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暴雨后城市的自来水不能喝?
7月1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以及国内多家媒体紧急辟谣:暴雨后城市自来水不宜饮用实为不实传言。
据了解,虽然暴雨过后少数以地表水作为自来水水源地的城市自来水原水可能会受到轻微污染,但是经过自来水厂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处理后的水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不会影响正常饮用。另外,暴雨后原水水质也会很快变好,民众不必过于焦虑。
争上游有话要说:
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有可能对水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担忧并不需要过度放大,为了消除群众的担忧,确保饮水安全,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日常水质监测,实时掌握供水水质状况。针对暴雨过后的饮用水安全,争上科技游研发的饮用水水质智能监测系统,不仅能为监管部门实时提供动态水质数据、监管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供水企业与水质监管机构实现水质快速监测、识别饮用水水质异常情况,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体系,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有力工具。系统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受灾情况增加大肠菌群、重金属、余氯等特定指标,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水质监测。针对极端天气对供水设施设备的破坏产生的饮水污染问题,争上游科技提出“供水系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一码搞定”对供水设施设备实时在线监管。监管人员和用水群众都只需要扫码进入“争上游水管家”小程序,就能看到供水设备的具体信息公示,包括设备名称、所属单位、相关证件(营业执照、涉水证件、检测报告)、设备运维人员的健康证明、设备状态等;以及设备的运维记录,包括日常运维、水质快检及更换滤芯等信息记录。系统充分满足监管部门和供水单位对供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运维需求,可以应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的监管,有利于监管部门快速掌握供水设施设备的运维情况,并督促供水单位进行灾后消杀运维,尽快恢复灾后供水。
二、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加强2024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目前随着夏季进入主汛期,长江中下游及江南部分地区面临强降雨持续性、极端性和致灾性风险,为做好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与暴发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及时部署汛期血防工作
血吸虫病流行区要高度重视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落实各方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防止发生血吸虫感染或突发疫情。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农业、水利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联合会商研判,及时部署,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建立完善血吸虫病疫点和突发疫情预案,健全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做好组织、人员、技术和物资储备,积极应对突发疫情。
二、突出防控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地要按照血吸虫病防控及风险处置等技术要求,强化风险环境管控,汛期要加大风险环境的巡查,开展重点环境灭蚴工作,汛后加大钉螺调查、灭螺灭蚴等措施,及时消除高危环境风险。加强家畜管理,抓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管控,严禁在有螺环境放牧,防止家畜粪便入水。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包括因防洪防汛、抢收抢种等原因接触水体人员的查治工作,开展外来接触水体人员的追踪和随访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广泛宣传血吸虫病防控知识,特别要高度重视抗洪救灾人员、中小学生的宣教工作,提升防护意识。
三、严密疫情监测,强化病例报告和风险评估
各地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等要求,加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病例报告工作。对发现的血吸虫病疑似病例及时复核和诊断,对病例进行严格分类并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严格执行血吸虫病疫情报告制度,不得迟报、瞒报、漏报。要加强传播风险因素监测,适时开展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估,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四、筑牢防控防线,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
各地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汛期及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特别要组织做好参加防汛救灾、抗洪抢险人员的预防血吸虫感染工作,指导、落实预防措施。要强化汛期应急值班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要加强防控力量统筹,采取派驻工作组、开展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传播风险较高地区的支持和指导。要加强与相邻地区、上下游地区的沟通与协作,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做好联防联控防止疫情发生。
争上游有话要说: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疫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的第一关口。为此,争上游科技提出了“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平台”方案,建设完善数据在线填报、远程分析、早期预警和多点触发功能,增强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信息直接抓取和实时网络直报功能。对灾区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其他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等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上报。平台以信息化的手段协助灾后安置点建立每日症状监测机制,上报监测信息,排查群众健康状况,筑牢群众健康“防控墙”。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部门间、区域间监测数据共享与交换、有效积累和多维分析,提高监测敏感性,进一步加强可能影响多类传染病走势和风险信息研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