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三级综合医院 武汉市医保/湖北省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湖北省航空急救中心武汉分中心
临床医疗科室 医技科室 行政后勤部门
武汉市首家空地一体化急救站 湖北首家航空急救分中心
中国房颤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 中国心衰中心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各科室专家出诊信息
挂号须知 挂号指引
当日挂号 预约挂号
各类检查报告信息
求实 开拓 以人为本
医疗技术 教学科研 中心焦点
以人为本,开拓进取,夯实学科基础!
以患者为中心,对生命负责!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暨第九临床学院
倡导学术规范 弘扬学术新风
拓展研究领域 推动学科建设
秉承仁风,用“医者父母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专业、科学、详实的健康知识
“癌”,是一个谈及便会为之色变的字眼
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
但凡与“癌”扯上关系
就意味着痛苦与死亡
歌手姚贝娜罹患乳腺癌去世!
名嘴李咏因咽癌与世长辞!
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患鼻咽癌!
……
不知从何时起,关于知名人士患癌的新闻已是稀松平常,癌症,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身边,它是人类健康路上绕不开的敌手,也是全人类的医学难题。
随着社会竞争、生活压力的持续加码,熬夜、不规律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消极心态都成了当代人的“健康刺客”,也增加了各种各样癌症“趁虚而入”的机会。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癌症死亡人数前10的癌症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名列前茅”……
中国新发癌症人数及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想必,大家都会被眼前这些数据惊到,也都曾担心过自己或家人会不会得癌?万一得了,又该如何度过悲惨的余生……虽然数据看起来着实令人惊惧,但当下既存的事实却也告诉我们,关于癌症,其实有些事可能是被“吓得”想错了——
据权威机构发布: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四类慢性疾病中,位居前二的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这说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与癌症旗鼓相当。但大多数人对心血管病处之泰然,面对癌症却如临大敌,主要是因为大家都癌症的未知与误解。
追根溯源,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约25%的人身体内藏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的死亡并非源于肿瘤,而是其它疾病。另外,病因复杂、多种危险因素、长期潜伏、病程较长等,是很多慢性病具备的特点,并非癌症专属。因此,癌症可说是一种伴随衰老而出现的常见慢性病。
如果这没办法将你吓出的“胆”放回去,退一万步讲,万一不幸得了癌症,据另一组权威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余年里,恶性肿瘤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恶性肿瘤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只要通过规范管理,癌症也会变成一种可管可控的慢性病。不过,想要达到这个层面,提高肿瘤综合诊疗水平、扩大相关肿瘤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至关重要,而近几年,随着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理念逐渐融入肿瘤诊疗中,“单病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也得以推行, “肿瘤治疗一体化”应运而生。
肿瘤诊疗一体化?
不是只有“多学科”陪跑
诊疗一体化,即为诊断和治疗。诊断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和分子学诊断;治疗则包含从预防、筛查开始,到手术、放化疗、预后“四位一体”疾病管理(营养、止痛、心理、康复);
打破以往“单打独斗”诊疗模式,让肿瘤治疗形成一体化、精准化、无缝衔接,成为一场多学科共同参与陪跑的全生命周期 “马拉松”。
从现在开始,就让武汉亚心总医院各学科的专家,先来陪跑一圈吧~
肿瘤诊疗一体化
究竟怎样在“陪”跑?
医生围着转,“发现—治疗—预后”闭环圈
在以往单打独斗的诊疗模式下,肿瘤患者往往被推来推去,甚至出现过同家医院换个科室治疗,还得先出院再办入院的“奇观”,这怎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呢?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治疗应将综合性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有机结合,患者长期生存才不至于成为空谈。
肿瘤科、特定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就应提前加入陪跑列队,通过多学科相互合作的方式,形成患者治疗前的综合梯队;
某一特定专科解决一个“点”(单病种)问题,通过多学科介入,可将 “点”拓宽成“面”(营养、疼痛、心理、康复),进而扩展至整体,为患者提供完整、全面、适宜的综合诊疗。
“肿瘤治愈里程”中,无论是肿瘤治疗的营养、疼痛,还是心理健康辅导、康复,多学科“陪跑”机制依旧延续。定期随访、复查、评估、适时再干预……,形成一体化、全程化的管理闭环。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有什么区别?MDT是以疾病诊治为重点,而肿瘤一体化治疗,不单是多学科共同解决病种,更是在病人治疗的全生命周期中,一直由专业人员进行全程化管理、全流程跟踪随访。
不止诊疗方案,为患者全生命周期都“打包”
一体化诊疗,让诊断和治疗有更好的顺延度与一致性,才能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核。把该类患者的整个诊疗方案、整个治疗流程“打包”在一起。
早期,原始的看诊方式是以“全科诊疗”的形式为主,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渐细分出各类精细化的专科、亚专科。虽然这样可使医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不断深耕,对疾病的诊疗更加精准,但是 “只识一症而不知全貌”的弊端也凸显。
譬如乳腺癌或者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在过去,通常是患者由一名首诊医生看诊,首诊医生会倾向于自己主导及熟悉的诊疗方案,而忽略对其他“点”位的(比如内科治疗)考量:肿瘤患者,往往需要经过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或放疗、甚至后续一系列复诊等,而传统诊疗模式多半先到某个科室,就实施该科室擅长与倾向的治疗,那么此时,这个方案未必是全面的、最适宜患者的选择。
而肿瘤一体化治疗,则是将病种治疗的全身性、全程性“打”成一个“包”,将单线条的诊疗路径全面整合——竟是“攘外(外科)必先安内(内科),还是安内得需攘外”?不由单个医生决定,而是多个专科医生共同对疾病商讨治疗方案与流程,避免单一的不恰当方式处理疾病。
从“前”开始,给患者多一点点“温柔提示”
消化道癌症的典型症状都有什么?消化专家的回答是:典型症状往往就是没有症状。癌症死亡人数前10的癌症里,胃癌、食管癌位列前三甲,所以对于消化道肿瘤,需要有一个“40岁以上的群体,哪怕没症状都要做胃肠镜检查”的早期提醒。
对消化道疾病,有这些“报警”症状,更是在提醒你需要立即检查了:持续消化不良、不明原因消瘦、腹痛、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贫血、近期大便性状改变,一旦出现可能意味着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早癌筛查的重要性老生常谈,肿瘤诊疗一体化不仅仅包括疾病中的诊疗与治疗后的康复,提前预防与管理也是关键,重视健康体检,可实现一些疾病的早现、早诊、早治,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
说到这里,关于早癌的筛查除了靠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各学科医生的提醒外,还有什么手段能帮助患者更早察觉“敌人”吗?下期《纠察早癌的“王炸”:PET-CT火眼金睛有多“狠”》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