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机真空,中东豪强的战略焦虑
中东国家从不吝啬国防投入,沙特2024年军费突破700亿美元,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同样预算充沛。然而,他们的机库中充斥着美制F-15、欧洲“台风”等四代机,唯独缺少能穿透现代防空网的隐身战机。以色列凭借美制F-35确立了对周边国家的代差优势,伊朗则试图以苏-35等机型弥补差距。对沙特、埃及、阿联酋而言,五代机缺失不仅是技术短板,更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隐患。埃及需平衡以色列的空中威胁,阿联酋在放弃F-35采购后亟需替代方案,而沙特作为地区领头羊,其空军现代化进程直接关乎海湾安全架构的稳固性。
中国方案:FC-31的精准卡位
2024年2月的沙特世界防务展,中国展团以空前规模亮相,FC-31模型成为全场焦点。这款由沈飞集团研发的双发中型隐身战机,被设计为“可负担的五代机”。其1250公里的作战半径超越F-35,先进的航电系统与传感器整合能力比肩西方产品,而最致命的吸引力在于价格——据评估仅为F-35的三分之一到一半。2024年8月,FC-31原型机在演示中展现出优异的沙漠环境适应能力,小半径转弯与快速爬升性能令中东多国军官驻足。更关键的是,中国海军自用版歼-35已登上航母,验证了技术成熟度。2025年6月,巴基斯坦正式宣布采购40架歼-35(FC-31衍生型号),首批将于8月交付,这一订单成为FC-31实战能力的背书。
沙特的选择困境与东方机遇
作为潜在最大买家,沙特的态度举足轻重。尽管美国在2024年7月对沙特释放F-35出口松动信号,但附加的政治条件与技术限制仍存变数。中国则抛出更具诱惑的方案:除战机本体外,承诺技术转让与本地化生产线,使沙特具备自主组装能力。这种模式延续了中沙军贸传统——上世纪80年代,中国曾顶住压力向沙特秘密提供“东风-3”导弹,美国与以色列最终默许了这笔改变地区平衡的交易。如今,沙特已在无人机(翼龙系列)、火箭炮(SR-5)、激光武器等领域深度依赖中国装备,FC-31有望成为两国防务合作的旗舰项目。
然而利雅得的决策充满权衡。2024年底,沙特被曝与土耳其洽谈采购100架国产KAAN战机,但该机型2030年后才能交付。2025年初,沙特又试探性接触英意日六代机项目(GCAP),展露对西方技术的惯性依赖。FC-31虽具备“现货优势”,但中国战机缺乏实战检验的记录,成为沙特军方的主要顾虑。与此同时,阿联酋、埃及、卡塔尔等国虽持续考察FC-31,却都在等待沙特的“第一枪”。
地缘棋局上的武器贸易
中东军购从来超越单纯的装备竞争。中国正通过FC-31撬动美国传统势力范围:不附加政治条件、支持技术转移、提供灵活支付方式,这种务实策略已在无人机市场取得成功。若沙特签约,将引发连锁反应——埃及可借此抗衡以色列的F-35,阿联酋能填补F-35断供的空白,甚至伊朗也可能寻求类似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五代机交易将深化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战略纽带,使北京在中东事务中获得更重筹码。
沙漠上空的风向正在转变。当巴以冲突的死亡数字每日刷新,当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频频穿越沙特防空网,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愿景2030”计划急需一支匹配大国野心的空中力量。中国的FC-31已褪去原型机的青涩,化身成陈列于波斯湾畔的“即时战力”。它承载的不仅是隐身技术与导弹挂架,更是一个新兴军工强国的野心与一个古老地区对安全自主的渴求。此刻,球在沙特一方——那句关键的“同意”,或将重新绘制中东天空的权力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