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出自于“旱震理论”,知道此理论的人不多,相信此理论的人就更少了。
第一个提出“旱震理论”的人是耿庆国老先生,他是国家地震局的地质专家,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经验丰富。
对于这种情况,耿庆国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地震酝酿过程中,除了会发生力学变化之外,同时还伴随着电力、热量、磁力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这些能量在释放过程中,会造成地表变热,从而出现干旱问题。
耿庆国老先生做过一个统计,从1956-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耿庆国老先生的“旱震理论”可信度非常高,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呢?
根据“旱震理论”,耿庆国老先生曾做过几次地震预言:
1972年,华北地区和渤海北部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受灾面积超过110万平方公里,当时,耿庆国老先生就做出了一个预言,在未来3年当中,华北地区和渤海北部极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尤其是辽宁和河北,需要格外注意。
1975年2月,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感十分强烈,所幸地震局提前监测到地震,辽宁也及时发出了地震预警,当地人及时撤离,才没有酿成巨大的危害。
1976年,地震局对“旱震理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讨论,学者们齐聚一堂,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会议上,耿庆国老先生又做了一次预言,1976年7月份,北京、天津、唐山一带,大概率会发生地震。
对于耿庆国老先生的又一次预测,少部分学者选择相信,大部分学者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耿庆国老先生的预言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只是个人的经验所得,但,个人经验是有可能出错的,所以,他们抱着怀疑的态度。
现如今,耿庆国老先生早已退休,可他仍旧没有停止工作,因为“旱震理论”的科学依据还没有找到,这是他毕生的目标。
其实,耿庆国老先生只是第一个提出“旱震理论”的人,并不是第一个发现“旱震关系”的人,事实上,古人早就发现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了。
《国语》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川竭,山必崩……”。
伯阳父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江河都干涸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地震。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泾水、渭水、洛水都干了,于是周幽王二年就发生了岐山大地震。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这究竟是危言耸听呢?还是科学预言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科学预言,因为至今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这套理论是对的,但也不能说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个人觉得,但凡是劝人好的话,都不算是危言耸听,即便有假,那也是善意的谎言。
最后我想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