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人遇难 66人身份已确认 5人殉职
26日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人员情况。截至目前,北京区域内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其中66名遇难者身份已经确认,11名遇难者身份仍在确认中。北京市同时公布了66名遇难者名单。
新闻发言人介绍,已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中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5人,剩余61名遇难者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其死亡原因为:溺水47人,触电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1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
绝大多数遇难者不在城区
61名遇难者遗体发现的地区分布为:五环路以内6人,其中核心城区1人,其余均集中在远郊乡镇,特别是山区。其具体分布为:房山区38人,主要发现在河北镇、周口店、青龙湖等乡镇;朝阳区6人,发现在金盏、十八里店等乡;丰台区5人,发现在长辛店等乡镇;石景山区5人;通州区3人;怀柔区、密云县、大兴区、东城区各1人。
北京暴雨遇难人士分布图,集中在郊区
新闻发言人解释说,之所以至今才公布遇难者人数,是由于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给遇难者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遇难者身份确认也需要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到目前为止,对受灾现场的搜寻工作已基本完成,遇难者统计人数不会再有大的增加。截至今晚发布会,北京市尚未再接到新的失踪人员报告,“但是我们不放弃搜寻”。
“客观”的新闻媒体
灾难性事件中,毫无疑问每一位遇难者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值得痛惜。但从整个社会的视角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威胁最大、最值得改进、能用最小代价挽救更多人生命的社会领域。具体到这次暴雨灾害。很显然主要的灾难发生在郊区,发生在偏远山区,而不是闪光灯聚焦的核心城区。
北京房山,被山洪冲出来的大坑
然而,水灾之后,铺天盖地的报道围绕着城区排水问题展开大讨论,国内外无数的城市的排水系统被拿来细细分析,每个记者似乎都变成了给排水专家,把城市排水的相关讨论上升到“文明”、“民族特性”级别上。大有城市积水会导致亡国灭种之势。
这一片嘈杂中,在偏远山区,山洪淹没的数十条生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城市排水哪怕改善到撒哈拉沙漠的水平,也无法在下一次暴雨中挽救山区、郊区居民的生命。而广渠门下,一名未在第一时间离开现场,放弃自救机会的车主,却吸引了一半以上的闪光灯关注。4天以后,暴雨再临北京之时,大批记者带着摄像机照相机,试图再在广渠门桥下发掘一次积水导致的车祸——此时救援人员仍在山野之间搜寻上次暴雨的遇难者遗体,希望在腐烂之前能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掩埋。
钱是最重要的问题
“生命无价”,这是一个道德上的判断。我们不可能为开发金矿而公然消灭任何无辜的生命。然而在救灾防灾问题上,生命必须有价格,而且要有一个精确地、合理的价格。否则就无法做出任何工程决策。理由很简单——工程需要花钱。有了价格,我们才可能计算该为安全设施投入多大的投资,在“多建设”和“少死人”之间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投入无限的资源救灾防灾,所以,必须保证投资优先用于最需要防灾的地方,也就是投资最少,效果最大的地方。换句话说,要少花钱,多救人。从北京这次灾害的数据来看,少花钱,多救人的地方显然不是城区,不是饱受诟病的城市排水系统。
从伤亡地点来看,大多数伤亡源于山洪暴发和因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和城市排水问题无关。多救人的重点不是核心城区。
北京房山,山洪压倒的果树
从防灾方式来看,一般来说,城市给排水投资至少要占到城市交通市政投资,也就是道路投资的1/3。如果要把北方城市的排水能力从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给排水投资起码要翻一番不止。这意味着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工程投资——因施工导致的间接损失不计。如此巨大的投资,不说用来改善远郊区的紧急避难场所,哪怕是用来重建村落,也可以为几百个危险村落和危险单位建设安全的居住区。只要粗略一算账,哪里的防灾工程更紧要,已不言自明。
人命不止是媒体的数字 灾难不该只用来换眼球
甚至同一场灾害也有厚此薄彼。众所周知,北京和河北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一场大雨更不会被地面上的行政区划界限所分隔。这次北京暴雨,周边的河北有更多的遇难者死伤。仅仅1000万人口的保定市就出现了26个遇难者和20名失踪者——大多数生还可能渺茫。这一伤亡比率明显高于两千多万人口的北京市。但很少有媒体会给予河北的灾民同样的关注度——仅仅因为他们不在北京。
媒体追求眼球效应,无可厚非。但如果一面自诩“为每一个生命说话”,占领“生命无价”的道德制高点批判一切,一方面又对最多的生命,最要害的防灾领域给予忽视,一味炒作少数新闻点吸引眼球。这样的媒体实际上丧失了最基本的“客观”标准。
北京记者再次围观广渠门桥,试图再发掘一次积水导致的车祸——此时救援人员仍在山野之间搜寻上次暴雨的遇难者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