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赵**(实名认证)
IP属地:山东
下载本文档
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应届生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
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单选题(共10题)1.地震波中的S波(剪切波)在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P波(纵波)慢的原因是什么?()A.S波在固体中传播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阻力大B.S波在固体中传播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阻力小C.S波在固体中传播时,波速与波源能量无关D.S波在固体中传播时,波速与波源频率无关2.地震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预测地震?()A.仅通过历史地震数据B.仅通过地下水位变化C.通过多种手段,如历史地震数据、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变化等D.仅通过地磁变化3.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B.在地震发生时立即通知公众C.提供地震发生后的震源参数和震中位置D.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帮助人们采取避险措施4.地震的震级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A.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B.地震发生时的地面震动强度C.地震发生时的震源深度D.地震发生时的震源距离5.地震发生时,为什么说“跑不如躲”?()A.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强烈,跑步容易摔倒受伤B.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强烈,躲藏可以减少受伤风险C.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容易倒塌,躲藏可以避免被压到D.以上都是6.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地震波的类型B.地震波的频率C.地震波的波长D.地震波的振幅7.地震发生时,以下哪种行为最安全?()A.跑到户外空旷地带B.立即跳楼逃生C.躲在坚固的家具下D.跳进水中8.地震发生前,以下哪种现象最可能是地震的前兆?()A.天空出现异象B.地下水位突然下降C.地面出现裂缝D.天气突然变冷9.地震发生时,如何判断地震的方向?()A.通过观察地面震动方向B.通过观察建筑物的倾斜方向C.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通过地震发生时的声音二、多选题(共5题)10.以下哪些是地震前兆现象?()A.地面出现裂缝B.地下水位变化C.地面倾斜D.水源怪味11.地震发生后,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尽快撤离到户外空旷地带B.躲在室内坚固的家具下C.使用电梯逃生D.关闭电源和燃气12.地震波的类型包括哪些?()A.纵波(P波)B.横波(S波)C.表面波D.热波13.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的震级?()A.震源深度B.震源距离C.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D.地质构造14.以下哪些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场景?()A.交通系统自动减速B.公共广播系统发出警报C.学校紧急疏散学生D.医疗机构暂停手术三、填空题(共5题)15.地震的震级通常采用______来衡量。16.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中最快传播的是______波。17.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18.地震的震源深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是______。19.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包括______。四、判断题(共5题)20.地震的震级越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越快。()A.正确B.错误21.地震发生时,室内比室外更安全。()A.正确B.错误22.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具体发生时间。()A.正确B.错误23.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跳楼逃生。()A.正确B.错误24.地震前兆现象是地震发生的必然信号。()A.正确B.错误五、简单题(共5题)25.请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26.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原理是什么?27.地震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28.为什么说地震是“群震”而不是“单震”?29.地震预测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应届生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一、单选题(共10题)1.【答案】A【解析】S波在固体中传播时,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需要克服更多的内摩擦力,因此传播速度比P波慢。2.【答案】C【解析】地震预测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地震数据、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变化等,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3.【答案】D【解析】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答案】A【解析】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来确定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5.【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强烈,跑步容易摔倒受伤;同时,建筑物容易倒塌,躲藏可以避免被压到,因此“跑不如躲”。6.【答案】C【解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受地震波的类型、频率和振幅等因素影响,但与波长无关。7.【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是最安全的行为,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被坠落的物体砸伤的风险。8.【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前,地面出现裂缝是最可能的前兆,因为裂缝可能是地壳应力积累和释放的结果。9.【答案】A【解析】地震发生时,可以通过观察地面震动方向来判断地震的方向,因为地面震动方向与震源方向一致。二、多选题(共5题)10.【答案】ABC【解析】地震前兆现象通常包括地面出现裂缝、地下水位变化和地面倾斜等,这些现象可能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水源怪味虽然可能与地震有关,但不是典型的地震前兆。11.【答案】ABD【解析】地震发生后,正确的措施包括尽快撤离到户外空旷地带、躲在室内坚固的家具下以及关闭电源和燃气,以避免火灾等次生灾害。使用电梯逃生是不安全的,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卡住。12.【答案】ABC【解析】地震波的类型包括纵波(P波)、横波(S波)和表面波。热波并不是地震波的一种类型。13.【答案】AC【解析】地震的震级主要取决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和震源深度。震源距离和地质构造虽然与地震有关,但不是决定震级的主要因素。14.【答案】ABCD【解析】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适用于多种场景,包括交通系统自动减速、公共广播系统发出警报、学校紧急疏散学生以及医疗机构暂停手术等,以减少人员伤亡。三、填空题(共5题)15.【答案】里氏震级【解析】地震的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通常采用里氏震级来衡量,该震级是根据地震记录到的波幅和距离震中的距离来计算的。16.【答案】纵波【解析】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中最快传播的是纵波(P波),因为它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而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17.【答案】提供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析】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让公众和相关部门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8.【答案】震源越浅,震级通常越大【解析】地震的震源深度与震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震源越浅,震级通常越大,因为浅源地震释放的能量更加集中。19.【答案】尽快撤离到开阔地带,避免高大建筑物,保护头部【解析】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包括尽快撤离到开阔地带,避免高大建筑物,并用手保护头部,以减少受到坠物的伤害。四、判断题(共5题)20.【答案】错误【解析】地震的震级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21.【答案】错误【解析】地震发生时,室外通常比室内更安全,因为室内可能存在坠落的物体和倒塌的建筑物,室外空旷地带相对更安全。22.【答案】错误【解析】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供地震即将发生的预警信息,但无法预测地震的具体发生时间。23.【答案】错误【解析】地震发生时,跳楼逃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高度坠落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或死亡。正确的做法是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室内安全角落。24.【答案】错误【解析】地震前兆现象是地震可能发生的信号,但并不是每次地震都会出现前兆现象。因此,不能仅凭前兆现象来判断地震一定会发生。五、简答题(共5题)25.【答案】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是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超过岩石的强度,导致岩石突然断裂或错动,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波,这种能量释放过程称为地震。【解析】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壳板块在地球表面的运动会导致应力在岩石中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发生断裂或错动,释放出积累的应力能量,产生地震。26.【答案】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原理是基于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通过监测地震波的前期纵波(P波),在地震波到达破坏性横波(S波)之前,快速计算出地震的位置和震级,并向预警区域发出警报。【解析】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地震波的速度差异,P波比S波传播得快,因此在S波到达之前,系统可以计算出地震的初步参数,从而提前发出预警。27.【答案】地震灾害发生后,救援和恢复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紧急救援,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援助等;其次是评估灾害损失,确定救援重点;然后是长期恢复,包括重建基础设施、心理康复和社会支持等。【解析】救援和恢复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包括消防、医疗、交通、建筑等,以及国际援助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以确保受灾地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28.【答案】地震是“群震”而不是“单震”,是因为一个大的地震事件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余震。这些余震是由于主震造成的地壳应力重新分布,使得附近岩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释放出的能量。【解析】主震后,地壳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周围地区可能继续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