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若再“摆烂”,我们将见证广州的最晚入秋和最长夏季

从4月11日广州入夏开始,这个夏季已持续超过213天。如果未来几日的南下冷空气仍不够给力,我们很可能同时见证广州的“最晚入秋”和“最长夏季”。

南方何时入秋?

是晚了,但还不算太晚

刚过去的11月8日,立冬,我国部分地区已经迎来第一场大雪,而广东还处于“焖蒸模式”,温度停留在26摄氏度左右。

纵观国内,近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纷纷出现下半年来最冷的一天,北京跌破0摄氏度、南京跌破10摄氏度。11月8日,暖湿气流大举反攻,让东北暴雪又杀了个回马枪,中央气象台预报指出长春—哈尔滨一线依然是降雪中心。

东北大地雪花飘扬,户外积雪显著、冬意盎然,让“嗜雪”的南方人略显寂寞。广东何时才能入秋?

实际上,11月初这波寒潮本来有带领广东入秋的潜力,但其主力被东北的一个炸弹气旋(与飓风类似的低气压系统)“打包带走”,南下的路只走到一半,对四川、重庆、云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不大。

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连续5日的5日滑动平均气温(指从某一天往前追溯5天的平均气温)大于22摄氏度为夏季起始日。根据此标准,广州于今年4月11日正式入夏,截至11月10日,这个夏天已经持续了213天,超过广州平均夏季长度。

11月10日左右起,广东的冷空气将再次“补货”,全省可能明显感觉到秋意。不过,这波相对较弱的冷空气能否让广东达到入秋标准,即连续5日的5日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摄氏度,还是未知数。

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广州入秋最晚的是2015年,直到11月24日才入秋,那一年广州的夏季长达220天。在此之前,入秋最晚的是2006年的11月19日。

如果未来几天的冷空气“不给力”,广州有可能同时刷新“最晚入秋”和“最长夏季”的纪录。

从2006年到2015年,再到2023年,这样的超级夏天是否会越来越常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给出了肯定答案。

王春在团队发表在《气候动力学》上的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措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人类将会面对越来越炎热、越来越长的夏季。在高排放情境下,2100年整个北半球的平均夏季长度大概是2014年的1.5倍,全球将会有200多天处于炎热夏天。

全球到底有多热?

上一次这么热,可能是12万年以前

11月8日,欧洲权威气象组织“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年10月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为15.3摄氏度,以0.4摄氏度之多“大幅”打破2019年10月创下的原“最热10月”纪录,比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高0.85摄氏度。按照该中心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的说法,今年10月气温“非常极端”异常。

曾记否,今年7月人类刚刚经历了“最热一周”——7月3日至9日,是自1979年有记录以来地球上最热的一周,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17.23摄氏度。

这个7月、8月、9月,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热的,10月的气温再破纪录,意味着2023年“几乎确定”将取代2016年,成为史上最热一年。

12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早期智人——在地球上“唯唯诺诺”,数量不多,而尼安德特人(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正在亚欧大陆“重锤出击”,是主导性的物种。气候变化,可能是改变地球统治物种的重要因素。

全球同此凉热。非盈利研究机构“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al)的研究发现,全球200个城市的人们遭到连续极端高温的袭击。

今年7月31日至8月21日期间,美国休斯敦出现了连续22天的极端高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与之“匹敌”。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新奥尔良以及印尼的雅加达、坦格朗,极端高温持续17天。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今年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北半球即将入冬,但这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冬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数值模式指出,2023-2024年的冬季有较大可能性偏暖。这可能与冷空气的活动受到厄尔尼诺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一般情况下,在厄尔尼诺发展年份,我国入冬较晚,较易出现暖冬,雪线也偏北。”王春在也认为,我国近期平均气温升高和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的联系。但他同时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并不是唯一决定我国冬季气温的因素。

近些年,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

王春在解释称,通常情况下,北极涡旋类似一个圆环,能够“兜”住极涡内的冷空气,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涡旋减弱,“兜”不住极涡内的冷空气,导致冷空气分裂南下,导致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东北地区气温明显降低。

“北极增温目前被认为是北半球近些年发生极寒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王春在说,“因此,今冬是不是‘暖冬’目前还不能下结论,即便是暖冬,我国北部也有可能出现局部的极端寒流。”

除了热,还要担心什么?

极端天气可能更频繁发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认为,今年除了全球气温升幅创纪录外,全球海洋升温也大幅度突破了历史纪录,从3月底开始,随着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结束,厄尔尼诺型海温升高逐渐出现,全球海表温度如脱缰的野马,迅速突破2016年上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的最高温度。

从3月底至今,全球海表温度大幅度超过之前的历史最高温,对地球两极的海冰造成持续影响,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魏科介绍,9月19日,北极海冰范围仅为424万平方千米,比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3。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从5月初开始,几乎每天的南极海冰面积都在刷新同期新低。到11月1日,南极海冰面积为1570万平方千米,低于1986年的1648万平方千米这一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冰冻圈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其面积变化能调控进入地球系统的太阳辐射。”魏科将两极冰雪在夏季消融、在冬季面积增长的动态变化比喻为地球的“心跳”,“冰雪面积持续减少,会直接影响整个地球气候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不稳定的地球环境,让天气事件更显凶猛。

根据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气温每上升1度,大气湿度就会增加约7%。全球变暖使得大气能够携带的水分增加,把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将来自热带的暖湿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使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王春在认为,正是在热力和动力的联合作用下,我国近期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9月,台风“海葵”滞留东南沿海,深圳、香港降下破历史纪录的特大暴雨,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影响。

但在遥远的非洲,处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利比亚,一天下了几乎10年的雨,平时几乎无水的德尔纳河滩瞬间泛滥,连续摧毁上游的水库大坝,几乎将近10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德尔纳从地图上抹去;

10月,本该让我国北部降温的一股冷空气,被厄尔尼诺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输送到日本岛附近,引起日本多地遭遇雨夹雪、冰雹等极端强对流天气;

11月起,冬季风暴袭击欧洲多地,法国拉兹角最大阵风强度达到时速207公里,大风掀起屋顶,供电和交通中断;在意大利中北部的托斯卡纳大区,3小时内的降雨量超过200毫米,达到50年一遇级别,暴雨引发洪灾,已导致多人死亡……

“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从侧面证明全球变暖确实在发生,而且密切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王春在表示,公众应全面响应国家政策,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到绿色出行;当极端天气来临,一定要关注有关部门的暴雨、暴雪等预警信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同时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储存物资。

THE END
0.A.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B.台风灾害A.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B.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 D.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6;27=jf;dh6:99ff7=58?g9g666ck:65
1.第五章建设美丽中国(专项训练)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9.(24-25河北沧州·期末)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板块运动 C.地球运动 D.火山活动10.为防御地震灾害,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加强国际间合作,降低地震震级 B.在地震后组织应急救援C.提高建筑及工程设施的抗震标准 D.大规模建设灾民安置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根据图文jvzquC41yy}/|}m0eun1|thv1;59;>5274ivvq
2.9级阵风+冰雹+暴雨!广东强对流天气还将持续到……广东已进入强对流季节 周末雷雨天气频繁 从3月29日午后起,广东自西向东开始转雨。截至29日夜间,部分地方累积雨量达到暴雨量级降水并伴有冰雹天气。 在广州,29日傍晚前后出现“下班雨”,番禺局地出现冰雹,截至29日夜间雨势稍有停歇。广东省气象部门3月29日提醒,未来几天广东雷雨天气仍频繁,各地居民仍需防御强对流天jvzquC41pg}t0‚hyd0ipo872463158821euovnsva786;9<7:0nuo
3.极端天气、冰雹…山东2020年发生这十大气候事件山东省气候中心今天发布2020年山东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主要为台风“巴威”致中东部内涝、春末夏初冰雹灾害严重……等十大事件,今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往年偏多。 2020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4.2℃,较常年偏高0.8℃;平均降水量为814.0毫米,较常年偏多26.2%;平均日照时数为2485.4小时,较常年偏多94.1小时。年内全省主要天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89398954?2aj<:4g:bd97223civ3jvor
4.春末甘肃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雪终日为20余年最晚中新网兰州6月7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气象部门7日披露,春末5月,“地域狭长”的甘肃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地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当月出现5次较强冷空气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多;寒潮、强降温次数偏多。尤其是中下旬出现低温多雨时段,致包括省会兰州等地降雪终日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晚。 jvzquC41pg}t0|npc0io1;538/67/9<1fgzbku2khzywg|:87872;3f0jznn
5.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范文(一)自然灾害灾种多、发生频繁、季节性强 我县自然灾害种类按地球表面四大圈层内的形成以及年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四大类: 1、大气圈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寒潮、阴雨低温、绵雨、暴雨、大风、冰雹。干旱按季节分为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发生频率最高、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伏旱,出现频率达56%左右。绵雨分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49/j}rn
6.盘点!陕西省2020年度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惠民汇2020年陕西出现了暖冬与区域凉夏,年内先后发生雪灾、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一、2019/2020年为强暖冬年,12县区为60年来最暖 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省平均气温1.6℃,较常年同期偏高1.8℃,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暖冬年份。 jvzquC41yy}/k|mccp~j0lto1e532;6123761:>6;4;:0|mvon
7.较强闪电+7级大风+雷阵雨+冰雹,未来三天,山西这种天气频繁…雷雨天气频繁, 公众需做好防雷雨的准备。 山西省气象台2024年08月13日13时15分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预警区域:大同东部、忻州东部、晋中、阳泉、太原、吕梁东部、长治、晋城。 预计未来6小时预警区域将出现雷暴大风天气,阵风风力达7级以上或有较强雷电,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或小冰雹。 jvzquC41yy}/p}{0ep5{zqFtvkimg7xjvor@kmB523=93
8.汛期七上八下的意思汛期七上八下的含义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中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汛期(主要指伏秋大汛)起止 jvzquC41o0zjcwvk0eun1wjyu1926A520jznn
9.微谈天气尹宜舟:入汛以来我国南方暴雨过程多,局地灾害影响重;区域性、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多省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局地灾害影响重;河南等地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具体来看—— 南方暴雨过程多,暴雨落区重叠度高 入汛以来,我国共出现1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比常年同期偏多2.0次。其中jvzquC41yy}/im6430io1o|1yvzr1ok:2:693@f97c?b496:47i3en:7e588e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