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俄乌战争进入第3年,西方投入了各种精准武器,有的表现相当不错,如“海马斯”火箭炮,乌克兰凭借区区几十套“海马斯”火箭炮迅速反转被俄军炮火压制的局面,在上千千米的广袤战场上追着俄军打,强悍的火力屡建奇功,美军立即增购480套,台湾也订购的29套,未来也会成为中国军队的对手,是否也能像在俄乌战场上大显神威呢?
一:“海马斯”火箭炮简介
“海马斯”火箭炮源自海湾战争中被称为钢雨的M270火箭炮,90年代以后美军开始推行轻型部队,陆军提出研制一款可由战术运输机空运的火箭炮,于是洛马公司自行投资,在M1083型6x6卡车底盘上装上一组M270火箭炮的六联装定向器和同样的火控系统、电子和通信设备,就成了M142“海马斯”"火箭炮,“海马斯”"火箭炮1996年生产出样炮,1998年开始测试,2002年完成研制,2005年正式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全炮长6.94米,宽2.4米,高3.18米,重16吨,在远程火箭炮中重量最轻的,中国的远程火箭炮重达45吨,只能依靠公路机动,很难在短时间内部署到指定地域,出口型的SR-5火箭炮也比“海马斯”火箭炮重9吨,空运条件很高。
“海马斯”火箭炮可C-130战术运输机整车运至前线野战机场,由于尺寸经过了优化设计,可在C-130运输机机舱内直接上下,15分钟就装入机舱,着陆后的15分钟内就能作好战斗准备,运输一个炮连只需M270火箭炮30%的运力,履带底盘的M270火箭炮重26吨,只能用C-17和C-5型大型运输机进行运输,作战准备时间也很长,在抽空油箱、减少附件后还能由CH-47F“支奴干”直升机实施短途吊运,M1083A1中型(6x6)战术车辆对道路条件要求也低,军用卡车能走就可以行动,最大爬坡度60%,公路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80千米,能在战场的任何位置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一个“海玛斯”火箭炮营由营部、勤务连和3个发射连组成,每个发射连由连部、连作战中心、维修保养排、弹药排和3个发射排组成,每个发射排配备3部发射车,每辆发射车由3人小组操作,必要时可由一人借助火控计算机操作发射和弹药装填,发射排可以脱离连的指挥作战行动,灵活性很高,一个发射排就是一个火力支援体系,单门火箭炮可以通过美军LINK16/22军用数据链系统获得来自卫星、预警机、无人机等各类侦察系统的战场态势,自身的GPS随时随地都能知道自己的坐标和高程,火控系统在20秒内就可得出射击参数并自动调节炮架,等待射击指令,既能单发射击,也能连发射击,射速为1发/8秒,打完全部火箭弹后撤200米通常不会超过3分钟。
“海马斯”火箭炮可以隐蔽机动到对方盲区内的战场前沿,不过发射时会掀起巨大的烟尘容易被发现,因此尽量选择在均在己方作战地域内机动,发射后要快速开火再以每小时80余千米的速度迅速撤离到1000米外的安全地带,或行驶中接到火力呼唤2分钟内即可完成齐射后再用2分钟回到行驶的路上,机动至安全距离以外的预设补给点装填弹药,装填时使用自带的吊车5分钟内完成装填,配用的227毫米制导火箭弹和陆军战术导弹的发射箱也和M270火箭炮通用,基本型带644枚M77双E途改进型常规弹药的M26火箭弹、M26A1/A2增程火箭弹因《国际禁止集束弹药公约》逐渐停止使用。
“海马斯”火箭炮也从原来的大面积“钢雨”撒布者转变为精确打击的远程“狙击手”,美国为此研发了M30、M31系列制导型火箭弹,特点是采用了GPS+惯性制导的复合制导,弹头增加了一对控制飞行姿态的舵面,将最大射程提升至70~80千米,圆概率误差不到5米,几乎百发百中,以及美国与瑞典共同研发的陆射型小直径炸弹GLSDB,射程达150公里,“海马斯”火箭炮还可发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常规型射程150千米,增程型射程300千米,圆概率误差仅5米,战斗部内装950枚M85/M77子弹,每颗子弹可产生1000块破片,覆盖33万平方米的面积,杀伤能力极为恐怖。
二:风光的“海马斯”火箭炮
“海玛斯”火箭炮2004年开始列装第18空降军第27野战炮兵营,2006年开始大批量装备旅级战斗队以及轻型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的野战炮兵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4野战炮兵团也换装“海玛斯”火箭炮,并部署于伊拉克安巴尔省,2005年8月,驻伊美军首次使用“海玛斯”火箭炮打击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不到5分钟就发射了300多枚M26火箭弹,火箭弹耀眼的火光照亮了整个地面,随后在目标区撤播出2万颗子弹,地平线上闪出一片古铜色亮光,摧毁了反美武装的街区防御阵地和大批武器装备,之后面对零星反美武装,基本上没有“海玛斯”火箭炮的表现机会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以装甲集群突破乌军防线的薄弱点,长驱直取基辅,但在装备标枪等便携反坦克导弹的乌克兰步兵打击下损失惨重,乌克兰步兵利用地形修筑复杂的工事,长期坚守,在冷枪冷炮中不断消耗俄军,于是俄军针对步兵构筑的临时野战工事不耐重炮的弱点,使用重炮几乎不计成本地猛烈轰击乌军战壕和土木掩体,再由坦克和步兵逐步蚕食乌军阵地,这样的打法就是一战时的战术,这种原始战术虽然旷日持久,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但乌军原来的远程打击装备损失之后,只剩下轻步兵,无法摧毁俄军的重炮阵地,完全处于被欺负的状态。
乌军步兵只能在野战工事中忍受重炮轰击,承受巨大的人员伤亡,于乌克兰方面强烈要求美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以扭转局面,美国援助的首批4门“海马斯”火箭炮和M-31型制导火箭弹交付乌军后,乌军受到俄军火力压制的局面立刻便有改观,乌克兰地处平原,公路交通发达,“海马斯”火箭炮满载弹药也跑80-90千米/时,90千克高爆杀伤战斗部足够摧毁指挥所、通信站、炮兵阵地及弹药油料库等目标,北约的几百颗侦察卫星和RC-135、EP-3、E-3A、E-8A等侦察预警机,每天24小时不停贴着俄罗斯边境转悠,为乌军实时提供俄军的兵力部署和调动。
美国还向乌克兰提供5万个“星链”通信终端,无死角地保障乌军指挥链路畅通,只要北约发现俄军目标,信息马上就可以传输到“海马斯”火箭炮,乌克兰人的智能手机还下载了专门的情报APP,只要乌克兰人拍下俄军照片上就可以马上定位出俄军位置,“海马斯”火箭炮交付后一周时间内就摧毁俄军30座弹药库,并摧毁了俄军第22集团军在赫尔松地区的指挥部,炸死了第22集团军参谋长纳斯布林少将及数十名军官,还成功把赫尔松的第聂伯河大桥桥面和顿涅茨克河上的安东诺夫公路大桥炸开了几个大洞,完全废掉了俄军重要的后勤补给通道。
俄军撤出赫尔松市后,在第聂伯河左岸通往克里米亚的三条公路,以及马里乌波尔至梅利托波尔到克里米亚的公路都已暴露在了“海马斯”火箭炮炮口之下,逼迫俄军将弹药库和指挥所后撤到60-80千米外,失去弹药补给的俄军重炮火力大减,“海马斯”火箭炮还攻击车臣部队在赫尔松州卡伊里地区的营地,造成30多人死亡,60多人受伤,26人失踪的惨剧,2022-2023跨年之夜,“海马斯”火箭炮将精确制导火箭弹倾泻到位于顿涅茨克马克耶夫卡地区的俄军兵营,导致89名官兵死亡,“海马斯”火箭炮还可以攻击行进中的炮兵营,1分钟就报销了12门BM-21火箭炮,3门2S-1自行榴弹炮、3门BM-27火箭炮及多辆卡车。
三:失效的“海马斯”火箭炮
“海马斯”火箭炮每次都能准确命中目标,让俄军防不胜防,人员和物资损失巨大,俄军还没有机会还击,使俄军患上“海马斯恐惧症”,严重削弱了俄军士气,成功遏制了俄军的攻势,俄军射程只有30千米的重炮无法打到射程70千米的“海马斯”火箭炮,用射程10-20千米的冰雹火箭炮跑一两个小时才能打到“海马斯”火箭炮,“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口径”巡航导弹及“匕首”高超声速导弹倒是可以打到“海马斯”火箭炮,但价格昂贵数量又少,性价比太低,“龙卷风”远程多管火箭炮射程倒是可以打到“海马斯”火箭炮,但从占领阵地到完成射击准备要20分钟,“打了就跑”的“海马斯”火箭炮早就转移了。
俄军要找到“海马斯”火箭炮只有无人侦察机和反炮兵雷达,与“龙卷风”火箭炮配套的“海鹰”-10无人机速度只有130-150千米/时,飞行高度不超过3000米,非常容易被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最先进的1L-261“动物园”—1M反炮兵侦察雷达对侦测各种155毫米榴弹炮、120毫米迫击炮,使用无制导火箭弹的火箭炮非常有效,但计算出火炮位置到调动反击需要3分钟,“海马斯”火箭炮在一个阵地上停留的时间却不超过3分钟,而且M-31型火箭弹药在飞行过程中会修正变轨,在反炮兵雷达中呈现的是交错变化不规则s型弹道,测量出的位置会误差几百米。
“地面发射小口径炸弹”采用M-26火箭弹的发动机将GBU-39小直径炸弹推到一定高度后分离滑翔飞行,反炮兵雷达对助推滑翔弹道就更无能为力了,俄军空中力量占据绝对优势,也无法找到“海马斯”火箭炮,俄空军缺乏防空压制能力和制导炸弹,连老旧的S-300、“山毛榉”、“通古斯卡”、“箭”-10防空导弹也无法完全压制,俄军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还大量使用非制导航空炸弹、火箭弹低空、临空轰炸,在西方援助的“毒刺”、“星光”防空导弹打击下损失了60多架战斗机及50多架武装直升机,根本无力24小时不间断封控乌克兰战场。
不过,俄罗斯也不是永远挨打,他们发展的干扰技术使得美国极度依赖GPS精准弹药变得不好用,俄罗斯的干扰讯号形成一个锥形区域,任何经过该区域的GPS信号都有受到干扰,不仅GPS,俄罗斯对战区内的“格洛纳斯”导航信号也实施了干扰,如一直有百分百中声誉的M982神剑155毫米制炮弹误差竟然达到50米,美国2024年1月提供的“地面发射小口径炸弹”精度高达3米,射程可以直接打到俄罗斯境内,但在战场上实际使用时被干扰而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后乌方鲜有夸耀“海马斯"的战报出现了,随着俄军加强侦测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海马斯“火箭炮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俄方媒体频频发布被摧毁的“海马斯”残骸照片,“打俄神器”就此跌下了神坛。
四:“海马斯”火箭炮对中国军队的威胁
尽管“海马斯”火箭炮在俄乌战场跌下了神坛,但毕竟美军还会装备几百套,是美军推进“大国竞争”战略的新火力支柱,尤其是正在激进改革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2020-2030美国海军陆战队十年建军纲领》,美国海军陆战队大量裁撤重型部队,缩编部队规模,但“海玛斯”火箭炮营从一个扩充到4个,在美国陆军太平洋地面部队协会讨论会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还提出把“海玛斯”火箭炮作为岸防力量,兼容发射新一代LRPF战术弹道导弹,该导弹弹径400毫米,一个发射箱可装两枚,最大射程可达500千米,能够换装不同的导引头和战斗部对付陆上目标和舰艇。
美国陆军还发明了快速渗透战术,用C130运输机将“海玛斯”火箭炮运送到某个岛上,迅速发射火箭弹后再次装上运输机飞走,2003年11月,美军用C-130运输机将1门装载6枚减程训练火箭弹的“海玛斯”火箭炮空运到1200千米外的一个机场,3名乘员将“海玛斯”火箭炮驶出飞机后,在15分钟内为适当放气以降低高度装入飞机的轮胎充气,加装天线、建立通信和开启火控等作准备后开进5千米进行了实弹射击,2018年3月,第14海军陆战团第2营基洛炮兵连也用C-130运输机把“海玛斯”火箭炮运达格韦试验场,迅速发射了4枚火箭弹后又迅速装上运输机飞回肯塔基州坎贝尔堡。
2022年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海玛斯”火箭炮则用登陆舰运输上岛,根据侦察无人机提供的目标信息命中了一艘靶舰,在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举行的“黎明闪电”17军事演习中,“海玛斯”火箭炮被放在“安克雷奇”号船坞登陆舰飞行甲板上射击陆上靶标,陆战队还通过数据链将F-35B战斗机与“海玛斯”火箭炮连接,,由F-35B战斗机使用传感器标定目标,目标位置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给“海玛斯”火箭炮,由“海玛斯”火箭炮发射制导火箭弹或导弹摧毁目标,在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中,“海玛斯”火箭炮发射6枚火箭弹,并精确命中了目标。
五:结语
毫无疑问,“海玛斯”火箭炮会大幅度提高美军对中国诸多岛屿和海军舰艇构成威胁,但战争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海玛斯”火箭炮只能部署在日本和菲律宾,对中国没什么威胁,台湾军队装备了也打不过海峡,未来的统一之战,解放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电磁权,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可以30-40小时覆盖全岛,体积不菲、射击特征明显的“海马斯”火箭炮要想藏身殊为不易,想扭转乾坤更是异想天开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