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博文:生于1939年,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大学文化。1997年~2003年,任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在地震发生的瞬间,我正和市委常委、秘书长王石璞一行驱车驶往郊区哈业脑包乡乌兰计村高低不平的马路上,前往检查蔬菜种植情况。忽然发现前面村里冒起股股尘烟,男女老少惊恐地从屋里往外跑,有的搬电视机,有的牵猪赶羊。我们迅即赶到村里停车询问,方知发生了地震,看到大批房屋破损倒塌。我马上和大家一起组织村民疏散,同时责成随行的郊区区委书记仇祥富就地指挥,我和其他同事匆匆飞车向市里赶去。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全市怎么样了?'谁也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正是震中区。路上,我要秘书和市里紧急联系,但一切电讯中断。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约12时30分,我们赶到市委大楼门前,经和市长通电话,得悉胡忠同志已和在家的市委常委、市党政领导根据《包头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集体形成了八条决定:(1)成立包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局做好震情监测,随时报告;(2)向全市通告震情,提示群众不要惊慌失措,到安全地带避震;(3)公安部门调动警力,到各主要街道、群众居住区巡逻。保证人心稳定,治安稳定,注意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4)全力保证交通、邮电、供电、城市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行;(5)学校停课,机关停止办公,但各级领导必须坚守岗位,安排24小时值班。企业继续组织生产,并做好随时撤出的准备;(6)物资商业等流通部门,要确保市场商品供应,严格控制物价上涨;(7)各地区、各部门深入下去了解灾情,随时向指挥部报告;(8)加强宣传,把地震情况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各种途径告诉人民。这使我感到踏实一些,略略舒了一口气。
下午1点30分,我们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指挥部设在市政府西自行车棚内。我和市党政领导同志胡忠、于兴洲、赵忠、张振仁、赵道尔基、赵双连、王石璞、李玉然、孙桂芳、侯树平、张洪祥、云峰及市政府秘书长王志平参加了会议。会上重申了八项决定。并按应急预案,确定指挥部内设办公室及地震工作、震害评估、通信保障、抢险救灾、工程抢修、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物资商品供应、民政扶救、治安保卫、宣传等12个工作组,任命内设机构负责人及各组的组成单位。党政班子成员紧急分工,分赴各地了解灾情,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晚18时10分,各路领导返回指挥部,紧急汇总各地区受灾情况,分析社会动态。
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发出第一号公告,以安定人心。下午,公园、广场已经全面开放,成为市区百万人群的疏散地。五花八门的地震棚已开始鳞次栉比地出现。指挥部调集的150辆大客车被派到市三区13个指定地点停放,供人们栖息。准备了若干防震御寒物品和熟食品,以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深夜,市党政领导刚开完会,又分头看望露宿街头、公园、广场的受灾群众,送去党的温暖和市领导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决心。
5月4日早8点40分,我和市长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次会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全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城建等部门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帐篷、御寒物品、食品等,卫生部门要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抢救伤员工作,并派出巡回小组到群众集中居住的地方提供医疗服务;(2)迅速开展房屋损失情况检查,鉴定受损的程度;(3)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市场管理和物价检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哄抬物价者要严肃处理,对借机作案的犯罪分子要从重从严予以严厉打击;(4)抓好抗震救灾资料的搜集、保存和录制,将有关防震救情况的资料报送抗震救灾指挥部;(5)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6)进一步明确和重申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7)要求及时向群众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手册》,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失。
5月5日下午4时30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召集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内蒙驻包企事业领导同志开会,我和市长对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及救灾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和动员,副市长候树平专门就地震受损建筑物的鉴定问题作了具体部署。
5月6日凌晨7点30分,在阿尔丁广场举行地震以后首次升国旗仪式,我和市党政领导都参加了这项庄严的活动,以此激励全市人民抗震救灾的斗志,凝聚全市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5月8日,中共包头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汇报,分析了震后几天来包头政治、经济、社会和震情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的十条决议。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是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即把以抗震救灾为重点转向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这十条'决议',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评价说'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关键是抓落实'。5月14日、20日,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关于进步做好震后灾民住房安置工作的通知》、《关于空置商品房安置震后灾民的有关规定》。之后,市委、市政府经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商里,制定了在新建灾民住房中,具有全局意义和决定意义的政策——减免37项税费。按照这个政策,老百姓新建住房可以享受每平米约300元的优惠。接着,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召开了全市性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认识到恢复生产是最大的抗震救灾。为完成区党委提出的'四个加快、四个确保',要求全市人民在大灾之年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做到'指标不减,效益不减,质里不减'。告诉人们地震是坏事,但要把它变成好事,要以抗震救灾为契机,把包头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美好家园。
地震后的10天内,顶着多变的寒风骤雨,我率队察看了65家医院、学校和企业,寻访了数百个防震棚,安抚受灾的市民兄弟。在乌兰小区,老干部张军死活不愿离开宿舍楼,不愿住防震棚,我亲自做张军一家人的工作,终于奏效,他们一家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种场景令我感慨万千,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雨水掉下泪来。后来,我成诗一首:'料峭春寒五月中,不屈灾众敢屠龙。街头露宿燃红蜡,帐幕安居做碧空。偕战友,入行宫,夜深人静看翁兄。时时顶戴三更雨,每每珠挥两泪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民奋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势如破竹,各条战线捷报频传:5月18日,包头铝厂年产三万吨铝的三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震后包头下的第一个最胖的'新生儿'。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扫地震带来的晦气。接着,昆区、青山区、郊区被摧毁的中、小学校陆续破土动工,广播电视大楼、'包头日报'大楼陆续开工。东河区首批旧城改造中的1.64平方公里的居民区长期不能动工,这次因地震破损,也全面启动……。维修设备,奋战工业生产,更是成为包头市的主旋律。大、中、小学生从5月8日起,因陋就简,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已陆续全面复课。各大医院有的在正规帐篷、有的在临时的安全设施里,有条不紊地诊治、手术。商业流通正常进行,生命线工程边检修边运作,艰难地但却是坚挺地工作着。农业牧业企图打破常规,获得好年成,……
在地震时期,也有顶风而上的。有的奸商乘盖地震棚热,发'国难财',几倍几十倍的高价卖条布,指挥部当即予以取缔,课以重罚,撤销领导职务。有的堂堂局长,不顾大局,擅离职守,为小家奔忙,撞坏公车,被市委立即免职。这些扶正祛邪的措施,是得党心、顺民意的。
在这难忘的日子里,苦了我们的百姓,也苦了我的同事们一一无论是市委、政府的领导,还是人大、政协、纪委、军分区的领导,大家成天劳累,彻夜不眠,吃不香,睡不好,面容憔悴,眼睛浮肿,我也掉了十多斤肉。副市长候树平地震期间患病,输液打针,他拔下针头又下到工地检查工程,核实灾情,组织起草减免37项税费的政策。我真诚地感谢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我为有这样一批中流砥柱而骄傲。
功夫不负苦心人。包头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秋冬之际,地震棚里的几十万灾民已全部搬进有取暖设备的房屋。原计划重建房屋100万平方米,维修100万平方米,实际上,当年新开工就达257万平方米,新建成1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388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3%;实现财政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城市人均收入3664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了自治区党委关于'四个加快、四个确保'和包头市三个'不减'的口号。经过这些年的建设,而今包头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我作为包头市的市民,已经奉调离开包头,但我的心永远想着包头,因为包头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包头是一座值得永远自豪的英雄的城市。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的赤峰喀喇沁旗、宁城,通辽市库伦旗等市县。
据史书记载,清朝初年,朝廷为了制约和笼络蒙古民族,将蒙古地域划分为6盟、49旗。除了少数旗由满洲八旗领辖外,其他各旗均封遣蒙古札萨克掌管治理。各盟的盟长由清朝皇帝钦命。卓索图盟的盟长,皇上钦命家府在黑城子的土默特王兼任,盟址设在朝阳。
1931年版本《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卓索图盟”是内蒙古东四盟之一。唐奚主避暑宫所在,清亦筑避暑山庄于此。后建朝阳、承德2府。盟地曰卓索图,在土默特右翼境内。土默特、喀喇沁部及喀木喀旗会盟于此。
1935年编、1981年重版《辞海》中述,卓索图是内蒙古六盟之一,领喀喇沁、土默特2部,共6旗,附喀尔多罗贝勒牧地,会盟于土默特右翼境内卓索图地方,因称卓索图盟。全盟紧依长城辽宁省之柳条边外,东起朝阳、丰宁、凌源、滦平,以至承德皆是。
经多方考证,“卓索图盟”之名源于蒙古语“召苏勒图”,意为驿站。这是因为古代的朝阳境内,曾设有军事、政事交通驿站,被称为“召苏勒图”。另外,这个地区多为少数民族长期占据,尤其是蒙古民族的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等部族久居和繁衍、生息之地。由于蒙古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或为躲避战乱经常迁徙,他们暂且停歇或留守的地方,亦称为“召苏勒图”,后谐称今名。清初建盟时,盟以地名。“卓索图盟”之名,一直沿用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并入昭乌达盟。
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左翼三旗会盟于卓索图地方,称卓索图盟。
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土默特右翼旗,属卓索图盟。
清康熙三年(1664年),自杭爱山迁入的巴勒布水图喀尔喀左翼,附于土默特左翼旗。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析喀喇沁右翼旗建喀喇沁中旗,仍属卓索图盟。至此,卓索图盟为2部5旗。
1914年,民国政府成立热河特别行政区,卓索图盟属之。
1928年9月,设置热河省,卓索图盟属之。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部蒙古地区会盟制取消,代之以省领旗,统属伪国务院兴安局。至此,(作为盟旗制的)卓索图盟不复存在。(原其所属各旗)转而实行殖民统治的旗县制。
1934年,将朝阳县改隶锦州省。1937年,将凌源、凌南两县合并,改为建昌县,伪县署设于莽牛营子(建昌镇)。同年,将建平县北部50个村划出,另建新惠县。并将喀喇沁左旗七家子区4个村、宁城县(今属内蒙古)西桥区9个村划归建平县。
1940年,将朝阳县复改为土默特右旗,又将朝阳县北部划出,建土默特中旗,旗署设于北票。建昌县和喀喇沁左旗合并,撤县存旗称喀喇沁左翼旗,旗署设于鸵牛营子。建平县并入喀喇沁旗,旗署设于建平,后迁平庄,各旗县均隶热河省。期间,土默特左翼旗和阜新县同隶锦州省,蒙汉分治。同年,撤销阜新县,仍由土默特左旗统管全县。
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系蒙古语,意为庭院。1633年,西藏高僧阿兴希日巴传教至此,划定疆界,为其领地,称曼殊希礼库伦。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锡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旗,属卓索图盟,为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旗,历时近300年。1931年政教分治,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改称库伦旗。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先后属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10月后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1969年7月至1979年7月随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盟设市,库伦旗隶属于通辽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