谷,龙羊峡大峡谷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却是个极其小众的景点,鲜有游客到这里游览。
峡谷附近的道路可以看到有近期坍塌的迹象,以至于我们出于安全考虑不能继续再深入探索,于是采用无人机航拍的视角拍摄到了这张《银蛇利剑》,图中的黄河河道最窄处只有几米宽,在数百米深的峡谷内蜿蜒流淌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那条几米宽的河流就是黄河。
第二章景别拉近,焦点转换,收录的作品意在展现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栖息地不仅是野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极地到赤道,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展现出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类型等不同的特性。
《印记》/何启金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罗布泊、可可西里和羌塘并称为中国「四大无人区」,在这里,蓝天、白雪、绿草组合成极致纯净的画面,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野骆驼等高原有蹄类和其他数百种野生动植物繁衍其间。
它既是无人区,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对热爱自然生态的摄影师来说,阿尔金山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的苍茫、它的博大、它的原始无不散发着一种洪荒之美,从而激发生态摄影人不断探索的渴望。
在这幅作品中,雪后的原野一片洁白,远处的沙丘上,十余头野牦牛正结队前行,身后留下一串串印记,为画面增添了许多艺术感染力。
《人与自然的对话》/周杞楠
鲸鲨 Rhincodon typus
印度尼西亚海域有着丰富且精彩的海洋生态资源。记录它们的生活状态,捕捉与它们的近距离接触瞬间,是每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最渴望的期待。这一次,我们在潜水探索过程中,非常幸运的遇见了海洋中最温柔的巨人——鲸鲨。
照片中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们知道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可以美好和谐相处。友善是它们的待客之道,人类作为客人,在每次融入自然的探索中,保护环境便是最好的回赠。用影像作品传递世界的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保护,我们愿意看到世界的每一分美好。
《非洲图腾》/王建国
大红鹳 Phoenicopterus roseus
我去非洲马加迪湖上空拍摄的前几天,听说这里刮了10级大风,把湖底常年沉积的矿物质翻起,马加迪湖底的常年沉积的矿物质翻起,让湖面呈现出的如油画颜料一样异常美丽的盐花图案。
马加迪湖水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湖底沉积厚约4米的天然碱,旱季时湖边会有沉淀的盐层。此时湖面呈现出的如油画般美丽的图案,让人拍案叫奇!当我发现数只火烈鸟进入这幅酷象非洲地图的图案时,我果断的按下了快门——“非洲图腾”由此诞生。
行为:动静之间迸发的力量
奔跑、追逐、猎杀、搏斗、依偎、哺育....第三章收录的作品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观看角度再度拉近,远景与中景相辅相成,定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
《角斗》/余宁台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众多角马、斑马、羚羊在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之间的迁徙构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动物迁徙场景,也吸引着无数摄影师前来拍摄。6月下旬,摄影师在30米的近距离下拍摄到两只羚羊角斗的场面。
《Food in the ice》/Eduardo del Alamo
豹形海豹是南极地区的顶级猎手之一,虽然它主要在深海中捕食磷虾、乌贼,但有些个体会季节性地捕食企鹅,这一点让许多人津津乐道,海豹与企鹅也因此成为南极地区声名远播的一对“冤家”。
拍摄海豹捕食企鹅是许多摄影师的梦想,这一次,摄影师在船上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捕捉到豹形海豹飞过水面猎杀企鹅的画面。
生于荒野之间的凝视与困于方寸之间的凝视,交汇的瞬间,所有能够描绘的具象事物,转化为无法描述的内在感受。
第四章收录的作品将观看尺度拉至近景,追随野生生物的目光,感受每一场旷日持久的凝视。
《小可爱》/穆连庆
《月夜暗杀》/朱兴超
兔狲体型粗短,毛长而密,显得憨态可掬,但跟所有猫科动物一样,也是技巧高超的猎手。兔狲主要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但在食物相对匮乏时也会捕食小型的鸟类。冬季的蒙古高原,地面还残留着积雪,一轮明月照耀着宁静的荒野,一只兔狲趁着夜色捕杀了一只蒙古百灵。
摄影师以完美的视角和构图捕捉到这一瞬间:澄净的夜幕和浪漫的明月成为这场暗杀最好的背景,兔狲的身影显得神秘而优雅,冷峻的眼神直刺人心。
《The High Bright》/Lakshitha K
希腊中马其顿的凯尔基尼湖上生活着一群卷羽鹈鹕,摄影师本来在拍摄这些鸟儿的行为,突然天空飘起了小雨。雨刚停的时候,鸟儿全身挂满了水珠,摄影师决定拍一张特写,突出水珠和羽毛的融合,于是成就了这样一幅作品:
卷曲的羽毛与透明的水珠纤毫毕现,白色的背景和羽毛与鲜艳的眼周裸皮、收在颈前的大嘴下露出的红色喉囊形成对比。卷羽鹈鹕是世界上会飞的最重的鸟类之一,20世纪以来,它们在整个分布区的种群数量都在大幅下降。
冠丝鳍鱼 Zu cristatus
冠丝鳍鱼又叫雪振袖鱼,这个美丽的别名直译自日文,听起来让人联想到轻甩水袖、翩翩起舞的女子,这与其优雅的气质非常契合。
作为一种成年后生活在上千米水深的深海鱼类,冠丝鳍鱼的行为非常矜持优雅,摄影师与这条身披华丽鳍条的冠丝鳍鱼幼鱼相遇时,它在水层中静静漂着,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轻甩着水袖缓缓旋转下降,直到深度达到不得不说再见的33米,相遇的那一刻如焰火般华丽,但也如焰火般短暂,应该是潮水将这些来自深海的精灵推到了人类所能邂逅的浅海,结下这短暂而迷人的缘分。
《吊床》/欧阳临安
在山路旁的枯枝上,我发现一个蛾的预蛹。预蛹是蛾的一个特殊时期,时间不长,很难遇见。同行的几个学生视力比我好,却没看见。时值阴雨天气,我使用了两只闪光灯。一只打逆光,另一只从正面补光。黑色背景凸显了白色的 网。预蛹的颜色很艳丽。画面生动有趣,整体视觉冲击力很强。网眼很稀,预蛹一动不动。
《保护伞》/雷波
蚂蚁 Formicidae
2018年7月,在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大雨后的林子,四处布满了水迹,但这依然无法阻挡这些觅食的蚂蚁。它们利用叶背或者树枝相对干燥的地方作为新的活动轨道,这颗舒展的蘑菇连接了地面的枯叶和小树杆,也就成为了它们轨迹路上的保护伞。
《生而为野》的视角从高空俯瞰地表,像是步入时光的河流,那些时间伟力塑造出的自然奇观,无不书写着地球亿万年造化之功的繁枝细节。
而摄影作品不仅让我们更全面地感受这颗生命星球之美,也让我们更清晰地审视人类对这颗星球的影响和改变,从而去反思该如何真正和谐地融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