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功勋火炮盘点

「日本造四一式75毫米山炮」

◆文物背景

该型炮为日本大阪炮兵工厂在1906年研制、1908年完成试制的75毫米山炮。以明治时期编年标准,1908年为明治四十一年,故此炮得到“四一式”编号。山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较流行的炮,最大特点就是轻便,适合在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方作战。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75毫米

初速:343米/秒

最大射程:6500米

全重:539千克

1952年,志愿军某部8连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这门炮支援步兵,击溃美军多次进攻,掩护步兵坚守坑道并配合夺回表面阵地,歼灭美军1000余人,荣立集体二等功。

— 02 —

◆文物背景

该炮是志愿军的战利品。M1式155毫米榴弹炮是美国1941年定型、1943年量产的大口径火炮。该型炮主要执行师以上作战纵深内火力支援任务,也可承担反炮兵作战任务。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M1式155毫米榴弹炮4035门,在美军所有口径105毫米以上的支援火炮中,产量位居首位。

▲馆藏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 作者范迪宽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55毫米

初速:546米/秒

射速:1至3发/分

最大射程:14955米

全重:5427.6千克

运动方式:机械牵引

— 03 —

「美国造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

◆文物背景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使用的一种轻型野战压制火炮,以准确性和威力著称。

军博陈列的这门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曾在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创下赫赫战绩。1951年10月,在反“秋季攻势”守卫938.2高地的阻击战中,志愿军炮兵某连3班使用这门火炮,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经过两天激战,击溃了敌人两个营以上兵力的3次集中冲锋,还压制了敌人的两个火力点和1个迫击炮群。为此,全班荣立一等功和“愈战愈强”锦旗,该炮获得“二级英雄炮”的称号。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05毫米

初速:472米/秒

射速:2至4发/分

最大射程:11155米

全重:2030千克

— 04 —

「苏联造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10星功勋高炮

◆文物背景

当你看到军事博物馆陈列的这门37毫米高射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炮身上的10颗红星,这是它战绩的象征。

该型炮是苏联1937年在瑞典M34型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基础上研制的,也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的轻型防空武器。最初口径为45毫米,后经改进,1939年定型为“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从苏联购置了一批该型炮。

▲志愿军炮兵向敌轰击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2连在开城地区击落敌机30架,其中该连3班用这门炮击落敌机10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火炮防盾上的10颗红星,就是辉煌战绩的见证。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37毫米

初速:880米/秒

射速:80发/分

最大射高:6700米

有效射高:3000米

全重:2100千克

— 05 —

「苏联造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

◆文物背景

该型炮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研制、1939年装备的,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火炮之一。1951年,中国从苏联采购该型炮,到1951年底,志愿军全军共有苏制122毫米榴弹炮249门。后来中国获得生产许可量产,命名为“1954年式122毫米榴弹炮”。

◆主要性能数据

口径:122毫米

初速:515米/秒

射速:5至6发/分

最大射程:11800米

全重:2450千克

— 06 —

「苏联造BM-13火箭炮」

◆文物背景

1939年,苏联制成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为BM-13型,该火箭炮发射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发明的火箭,是一种多身管的自行火箭发射器。该火箭炮采用多轨道定向器,电子打火,点燃火箭弹尾端的推进装置发射。火箭的战斗部装有TNT炸药,落地后发生剧烈爆炸,杀伤目标。它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大显神威,刚投入使用时出于保密原因,没有命名专门的名称,只是在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字母标记“K”,当时苏联正流行一首《喀秋莎》的歌曲,同时“喀秋莎”本身又是苏联姑娘的常用名,于是就被苏军士兵亲昵地叫做“喀秋莎”。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从苏联购买了该型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第21师第209团使用此型火箭炮,迅速、准确地进行了10次齐射,摧毁了敌人8个阵地,大量杀伤了敌人。毛主席在战后指出:“今年秋季作战,我们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的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该团也被授予“百花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奖旗一面。而据美国媒体报道,上甘岭战役美韩军与志愿军伤亡比例达到2.3:1,而美韩军伤亡有70%是志愿军炮火杀伤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喀秋莎”火箭炮造成。此后,志愿军开始称呼“喀秋莎”火箭炮为“炮兵之王”。

◆主要性能数据

弹径:132毫米

最大速度:355米/秒

最大射程:8500米

如今,这些功勋武器虽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坚,必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THE END
0.俄军BM27“飓风”火箭炮演练俄军BM-27“飓风”火箭炮演练古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美国在国民党扶植的势力终于行动了,不仅“卖台”还大肆攻击大 芭比衣橱 打开APP “恭喜你发明了深中通道!!” 虎皮白桃 1347跟贴 打开APP 伊朗不再手软,数百枚导弹倾泻而下,以色列死伤上千人,美国大怒 小雪有话说 打开APP 新婚4天婆婆要我交工资卡,第5天她拿 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F;RW2FU?/j}rn
1.乌军BM27“飓风”火箭炮演练乌军BM-27“飓风”火箭炮演练古姿 辽宁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2天之后,中方将在北京以最高规格接待俄贵客,反击特朗普的阳谋 环球说地理 打开APP 福建舰画面流出,美航母好尴尬?问题出在哪?帅化民解释惊呆全场 车窗起雾q 打开APP 中美军事力量深度解析:中国国防底气从何而来? 揽星辰入梦 打开APP 野心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F;QSRW4:/j}rn
2.[兵器面面观]BM27“飓风”220毫米自行火箭炮于1975年服役[兵器面面观]俄乌冲突当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几款履带式装甲车2022-06-24 18:29:47 [兵器面面观]TOS-1温压火箭弹发射车又被称为“喷火坦克”2022-06-23 18:39:51 [兵器面面观]BM30“龙卷风”300毫米自行火箭炮是俄乌双方投入作战的最大口径的多管2022-06-23 18:33:50 [兵器面面观]BM27“飓风jvzquC41vx4de}{0ep532;71285358[KFG{EZƒqr:CM8yZ_UTuzouU7428840|mvon
3.[兵器面面观]BM27“飓风”220毫米自行火箭炮于1975年服役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兵器面面观]BM27“飓风”220毫米自行火箭炮于1975年服役选集 更多 《兵器面面观》 20251020 “直”击未来·聚焦天津直博会 3 《兵器面面观》 20251019 环球兵器大事件 《兵器面面观》 20251017 “直”击未来·聚焦天津直博会 2 《兵器面面观》 20251016 “直”击未来·聚焦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WUNY322:43?98;:804=kc2g=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