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周南·桃夭》解释: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蓁蓁,汉语词语,拼音是zhēnzhēn,意思是草木茂盛貌;集聚貌。解释草木茂盛貌。集聚貌。

出自先秦佚名的《国风·周南·桃夭》

解释: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蓁蓁,汉语词语,拼音是zhēn zhēn,意思是草木茂盛貌;集聚貌。解释 1.草木茂盛貌。2.集聚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协手家和睦。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美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观念呢?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如果我们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内容摆一摆,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确实是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头几篇(除掉第四篇),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岂不令人深思?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篇”,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篇”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论这个问题呢?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这很容易理解。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这可真是一语道破。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巩固与否,关系十分密切。到了汉代,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不论“三纲”,还是“五常”,它们都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卷七)从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说得很为透僻。他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树那样年轻,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吟诵《桃夭》,不喝也醉了。

清姚际恒评论此诗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自古,漂亮的女子总是受到超常的宠爱,文学更是不吝字墨,推波助澜。无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开。”,读起来,总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意浓神近,耐人玩味。

默默的读几遍,然后展开想象的画卷,你会看到千年前,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千年的风从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过,摇曳着艳丽的桃花,婀娜着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随风破卷,扑面而来。但你分不清这是什么香,因为你仔细去看,在桃花丛中,隐约着一个款款移动的女子,少女的清香与花香混揉在一起,这是快乐的味道。

画中的女子两颊飞红,面带娇羞,目光躲闪,却又忍不住兴奋的顾盼,在夭夭桃实、灼灼花枝的衬托下,人若桃花,两相辉映,怡人的快乐迅即涌上心头,你甚至可以听到女子的心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今天我要嫁给你啦......”

之子与归,是说这个美丽的新娘就要出嫁了。归,妇人谓嫁曰归。在夸了即将出嫁的新娘的美貌之后,诗意开始延伸,人们随之将目光投向婚后的生活,那是怎样的呢?诗里唱到“宜其室家”、“ 宜其家室”、“ 宜其家人”。

宜,和顺美满的意思,室谓夫妻所居,家为一门之内。如果说对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饰的赞美的话,这里就是含蓄的将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试想,新人过门后,若能让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仅有美丽的脸蛋是不够的,必得有颗善良的心,才能让公婆姑嫂叔伯接受,才能被夫家的人所接纳,日子才能和顺美满,其乐融融。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诗三百”开篇,写尽了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期盼,也是统治者的希望,所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 宜室”、“ 宜人”上的“宜国”。

不管怎样,“桃夭”是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喜庆与祝福,就是今天,我们也同样祝愿着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于归”,能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宜其室家”。 ▲

雅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

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一桩美满的婚姻终于在那个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开,明艳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带着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的生活。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看去仍旧图画一般,不曾丝毫褪色,不曾减弱当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种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犹听到那古乐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对遥远春天最真切的爱慕。 ▲

艺术特色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

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此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对《国风·周南·桃夭》一诗的主旨,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1-12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153、张素凤 杨洲.《诗·周南·桃夭》新解.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猜您喜欢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弟子规·入则孝》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李白《独漉篇》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纳兰性德《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黄庭坚《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左丘明《子鱼论战》

琼酥酒面风吹醒。——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逞志究欲,心意安只。——屈原《大招》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李贺《苦昼短》

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元稹《使东川。梁州梦》

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佚名《阴符经·下篇》

嵩阳居士今安否,青眼看人万里情。——蔡襄《梦中作》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梅尧臣《送何遁山人归蜀》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离世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刘向《九叹》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THE END
0.鲍鱼菇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词典侧耳科北风菌属,子实体略平展,菇背具波状菌褶,菌肉白色,形似鲍鱼,故称为「鲍鱼菇」。来源:-- 词典修订版 【鲍鱼菇】的意思 (词典简编版) 植物名。松茸科。为一种常食用的蕈苔类蔬菜。菇正面灰白色,反面乳白色或淡褐色。因形似鲍鱼,故称为「鲍鱼菇」。【造句】:鲍鱼菇食性温和,热量低,多食有益健康。jvzquC41o0€dfrfp0eun1ln1|fx1lv3jvor
1.久闻不知其臭的意思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的拼音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的意思、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怎么读 拼音:[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wén bù zhī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 基本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了卖咸鱼的店,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腥味了。比喻环境熏染对人的影响极大。jvzquC41ekjjcw3ilenb0lto17?94>687;I9FBH9E6K5DA5:8HL1E=J67;;GD=J2F9=F7>698:7FF7mvon
2.鲍鱼之次的意思解释用法读音拼音:bào yú zhī cì 缩写:byzc 起源:《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王聘珍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例子:无 解释: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之次”。推荐jvzquC41vqum0|mgpnoo0wjv0et0kwigz1jbvj4kfkunarshq1oe1B750jznn
3.鲍鱼性味归经功效作用>>鲍鱼详细介绍 鲍鱼-别有病食品库鲍鱼【名称】:鲍鱼【别名】:鳆鱼、鲍螺【拼音】:bào yú 【 性】:平【 味】:甘,咸【归经】:肝【功效】:养血、柔肝、滋阴、清热、益精、明目【适宜】:癌症、高血压、高血脂、甲亢、久病体虚、阴精亏损、更年期妇女综合症、夜尿频、气虚哮喘、血压不稳jvzq<84yyy4c{k3ep1lpqmd3374buy}
4.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是什么意思/拼音/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拼音: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 jiǔ wén bù zhī qí chòu 成语解释: 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了卖咸鱼的店,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腥味了。比喻环境熏染对人的影响极大。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jvzquC41o0wvdjnmg0ipo8hjgpmzw8v3;l;l9v3jvor
5.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成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拼音】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jvzquC41o0jj{rkcpyko0lto1enfpp~w1enfpp~w/t526:6:27834=835:6267mvo
6.鲍鱼之肆鲍鱼之肆的意思鲍鱼之肆是什么意思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明史·余珊传》:“致陛下耳嚣目眩,忽不自知其在鲍鱼之肆矣。”亦省称“ 鲍肆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诗:“jvzq<84o0;8:s7hqo1+F;.G4':J&GB*D3'HD'N9'D;+9D.J:':8&:?dek1
7.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拼音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 , 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意思是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出自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近义词 入鲍忘臭, jvzq<84e{0mfk?3eqo5sw{zdcqv|qnukae94:pfqk?/j}rn
8.鲍鱼之肆的反义词反义词大全鲍鱼之肆的反义词反义词: 芝兰之室 芝兰之室 语出《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助人从善的环境。 近义词: 暂无 鲍鱼之肆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bào yú zhī sì 词语解释:暂无jvzq<84h{e4lz~j0eqs0o8kcp{odk8gcq{{{jrxk50nuou
9.鲍的笔顺笔画数:13拼音:bào部首:鱼鲍的拼音发音 bào 【词组】鲍鱼 【英语】abaloneormerpauaear shell 鲍的详解 鲍 鮑 bào 【名】 盐腌的鱼〖saltedfish〗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 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卖盐渍鱼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jvzq<84yyy4{jrmwkunbp7hqo1hjuqzp/xofy66::4;/j}rnAhxpoFxkpirfonxucik
10.鲍的拼音怎么读什么意思字典1.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肉质鲜美,可食。贝壳椭圆形,可入药。 △鲍鱼、石决明2.姓。 来源:-- 辞典简编版 【鲍】是什么意思、字义解释(小字典) 1.鲍鱼:A腌制的咸鱼。举例:「鲍鱼之肆」。B海洋中单壳软体动物。单面外壳,形似人耳,边缘有排水孔。 来源:-- 小字典jvzquC41yy}/|likcp4dqv4|k1;j7|hf0jznn
11.鲍什么意思鲍的读音拼音 bào 部首 鱼 鲍怎么读 bào 五行 水 五笔 QGQN 笔画数 13 笔名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基本释义 1.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以吃。贝壳可入药,称石决明。也叫鳆,俗称鲍鱼、鳆鱼。 2.(Bào)姓。 详细释义 鲍[bàojvzquC41yy}/mv|0eqs0erikcp5bpxtp0jznn
12.鲍鱼之肆是什么意思鲍鱼之肆的解释读音鲍鱼之肆的意思、拼音怎么读、近反义词、造句 成语 鲍鱼之肆 繁体 鮑魚之肆 拼音 [ bào yú zhī sì ] 怎么读 解释 鲍:咸鱼;肆:店铺。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近义 鲍鱼之次 反义 芝兰之室 jvzq<84oe{4hgr;0eqs0djt{w|njurdahdgmt<<20jznn
13.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解释基本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基础信息 拼音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 jvzquC41yy}/erikcp>/ew4ejgth{~438560
14.鳆的意思鳆组词鳆字组词怎么读读音拼音是什么?拼音: fù , 笔划: 17 部首: 鱼 五笔输入法: qgtt 基本解释: 前一篇:鲼 后一篇:鳇 鳆(鰒) fù 〔鳆鱼〕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在海中,肉可食。亦称“鲍鱼”。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 (鰒) 笔画数:17; 部首:鱼; 笔顺编号:35251211312511354 ★查看: 鳆的词语 详细解释: 鳆鰒fù 【jvzq<84o0jeem3eqo5{kmncp1n{1;57;74ivv
15.成语鲍鱼之肆的意思拼音出处成语名称 鲍鱼之肆 成语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成语简拼 byzs 成语意思 鲍:咸鱼;肆:店铺。卖咸鱼的店。比喻坏人成堆的地方。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成语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0章:“虽然她一直是鄙薄这些东西的,可又难免jvzquC41o0mvqzgogth0lto1enfpp~w17=1:=3jvor
16.鳆鱼的介绍【拼音名】Fù Yú【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肉。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以春末夏初最为肥满.捕得后取肉鲜用,或制成鲍鱼干。【原形态】形态详石决明条。【性味】①《医林纂要》:甘咸,平。②《随息居jvzquC41|juoilfq{cu/dvhz0eun1oz{wankvhd|jqthejt{cqiiczp1
17.上海佛跳墙大盆菜鲍参翅肚鲍鱼制作上海佬广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在原有传统烹制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并不断创新,把燕窝,鲍鱼,海参,花胶,鱼肚等***粤菜标准化、工厂化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以及对燕鲍翅参肚产品深入研究,我们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创建高标准生产流程,2019年超过8000平米的现代化工厂落成,冷冻,保鲜,常温三条生产线的建立,将现代工业工艺与传jvzq<84368>89A>23|;z0ls0ejooc7hp1
18.鲍怎么读鲍字组词拼音笔顺读音笔画繁体字繁体 拼音 bào 怎么读 部首 鱼(鱼字旁) 笔画 13画 结构 左右结构 字级1 造字法形声字 笔顺丿㇇丨𠃍一丨一㇀丿𠃌𠃍一乚鲍的意思和解释 「鲍」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鲍读音:[bào]怎么读: (1) 〔鲍鱼〕❶咸鱼,如“如入鲍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❷鳆鱼的俗称。 (2) 姓。鲍jvzq<84|kfobp7lgk84dqv4;E:J`aƒn0jvsmAoB|kzn28B7;56?52
19.鲍鱼造句鲍鱼拼音、解释 拼音: bào yú 1.湿的腌鱼,味腥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轀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孔子家语.卷四. 详情>> 相关词造句 海胆造句 鲍鱼造句 炒鱿鱼造句 斗鱼造句 钓鱼造句 草鱼造句 淡水鱼造句 打鱼造句 弹涂鱼造句 金鱼造句 木鱼造句 手机版 | 电脑版 jvzquC41o0€dfrfp0eun1ƒfqlw5pc
20.管鲍的意思管鲍是什么意思管鲍解释管鲍拼音汉语词典拼音: guǎn bào 注音:ㄍㄨㄢˇㄅㄠˋ 引证解释: 春秋 时 管仲 和 鲍叔牙 的并称。两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以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晋 傅玄 《何当行》:“管 鲍 不世出,结交安可为。”宋 范仲淹 《得李四宗易书》诗:“须期 管 鲍 垂千古,不学 张 陈 负一朝。”明 许自昌 《水浒记·约婚》:“萧jvzquC41ekjjcw3f99=/exr1iwgodjt60jznn
21.胡曾最有名的10首诗,胡曾诗词大全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拼音版 8 咏史诗·南阳 (唐)胡曾 世乱英雄百战馀,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拼音版 9 咏史诗·沙丘 (唐)胡曾 年年游览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经。 堪笑沙丘才过处,銮舆风过鲍鱼腥。 拼音版 10jvzquC41yy}/uqneknk/exr1vqv0j~hgpi
22.鲍鲍拼音鲍怎么读鲍部首鲍意思◎ 〔鲍鱼〕a.咸鱼,如“如入鲍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b.鳆鱼的俗称。 ◎姓。 英文翻译 ◎鲍 ormer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起名八字财运2025运势测终身运姓名详批结婚吉日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 男女 出生日期: 立即测算 1个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jvzq<84yyy4zk€z|k0ipo8*G;'H3'AIa|k5
23.鲦鱼怎么读,鲦鱼的发音,鲦鱼的拼音,鲦鱼是什么意思,鲦鱼的繁体字鲦鱼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鲦鱼 繁体:鰷魚 拼音:tiaoyu 读音:tiáo yú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鲦鱼 造句:鲦鱼造句 组词,组成语:鲦鱼 鲦鱼解释 鲦鱼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鲤形目。形狭长侧扁而薄体长数寸至数尺下颚突出尾鳍分叉细鳞背部黄黑腹jvzquC41yy}/eqfekjgj0lto1eoekjs1;8<577mvon
24.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什么意思?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成语解释】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成语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jvzquC41yy}/h>hu0eun1lmgpiv1::7534ivvq
25.鲍字的含义拼音笔画五行属性及起名推荐起名字典鲍姓名学寓意:鲍鱼。在姓名中无实际意义。寓意勤劳、勉励 ;顶级、极致;清晰、清新;坚强、坚固; 鲍音律特点:音律气势磅礴,雄壮有力,庄严大气,适合用于人名音律。 鲍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字型优美,利于书写,脚踏实地,积极向上。) 鲍字适合生肖: 鼠 龙 蛇 羊 狗 猪 鲍字起名吉凶:吉 (吉利,适合用于人名)jvzquC41yy}/lv;3:0ipo8kfkgo1:=9974ivvq
26.蚫字的解释笔划发音繁体拼音输入法在线字典基本信息 拼音:bào 注音:ㄅㄠˋ 部首:虫部 简/繁体笔划 笔划:11 部外笔划:5 常用输入法 五笔86版:JQNN 五笔98版:JQNN 笔划:25121435515 字库编码 CJK 统一汉字 Unicode十六进制:U+86AB 十进制:34475 汉字结构 造字法 基本解释 蚫字基本信息 书写笔顺 竖折横竖横捺撇折折横折 输入法 五笔86版:jvzq<84|kfobp7pzwg4dqv4o1|o0djt730nuou
27.叉鱼是什么意思、拼音读音、词语解释、叉鱼的英文翻译、近义词叉鱼怎么读音(拼音) chā yú 叉鱼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 1. 用叉子捕鱼。 叉鱼的近义词 未找到。 叉鱼的反义词 未找到。 叉鱼的英文翻译Fork fish 叉鱼的相关汉字(点链接可以查看详细解释) 叉、鱼 叉鱼的相关词语 七步八叉 三叉口 三叉戟 三叉路 丑叉 丫丫叉叉 丫叉 乞抽扢叉 交叉 交叉感染 三天打鱼,jvzquC41o0wrnzv0eqs0erikcp5&G>*:H'>:'N>'D3+CE7mvo
28.主要的同义词是什么呢同义词,是指词汇意思相同的词语,又叫“等义词”。与“同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近义词”。主要,把握事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主要的同义词,欢迎阅读。 【主要的同义词】 要紧、严重、重要 主要[zhǔ yào]的 拼音: zhǔ yào 解释: 是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 jvzquC41okv/t~nygp4dqv4vqpmzkln134>:3B<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