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退化

认证主体:冷**(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中国地理教程第六章 中国的土地退化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土地退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耕地面积严重缺乏的开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到土地退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土地退化类型多、发生广、地域差异大、危害严重,特别是山地丘陵区的水土流失,荒漠与草原地带的沙漠化,草原与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退化,以及北方农业灌溉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已对中国生态平安和粮食平安构成威胁。因此,了解中国土地退化的现状,理解其形成机制与过程,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开展战略和工程布局均有重要意义。 本章前言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土地退化land deteriorat

2、ion 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erosion 沙漠化land desertification 草地退化grassland degradation 盐渍化salinization 关键词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环 境 问 题土地退化特征水 土 流 失沙 漠 化草 地 退 化盐 渍 化基本状况成因与过程影响与危害区域生态安全环境人类土地不合理利用 逻辑框架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第二节 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沙漠化第四节 草地退化第五节 土地盐渍化 第六章 中国的土地退化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土地退化 指在自然和人类因

3、素驱动力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 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草 地退化、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土地退化过程。 荒漠化 土壤侵蚀 土地盐渍化 草地退化一、对土地退化的理解相关概念第一节 土地退化的特征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广义的土地退化 指对生态平安造成威胁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植物生长条件的恶化,直接损坏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通过水分与能量平衡交替,对全球气候及C、N、S、P等元素循环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政策与社会的不稳定性,并加速森林破坏,土壤侵蚀,水体污染,温室气体向大气扩散等。 狭义的土地退化 指对食物平安造成威胁的土地退化,主要指人类对土

4、地资源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过程,表现为以土壤有机质下降为标志的耕地退化和草场退化。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土地退化的根本特征一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开展快 水土流失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1% 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25% 盐渍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9% 草地退化占国土面积的9.1%,其中中度退化以上占半数 土地退化的开展呈现出“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 20世纪5060年代:土地退化由局部到大面积发生期 7080年代:土地退化大面积快速开展期 90年代:土地退化持续开展,且局部得到控制期21世纪:向控制土地退化,大面积生态治理方向开展期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

5、acknext表61 中国土地退化分布、面积与变化二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大 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不稳定,且类型复杂多样,人类活动影响深刻且广泛。 土地退化类型组合和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影响程度的地域差异极为显著。 从宏观上看,呈现东西分异自东向西依次为: 沿海人为影响土地退化的地带 东部人为加速土地退化的地带 中部人为加速土地退化的严重地带 西部自然人为影响土地退化的地带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土地退化类型组合呈现南北差异: 北方以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为主要类型组合 南方以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污染和潜育

6、化为主要类型组合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三危害严重 土地退化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平安 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平安 近50年来, 因水土流失平均每年毁掉耕地7104 hm2以上 造成草地退化约100104 km2 每年50108 t泥沙流失 年均损失粮食30108 kg 土壤每年流失的N、P、K超过全国的施用量 土地退化使得生态平安的风险加大 退化土地加速土壤侵蚀过程,进而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平安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根据国务院统计20世纪 70年代末:55%的贫困县,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严重土地退化的地区 1986年底: 84.5%贫困县、1

7、.63亿人口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丘陵区 1999年底:3/4的贫困县和90%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其中:300个贫困县的1.7亿人在沙漠化和风沙频繁活动的地区 土地退化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平安 土地退化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土地退化造成原有碳储量丧失和固碳能力的下降,加剧气候升温 造成地面反照率增大,土壤水分蒸发增强 加速地表空气水分的散失,降低地表和土壤湿度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一、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新华网北京2021年月29日电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近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

8、状根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第二节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不稳定的地质地貌,不稳定的季风降水和较低的森林覆盖度 阶梯状地势和多山的地貌,通过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等对水土流失产生作用。 土壤与地面组成物质主要有厚层黄土沉积物、紫色页岩风化物和花岗岩风化物,及其发育的黑垆土、娄土、紫色土、红壤等。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土壤抗侵蚀特性很差,极易受外营力的侵蚀而被搬 运

9、。 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暴雨,常造成流水侵蚀和洪水灾害。 脆弱的自然环境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相互作用 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土地开发压力加大 开发利用森林草原过程中的滥砍、滥伐、滥垦、滥牧和滥樵 区域开发政策失误加剧水土流失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水土流失的过程 陕西中部塬剥蚀侵蚀堆积高平地黄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红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韶关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紫色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达县达州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黑土丘陵水土流失过程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东北黑土丘陵水土流失齐齐哈尔中国

10、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岩溶丘陵水土流失过程云南石林水土流失云南麻栗坡石漠化景观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三、危害: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经研究测算,按现在的流失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2、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1950年至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又淤积泥沙92亿吨,致使河床普遍抬高2至4米;辽河干流下游局部河床已高于地面1至2米,也成为地上悬河;全国8万多座水库年均淤积16.24亿立方米,是造成调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

11、cknext3、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 专家综合判定,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江西赣南1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10个,占67;陕北老区27个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太行山4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33个。调查显示,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4、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平安和饮水平安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土层有效持水量降低、热量状况变劣,裸露土地温度升高,土壤调节水分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影响水资源利用,进而导致水旱灾害加剧。50多年来,我国从南到北,旱灾发生的频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近10年来全国

12、平均耕地受旱面积到达2.9亿亩,成灾面积到达亿多亩。3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四、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 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开展造成土地生产力的降低和丧失,使农业可持续条件丧失。水土再分配:使江河淤积、洪水泛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 使经济损失、社会失稳。水土流失年损失人民币约为:总计约495亿元 生产力降低40亿元 土地资源损失100亿元 土壤养分损失250亿元 淤积水库损失37亿元 淤积江河损失18亿元 洪涝灾害损失50亿元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黄河的水沙异源: 黄河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流域 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案例: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

13、区域影响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7 kg/m3,年输沙量16108 t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根本原因,黄河泥沙60%以上来自晋陕河段,有1108 t粗沙来源内蒙古沙漠地段 水土流失导致流域内河道淤积、地上悬河、两岸灌溉区次生盐渍化等,也是旱洪灾害的隐患峡谷段建设水利工程,拦水势必拦沙,水库的泥沙问题突出。黄河黑山峡黄河晋陕峡谷开封柳园口黄河“悬河”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一、沙漠化的现状 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 面积为12.2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31.4%,涉及95个县旗 半干旱地带的沙漠

14、化土地 : 面积为20.1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52.2% ,涉及93个市和旗县 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 面积为2.47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6.4% 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 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分布在藏北高原的那曲、聂拉木及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一带,沙漠化土地在城镇居民点周围开展 长城沿线沙漠南侵一角第三节 沙漠化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 面积为12.2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31.4%,涉及95个县(旗) 半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 面积为20.1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52

15、.2% ,涉及93个市和旗县 半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 面积为2.47104 km2,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6.4% 湿润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仅限于河流沿岸沙地及滨海沙地 高寒地带的沙漠化土地: 分布在藏北高原的那曲、聂拉木及阿里地区狮泉河镇一带,沙漠化土地在城镇居民点周围发展 长城沿线沙漠南侵一角 沙漠化土地分布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沙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一沙丘活化 主要发 生在半干旱的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以及呼伦贝尔沙地。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古沙翻新 主要发生在半干旱的内蒙古高平原的伏沙地带。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

16、xt三沙丘前移 主要发生在干旱沙漠区的绿洲边缘地段。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四就地起沙 主要发生在沙黄土地区和沙质沉积物比例较高的河湖相沉积物分布的地区。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三、北方农牧交错带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2.农牧交错带的特征 降水年变率大,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林、灌、草植被交错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宜于开展农林牧复合系统; 多 “荒地,对垦荒耕种有极大诱惑力,垦后易导致土地退化; 贫困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与少数民族居聚区接壤,历史上屯垦戍边、战乱频繁,农牧界线反复进退 河川的水源修养区或风沙源地,东部农区的生态防护屏障

17、带; 风蚀沙埋、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与虫鼠害等灾害严重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四、沙化土地对沙尘暴的作用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衰减型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累加型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波动型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3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五、

18、沙漠化的区域影响 沙漠化导致气候枯燥 由于植被盖度稀少或丧失,沙化地表的反射能力加大 枯燥大气的下沉作用随着地表沙化的辐射反响而加剧 沙漠化过程破坏了土地资源的支持系统 使得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或丧失 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开展,加重贫困程度,甚至出现生态移民 沙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平安隐患 估计全国河渠、水库等因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每年铁路、公路因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元左右 沙化土地扩张使5 000万人受灾 400104 hm2耕地荒芜 500104 hm2草场荒芜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沙 漠 化 地 区: 沙尘暴既是土地沙漠化的结果,又是土地沙漠化加剧的

19、一个动力因素沙漠化下风地区:土地沙漠化使得过境气流的沙尘浓度累加,加剧沙尘 暴的强度 案例:沙漠化的区际影响 水 源 地生态屏障削减沙尘人类活动不当植被覆盖降低保持水土山地过滤器清洁水源清洁空气累加沙尘水土流失山地放大器洪涝灾害沙尘天气河道淤塞生态/环境不安全人类活动适当植被覆盖增高生态/环境安全上风区,河流上中游区 下风区,河流下中游区山区功能北、西、南 山 地 高 原 区 华 北 平 原、丘 陵 区华北山地-平原的生态/环境关系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一、草地退化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草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始于20世纪60年代 最早出现草地退化农牧交错区 20世纪70年

20、代中期 全国退化草原面积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5% 80年代中期 增加到30%以上 90年代中期 到达50%以上 21世纪初 已增加到90%第四节 草地退化古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中国草地退化分布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草地退化的总体趋势为西部大于东部 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以风蚀沙化为主,该区90%以上草地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为40%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含三江源头地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覆盖度下降了30%以上,优良牧草比例仅为36%。 西北干旱区草原表现出荒漠化趋势,草地荒漠面积逐年增加,而且荒漠化的速度有递增趋势。 中国北方重点牧区草地退化形势严峻 20世纪8

21、0年代中期,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7%, 90年代中期到达50.2%,其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占57.3%,中度退化占30.54%,重度退化占12.16%。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草地退化的成因与过程一草地退化的成因 中国广阔牧区的气候变化、人口生存压力和畜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引起的不合理土地利用、自然变化与载畜量的不匹配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气候温暖化与干旱化、长期干旱, 风蚀、水蚀、沙尘暴、鼠虫害等人为因素:过牧、重刈、滥垦、过度樵采、开矿等, 人类长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气候暖干化过程引发草地退化中国北方地区

22、1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68月降水量变化趋势19511999年 广阔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地生产力在暖干旱化趋势下呈现降低趋势。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加速草地退化 过 牧是草地退化最直接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牲畜头数增长和水资源分布不均是造成过牧的主要因素 开垦草原直接破坏草地,间接加重了草地的负载量 粗放耕作,不施肥、不灌溉、靠天吃饭,产量很低 多年形成的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机物质含量迅速降低 冬春风蚀加剧,土壤粗粒化而且贫瘠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载畜量与波动降水的不匹配加剧草地退化过程 草地退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人为相互

23、作用过程。降水量的年际不稳定与牲畜数量的变化,形成载畜量与降水波动的组合关系。高降水/低载畜量带来草地恢复,低降水/高载畜量加剧草地退化。 载畜量与降水波动的组合关系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草地退化的过程 温带草地植被逆行演替过程 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表现为:以草地植被群落类型、建群种、优势种变化为标志,草质变劣为特征的草场退化。演替模式举例:内蒙古东部丛生禾草、羊草草甸草原退化演替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过程 丘陵山地草地由于水土流失导致草地退化过程,又可分为坡面侵蚀草地退化和沟蚀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草地受水力侵蚀,数量减少,土层变薄,土壤肥

24、力下降,草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以及不适口的草类比例相对增加。 风蚀沙埋草地退化过程 草原地带的沙区和荒漠地带的绿洲边缘,由于沙漠化导致草地退化过程。主要表现为风沙埋压草地,使得草地生产力丧失;土壤沙化有机质降低,使得草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不适口的草类比例相对增加。沟蚀就地起沙型陕西毛乌素沙地就地起沙毛乌素沙地南缘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虫害草地退化是指在干旱年份,草原蝗虫发生频率较正常年份明显偏多,从而导致蝗虫大面积破坏草地,蝗虫发生期蝗虫密度可达45只/m2。 虫鼠害草地退化过程鼠害草地退化是指成灾鼠类的增 加,加剧了草地退化,对草原破坏最大的是草原田鼠Microtus bra

25、ndti、大沙鼠和黄兔尾鼠,可使产草量下降一半。鼠类与牲畜争食牧草,加剧草与畜的矛盾。鼠类的日食草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 1/2。草原虫害草原鼠害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三、草地退化的区域影响 草地退化导致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畜牧业受损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的草地初级生产力分别下降: 20%35%、35%60%、60%80%、 80%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 2001 000 kg/hm2、1 000600 kg/hm2、600200 kg/hm2和200 kg/hm2初级生产力下降导致载畜能力:科尔沁草原:20世纪50年代牛和羊的平均产肉量分别为125 kg和15 kg, 7

26、0年代那么分别下降到75 kg和9 kg鄂尔多斯草原:1964年一只羊均胴体重12 kg,70年代末期下降到7 kg锡林郭勒草原:羊胴体重,20世纪末与60年代相比普遍降低20%40%。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草地退化导致草原雪灾频繁发生 草地牧草因高度低而被埋在雪下,给牲畜啃食带来困难,牲畜啃不到牧草因饥饿而死亡。 近年来,由于草地极度退化,几乎遇雪即成灾,年年出现白灾。2000年初,内蒙古东部牧区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灾: 受灾牲畜:1 500万头只 死亡:3.2万头只 直接经济损失:3 000多万元。 退化草地引起生态环境强烈恶化 草地退化与干旱、沙化、虫鼠害等相互影响和反响,

27、危及草地生态平安。 新疆山地草地和青藏高原草地,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相互影响和互馈十分突出,特别是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与湿地干化和冻土融化相互影响和互馈,不仅危及草地生态平安,而且危及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流域的生态平安。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草地退化使牧民受到收入减少和生存威胁的双重压力 全国1/3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草原牧区。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生态恶化导致的生存空间变小、或丧失与载畜量降低造成的收入减少相伴而来。 草地退化严重的牧区有101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7%,有上千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4。 草地退化导致生态资产储量和生态效劳功能降低 草地生态系

28、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在生产有机物、固定CO2、释放O2、固定N、P、K等生态效劳功能,还在营养物质循环、修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效劳功能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草地退化直接降低有机物的生产,草地退化过程使草地生态资产储量耗竭和生态效劳功能衰退。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一、土地盐渍化的现状 中国有盐渍化土壤26.67104 km2,其中农田盐渍化土壤约占6.67104 km2,占中国耕地面积的7%;潜在盐渍化土壤面积为17.33104 km2。 在中国,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化土壤外,大致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广阔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16个省区分布

29、有盐渍化土壤。 盐渍土地大约55%属于原生盐渍化土地,其余是次生盐渍化土地。 现代盐渍化土壤约3 693104 hm2 剩余盐渍化土壤约4 487104 hm2 潜在盐渍化土壤约1 733104 hm2 第五节 土地盐渍化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盐渍化土地分布区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盐渍化的成因与过程一盐化与碱化的成因 碱化成因是指土壤胶体从溶液中吸附钠离子的过程。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显著数量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二是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的水解。 盐化成因是指成土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搬运至排水不畅的低平地段,在蒸发作用下累积地表,使土壤

30、产生盐化。 土壤盐分状况随降水季节变化而不同。夏季降水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旱季,蒸发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积盐。各地土壤脱盐和积盐的程度随气候枯燥度的不同差异很大。 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等。其中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最核心的自然驱动力。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时,由于地表蒸发强烈,导致土壤深层的水分随毛管向上运动,溶解于水中的盐类聚集于土壤表层,形成旱季土壤盐分向上运动,雨季又随重力水向下运动的现象。 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二区域土壤盐渍化的

31、过程 土壤及地下水中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滨海盐渍土均直接发育于盐渍淤泥,积盐过程先于成土过程。 不同盐渍度的土壤和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平行海岸呈连续带状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或不连续带状杭州湾以南港湾海岸分布,越趋向海岸含盐越重。滨海海浸盐渍化过程区滨海海侵盐渍化莱州湾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盐渍化土壤多为苏打盐渍土和草甸碱土,均有片状层和柱状层,多以斑状分布于草甸土之中。 苏打累积伴随硫酸盐类短缺和土壤碱化为其盐渍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特征。东北草原-草甸盐渍化过程区松嫩平原松嫩平原盐渍土哈尔滨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盐分主要来自流经本区的各大河中上游及本区的山地和黄土

32、高原。 各种可溶性盐类顺地势显示出较明显的地球化学过程分异: 冲积扇及平原上部多为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分布带 平原中、下部为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分布带 平原内水盐会聚地段及邻近滨海平原地区,多氯化物累积带 地下水矿化度随盐类分异带的顺序由低到高。 黄淮海旱作-草甸盐渍化过程区 黄河中上游盐渍化过程区 该区是黄淮海平原盐分主要补给区,以多种类型的盐渍化过程和硫酸盐累积为主要特征。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盐渍化土壤以苏打盐渍土、草甸构造碱土及草原构造碱土为主,随着地下水位下降草甸构造碱土逐渐开展为草原构造碱土。 内蒙古高原草原盐渍化过程区河套平原草原盐渍化中国地

33、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由山地水流带来的盐分,随径流状况趋向水盐会聚中心,土壤积盐越重,地下水矿化度越高。土壤不仅普遍含盐重,亦以大量石膏或碳酸镁累积为特征。甘新盐渍化过程区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渍区 水盐大局部通过短促而分散的内流河汇成众多孤立的咸水湖泊,在其周缘形成盐渍土。其积盐强度远较青新、甘新两盐渍区弱,且多具草甸沼泽特征。西藏高寒盐渍化过程区青、新极端干旱盐渍化过程区 土壤普遍含盐,积盐甚强地表均覆以较厚而且坚硬的盐结壳盐渍过程多样,石膏荒漠化强烈本区盐渍类型繁多 某些地段,硼盐和锂、钾盐的累积可开采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地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

34、backnext三、盐渍化的区域影响 土地盐渍化造成耕地和草地生产力的损失 主要影响北方和西部处在平原和相对低洼区域的经济 全国的 盐渍化耕地,每年损失粮食207108 kg 盐渍化草地:每年损失鲜草1 218108 kg 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粮食经济损失129亿元 每年因盐渍化综合治理需要投入资金660亿元。 中国地理韶关学院地理系backnext 盐渍化土地与大风配合形成“白尘天气,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裸露的盐渍化土地与沙化土地都是沙尘暴的物源,可以造成更广泛的大气 污染、水污染和下风地区的土地污染 在华北和东北,“白尘天气不仅在空气中扩散产生污染,危害土地、动物和人体健康,而且与降水配合,造成水体污染和建筑设施的腐蚀等 土地盐渍化恶化土质并降低了生态系统平安盐渍化使土地质量恶化,突出表现为pH升高,降低了土壤养分的有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2)最近,Vicente-Serrano等[38]制定了一个新的干旱指数,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考虑温度对干旱的影响,并表示干旱的多尺度性质,进一步识别干旱特征。SPEI是基于一个月的气候性水分平衡,计算为降水减去潜在蒸散(PET)。水分平衡计算中包含蒸散发是SPEI识别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和蒸散发波动趋势对干旱条件影响的关键jvzq<84|jquhqx3ep1}vnr4jviespmumv€gzh9;67e30qyon
1.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通用12篇也就是说,沙漠化发展趋势与降水量变化基本吻合;风沙活动在沙漠化的形成、沙漠化土地的出现及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起沙过程受到地表粗糙度的影响,在有植被覆盖的半固定沙丘上,2m高起沙的临界风速为6m/s,而在流沙表面的临界风速仅为4.5m/s。可见,在气候干旱化的作用下,草场植被退化,粗糙度下降,受到风力作用jvzquC41yy}/z~jujw4dqv4jcq}fp865:6740qyon
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乔标等[113]分析了干旱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函数、轨迹、类型和阶段,认为这是一个交互胁迫的动态过程;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等[114]评估了且末绿洲水资源—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的可持续性;董雯等[115]基于VAR模型模拟了天山北坡绿洲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的时空耦合过程,认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导致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长;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5773>66469/uqyon
3.祁连山水森林民勤阿拉善(无图)就如同7000年前,亚非草原干旱化,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出现后,古埃及人、苏美尔人向潮湿的河谷沼泽奔去一模一样。今天在中国,这样的生物圈Ⅲ号远不止一个,在今天的地球上,这样的生物圈Ⅲ号也远不止一个。在“习惯的堡垒”中,很好的,很多的,很多很多的很好很好的好人们,按习惯的行动在默默一贯地累积着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 jvzq<84yyy4junsnkp4dp8xha;G74MJ6F5:99=84F:953:IE5H69C9;34a81;h65:::66?5650nuou
4.土壤荒漠化:地球溃疡症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1)土地滥垦与不适宜的种植业发展,导致天然植被破坏,土壤入渗性降低、蒸发加强;(2)过度放牧与不当的草场管理,使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植物种jvzq<84yyy4lgyz0pgz/ew4dnqm0k|f1427:2=4v427:2=53a6=93<90jvsm
5.都市圈环境保护一体化问题探究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腾飞,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导致城市群交通和汽车产业的迅猛增加,又造成了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污染。再次,我国华北地区近40年来降水短缺、干旱化日趋严重,剧烈的人类活动可能对东亚和全球的气候变化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王京丽等,2004),气候变化给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反馈之一,就是区域jvzquC41yy}/i€~qq0ipo8qwpyko1wtpi{kmww|gp1nkdqqy1462896183=27>3jvor
6.SPEI指数计算过程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是由 Vicente-Serrano 于 2010 年提出的,目的是通过考虑降水和蒸散两个因素来量化干旱情况。干旱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蒸散(即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SPEI指数通过计算降水和蒸散量的差值,并使用标准化处理,最终通过正态标准化的累积频率分布来划分干旱等级。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7;;348ftvkimg8igvcomu86666:33A>
7.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范文2.2.1 干旱加剧环县为内陆干旱气候区,地表水匮乏,地下水位深,自然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使干旱出现范围广,影响面宽。环县50 年来年平均气温增幅达0.43℃/10a,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22℃/10a),年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15.4 mm/10a,加剧了干旱化程度,年大旱的概率增加5%。环县干旱主要分春旱、春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9?/j}rn
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品(七篇)[3]王晓敏.中国干旱化趋势及西南极端干旱成因研究. [4]冯相昭、杨萧语、周景博.极端气候事件使水资源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西南地区大旱的启示.观察与思考 [5]石志恒.政府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职能演变[J].商业研究,2007(8):165-167. [6]胡家浩、汤尚颖.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农业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5<48@3jvor
9.化石网03准噶尔盆地——古动物化石证明高原隆升引起干旱化准噶尔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广泛分布有新近纪地层,特别是乌伦古河流域发育的哈拉玛盖组和可可买登组沉积岩层中出土了大量的新近纪古哺乳动物,按所在岩层分别命名为哈拉玛盖动物群和可可买登动物群。 jvzq<84yyy4vwj3ep1
10.内亚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些国际上的新观点)不过阿姆河文明的衰落更有可能的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因为大约4000年前后,整个北半球发生了一次普遍的气候干旱化过程,当时中亚地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了这一地区灌溉农业系统的彻底崩溃。随着气候的干旱,北方的游牧经济逐渐向南扩张,并主导了南中亚的经济。但游牧化的南中亚持续时间并不长,大约公元前1500年以后的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2A7649=11
11.黄土高原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摘要:干旱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普遍和最具破坏性的灾害,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其表现更为复杂。为了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旱状况,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1957年至2012年的干旱状况进行了区域时空特征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具有独立干旱特征的分区和相应的代表气象站,为区域干旱监测jvzq<84|jquhqx3ep1}vnr4jviespmumv€gzh9;67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