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上便多了几道
蜿蜒的、“带刺”的红线
这是啥?
对公众而言有何影响?
△9月27日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来看一下左下角的图例
原来这叫霜冻线
简言之
霜冻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
红线上的“刺”所指向的区域
容易出现霜冻灾害
农作物遭受霜冻可能受损甚至死亡
往大了说
这事关你我来年的温饱问题!
因此不容小觑!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曲线区域内可能出现霜冻灾害。
霜冻线的位置还与地形有较大关系,譬如四川盆地由于地势较低,空气从周围地势高的地方向该地区运动时会下沉增温,造成该地区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偏高,因而更晚“迈过”霜冻线。另外,霜冻区域划分还受环境的影响,某些地区由于靠近湖泊或江河,温度相对较高,因而常常比周围区域更晚进入霜冻区。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指的是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霜冻与气象学中的霜是不一样的概念:霜冻是一种灾害,而霜则是一种天气现象。
如此说来
霜冻线是不是与0℃等温线重合呢?
NO!
霜冻发生在地表
而0℃等温线是指距离地面约1.5米处的气温
二者不能等同
在不考虑晴空辐射等因素情况下
日最低气温达到2℃~4℃
地表温度就能达到0℃
便可能产生霜冻
在我国
由于纬度、海拔等原因
新疆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北部9月中旬就会出现初霜冻,而广东、广西、以及海南等地,可能全年都不会出现霜冻。
霜冻其实在春、秋和冬季都可能出现。霜冻线从每年秋季开始由北向南不断推进,又在来年春季由南向北逐渐后退直至消失。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做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做终霜冻,初霜冻和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都比较大。
如果初霜冻来得晚,作物已经成熟收获或生长期结束,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但如果初霜冻来得早,秋收作物还没有完全成熟就遭受霜冻危害,容易造成大面积减产。在春季温度回升,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出现霜冻会造成较大损失,而且终霜冻出现越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通常来说,位于霜冻线附近的地区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防止由于温度突降出现霜冻,致使作物受灾。
果园防霜冻烟雾发生器
天气转凉
提醒各位注意保暖添衣
尤其农民朋友
更要留意查看天气预报
谨防霜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生长期亦称植物生长期。某一地区一年中植物在室外生长的时期。生长期因纬度、海拔高度和植物种类而异。纬度愈高,生长期愈短;海拔愈高,气温愈低,生长期越短。在同一地区。不同植物的生长期很不一致。一个地区生长期的长短与引种、树种选择、营林技术制定密切相关。掌握每一树种生长期。有利于造林育苗工作的统筹安排。
自然界植物的生长期是指各种植物中最早开始萌动生长至最晚停止生长的整个持续日数,这种现象和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又称气候生长期;作物生长期是指作物播种或返青生长至成熟或停止生长持续日数。
作物生长期因作物种类、品种而异,不同光、热、水等条件及其组合,不良气象条件以及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等,也会引起生长期的变动。如短日照作物水稻的同一粳稻品种,在同一地点作单季稻栽培比作双季稻栽培生长期长。同一冬小麦品种在越冬期长短不同的地点栽培,其生长期也有较大差异;在低温季节比高温季节栽培生长期长;水分过多、施肥过晚能延缓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并在后期易出现贪青晚熟。
生长期依农事活动、农业种类的不同需求采用日平均气温≥0℃、5℃或10℃期间的日数表示,也可用无霜期表示。中国气候生长期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就≥0℃的部分作物长期而言,北部的寒温带<180日,中温带180~240日,暖温带240~300日,北亚热带300~330日,中亚热带330~365日,南亚热带及以南地区全年都是生长期,高寒地区温度低,生长期短。在干旱半干旱、季风强烈、雨旱季分明的地区出现水分生长期;在干旱严重的地区旱季植物不能生长,只有雨季生长期。
对比分析地区间气候生长期和不同作物或不同作物品种组合所需生长期资料,可以选取适当的作物、品种搭配和某种种植制度。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生长期其实包括两层含义:
一、可供植物生长的时间周期(和热量相关,热量足,生长期长。生长期长,农作物可以一年成熟好多荐。),这个一般是真正的生物学上的生长期; 二、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周期,这个准确叫生长周期,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农作物的生长期。
高考地理生长期专题设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生长期(日均温>6℃的持续期)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生长期初日的变化规律是
A.自西南向东北提早
B.自南向北推迟
C.由东向西推迟
D.无规律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地区
【答案】
1.B
2.A
【解析】
1.该地区南方地区生长期初日出现的早,北方地区生长期初日出现的迟。所以该区域生长期初日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推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下列图分别是1998-2010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冬小麦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
A.秦皇岛 B.保定
C.衡水 D.邯郸
4.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
①生长期内降水量少 ②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④锋面雨带停留在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 C
4.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量=平均耗水量-平均降水量,可算出秦皇岛的缺水量=420-128,为292mm;同理可算出保定缺水量是355-365mm;衡水缺水量是365-375mm;邯郸缺水量是350-365mm,缺水最严重的是衡水,C正确。
4.图示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小麦生长期是春季和初夏,缺水原因是生长期内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A正确;距海不远,夏季可受来自海洋水汽的影响;春季和初夏锋面雨带在我国南方地区。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断、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方法总结】华北地区春旱原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其他因素如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较严重。
下图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区,该区域冬小麦的生长期约为7个半月(从年前的10月中旬到年后的5月下旬 ),图中表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平均水分亏缺率(%)(水分亏缺率是小麦生长期降水量和需水量的差值与需水量之比的负值)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有关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气温较高的时期水分亏缺越严重
B.南部地区水分亏缺较轻
C.海拔越高的地区水分亏损越严重
D.降水越多的月份水分亏损越严重
6.小麦灌浆一成熟期的水分亏缺率超过了冬前生长期,主要原因是
A.灌浆成熟期,区域气温较低
B.冬前生长期,区域风力较大
C.冬前生长期,小麦需水量多
D.灌浆成熟期,区域降水较少
【答案】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结合材料正确理解水分亏缺率,图中水分亏缺率数值越大,说明水分亏缺越严重。气温较高的返青、灌浆时期,与气温低的越冬期都有水分亏缺较严重地区,故排除选项A;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海拔差异不大,故排除选项C;降水越多的月份水分亏损越轻,故排除选项D;读图可以判断,纬度较高的地区水分亏缺较严重,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水分亏缺较轻,故选项B正确。
6.冬前生长期,该区域风力较大,但与水分亏损率较低无关,故排除选项B;冬前生长期,小麦需水量相对较少,故排除选项C;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小麦灌浆—成熟期在6月份,此时锋面雨带未到,区域降水较少,而且气温高,作物生长耗水量大,水分亏缺率超过了冬前生长期,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农作物生长期水分需求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以及较强的推理判断能力。关键是正确理解水分亏缺率;水分亏缺率是指在不考虑引水灌溉的条件下,作物生长期內的降水量和需水量的差值与需水量之比的负值;当降水量小于需水量时,水分亏缺率为正值,而且水分亏缺率数值越大,说明水分亏缺越严重;根据图例结合不同地区的水分亏缺率差异可知,影响水分亏缺率主要因素是纬度高低、、气温高低、降水的多少等;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较高的时期水分亏缺都较严重,我国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而冬前生长期处于秋季,降水较多水分亏缺率较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