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因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力而被列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当地震灾害来临,震区桥梁的破坏意味着生命线的中断,直接阻碍救灾行动的进行,加大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并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
地震
会对桥梁造成哪些破坏?
① 上部结构坠毁:由于支承连接件失效或下部结构失效等引起的落梁现象,在破坏性地震中常有发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顺桥向(指桥梁中轴线方向)发生落梁。
② 支承连接件破坏:桥梁支座、伸缩缝、剪力键、支承连接件等,被认为是桥梁结构体系中抗震性能比较薄弱的环节。
支座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支座移位、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
③ 桥台、桥墩破坏:如果墩柱受到破坏,会使得桥梁承受地震的能力变弱从而产生倒塌。
桥台的震害在地震中是较为常见的,由于地基丧失承载力等引起的桥台滑移、台身与上部结构的碰撞破坏和桥台倾斜。
④ 基础破坏:桥梁基础震害一般是由地基失效引起。
桩基础的震害,除了地基失效这一主要原因外,还有上部结构传下来的惯性力所引起的桩基剪切、弯曲破坏,更有桩基设计不当所引起的震害。
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桥梁抗震能力?
① 要做好桥址选择和调查工作。
除了解区域性的地震动参数外,还应考虑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桥梁震害的影响,以便为采取抗震措施提供依据。
② 在发震断裂地段及其邻近地段,以及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地段,建桥选址时应尽量避开。
软弱粘土层、可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地段,地形陡峭、孤突、岩土松散、破碎的地段,地震时可能塌陷的暗河、溶洞等地段,也应尽可能避开。
③ 在桥梁建筑或地基中适当位置布置减隔震装置。
如利用减震层上部和橡胶支座组合成耗能器,来吸收地面震动带来的巨大能量,起到隔离由地面震动带来的巨大能量的作用,使桥梁建筑实际受到的震动较小,保障桥梁建筑的安全。
资料参考:
《桥梁事故发生因素》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桥梁震害及抗震设计方案》王济源,李雪婷
《汶川地震桥梁震害特征分析及地震易损性研究》张龙飞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