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纵论:地震存在前兆物理现象吗科学地震学电离层地震预测

《震前过程 : 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意在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震前研究。目的是记录在震前过程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并提供国际上相关研究的近况概览。这些经同行评审过的研究可以在未来的期刊出版物中被引用,希望可以给不相信地震存在前兆物理现象的科学家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过去的25 年间,日本、中国、欧盟、俄罗斯、美国等对震前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震前兆信号总体上也在相关证据的稳定累积下得到了检验。最近在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大地震突出了这些地区进行各种研究以寻找用于预测或预报的地震前兆的重要性。《震前过程 : 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提供了目前国际上对震前信号及其地震预报/预测研究的最新发展资料。

《震前过程 : 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

(美)迪米塔尔·奥祖诺夫(Dimitar Ouzounov)等编

刘芹芹等译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5

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地震预报预测跨学科多参量评估方法。

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频发自然灾害之一: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极大,因为地震的发生会造成重大人身安全和财产的损失。尽管数十年来收集了大量的研究和数据,我们还是更了解地震之后发生的事情而非震前所发生的大量复杂现象。

本书所涵盖的历史跨度约为2500年,记录了这期间在强震前所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Ancient Greece,384~322 B.C.)、普林尼(Roman Empire,AD 23~79)以及中国古代的许多科学家(Tributsch,1978,1982)就认为雾和云是大型震前活动的观测性证据。本书除对日本、中国和欧洲震前研究史进行回顾外,也考虑到了近期观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最新结果。我们在本书中介绍了新的传感器,其能够大量获取大范围的时空测量数据,捕捉地球或其内部产生的各种活动。我们认为,卫星观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监测地球电磁环境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和地面变形来研究地震行为。跨学科观测可以通过观察可能存在的岩石圈-大气层耦合来提高我们对全球范围内地震孕育过程的认知理解。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通过对地震学、地球化学、地磁学、大气科学和地质学研究的整合,我们对地球物理过程的理解可以更进一步。

本书中包含的课题最初提出于2004 年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秋季会议期间组织的震前研究会议上。我们从中着重选取了20项研究,作为当前对震前情况研究和理解方面进展的报告,本版由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希腊、美国7 个国家的40多位科学家供稿。部分提出的参数列举如下:观测所得地球化学流体和气体,超低频(ULF)磁信号,大气效应包括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测量以及震中地区的地震序列活动。尽管篇幅很大,但本书也有很多好的研究成果未能提及。

目前关于震前方面的书提供了一些必要信息和经验教训,这些都可以看作地震预测研究未来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国际合作,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对空间和地面观测的整合才能更可靠地检测与强震活动相关的震前信号。这可以通过多参数传感器来完成,因为震前信号的测量通常隐藏在观测的背景噪声中。

本书为读者准备了很多案例研究,这些案例显示了一些地震前发生相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对震前信号理解的整体方法都无法真正得到证实。本书在理解震前信号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可能能促进有效地震预测的产生。

我希望中国的读者们能够喜欢本书,不仅因为书中包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还因为其提供了许多跨领域研究的思路。我希望向研究生,以及从事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球观测、大气和电离层科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自然灾害学研究的专家们推荐本书。

我们在此所呈现的是一本关于地震孕育过程及其地震活动多学科系统研究的书。很早以前就应该开展这类研究了,正如Ari Ben Menahem(1995)所述:

“除非我们开展跨学科研究和观测工作,否则下一次大地震总会让我们惊讶。”

迪米塔尔•奥祖诺夫

(Dimitar Ouzounov)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查普曼大学

本文摘编自《震前过程 : 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美)迪米塔尔·奥祖诺夫(Dimitar Ouzounov)等编 ;刘芹芹等译.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5]一书“中文版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书名原文: Pre-Earthquake Processes

审图号:GS 京(2024)2177 号

责任编辑:崔 妍 韩 鹏 徐诗颖

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地震预报预测跨学科多参量评估方法。

本书可供开展地震科学研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方向科研和教学的人员参考。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安全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方案大全10篇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jvzquC41yy}/z~jzkng/exr1hyt0hjsicpjbs~fp1e=48A>60jznn
1.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通用7篇)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x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c8<899670qyon
2.地震安全教育之防震知识2、电磁场异常: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 3、地下水异常: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现实生活中,前兆异常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异常可能对应地震,也可能不jvzq<84u0dg{kB>;0eun1|453c645<>:8g=gel8cce922:=e9e75?4
3.初中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6篇)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lkcubp87239674B522269a:899;750qyon
4.小学暑假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3篇)一、要遵守“三个禁止”。 (一)、禁止违反交通规则。就是要大家注意交通安全。不管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外出社会实践,算出打工。(图片、惨痛的教训,一系列数字。)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jvzq<84yyy4vpsx0eqs0|8642:?6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