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血脉——“龙卷风

“冰雹”血脉——“龙卷风-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技术特点

前言

■参加2022年红场阅兵的“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

“冰雹”的不足

BM-21 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自1963年定型列装后,为了增强战场适应性,出现了不少的亚改进。比如BM-21P是在吉尔131(6×6)卡车底盘上换装36管火箭炮,北约称M1976式,该炮装备在前苏军摩化步兵团中,主要用于发射化学弹和杀爆弹,精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再比如BM-21B 装在嗄斯-66卡车底盘上的12管火箭炮,北约称M1975式。该炮装备前苏军空降师。1965 年还出现了轻型、单管的“冰雹-P”型便携式火箭炮,有效射程为 11 公里,苏联向越南军队提供“冰雹-P”型火箭炮大大提高其游击队战斗力。

进入后苏联时代后,BM-21 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继续在包括俄军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目前俄军的基本战役级单位是合成旅或半合成旅,俄军坦克旅一般辖有1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而俄军摩步旅的炮兵编制更大一些,一般辖有2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

俄军无论是榴弹炮营还是火箭炮营都是采用3连18门火炮的编制,即俄军1个榴弹炮营装备18门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1个火箭炮营装备18门BM-21 122毫米“冰雹”多官火箭炮。

在投入战场时,俄军作战旅一般会组建起营战斗群(BTG)作为基本战术单位,一个营战斗群(BTG)一般会配属1-2个身管榴弹炮连和1个BM-21 122毫米“冰雹”多官火箭炮连,这使得俄军营级战斗群具备对40公里范围内目标实施区域或精确打击的能力,远程打击火力非常强大,事实上俄军营级战斗群主要的火力打击就是依靠炮兵力量,BM-21 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连的地位是关键性的。

■“龙卷风-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实际上是现代化版本的“冰雹”

不过,尽管在诞生之初,BM-21 122毫米“冰雹”被认为在具有齐射火力猛烈性的同时,兼顾了射程和精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战场需求。

以目前的时代技术视角而言,BM-21 122毫米“冰雹”火箭炮最大问题在于精度有限,火箭弹散布较大,只能打击集群目标,不能打击单个战术目标。而且重新装弹时间较长,持续火力较弱。

这促成了俄军决定研制和列装现代化版本的“冰雹”——“龙卷风-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直接动机。现代俄罗斯军事理论认为,炮兵具有强大的火力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对地面、水面目标实施集中、突然、连续的火力突击,主要用于支持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并协同其他军种、兵种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

俄军认为,炮兵武器是提升地面火力打击能力的先决条件,这样就需要不断列装各型各类炮兵武器。事实上,一直以来,俄军就非常重视研发列装新型炮兵武器,并不断对现有炮兵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有效推动了炮兵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

作为现代化版本的“冰雹”,“龙卷风-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正是这样的产物。

■“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编号9K51M,2012年7月,第一批生产型在伏尔加格勒开始服役

“龙卷风-G”火箭炮技术特点

“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编号9K51M,由俄罗斯SPLAV国营科研生产联合体设计和制造。该型火箭炮的研制实际上从1990年就开始了,直到1998年才向公众透露。但是因为财政问题,到2011年只制造了36辆。

2012年7月,第一批“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在伏尔加格勒开始服役。2013年,该系统完成国家测试并被俄罗斯军队采用。

相比于苏联时代的“冰雹”,“龙卷风-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底盘。最早版本的“冰雹”采用的是乌拉尔-375D 6x6军用越野卡车。

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机动载具了。1961年,一种以NAMI020为基础改进的新车型在乌拉尔汽车厂投产,这款空重4.5吨的6×6军用越野卡车,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乌拉尔375系列军车。

作为“冰雹”,乌拉尔375D采用的是一台吉尔375YA型7升 V8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80马力,考虑到苏联寒冷的天气,还安装了确保冬季顺利启动的预热器。搭配5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气液制动系统。

该车型最初采用分时四驱,后改为实时全驱,并使用了非对称的轴间行星式差速器。该车最高行车时速75公里,最大爬坡度60%,垂直越障高度0.8米,涉水深度1米,越野能力卓越。

乌拉尔375型于1979年停产,目前俄军仍在使用的“冰雹”大部分采用了其改进型乌拉尔4320系列底盘,“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同样如此。乌拉尔4320型越野性能比乌拉尔375型有一定提升,该车采用YAMZ236型柴油机或YAMZ238型柴油机,功率均为240马力,与发动机相配的是5速变速箱,双速分动箱适用于公路和越野行驶。

整车均配备OI-25型胎压控制系统,采用14.00 -20 HC(PR)14的“八字”型钢丝越野轮胎,最高行车时速85公里,续航里程800公里。该型车空重8吨,公路行驶时载重6吨,越野时载重4.5吨。最大爬坡度62%,垂直越障高度0.55米,涉水深度1.75米,越壕宽度1.2米,使用环境温度-50度到50度。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也有部分“龙卷风-G”的底盘采用了性能类似的卡玛斯-5350 6x6军用越野卡车。

该底盘车长7.35米,宽2.69米,高2.68米,最大战斗全重13吨,正常载重8.4吨,实心车轴,板弹簧,后轮装于平衡底盘上,动力系统为吉尔-375YA V8汽油发动机180马力,最大速度76千米每小时,行程405公里。

采用14.00-20的12层低压越野轮胎,加之6×6驱动和中央充放气系统,越野性能十分卓越,能够确保在俄国大部分国土上使用。前后均采用多片弹簧钢板悬架,其中前悬挂为纵置半椭圆钢板弹簧,后悬挂为平衡式钢板弹簧。

■“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发射装置定向管细部特写

然后是火箭弹发射装置的变化。“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火箭弹发射器以座圈为基础安装在底盘后部,依然采用带有螺旋导向槽的薄壁管,40根122.4毫米定向管通过前后方形支座加固,外部还安装有壁板加强。

定向管前部还增加了前盖板,该发射器采用箱形万能支承回转盘,电动高低机和方向机安装在回转机低座箱体内,采用电液压传动系统遥控,并在左侧后部安装有手动备份,俯仰角度0-55度,水平指向角为车辆纵轴左侧102度、右侧70度。

相比于经典型BM-21 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火箭弹发射装置最大的变化就是其定向管上部都安装了方形的仪器盒。

这套系统其实是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由角度稳定系统和距离修正系统两部分组成,在火箭弹发射时角度稳定系统使用测角陀螺来测定弹轴实际方向与发射前地面装订的理想方向之间的偏差,输出执行信号,通过排出燃气射流,产生横向推力的形式进行方向修正。

距离修正则靠弹道参数传感器和子母弹战斗部开舱时间控制装置联合完成,进行精确装订保证落点,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火箭弹的打击精度。虽然达不到精确打击水平,但却能够以廉价火箭弹以更高密集度覆盖目标。最后是火控系统的升级。

对比于旧款的BM-21“冰雹”火箭炮,“龙卷风-G”火箭炮火控系统的升级是一个显著的技术革新:定向管(发射管)前端信息传输设备、自定位陀螺指示系统、遥控接收器、射击准备及发射控制台、卫星导航设备、卫星导航天线、瞄准手操控台、“饰条-1”型计算机、里程表等在内的装置,并增加了目标自动化和“成就-P”火控系统。

由于现代化的火控系统,“龙卷风-G”火箭炮具备了可在未进行大地测量作业的非预设阵地上进行射击、操作手在驾驶舱内就可完成发射管的高低射角和左右方向设定,无须使用瞄准点,在驾驶室显示器上可显示发射管方位、卫星导航行军路线、方向、当前位置、行军目的地等有关图表信息。

火控系统的升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令系统反应时间大为缩短,火箭弹齐射时间20秒,行军战斗转换时间和开火准备时间比原来的冰雹火箭炮缩短4/5,生存能力提高2倍多,作战效能提高30%~50%。乘员减至2人。

■相比于经典型BM-21 122毫米“冰雹”多管火箭炮,“龙卷风(Tornado)-G”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火箭弹发射装置最大的变化就是其定向管上部都安装了方形的仪器盒。这套系统其实是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由角度稳定系统和距离修正系统两部分组成

未来可期

“龙卷风(Tornado)-G”系统使俄罗斯火箭炮兵得到了重大的装备更新,极大的提高了其作战质量。

当然,“龙卷风”系统的发展并没有停止。与其配套的122毫米新型远程高精度炮弹正在开发当中。比如射程30千米,全重70千克的9M217、9M218子母火箭弹。

THE END
0.苏联BM21冰雹火箭炮苏联BM-21冰雹火箭炮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怎么了你好看 广西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洪秀柱谈在大陆24天,中国大陆实在太美了。听听洪秀柱咋说呢? 科学发掘 打开APP 补给被中国切断112天,中方倒想看一看,仁爱礁的菲军还能撑多久 小雪有话说 打开APP 潘巧云与师兄裴如海私通被石秀发现,最终二人双双殒命jvzquC41o07757hqo1|0xrigq1\N9:UGG:9/j}rn
1.俄罗斯远火技术至少落后中国8年俄罗斯火箭炮中国中国军工其实对火箭炮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在朝鲜战争前后就曾经自行研制过轻型的六管火箭炮。但是因为财力有限,中国的火箭炮种类和性能一直远远落在苏联的后面。到了七八十年代,还只能依靠进口样品来仿制著名的40管122毫米“冰雹”火箭炮。至于更大口径的型号,则超过了当时兵器工业的能力。 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lmkpc532;5/333338iqe/oj|wj|zu8:;A:540yivvq
2.超写实铅笔画作记录苏军装备图集,收藏佳品在大名鼎鼎的飞毛腿导弹出现之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的主力装备是“蛙”系列战术火箭。从1957年“蛙-1”(射程60公里)装备部队以来共发展了7个改型,最新改型是“蛙-7”(射程60公里),可配备常规、核、生化弹头,多功能。 “蛙”系列战术火箭 BM-21“冰雹”火箭炮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554<53=d32:7329<;60nuou
3.珍宝岛之战,苏联对我们核讹诈却为何不敢动手,只因我们底牌够硬|苏联仗着人多势众,军力强大,全面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且率先向中国的边防部队士兵开火,动用了装甲车,坦克,飞机等重型武器,甚至还启用了苏联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而中方的部队也使用了近程火炮,反坦克炮火,火箭筒等相对轻型的武器进行反击,同时配合岸上的武器作为支援。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85:5;;6a3e7de::f;2622:67gk4ivvq
4.变则通通则久,本期为你解读火箭炮的“进化”历程国防教育·爱国对这种武器,苏联和德国给予高度重视。以苏联为例,当时该国还制造和列装了能发射300毫米和310毫米火箭弹的“瓦纽莎”和“安德柳莎”大口径火箭炮,给德军造成大量杀伤。苏德战场上,多次战役中都有火箭炮的身影。 二战后,火箭炮继续发展。冷战时期,苏联研制出BM-21“冰雹”火箭炮并大量列装部队。该火箭炮发射速度快、火力jvzquC41yy}/zvsp0et0cplhg1mgmy4424:1:8y424:1:97a44777>3jvo
5.波兰准备将最后剩余的50辆苏联“冰雹”火箭炮移交给乌克兰在与韩国签订购买288 K239 Chunmoo火箭炮的合同的背景下,波兰正在清理所有的苏联火箭炮,乌克兰无疑是一个最火的去处。 波兰旧的装备全部援助了乌克兰,而新装备主要以美式装备为主,比如F-35战机,M1A2坦克等,可以说,俄乌之间的冲突给了波兰换装备的机会。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alfodtobp8MNQ3YS4O5775LXPN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