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2025年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题库——气象预警技术在旅游安全中的应用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在答题纸上。)1.下列哪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常意味着需要立即停止户外登山活动并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A.高温预警B.台风蓝色预警C.暴雨红色预警D.大雾黄色预警2.气象雷达主要用于探测大气中的什么现象,这对于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至关重要?A.大气环流形势B.温度和湿度分布C.云层厚度和类型D.雷电活动位置和强度3.在旅游安全领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的协同作用?(请选择两个最关键的)A.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B.气象监测系统的精度和覆盖范围C.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多样性D.公众对预警信息的理解和响应能力4.对于依赖视觉通行的旅游活动(如登山、徒步),大雾天气带来的主要安全风险不包括?A.视野受限,容易迷失方向B.能见度下降,增加碰撞风险C.可能引发或加剧高原反应D.路面湿滑,增加摔倒风险5.某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气温预计将长时间超过35℃。以下哪种旅游活动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措施?A.海滨沙滩休闲B.室内博物馆参观C.冰川雪山探险D.水上摩托艇运动6.气象预警信号通常根据灾害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为不同颜色等级。红色级别通常表示什么?A.灾害可能发生,需注意防范B.灾害即将发生,可能造成较大影响C.灾害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并可能造成严重损失D.灾害影响有限,无需特别戒备7.利用气象卫星云图进行天气分析,在监测以下哪种气象现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A.地面气压变化B.近地面风场细节C.大范围云系演变和移动D.特定区域内的能见度情况8.在旅游目的地,气象预警信息的有效传播不仅需要依赖官方渠道,还离不开哪些因素的支持?A.目的地气象站点的密度B.旅游企业、平台和媒体的合作C.气象预报模型的复杂程度D.公众对气象知识的掌握水平9.针对长时间、大范围的持续性降水天气,气象预警更侧重于哪些方面的信息?(请选择两个最关键的)A.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B.降水落区和地形影响C.伴随灾害(如雷电、大风、泥石流)D.对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影响评估10.将气象预警信息与景区内部安全管理规定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体现了什么理念?A.单一部门负责制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以人为本,减少损失D.就地取材,灵活应变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简述气象预警信息对于保障户外水上运动(如帆船、漂流)安全的主要作用。2.当气象预警信号发布后,旅游者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行程计划以降低风险?3.分析气象预警信息在旅游安全应用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4.为什么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如高山探险与城市观光),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气象预警响应策略?三、论述题(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结合具体实例或情景,论述气象预警技术在提升某类特定旅游活动(如滑雪、登山、徒步穿越)安全水平中的关键作用,并分析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案例分析题(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假设你是一名旅游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某景区近期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并造成游客伤亡和财产损失。请基于气象预警信息,分析景区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并提出一套包含预警响应机制、游客告知方案和现场应急措施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安全保障预案。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C解析思路:暴雨红色预警通常表示短时间内将出现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对户外活动构成直接威胁,需要立即停止并撤离。高温、台风蓝色、大雾黄色预警虽然也提示风险,但红色预警的紧急程度最高,要求最严格的停止户外活动。2.D解析思路:气象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如雨滴、冰雹)的分布、强度和运动速度,能够精确定位雷电活动位置和强度,这对于预测和预警雷电灾害至关重要。其他选项是气象雷达能提供的信息或其应用背景,但不是其核心探测现象。3.B,C解析思路:预警信息的及时性主要取决于监测系统能否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天气变化,以及信息能否通过多种渠道快速、广泛地传达给目标人群。监测系统的精度和覆盖范围是信息来源的基础,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则决定了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广度。灾害严重程度、公众响应能力是及时性带来的结果或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4.C解析思路:大雾主要影响视觉,导致能见度降低,从而引发方向迷失、碰撞和摔倒风险(A、B、D)。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升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引起的生理适应问题,虽然恶劣天气可能诱发或加剧,但大雾本身不是直接原因。C选项不是大雾的主要风险。5.A解析思路:高温橙色预警表示高温天气将带来较严重健康风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如海滨沙滩休闲)容易中暑。室内博物馆、冰川雪山探险、水上运动虽然也需注意安全,但海滨休闲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风险最高。6.C解析思路:气象预警信号颜色等级从低到高通常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黑色。红色级别代表灾害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并可能造成严重损失,是最高级别的预警,要求公众做好最大程度的应急准备。7.C解析思路:气象卫星可以宏观、连续地观测大范围云系的生成、发展和移动,对于追踪台风、寒潮、锋面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和移动具有显著优势。地面气象站、雷达主要提供局地或近距离信息,卫星云图更适合分析大范围天气状况。8.B解析思路:官方渠道发布的预警信息需要通过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在线旅游平台、相关媒体等多方合作,才能有效触达广大的旅游者。目的地气象站点的密度影响监测能力,气象模型影响预报精度,公众知识是基础,但信息的有效传播更依赖于多方协作。9.A,B解析思路:持续性降水的预警核心是告知公众降水的基本情况。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积水、内涝、滑坡等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A)。降水落在特定区域,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会加剧灾害风险(B)。伴随灾害(C)和基础设施影响评估(D)虽然重要,但持续性预警更侧重于降水本身的核心要素。10.B解析思路:将气象预警与景区内部规定结合,制定应急预案,体现了在已知风险(气象预警)的情况下,提前做好准备(预案),以防止或减轻可能发生的不利后果。这完全符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防灾减灾核心理念。其他选项描述不准确,如A是管理结构问题,C强调以人为本,但该做法更侧重预防,D强调灵活性,但预案本身是预置的。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气象预警信息对于保障户外水上运动(如帆船、漂流)安全的主要作用。解析思路:回答应包含预警信息如何帮助识别风险(如强风、巨浪、雷暴)、如何指导决策(提前中止活动、调整航线)、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及时回港避风、穿戴救生设备)等方面。答案要点:气象预警信息能及时告知水上运动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条件(如风力突变、突发雷暴、大浪、低能见度),使管理者能提前发布停航通知,引导参与者主动规避风险;参与者依据预警可调整或取消行程,避免进入危险水域;在突发天气情况下,预警信息是启动应急响应、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依据。2.当气象预警信号发布后,旅游者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行程计划以降低风险?解析思路:回答应从行程选择、活动安排、准备物品、信息获取等方面提出具体调整措施。答案要点:根据预警级别和影响范围,评估当前行程的安全性,必要时选择取消、推迟或更改行程;对于仍在进行的活动,尽量避免暴露在危险天气下,或提前结束返回安全区域;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雨具、保暖衣物、防雷设备);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气象预警和景区通知。3.分析气象预警信息在旅游安全应用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解析思路:选择一个具体挑战进行分析,如公众认知不足、信息碎片化、语言障碍等,分析其后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答案要点(示例):挑战:公众对气象预警信号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后果:即使发布预警,部分旅游者也可能忽视或不当响应,导致风险。改进建议:加强气象预警知识的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媒体、社交平台、旅游平台)普及预警信号含义和避险知识;制作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如针对特定旅游活动)的预警信息材料;鼓励旅游企业将预警响应纳入服务流程,主动告知游客。4.为什么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如高山探险与城市观光),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气象预警响应策略?解析思路:强调不同活动的环境特点、风险暴露方式、游客能力、应急资源等差异,说明为何“一刀切”不适用。答案要点:不同旅游活动面临的主要气象风险类型和程度不同。高山探险主要风险是高海拔导致的低温、缺氧、雪崩、强风等,响应需侧重于人员体能保障、雪崩监测、紧急救援;城市观光虽风险相对较低,但需关注城市特有的气象灾害,如内涝、高温、空气污染等,响应侧重于交通疏导、公共设施安全、防暑降温。游客的体能、装备、经验也因活动类型而异,制定的响应策略需与之匹配,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论述题(10分。)结合具体实例或情景,论述气象预警技术在提升某类特定旅游活动(如滑雪、登山、徒步穿越)安全水平中的关键作用,并分析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思路:选择一项特定活动(如滑雪),首先论述气象预警(特别是雪崩预警、暴风雪预警、低温预警等)如何帮助识别风险、指导决策、保障安全;其次,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预警精度限制、信息传递不及时、游客风险意识不足、预警与景区管理协调不力等。答案要点(以滑雪为例):气象预警在提升滑雪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体现在:雪崩气象预警(基于温度、降水、风力等条件预测雪崩风险)能帮助滑雪者选择安全区域或时段,穿戴雪崩自救设备,是预防雪崩事故的核心依据;暴风雪预警能提示滑雪者提前结束滑雪,撤回山下,避免冻伤、迷失或被困;低温预警有助于滑雪者做好保暖措施。应用中需注意:雪崩预警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预警信息需通过有效渠道快速传递给滑雪者(包括自由式滑雪者);部分滑雪者可能因经验不足或侥幸心理忽视预警;滑雪场需将气象预警纳入自身运营管理,及时关闭危险区域,发布场内通知,并与救援力量联动。四、案例分析题(40分。)假设你是一名旅游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某景区近期频繁出现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并造成游客伤亡和财产损失。请基于气象预警信息,分析景区可能面临的风险点,并提出一套包含预警响应机制、游客告知方案和现场应急措施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安全保障预案。解析思路:首先识别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具体风险(雷击、狂风、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落石、积水、树木倒塌等)。然后,设计一个系统性的预案框架,包括预警接收与评估、内部响应、游客告知、现场管控和应急处置等环节,并针对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提出具体措施。答案要点:1.风险点分析:*雷击风险:景区内空旷地带、高耸建筑物、金属结构物、户外活动区域(如舞台、餐厅、观景台)易遭雷击,危及游客生命安全和设施。*狂风风险:大风可能吹倒树木、损坏建筑结构、吹落高空物品,造成砸伤、触电或结构坍塌。*暴雨风险:短时强降水易导致局部积水、道路中断、山体滑坡、泥石流,淹没低洼区域,阻碍通行,引发次生灾害。*次生灾害风险:暴雨后可能出现的山体滑坡、落石、设施倒塌等,对滞留游客构成持续威胁。2.综合性旅游安全保障预案:*预警响应机制:*建立与气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有效的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信号级别、影响范围、预计时间等)。*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制定内部信息通报流程,确保预警信息在景区管理层、各业务部门(如票务、餐饮、住宿、安保、保洁、导游)之间快速、准确传递。*游客告知方案:*提前告知:在强对流天气预警发布前或生效期间,通过景区官网、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场内广播、电子显示屏、宣传告示等多种渠道,向游客发布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醒游客关注天气变化,非必要不进行户外活动。*实时更新:根据预警动态和景区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告知信息,特别是发布临时关闭区域、调整游览路线、疏散游客等指令。*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