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这场地震成因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为何破坏力如此之大?12月19日,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对此次地震情况进行科普解读。
逆冲型破裂地震是什么?
王力伟分析,此次甘肃积石山县发生的6.2级地震属于逆冲型破裂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
什么是逆冲型破裂地震?王力伟解释,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根据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的不同,分为走滑型地震、正断型地震和逆冲型地震。
逆冲型破裂地震是在力的挤压作用下发生的破裂,地震破裂面通常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上盘地壳块体向上滑动,下盘地壳块体相对下降,往往伴随着地表的显著变形。逆冲型破裂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内的俯冲带、造山带和板块边界附近。“例如喜马拉雅造山带、台湾俯冲带以及南北地震带等,2008年8.0级汶川地震也是逆冲型破裂地震。”王力伟补充道。
此次甘肃地震为何破坏性这么大?王力伟分析,此次甘肃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此次地震属于逆冲性破裂地震,震源又比较浅,震源越浅破坏性也越大。二是地震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加上当地的砖混结构非抗震设计的建筑较多,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垮塌后,容易造成比较大的人员伤亡。三是此次地震发生在深夜,天气也比较冷,有些人可能正在睡觉,也会错失躲避或者逃跑的时间。
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余震?
据中国地震局消息,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本次地震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
其次,居民应根据居住的房屋是否具有抗震能力,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房屋不抗震,当发生地震时,在室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离开跑到户外躲避;如果房屋有抗震设计,地震发生时来不及离开,则可以躲在桌底或墙角等有支撑物的地方,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如果在户外遇到地震,应尽量远离倒塌的房屋,就近选择空旷地带避险。
今年以来,广东已发生十余起地震,是否意味着广东地震进入活跃期? 江门处于地震带上吗?江门地震监测预警和建筑抗震能力如何?聚焦这些话题,记者12月19日采访了江门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科有关负责人。
“广东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所以小震不断是正常的。”该负责人介绍,虽然广东是华南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但是华南块体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比较稳定,“从地质构造来说,在珠江口、粤闽交界、粤桂琼交界区域都存在潜在震源构造,经印支-燕山地质运动,在华南地区产生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和断续分布的北西向断裂,省内的断裂带包括滨海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吴川—四会断裂带等。”
据介绍,分布在江门地区的主要断裂则有海陵-苍城断裂、鹤山-金鸡断裂、大广海湾断裂、西江断裂等,“11月4日恩平4.3级地震就与海陵岛-苍城深断裂的地震构造活动有直接关系,此次恩平地震是1970年有现代地震记录以来,珠三角地区发生最大强度的地震,具有强度大、震源浅、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该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江门市认真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高质量落实项目各重要节点工作,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即将正式投入运行服务。根据项目安排,江门市范围内共建有地震监测基准站6个,基本站15个,一般站79个,并分3批先后在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安装部署了64套地震信息接收终端。项目建成后江门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监测能力将提升到0.3级,具备秒级地震预警能力。此外,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目前江门市抗震设防烈度均达6度以上,其中中心城区及西江沿线镇街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