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工程地震研究中心

胡进军,1978年生,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骨干、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动输入理论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骨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子课题、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等20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90余篇,获得专利多项,编写《建筑工程性态抗震设计通则》等地震行业标准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名。

研究方向:

[1] 面向海域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2] 地震动特征、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

[3] 地震动强度指标与设计地震动排序研究

[4] 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动模型研究

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海域工程需求的全参数地震动模型和远海岛礁设计地震动的确定(52478568)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域地震动模型、不确定性及强度指标研究(5207847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域复杂地震地质环境下的地震动特征及其传播机制研究(51578516)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断层超剪切破裂对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工程特性的影响(50808166)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多参数宽频带海域地震动预测模型研究 (2022YFC3003503)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域场地效应与设计地震动 (2021YFC3100701)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域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特征研究(2017YFC15004031)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不同地震构造环境的城市地震场构建方法(2018YFC15044011)

[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近海域地震动特性及其衰减规律(2011CB013601)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城市环境下地震动场的特征及其确定方法(U193920036)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核电厂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512380121)

代表论著:

[1] Jinjun Hu, Jingyang Tan. Calibra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design spectra of offshore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by applying improv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method.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Volume 181,2024,108660,

[3] Jingyang Tan, Jinjun Hu. Horizontal ground-motion model for subduction slab earthquakes using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n the Japan Trench area. Earthquake Spectra. 2024;0(0). doi:10.1177/87552930241237546

[4] Liu M, Hu Jinjun, Tan J. Effects of source, path, and site conditions on damping modification factor for the 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um using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n the Japan Trench area. Earthquake Spectra. 2024;0(0). doi:10.1177/87552930241280033

[5] Hu Jinjun, Yitian Ding, Hui Zhang, Chaoyue Jin, Zhongwei Wang. A Real‐Time Seismic Intensity Prediction Framework Based on Interpretable Ensemble Learning.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3) 94 (3): 1579–1602.

[6] Hu Jinjun, Wenbin Zhang, Lei Hu, Longbing Ding, Jingyang Tan. Regional offshore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model from a referenced empirical approach: A case study in the Japan Trench area,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 174,2023,108196.

[7] Hu Jinjun, Longbing Ding, Xutong Zhou, Mingji Liu, Jingyang Tan. Offshor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An insight into the DONET1 seafloor ground motions from the 2016 Mw6.0 Off-Mie earthquake in Japan,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ume 176,2024, 108326.

[8] Hu Jinjun, Liu Bali, Xie Lili. An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based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method for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seismic fragilit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22;1-24. doi. /10.1002/eqe.3793

[9] Hu Jinjun, Jin Chaoyue, Zhang Hui, etal.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for Developing Ground-Motion Models for Arias Intensity, Cumulative Absolute Velocity, and Significant Duration for the Kanto Region, Japan.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2022; 93 (3): 1619-1635.

[10] Hu Jinjun, Tan Jingyang, John X Zhao. New GMPEs for the Sagami Bay Region in Japan for Moderate Magnitude Events with Emphasis on Differences on Site Amplifications at the Seafloor and Land Seismic Stations of K-NET,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20, 110 (5): 2577-2597.

规范专著:

[1] 《建筑工程性态抗震设计通则》(CECS 160:2004),编委

[2]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规范》(DB23/T 1502-2013) ,编委

[3] 《装配式建筑抗震性态设计标准》,编委

[4] 《医疗建筑抗震韧性设计规范》,编委

[5]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工程影响》. 李爽,胡进军 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23

[6] 《地震动的谱理论与计算》徐龙军,赵国臣,胡进军 著. 科学出版社. 2023

荣誉奖励:

[1]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2015

[2]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及规范编制,2014

[3]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性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2005

[4]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环境下城市超长高架桥精细爆破拆除关键技术与应用,2014

学术兼职: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

[3]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4] 中国地震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5] 《Earthquake Science》编委

[6]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Resilience》青年编委

[7]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青年编委

研究生培养:

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名。

THE END
0.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门票优惠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9月2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会议时间:2015年9月20日(报到),24日(疏散) 会议地点:西北宾馆 地址:兰州市南昌路649号 主办方:中国地震学会 会议日程 即将更新,敬请期待 会议嘉宾 (最终出席嘉宾以会议现场为准)jvzquC41yy}/j~tfqpmkkj3eqo5fxnsv/8774@980jznn
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地震科学前沿研讨会”成功举办2024年7月26日至29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地震科学前沿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地震研究中心和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承办,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和Earthquake Science编辑部协办。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等26家单位的80余jvzquC41ugyt0ypw0gjv0ls1kplp1:5551:6393jvo
2.关于举办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的通知(一)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二)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深部零碳能源资源技术创新中心 (三)协办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 中国岩石矿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世界jvzquC41rgzsqufd0e{h0niw0et0kwkq1364:865434ivv
3.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成功召开7月5日-9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树新、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长周光全、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段冬梅出席会议,近百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震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流体监测预测及科研人员参会。我校副校长刘春平教授出席会议,我校jvzquC41yy}/erir0gjv0ls1kplp1:5651722A;0jvs
4.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同济大学成功2024年12月6日至9日,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灾害链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平路校区召开。会议主题为“地震灾害链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普宣传”,旨在通过专题讨论,推动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构建,推动我国应急管理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来自国内众jvzquC41ek|jnnsi0vuoisn0gf{/ew45e1k31l69;;=b5=84885qcpj0jvs
5.分支机构动态2025年9月7日—1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信息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信息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地震局联合主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学会协办,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法规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对本次会议给予支持。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法规 更新时间:2025jvzquC41yy}/u|te0qxh0ls1Nkyu37mvonEjfF6;
6.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按照惯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于2021年3月底发出一号学术交流征文通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地震局将联合举办2021年度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时值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换届活动,遂决定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活动与第十届委员换届活动同时举办。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征文jvzquC41yy}/isi|fv4dp8ftvkimg8iqk1710<>8;1p/k|xp046:86<9:2432;6034412>Dxkg}U{yj?JVSM
7.中国地球物理年会www.cgs.org.cn www.cgs.org.cnjvzq<84yyy4di|hiu0usi7hp1
8.《地震》期刊简介办刊宗旨 交流和传播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强震机理与预测等方面的原创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读者对象 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 主管单位: 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jvzquC41yy}/knk0ce4dp8i|smpk1
9.正高职称[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2020~),常务理事(2020~); [3]《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灾害学》等期刊的编委 [4]桂林理工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大连大学和烟台大学的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 [5]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近jvzquC41yy}/enf/kiv/cl3ep1~k{87984>10qyon
1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介绍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副主席,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名誉所长,IUGG执行局委员,AOGS执行局委员与固体地球分会主席,中国科协第六届常委,《地震学刊jvzquC41{|4lcx~cp0ipo8hgc/ohr8icqunj1;8144;65>4
11.学会同仁踊跃捐款支援四川地震灾区CCF老网站获悉四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后,本学会同仁纷纷解囊,捐助灾区。截至8月20日捐款金额共计:154,060,00元元。尽管有的会员已经在所在单位捐了款,但仍然通过学会捐款再次表示爱心,充分反映了学会同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手足情和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学会的强大凝聚力。 jvzquC41yy}/elk0qtm/ew4ysz}dz8hehn}{1;52:/66/:8187616;3ujvsm
12.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为交流地震工程领域近年来的科技成果,加强地震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进一步推动我国地震工程事业的发展,经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研究,拟定于2022年9月在西安召开第十一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 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是我国地震工程和工程抗 jvzq<84yyy4{l‚uz|z4dqv4e14634655/3:06B=7884tj}rn
13.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41届学术年会并10月18日-23日,2025年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41届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王秀东、地球物理信息技术部相关同志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学会共同发起主办,是国内地球科学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jvzquC41uf~x0rvknw4dqv4y1cxuklqg1[Y1{VX2zPph4VYO5QG/j}rn
14.2022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合作导师简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核设施厂址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副主编,《地震地质》、《Earthquake Science》 、《震灾防御技术》 等期刊编委。为Nature Communication、Geology、jvzquC41gs3jiu3ce0io1;544dytf|ol
15.中国科协全国一级学会名单A-07 中国天文学会 A-08 中国气象学会 A-09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A-10 中国地质学会 A-11 中国地理学会 A-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A-13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A-14 中国古生物学会 A-1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A-16 中国海洋学会 A-17 中国地震学会 jvzquC41yy}/ejxv0qxh0ls1slqy1t}li1whzq4NM1oofn}0jvsm
16.学会概况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成立于2017年10月23日,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发起成立、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主管。黑龙江省地震工程学会是国内首家地震工程学会。学会旨在促进我省地震工程领域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以及国内外的科技合作,推动我省地震工程学科的发展,保持在jvzquC41yy}/knr0ce4dp8}u||5jpotAkfC34=5
17.地震学报杂志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人气11080 11-2021/P 国内刊号 0253-3782 国际刊号 17732 总被引量 ¥ 520.00 全年订价 预计1-3个月 审稿周期 双月刊 出版周期 0.74 影响因子 陈运泰 主编 北京 jvzquC41f|~c0zguj{/exr1
18.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法律工作委员会2021年度年会暨应急法治高端论坛国家应急管理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地震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川省政协、民进四川省委、民进四川省直工委、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江苏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jvzq<84o0nkhcu|ggmrz0ls1|hju1;543/681;71eqtugwya:7;97>;0jvsm
19.美国地震学会公报杂志社美国地震学会公报2020年12月旧的升级版 大类学科分区小类学科分区Top期刊综述期刊 地球科学3区GEOCHEMISTRY & GEOPHYSICS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3区否否 名词解释: 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主要参考3年平均IF作为学术影响力jvzquC41yy}/jjtvqwmbq7hqo1ydk85259722?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