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宜种宜养稻田,创优种植条件和养殖环境
稻田内养殖罗非鱼,要求田块条件较好,宜种宜养,能灌能排。
一是要求稻田种养条件齐备
罗非鱼是热带水产品种,其适宜水温在20~35℃,故养殖罗非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且稳定、水质清新且无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并且要求经营场所交通方便,水利基地设施较好,田块面积以1~5亩为宜,稻田地段以方便种养管理为宜,利用一年中的高温季节进行稻田养殖。
二是突出搞好田间工程
稻田种养要尽量不改变稻田原貌,但也要根据罗非鱼养殖要求,合理进行适度的田间工程改造。为了确保稻田的蓄水和防逃能力,稻田的田埂高度一般要达到0.8~1.0m,宽度0.4~0.5m。在罗非鱼等鱼种放养前,一定要合理整理田块,主要是开挖鱼凼和鱼沟两大工作:一般5亩以内的田块,可以在稻田中央和田埂边开挖鱼凼2~3个,鱼凼形状成方形,深度在1.5m左右,与稻田的中心鱼沟相通,鱼凼的面积要在稻田总面积的15%以内。鱼沟有外环沟和内沟,先在离田埂内侧1.0m左右的地方,开挖外环沟,与田埂基本平行,沟宽约0.6m,深1.0m左右,然后在外环沟内田板面上开挖内沟,沟宽约0.5m,深约0.8m,按照田块大小可以挖成“十”字形或“井”字形,使内沟与外环沟保持相通。鱼沟开挖时可利用所挖的土方加高加固田埂,以便于防逃防渗。为了防逃和防止敌害生物入池,还必须在稻田的进、出水口处设置拦鱼栅等设备,随时检修,确保牢固耐用。
由于稻田养鱼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因此水稻的种植与常规的单一水稻种植要求略有不同:
一是水稻品种选择要求不同。对于稻田养鱼的种养模式,选择水稻品种必须要求该品种的茎杆相当坚硬,耐水性好,抗倒伏能力和耐肥能力很强,并且能抗病害侵袭,单位产量高。
三是稻秧栽插要求不同。稻田养鱼为了既保证稻谷丰收又确保鱼类增产,稻秧栽插时应偏密,采取宽窄行密植,充分利用边行的优势,适当增加埂侧沟旁栽插密度。
三、科学把握方法技巧,合理放养鱼种和投喂饲料
鱼种的放养和喂养,要结合罗非鱼等鱼类生活习性因地制宜、灵活调整。
一是做好鱼种放养准备工作。在田间工程全部结束后,要对鱼类生存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在鱼种放养前2个星期,在鱼凼、鱼沟及田块中按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化水全面泼洒消毒,第二天再用耙子等工具将沟、凼及田底进行翻动处理,让石灰水与淤泥充分混合。在鱼种放养前一个星期,要通过施肥培育田水中天然饵料,可在田块中施入发酵过的畜禽粪肥进行肥水。
二是掌握好鱼种放养时间。具体放养时间可在稻田插秧后5天左右,此时秧苗已返青,适于放养鱼种。也可以在5月上旬前后将鱼种放入鱼凼中进行饲养,等到秧苗返青后再打通沟与凼之间的通道,这样可让鱼类早日适应稻田生长环境,并延长生长期。
三是掌握科学的放养方法。一方面要把好鱼种选择关。在放养时要选择那些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罗非鱼鱼种。另一方面要把好放养密度关。稻田养鱼放养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养罗非鱼鱼种300尾左右,规格在6.0cm以上,同时搭配草鱼、鲤鱼等其它鱼类200尾左右。如果稻田条件较好,并能投喂施肥,可适当增加鱼种放养量。另外还要把好放养操作关。罗非鱼等鱼种进池前一定要进行浸泡消毒,可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在鱼种的放养和运输中,所用水的水温与田块中水温相差不可超过3℃,若温差较大时,要将水温调节到基本一致时才能放鱼入田。鱼种放养的时机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不可在晴天正午或雨天、阴天放养。
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搞好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
罗非鱼稻田养殖,不是单一的种植或养殖,必须严格按照种养要求,做好种养管理。
一是重视鱼病预防。鱼种进入稻田前要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消毒,同时对田块及水体要定期消毒,每半月按每亩用15~20kg生石灰化水全田泼洒,达到预防病害的作用。
二是注意水温变化。罗非鱼适温范围为20~35℃,水体温度低于16℃或高于40℃时,鱼类就很少吃食或停食,应通过抬高水位或降低水位等方法调节水温,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当水温超过30℃时,要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
三是适时调节水质。在水体水质偏瘦时,可通过施人畜粪肥或其它肥料进行肥水。在水质过肥时可采取注入新水的方法调节水体肥度。高温时可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去田水的20%~30%。
四是坚持巡田。每天坚持早、晚巡田,观察鱼类摄食、生长情况,检查田埂及拦鱼栅等设施设备完好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特别是暴风雨天要特别注意仔细检查稻田设施设备安全状况。平时要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并杜绝其它动物入田危害稻鱼。
五是搞好捕捞收获。稻谷收割前几天,就要安排捕鱼时间。捕捞鱼类时先疏通鱼沟,方便罗非鱼等鱼类集中到鱼沟、鱼凼中。排水时在夜间慢慢把水排干,待最后大部分鱼自动进入鱼沟、鱼凼时,用小抄网等捕捞工具将鱼捕起。鱼类捕捞完毕,再进行水稻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