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震基础知识宣传培训资料

最新地震基础知识宣传培训资料

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那么,下文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地震基础知识宣传培训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中,我们把地球中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论上常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震中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4、世界上哪些国家地震多?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8%,我国正好介于两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国家。

5、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出现的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人能直接感觉到或用眼睛能看到的包括动、值物不正常反应,地下水变化,气象变化以及小震活动等。微观前兆是指人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用仪器测量的,如地壳形变、地面倾斜和海面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力微弱变化及人们不能感觉到的小震活动等。

6、什么是地声?

地声,是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多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砰湃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声现象。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人的经历,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反射折射等等,人们描述地声时自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了。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好处很多。

7、什么是地光?

地光的发光形式不同,可分低空大气发光,电晕放电发光及地下逸出的物质流发光。

8、地震前地下水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大震前,有时天气大旱,但井水(地下水)却猛涨,甚至溢出地表。在多雨的季节里,井水本应逐渐上升,但却猛降,甚至干涸。有的地方,本没有水源,却有大量水从地下涌出等等。产生的原因是因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应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震中区附近,因地应力的作用;地壳活动随之加强。压性区水位会逐渐抬升;张性区在张应力作用下,水位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地壳局部区域在地应力作用下遭受破坏,发生变形或加速位移,以及由岩层破坏而引起上下层间水的贯通,都会使水位产生急剧的升降运动,这就是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的依据。

9、对地震宏观异常怎样识别?

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徒)、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是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是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

11、地震时喷砂冒水是什么原因?

地震时,由于地裂缝切过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受到挤压,并沿着裂缝夹带着泥砂涌出地表,即形成喷砂、冒水现象。有些地方冒出的是黑水,红水,是因地下土质为黑色淤泥或红色、黄色土层,地震时形成黑色、红色、黄色泥浆带出地表所致。

12、地震时为什么地面先颠簸后摇晃?

地震时先颠簸后摇晃是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地震波的传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在地球内部传播称为体波,另一类沿地表面和岩层表面传播,称面波。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的快先到地表,在1—20公里间,速度为7—8公里/秒,而横波才4—5公里/秒,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秒。由于纵波行进时波形的物理特点引起地面物体上下颠簸,也就使人感到先是上下动。横波慢,后到之,它的波形特点是使物体左右摇晃。所以,人觉得上下动后,左右动,连贯起来便是地震来了先颠簸后摇晃了。

第一部分 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20次,不过大多数发生在海洋和荒芜人烟的地方。

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将近1000个5级地震所产生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人们感觉到的振动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造成的。

地震时,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颠动,然后左右摇晃。这是由于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纵波、横波等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但比较弱,使人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横波传播速度略慢,但比较强,能造成巨大的摇晃,给地表建筑带来严重破坏。

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我们把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严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烈度逐渐减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烈度区。

地震时,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个点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布并不是均匀的,从世界震中分布图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大陆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上。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从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我国地震分布很广,全国约有20多条主要地震带。

第二部分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异常有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微观异常如地形变、地电磁异常等,主要靠高精度科学仪器探测。

宏观异常指人们感官能感觉到的异常,主要有地下水异常、动植物异常和地声、地光等异常。

一、井水变化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这是地下水中井水的宏观前兆现象。

当地下水发生冒泡、变浑浊、有异味等现象时,就可能是地震前的异常反映。当然,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地下水也可能受到其它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二、动物异常

历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许多动物表现出程度不一的“异常行为”。所以,老百姓把动物称作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

老百姓把这些异常编成谚语:

骡马牛驴不进圈,挣脱缰绳往外逃

猪不吃食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鸭不下水鸡上树,鸽子惊飞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满街跑

泥鳅蚂蝗上下窜,鱼浮水面又打旋

蜻蜓结队迁飞去,蜜蜂惊巢螫人畜

引起动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三、地光和地声

地光是指大地震时人们看到的天空发光的现象,地光的颜色除了蓝白色也有其它颜色的。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地光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大震很快就要发生了,1975年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这些地声比较低沉,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THE END
0.唐山大地震和解放军抗震救灾珍贵照片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光闪射,房屋倒塌,数秒之内百年城市移为平地,死亡24万人,伤残16万人,jvzquC41yy}/onnrkct/ew464hs759u
1.地光是什么意思地光汉语解释地光的例句地光现代汉语 [dì guāng] 1. 地震前的闪光 相关词 光地 眼光落地 光光 本地风光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海词词典,十七年品牌把海词放在桌面上,查词最方便 触屏版| 电脑版 ©2003 - 2025 海词词典(Dict.cn)立即下载 jvzq<84o0fodv7hp1jgo{~4ugcxdj7ujrAw>'N:';E+C2.J7':;&:B
2.基于STK的星地光通信链路仿真stk通信时延本文介绍使用STK软件对星地光通信链路进行仿真,获取光通信时段及时段内的方位角、俯仰角和距离访问报告。通过对上行链路预算分析,提出卫星过顶时自适应改变发散角的方法,以改善ATP跟踪性能。 基于STK的星地光通信链路仿真 黎明 摘要:通过sTK软件仿真卫星一地面光通信链路,获得光通信时段和时闻;以及链路时象的方位角、jvzquC41dnuh0lxfp0tfv8xvm360c{ykenk0fnyckny0:@>2998
3.小孩哥卷子被风吹跑焦急地光喊不捡赞 评论 小孩哥卷子被风吹跑焦急地光喊不捡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你想跟哪三位名人一起吃饭?帕尔默:首先是梅西,因为他是历史最佳 欧洲足球记录者1.1万次播放 网友日本地铁偶遇蔡依林,握着同一个扶手,戴着白色的针织帽子,还给了签名… 双门一棵小趴菜1.6万次播放 据德国博主:这是今年的圣诞节 日前,据德媒消息… jvzquC41xkjfq7xkpc4dp8kkpctdg872463246771fkucrq/kpkbt~{v2;625B>0f0nuou
4.河北天空橙黄色闪光持续数十秒,地光现象被认为是地震预兆?官方作者最新视频 67|01:04 游乐园公厕竟发现摄像头,并且带有内存条,游乐园:每天都有检查 2023-08-08 166|01:02 大爷大妈在公园用扩音器扰民,居民买来音响对轰:投诉报警都没用 2023-08-08 51|01:00 电瓶车与渣土车发生碰撞,骑车人当场死亡,事故详情还在调查中 jvzq<84|z0yjpj3ep1vvuq44249.2A22:1jfvjnn/ks{hwmoc3?52;870f4ivvq
5.2千年古寺辉煌周边共有170余座寺院!时至当代,1984年古塔附近出现地光,引起轰动,并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1990年,国家文物局及其相关单位对古塔进行了深入发掘考证,确认古塔地宫内存有稀世国宝——释迦牟尼佛舍利!由于当时天开寺尚未复建,为方便管理,佛骨舍利被供奉在刚复建不久的云居寺。(佛骨舍利已于2014年农历八月十五迎请回北京天开寺) 市民委领导视察天jvzquC41yy}/onnrkct/ew46|ivfy=p
6.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内容颜色有蓝、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极个别的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立即采取防震措施,减少生命财产的伤亡和损失。 8、地声是临震信号吗?如何根据地声的特点 jvzquC41okv/rrseck4dqv4ctvodnn4435644@3jvo
7.这三件见证唐山历史的抗震文物,带您走进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被地光烧焦的青椒,支撑起双腿的木头架子,救助过丹麦女士的三件衣物……这些宝贵的老物件,见证了唐山地震历史。为弘扬唐山抗震精神,近日,在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全民阅读·周末读书分享会”上,唐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佟敏育做客唐山书城,开展了主题为“历史的镜子——以抗震文物讲述唐山故事”的分享会,带领在jvzquC41yy}/jk~pgv4og}4jvor0jnvkpi5ecxmcpi5igkjkej{ccw43:3?2:9::;2633=>:;24ivvq
8.除了《沙丘》,这些科幻类书籍也值得一看与罗摩相会/地光 与罗摩相会 [英] 阿瑟·克拉克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与罗摩相会》是科幻三巨头阿瑟•克拉克不朽的神作,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木星奖、英国科幻协会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6项科幻至高大奖。一直以来,人类偏安于宇宙一角,自以为是宇宙仅有的文明。直到有一天,一个外星文明闯入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178
9.【2026神戶光之雕刻】「神戶光之祭典」!冬季限定最華麗的關西燈展期超短(只有兩週)的「神戶光之祭典(Kobe Luminarie)」是飄兒每年來日本總是錯過的一個活動,一來是活動時間已過京都楓葉季,二來是大阪聖誕點燈又還沒到,很難跟其他季節性行程安排在一起,因此來日本好多年了,到今年硬是把行程多排一天,就是想看到「神戶光之祭典」。 jvzquC41vy4ctrsi/{uv0rshq1qpdn2nwoooc{ng
10.地光的解释|地光的意思|汉典“地光”词语的解释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地光 词语解释 解释 ◎ 地光 dìguāng [flashes of light preceding an earthquake;small population for a large area;vast and spaxsely populated area] 地震前的闪光 © 汉典 地光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地光 地光:物理学概念 地光:[英] 阿瑟·克拉克所著书籍 © 汉典 jvzquC41yy}/|mne0pku1qfpu1+F7.>E'D6&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