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2月6日电(记者钟云松 程丹)近日,由中国地震局主办的2023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四川省成都市和自贡市。
主题采访活动期间,记者实地走访了四川地震台、四川省地震预警中心、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自贡地震监测中心站、自贡市级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富顺地震预警基本站等多家单位,系统了解了四川省地震局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组织管理、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和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的提升变化。
观测站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飞跃
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活动带中段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四川地区对高水平地震安全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震站网的发展经历了从全模拟到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四川地震监测站点数量也由2008年的52个增长为2021年的2264个,实现了分钟级地震速报到秒级地震预警的跃升。
据了解,四川省地震局按照“一体化设计,多元化产出,多网融合,一网多用,多级服务”的基本思路和“加密、整合、兼容、提升”的基本原则建设四川地震预警网,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1669个站点的建设。
建成由“国、省、市、县”四级构成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体系
据四川地震台副台长苏金蓉研究员介绍,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第一批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自主研发了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发布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国-省-市-县”四级发布服务体系。
目前,四川省地震局已建成四川省紧急地震信息服务中心和179个市、县紧急地震信息服务转发平台,省域部署了3450套地震预警终端,21个市州、153个县实现电视预警,服务覆盖了党、政、军、企、校等行业和领域,其中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中小学校已实现全覆盖。
率先建成地震预警系统,示范引领全国项目建设
苏金蓉介绍说,四川省地震局率先开展“先行先试”,使四川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域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项目实施团队坚持防震、建设、应用三不误,克服汛情、疫情和冬季冰雪封山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困难,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在试点服务时间、服务人群数量、服务方式类型等多个领域取得全国第一。
她表示,四川地震预警网共接入2264个观测站,其中省内1669个,邻省595个,95%区域观测站间距为14千米左右,烈度速报精度为10-15千米,能够在地震后5-15分钟产出乡镇烈度分布图、仪器烈度、地震动参数等。
主动拓宽传播渠道,形成覆盖广泛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能力
目前,四川省地震局发布渠道的拓展已从单一的地震预警终端,拓展至电视、手机内置、支付宝小程序、腾讯公众号、应急广播(村村响)和行业专线,打通了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
苏金蓉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已连通‘村村响’广播1378套,手机APP注册用户6万人,向27家第三方提供定制预警服务,微信小程序35万关注用户,广播电视620万户机顶盒,支付宝小程序80万关注用户。”
主动与各行业对接,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成效
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已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省教育系统、校园网、省级和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市县技术系统、消防、武警部队、铁科院、生态环境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现对接并提供服务。
准确的地震预警信息也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悉,四川省地震局率先开展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在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服务模式和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减灾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行业效益得到充分显现,新一代地震监测速报预警业务体系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