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在气象上是有明确标准的,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倒春寒”主要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的“倒”字,就体现在前暖后冷上。一般北方多发生在4至5月,南方多发生在3至4月。
倒春寒
在气象学中,“倒春寒”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农业,进入春季以后,气温回升很快,后期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明显下降,低温持续时间长达1个星期以上的那种春季前暖后冷,并造成大片地区农作物遭受冷害的天气现象或者天气过程。
因此上周后期京津冀的“变天”只能说是一次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并不是一次典型的“倒春寒”天气。但对于南方来说,则是属于一次“倒春寒”天气过程。因为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入春,并且最近几天都有强降水出现,气温下降明显。
倒春寒的影响
倒春寒可谓是春季的常客,其影响范围遍及我国南北方。说到倒春寒的影响,可不仅仅是人们体感温度变化导致的冷暖交替,而更为重要的是,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
春季天气回暖,温度上升,越冬农作物也都迅速生长起来,抗寒能力减弱,特别是在南方早稻育秧的时候,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天气,温度突然下降,就会对早稻秧苗的生长以及油菜等越冬作物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北方地区。由于春雨贵如油,“倒春寒”天气带来的降水反而会促进麦田增墒,对小麦返青有利,一些地方前期旱情有望缓解,利于冬小麦拔节生长。
· 农业防霜冻措施及原因 ·
1、早春灌水
果树萌动前。用大水灌园,可显著降低白天地温,延迟发芽开花,从而避免早春的倒春寒对幼苗组织的冻害
2、霜前灌水
低温来临前3-5天灌水,防效最好。霜前灌水,晚上水温比土温高,水可使土壤增加大量的热量。灌水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使土壤降温慢,土壤温度不会下降很快,二是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保护地面热量
3、烟熏
果树萌动后注意天气预报,寒潮来临前夜,用烟雾较大、略潮湿一点的柴草麦秸、残枝落叶、锯末等为原料,或用防霜烟雾剂进行烟熏。这些烟雾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4、喷水法
其方法是在霜冻来临前一小时,利用喷灌设备对植物不断喷水。喷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减小温差。
5、遮盖法
就是利用稻草,麦秸,杂草等覆盖植物,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
6、扰动法
在夜间局部地区出现辐射冷却,地面温度低,而距离地面10-20米高度高气温高时的气象条件叫做逆温,这时也常常出现霜冻,人们常常开动大的风扇吹风扰动使上暖下冷的空气混合,提高地面温度进行防霜冻
7、施肥法
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什么是霜冻?
白露节气后,意味着天气将逐渐转凉。这个时节的农业生产需要警惕霜冻的危害。
“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秋季第一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也叫早霜冻。”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钱拴介绍,不管是否有霜出现,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都叫霜冻。据了解,初霜冻主要危害尚未成熟的玉米、棉花、水稻等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天蔬菜以及果树等。
在东北地区中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较早,初霜冻出现的时间也最早,一般出现在9月中下旬,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还要更早一些。随着冷空气的逐渐侵入,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新疆中部和东南部一般在10月上中旬出现初霜冻。而华北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初霜冻一般要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对水稻的影响?
霜冻能使水稻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水稻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如果霜冻较轻,水稻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因此要科学排水。水稻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适当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促进水稻安全成熟。
积温与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 10 ℃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 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例题实战
据报道,浙江部分茶园陆续安装了“防霜冻风扇”(如图)。这种风扇安装在6米多高的铁杆顶上,当早春时节地表上空气温比地表高3℃-5℃,且茶园内茶丛顶部的空气温度低于4℃时,风扇就会自动启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防霜冻风扇自动启动多出现在早春
A.大气逆辐射较强时 B.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时
C.多云的正午时刻 D.晴朗的日出前后
2.防霜冻风扇
①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吹向茶树 ②吹出的冷风可以使茶树免受冻害
③转动可以减弱近地面对流运动 ④转动可带动冷暖空气循环流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及解析
解析:
1.高空气温比地表气温高3℃-5℃是风扇启动的条件,这种气温分布现象为逆温.晴朗的晚上地面辐射降温快,离地面越近空气受地表影响越大,气温低,离地表越远降温越少,故自下而上产生逆温,日出前后地温最低,逆温层最厚,也最符合题中条件;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保温作用越强,地面气温越高,不易形成逆温;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才会形成对流运动;多云正午会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但不会产生逆温.故选:D
2.这种防冻风扇安装在六米多高的铁杆顶上,利用早春时节一般高空气温比地表气温高3-5℃的条件,当风扇探头检测到茶园内茶头顶部的空气层温度低于结霜临界温度40℃以下时,就会自动启动风扇,将高空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而且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加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促进茶从顶暖空气与近地面冷空气循环流动,从而使空气减轻或免受受霜冻影响。故选D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