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北京冰雹大如乒乓球:极端天气突袭,市民直呼“罕见”丰台预警

冰雹如弹雨:多区发布黄色预警,市民直呼“震撼”

13日17时至22时,北京市气象台连续发布雷电黄色、大风蓝色及冰雹黄色预警,指出受雷雨云团影响,全市将出现分散性雷阵雨,局地伴有7-9级短时大风,山区及部分城区可能出现小冰雹。截至20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5.5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门头沟达摩庄,达42.4毫米;通州东马各庄村1小时内降水34.3毫米,短时雨强惊人。

丰台区成为冰雹“重灾区”之一。家住丰台的李女士回忆:“雨和冰雹来得极急,阳台瞬间积了厚厚一层冰雹,个头虽不大,但数量多到像铺了层‘冰毯’。”网友“月亮湾田”发布的视频显示,18点45分左右,丰台科技园上空冰雹密集砸落,伴随狂风呼啸,部分冰雹直径接近乒乓球大小,打在窗户上“嘣嘣”作响。通州、朝阳、海淀等区也相继出现类似场景,有市民调侃:“这哪是下冰雹,简直是天空在倒弹珠!”

极端天气成因:强对流云团“作祟”,预警及时但破坏力强

气象专家分析,此次冰雹天气由强对流云团快速发展引发。9月正值夏秋交替,北京地区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易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当暖湿气流迅速抬升,遇冷凝结成冰晶,在云层中反复碰撞增长,最终形成冰雹降落。中央气象台13日18时发布的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中明确指出,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将出现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北京东北部局地阵风可达10级以上,进一步印证了此次天气的极端性。

尽管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但冰雹的破坏力仍超出预期。以鸡蛋大小的冰雹为例,从1千米高空坠落时,冲击力相当于3层楼阳台坠下的花盆,足以砸毁农作物、破坏车辆玻璃,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丰台区部分街道出现树木断枝、广告牌倒伏现象,所幸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市民应对:从“围观”到“自救”,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雹,北京市民的应对方式较往年更为理性。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分享避险经验:“听到冰雹预警后,立刻把阳台花盆搬进屋内”“开车时遇到冰雹,赶紧找地下车库躲避”。国家应急广播提醒,遭遇冰雹时应迅速进入室内或坚固遮挡物下,背风蹲下、双手抱头,远离窗户、照明线路等易碎或导电物品。

与此同时,部分市民的“乐观精神”也引发讨论。有网友拍摄冰雹堆积如山的视频并配文:“北京的‘冰河时代’来了”,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气象专家对此表示,公众在保持警惕的同时,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天气信息,避免传播不实内容。

农业影响:秋收作物面临考验,保险理赔或启动

此次冰雹对北京郊区农业造成一定冲击。门头沟、房山等山区果园的苹果、梨等果实被砸出凹痕,部分晚熟玉米叶片受损。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联合保险公司核查受灾情况,符合条件的农户可申请农业保险理赔。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推广的“冰雹险”覆盖率已超70%,有效降低了农户损失。

不过,也有农户表示乐观。通州西集镇的樱桃种植户王先生称:“今年樱桃早就采完了,冰雹对果树影响不大,倒是地里的萝卜需要赶紧排水。”气象部门提醒,未来三天北京仍多分散性雷阵雨,农户需及时疏通田间沟渠,防范内涝。

气候反思:极端天气频发,城市韧性待提升

此次冰雹事件再次引发对城市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讨论。2023年北京“7·31”特大暴雨后,全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排水系统,但短时强降水仍易引发局部内涝。专家建议,未来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技术,推广冰雹防护网等农业设施,同时提升公众应急素养。

THE END
0.北京为何突降大冰雹?来听听气象专家解读记者了解到,今天第一波强对流天气出现在傍晚前后的西部和北部;第二波19时前后在昌平一带,触发了新的对流天气,且对流云团在东移过程中逐渐增强,城区也观测到了比较强的冰雹天气,冰雹的直径大小在1至4厘米之间。21时至21时30分,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东风站,为34.3毫米。丰台、朝阳、房山等地出现冰雹,冰雹最大直径jvzquC41yy}/eww0ep5cl8tkwg532;:27390v;5472;25h:493<96?;0ujznn
1.北京今年以来最强冰雹如何形成的?气象部门解答冰雹成因多地下冰雹,满地都是"鸽子蛋" 市民:感觉玻璃都要被砸碎了 北京市气象局官微"气象北京"5月13日20:33的消息,目前强对流回波位于房山北部、门头沟东部、朝阳、丰台、海淀一带,海淀区雷阵雨天气中伴有冰雹,尺寸较大,可能造成雹灾。jvzquC41mct/eqnpc0ipo8ftvkimg8;468854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