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目击丨高温干旱下的农民农田与农作物庄稼旱地玉米地水浇地马铃薯粮食产量

这个夏天太漫长了。还没有入伏,华北大地就在高温的炙烤下蒸腾,刚刚过了小暑,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不断刷新着纪录。对于城市里的人们来说,高温来袭可以躲进空调房里,而广袤大地上的庄稼,却无处可逃。

高温和干旱,让土地变得坚硬,农田中的大豆、玉米、马铃薯蜷曲着身体,瘦弱的身形都遮不住脚下的土地。农民们仍在努力挽救着庄稼,有人昼夜抽水灌溉,有人用小车拉水浇地,还有人怀抱希望,等待着雨水。

7月8日至1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以北的承德、张家口等地的雨养旱作区域,目击了这片土地的韧性与顽强,见证了人们高温下抗旱保粮的故事。

现场一

看着缺水的玉米苗心里难受

7月9日,河北滦平元盘山村,陈玉莲站在稀疏的玉米地里。从春季到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下,这块农田中,大部分玉米都没有出苗。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早晨七点多,太阳渐渐升高,夜里刚刚降低了一点的气温,又在快速回升。河北滦平云盘山村外,本该蒸腾湿润的农田中,此刻没有一点儿水汽,只有高温炙烤下发黄的玉米叶和黄色的土壤。

蔚蓝的天空上只飘过点点白云,这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晴空美景,却让陈玉莲高兴不起来。那天空,蓝的让她有些心慌,那云彩,白的一团团仿佛愁绪堵在心头。

陈玉莲骑着电动三轮车,空空如也的车厢里,没有农具,没有农药和肥料。一路开出村外,她把车停在公路旁的一个岔道口,前面是一片坡地和梯田。

一块狭长的坡地,大约有一分多地,几乎全部是裸露的黄土,只有两三棵仿佛刚刚冒出地面的小苗,只有10厘米左右高,两三片叶子,每片都卷在一起。实际上,它们已经生长了两个多月,高温炙烤、干旱侵袭下,玉米苗虽然活着,但几乎停止了生长。

平坦的梯田上,玉米苗明显多一点儿,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播种时株行之间的布局,靠近山坡的一面,遮阴聚水的地方,偶尔还有一两簇接近半米高的玉米。而远离山坡一侧,则更加矮小和稀疏。

“走吧,不看了,看着心里难受。”她说。

回到村里其实也没什么活儿干,村庄周围有一圈小块的地,是各家的小菜地,有人种点儿蔬菜,也有人依然种着玉米。和大田里无精打采的玉米苗不同,这些小块地的玉米,高大、粗壮,叶子舒张,一片深绿,有的刚刚抽出穗,即将开花。这是村民们用家里的井水浇灌过的,村民们的努力仅限于此,长期干旱之下,井水的水位也在快速下降,有些人家的井不够深,已经干了,更深的井还有水,但不足浇灌太多的土地,“小水泵抽半个小时就没水了,浇不了半亩地。”

院子内外的小菜地并不大,一次倒也足够浇一遍,“至少吃菜还行。”

现场二

等待属于自家的浇地时刻

7月9日,河北隆化县小黄旗村,村民们在井里抽水抗旱。井水水位下降得厉害,只能抽一个小时左右,村民们在井边排队,轮流浇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排了几天队,终于轮到自家抽水浇地了。60多岁的陈文远,启动水泵,水流通过长长的管道,汩汩地流入干涸的玉米地中。而井底浅浅的水面,开始肉眼可见地下降。

从春天开始,这个位于河北隆化县的小村庄,就开始抽水抗旱,一口五十多年前建的水井,成为了人们对抗高温和干旱的依靠。

水井很大,直径大约有三四米,深度约三四米,四周用石头砌起来。地下水不断从井底的一角冒出,水流很小,只有杯口粗细。小型水泵连续抽一个小时左右,水就干了,再等一个小时才能继续抽水浇地。

陈文远种着9亩玉米,山上的玉米已经很难挽救了,但靠近村庄的平地上,还能再努力一下。在这里,他有一亩多地,玉米长到了齐胸高,虽然还不如往年的长势,但也算有收获的希望。

实际上,从四月初播种开始,村民们就没有停下浇水抗旱。陈文远告诉记者,从春季至今,这个四百多户的村庄,大部分家庭都买了小型水泵,村里人排队从水井中抽水浇地,旱情严重的时候,抽水机昼夜不停。排到夜里的人们,半夜起来接力抽水。

尽管每次只有一家人可以抽水浇地,但水井旁,还是汇聚了很多村民,他们讨论着这漫长的旱季,讨论着旱季之后的补救措施。

小黄旗村村民余达,排在陈文远之后,他早早坐在井边,等待属于自己的浇地时刻。余达一家三口,儿子刚上小学,一家人全靠土地生活。除了种自己家的地,还种着一些别人不种的地,总计大约有20多亩。没有外出打工的他,在这个旱季格外艰难,哪怕他所在的小黄旗村距离滦河并不远。他在滦河边上种的一亩多水稻,在7月初也干了一次。

7月11日夜里,这里下了半年以来的第一场大雨。玉米可以再长一截,但村民依然担忧,入伏以后,天气会更热,还有孕穗时很可能发生的卡脖旱,都要早做准备。对他们来说,和旱情的对抗,还远远没有结束。

现场三

拉水五天浇了一亩地

7月10日下午,河北丰宁东头营村,75岁的史宝臣,用三轮车拉水浇地。三轮车的水桶上,连着一根细细的水管,车上一千多斤的水全靠这根细管浇地。一亩地的玉米,他已经浇了五天。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一千多斤水,用一根细水管放水,多久可以放完?没有人比史宝臣更加知晓这个答案,因为他每天都要不断重复放水这个动作。

7月10日下午,河北丰宁东头营村外,75岁的史宝臣开着电动三轮车,一路驶出村庄,车上装着两个大塑料桶,每个桶都装满了水。

几分钟后,车停在一块玉米田旁边,地里的玉米接近他的胸口,茎叶舒展,颜色翠绿,明显比相邻的地块长得好。史宝臣用一根长长的水管,把水放到玉米地里提前开好的浅沟中。

三五分钟左右,水就放完了,水顺着玉米根部的浅沟缓慢地流淌。两桶一千多斤水,刚刚浇完1垄。而就在这块一亩左右的地里,共有62垄。

史宝臣家里有十五亩地,受连续高温和旱情的影响,绝大部分玉米受旱严重,唯有这一亩左右的玉米地长势稍微好点。自7月6日开始,史宝臣从家里的井中打水浇地,5天多的时间,刚好浇过一遍。

和大部分乡村的留守老人一样,年龄成为了他外出务工最大的阻碍。家里的土地,为他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还能干得动,就多干点儿。”

趁着放水的空隙,史宝臣扛起锄头,在还没浇过的地上开沟,他弯着腰,钻进两行玉米之间,挥动锄头,沿着玉米根部开出一条细浅的土沟,这可以让水最大程度地浇灌到玉米的根部。

和水浇地不同,缺乏浇灌条件的旱地中,没有现成的灌溉设施。和开沟浇水相比,其实也有更好的浇灌方式,比如滴灌,但需要买专门的管道,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史宝臣并不知道浇水能不能真的挽救这块地里的玉米,但这是他能够做出的最大的努力,“总比不管强,如果过几天能下雨,这块地还能收一点玉米。”

下午六点多,还剩最后几垄没浇。酷热渐渐消退,山里昼夜温差大,下午浇的水不太容易蒸发,趁着凉爽,史宝臣想多干一会儿。

乡间宁静的公路上,很久才会有一辆车路过,路两旁稀疏的农田中空空荡荡。远远望去,四野无人,看不到忙碌的农人,连村庄都是宁静的。只有史宝臣自己和他的三轮车,默默地灌溉着这一小片土地。

现场四

这么热这么旱60多年还是头次见

7月10日,65岁的赵全瑞在干涸的农田中锄草。他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玉米已经接近一人高,但现在还没有小腿高。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7月10日,大雨的前一天早晨,赵全瑞带着锄头,开着电动三轮车,绕过一座山,来到他承包的100多亩玉米地里。

这是一片山脚下的沙土地,土壤中混合着沙子和碎石块。漫长的高温和干旱,让土地变得坚硬,大片的农田中,玉米还没小腿高,叶子干硬而苍白。

赵全瑞是三间房村人,三年前,他承包了100多亩山坡旱地。第一年收成不错,一亩地能收八九百斤,第二年有些旱,但也足以收回成本,还赚了点钱。

在山里生活了60多年,早就习惯了靠天吃饭的赵全瑞,从没遇到过这么久的高温和干旱,“这真的是第一次。”

位于华北北部山区的河北丰宁,夏季气温凉爽、雨水丰沛,是全国知名的避暑胜地,但在今年,这个原本避暑的地方,也在经历着酷暑的考验。

赵全瑞用锄头挖开地面,一直挖到二十多厘米深的地方,土壤才开始有了一点湿意。这对地里的玉米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长势太弱,根扎不了这么深,只有那些长势更好的玉米,才可以汲取这里的水分。

从山脚下到公路旁,赵全瑞拿着锄头,沿着长长的玉米行,一行行把零星的野草锄去,没有草的地方,也把表层的土锄散,让土壤下层的水分不那么快蒸发。锄过的地里,土壤的颜色变得更深,仿佛湿润了些许。

空旷的山谷中,一条公路横穿而过,两旁大片的玉米地里,只有他一个人。在这片租来的地里,赵全瑞今年已经投入了七八万元,这是他去年全年的收入,在许多人早已经放弃的时候,他觉得还可以补救一下。“结不出玉米,至少还能当牧草,锄一下野草,以后下雨了,玉米还能再长一长,到时候收了做牲畜的饲料。”

赵全瑞养了十多只羊,玉米秸秆可以做可以喂羊,不过,更多的秸秆可以卖给养殖场。

11日晚上,大雨终于来了,尽管还只是一场雨,未来的天气仍无法判断。但对赵全瑞来说,这场雨已经能够让一百多亩地出现转机了。

现场五

锄草庄稼汉盼着下一场透雨

7月11日,70岁的郭胜赤着脚、跪坐在干燥的玉米田中锄草。他的腰不好,这样的姿势能让他更轻松一点。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漫长的旱季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村里比较浅的水井,慢慢开始变干了。“几百年的古井,从小就喝井里的水,就没见它干过。”7月11日,河北赤城县猫峪村,几位在村里小广场上乘凉的老人说。

烈日炙烤着大地,村外的一条河早就干了,河两岸的农田中,大豆、玉米、马铃薯的叶片上仿佛都散发着热气。

70岁的郭胜,赤着脚,跪坐在干燥的玉米田中,玉米高度刚到他的肩膀。草帽下的脸上,一把花白的胡子,灰色的裤子上沾满了沙土。他的腰不好,不能长时间弯腰,用不了长柄的锄头,只能用一把小铲子费力地锄草。遇到根系发达的野草,他放下铲子,两只手攥住草,连根拔下来。

郭胜种着二十多亩旱地。春季以来的旱情,让玉米出苗格外艰难,土质好的地方,出苗整齐一点,土质差的地里,多数都没有出苗。

和玉米相比,村民们种的马铃薯,出苗更少。“土太干了,都捂在下面了,没发芽。”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因为锄过几遍草,郭胜地里的玉米明显精神了一点。郭胜盼着能够下一场透雨,他觉得,下雨之后,这块土地多少能结出些玉米来,只要结了玉米,就有希望。

现场六

一车水只能紧着门前的玉米浇

7月10日中午,河北丰宁小坝子村,许行从村口的水井中推回来四桶水,除了生活用水还要浇屋后的小菜地和门前的玉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冰凉的水从村口的井里打出来,60多岁的许行小心翼翼地把四桶水挂在独轮车的两侧,推起小车,在滚烫的水泥路上慢慢前行。独轮车不好控制,他尽力保持着小平衡,两条小臂肌肉紧绷。但零星的水花仍从桶里飞溅出来,落到地上,转瞬就干了。

从村口到家里,路边农田里的玉米稀疏矮小,只有零星几棵仿佛鹤立鸡群一般。

许行的门前也种着几行玉米,大约有一人高,叶子宽大而翠绿,显然是因为经常浇水。玉米旁边搭着一个鸡棚,养着十多只鸡。

独轮车停在院子里,许行将水倒进缸里,家里只有老两口,一桶水差不多可以吃一天。但推回来的水不只是用来做饭烧水,还要浇一浇房前屋后的蔬菜。许行的房子背后,种着一小块菜地,有茄子、辣椒、黄瓜、豆角等。酷暑之中,每隔一两天,都要浇一次水。院子里还有几株花草,没有叶子,只有孤零零的一根矮秆,矗立在干燥的土地上,现在已经顾不上给它浇水了。

许行的三个儿子都在外上班,家里常住的只有夫妻二人,小菜园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此外,许行还种着五亩多玉米,都是旱地,且大部分都是山坡地。播种以后,一直干旱,许多种子没有发芽,少数出苗的长得也不好,进入7月份后仍然稀疏矮小,错过了生育期,估计今年也没什么收成。

许行的妻子坐在院子里,有些发愁,眼看着小鸡都长大了,玉米饲料却跟不上了。“现在还有几袋子去年留下的玉米,等吃完了,可能就要买了,早知道这样,今年就不养鸡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朱名恬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干旱的英文干旱翻译干旱英语怎么说干旱地区需要灌溉才能使作物生长。 Irrigation is needed to make crops grow in dry regions. 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地区。 Cacti live in dry regions. 天气干旱了这么久,这场雨成了农民的救星。 After so much dry weather, the rain has been the farmer's salvation. jvzq<84fkez/ew4'G7+C;.G4'G<&;@*D3
1.干旱的解释|干旱的意思|汉典“干旱”词语的解释战胜干旱夺得丰产 --- © 汉典 干旱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干旱(气象学用语) 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jvzquC41yy}/|mne0pku1qfpu1+F7.G;'D8&G?*;9'H2
2.干旱(豆瓣)干旱的演职员 ··· ( 全部21 ) 埃莱娜·里维拉 演员 马可·德阿尔梅达 演员 Guilherme Filipe 演员 米丽亚姆·加列戈 演员 鲁道夫 桑丘 演员 Margarida Marinho 演员 干旱的图片 ··· ( 图片1· 添加 ) 发起新的讨论 讨论区 ··· ( 全部 ) 最新 热门 1集 2集 3集 4集 5集 6集 7集jvzquC41oq|jg7iqwdgo0lto1u{clnhv15;8:=7851
3.干旱气象本文利用美国干旱监测的干旱程度和面积指数(Drought Severity and Coverage Index,DSCI)、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发布的 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海温等多源数据jvzq<84yyy4hjz}0qtm/ew4
4.自然地理特征:干旱的原因和影响地表水干旱:它涉及河流、溪流、湖泊、池塘、水池、水库等地表水资源的枯竭。 导致地表水干旱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气象干旱之外。地表水干旱主要是由于大面积森林砍伐造成的。其他加剧干旱状况的不良人类活动包括非梯田农业的扩张、对环境有害的采矿和不加区别的道路建设。 jvzquC41yy}/q|lgq0io1ytuv172:?h
5.你听过“性生活干旱”吗?哪些人会有“性干旱”呢?答案让你吃惊|婚姻哪些人会有“性干旱”呢?答案让你吃惊 关于性,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意思是说,在性生活方面,有些人想要,却怎么都要不到,不是一直单身,就是得不到足够的满足。而有些人则已经要到不想要,提起“性”都感到抗拒。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IQOGKA72768:O[U0jvsm
6.干旱预警信号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图例 含义 防 御 指 南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jvzq<84{p0}fc}mgt0ipo7hp1crbtv4{lznto85;18=:2?3ujvsm
7.历时90天的干旱预警宣布解除!长江流域夏秋冬连旱情如何形成?11月16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最新气象灾害预警,宣布多地区解除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也意味着,从8月18日至11月15日,历经90天的气象干旱预警终于在今日解除。 历时90天的气象干旱,致使长江以南特旱面积已经达到了50.3万平方公里。严重旱情之下,如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在9月时,水域面积较最大水域面积时期缩小了9成以上;湖南的洞庭湖,在11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238691CXUK]Jw3z6DIUZtVzRs|feR4823:<0ujznn
8.云南特大干旱各地受灾情况纪实综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云南特大干旱各地受灾情况纪实 节目简介 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 播出:湖南国际频道 主持人:徐春妮 / 许戈辉 / 王益洲 / 骆新 / 罗洁 地区:内地 类型:晚会 简介:4月3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广东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安徽卫视等13家电视台直播大型公益晚会《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众明星以各种形式为晚会筹备jvzquC41yy}/opyx0eun1k483;545>870jznn
9.《新闻1+1》20220815高温+干旱,“烤问”应对之策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我国多个城市最高气温超过40℃,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球多个地区也在经历高温天气。本期节目将连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和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杨光,为您解读高温、干旱的应对之策。(《新闻1+1》 20220815 jvzquC41vx4de}{0eqs0497412>03>4XKFK8YYFeZhoqEN}zmKkqP277xjvor
10.河南出现罕见汛期干旱全省24.5万人吃水困难河南分网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干旱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历史上有“十年九旱”之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越发频繁,干旱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 “今年河南九、十两个月天干的厉害,几乎没下雨,河都干了,我老家洛阳那边吃水都紧张。”郑州市民张玉春对记者说。 【详jvzq<84jgpgo0yjqrnk/exr0ep5HD8878:?91<;6;6>0kwigz0nuou
11.迎降雨!干旱预警连发70天湖水见底哪些地方干旱会缓解?据中国天气网,目前,我国南方正在遭遇夏秋连旱,湖南和江西几乎全省都出现重旱或特旱,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鄱阳湖六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纪录,有了“沙漠既视感”。为何今年南方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未来几天部分旱区将迎来降雨,旱情是否会得到缓解? 鄱阳湖六次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纪录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228791CXUKB];t\SDP\f78fHC8TzGm4822;<0ujznn
12.[视频]干旱!人畜饮水农作物灌溉成问题CCTV节目官网CCTV[视频]干旱!人畜饮水农作物灌溉成问题2014-08-01 23:40:01 [视频]“环太平洋-2014”演习2014-08-01 23:37:58 [视频]外交部:日对钓鱼岛附属岛屿命名非法无效2014-08-01 23:36:00 [视频]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2014-08-01 23:36:00 [视频]台湾高雄连环气爆事故 造成至少26人死亡 280人受伤2014-08-01 23:jvzquC41vx4de}{0eqs0496612>02:4XKFK269;;29:8;<7489?/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