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1.0.1 为保证建筑外墙防水的工程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收起条文说明1.0.1 建筑外墙的防水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筑节能的要求下,防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建筑(外墙)多样性的发展,以及建筑高度的增加、风压加大,致使外墙渗漏率加大,降低了外墙作为围护结构的使用功能和保温隔热性能,也会导致外墙使用寿命的缩短。在工程实践中由于缺乏外墙防水的统一做法,缺乏指导工程实践的标准规范,致使外墙渗漏时有发生,墙体的耐久性及使用功能得不到保证,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编制《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为了与已有的建筑屋面、地下、室内防水工程标准配套,以完善建筑物整体防水的工程标准,也有必要编制建筑外墙防水技术标准。本规程的制定,将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节约能源起到指导和规范的作用。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以砌体或混凝土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外墙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收起条文说明1.0.2 规定了本规程的应用范围。砌体围护结构是指采用多孔砖、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作为围护结构材料的墙体;混凝土围护结构是指采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作为围护结构材料的墙体。本规程尚不包括其他材料构成的建筑外墙,例如:玻璃、木材、塑料、金属材料等构成的外墙;此相关内容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1.0.3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收起条文说明1.0.3 明确本规程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

2 术 语

2.0.1 建筑外墙防水 waterproof and protection of exterior wall of building阻止水渗入建筑外墙,满足墙体使用功能的构造及措施。▲ 收起条文说明2.0.1 建筑外墙防水构造与措施不但能使建筑外墙具有防水功能,而且还具有在使用过程中对墙体结构的耐久性、保温层的长期热工性能等外墙的原设计功能及其完整性的防护作用。2.0.2 防水透气膜 weather barrier具有防水和透气功能的合成高分子膜状材料。▲ 收起条文说明2.0.2 防水透气膜具有防水透气功能,起到对保温层及墙体结构的保护作用,在达到外墙防水功能的同时,使保温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保温热工性能。2.0.3 滴水线 drip water line在凸出或凹进外墙面的部位外沿,设置的阻止水由水平方向内渗的构造。▲ 收起条文说明2.0.3 滴水线具有阻止水流向外墙面的功能。在凸出外墙的窗台、窗楣、雨篷、阳台、女儿墙压顶和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均要做滴水线,滴水线的形式有滴水槽和鹰嘴两种,通常采用水泥砂浆制作,也可采用金属(不锈钢、铝合金)预制件。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外墙防水应具有阻止雨水、雪水侵入墙体的基本功能,并应具有抗冻融、耐高低温、承受风荷载等性能。▲ 收起条文说明3.0.1 对建筑外墙防水提出的基本功能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 雨雪水侵入墙体,会对墙体产生侵蚀作用,进入室内,将会影响使用;当有保温层时,还会降低热工性能,达不到原设计保温隔热的节能指标,由此产生的损害应引起高度的认识和重视。防止雨水雪水侵入墙体是外墙防水的最重要功能。    2 建筑外墙的防水层自身及其与基层的结合应能抵抗风荷载的破坏作用。   3 冻融和夏季高温将影响建筑外墙防水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功能。3.0.2 在正常使用和合理维护的条件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外墙,宜进行墙面整体防水:1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800mm地区的高层建筑外墙;2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0kN/m2地区的外墙;3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40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4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5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5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0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 收起条文说明3.0.2 针对国内建筑外墙的渗漏情况,本规程编制组进行了多次的各地调研和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年降雨量与基本风压情况,建筑外墙的渗漏情况,建筑外墙的形式、构造与材料,是否采取防水措施、使用何种材料,是否采用外墙外保温,采用外保温时保温层的材料以及其外部保护采用何种材料,外墙防水设防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等方面。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建筑外墙渗漏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多见,尤其南方地区的华南、江南,北方地区的东北、华北等地。例如,江南某住宅小区,入住700户,发生墙体渗漏的有160多户,约占23%,导致了业主与开发商较大的纠纷。南方地区的华南、江南,由于降雨量大,尤其沿海地区风力大,加之建筑形式的多样化致使墙体渗漏的情况加剧。北方地区由于采用外墙外保温时采取的防水措施不充分产生的问题也较多。各地采取的建筑外墙防水措施:目前外墙防水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两类方式进行设防,一类是墙面整体防水,主要应用于南方地区、沿海地区以及降雨量大、风压强的地区;另一类是对节点构造部位采取防水措施,主要应用于降雨量较小、风压较弱的地区和多层建筑以及未采用外保温墙体的建筑。各地采用外墙外保温的建筑均采取了墙面整体防水设防。墙面整体防水包括所有外墙面的防水和节点构造部位的防水。节点构造的防水指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伸出外墙管道、女儿墙压顶、外墙预埋件、预制构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根据国内建筑外墙防水的现状和实际做法,以及现代建筑对建筑外墙的要求,本规程将建筑外墙防水分为墙面整体防水和节点构造防水两种类别。墙面整体防水分为两类:一类是指降水量大、风压强的无外保温外墙,包含“年降水量大于等于800mm地区的高层建筑外墙”和“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kN/m2地区的外墙”两种情形。二类是指降水量较大、风压较强的有外保温外墙,包含“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4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年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5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和“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kN/m2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三种情形。调查和问卷反馈的情况显示,由于外墙外保温的广泛实施,以及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和外保温构造做法,使外墙更易发生渗漏。并且即使水分不进入外墙本体和室内,只要进入保温层,就会严重降低保温效果和保温层的耐久性。据研究,保温层的导热系数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大。所以本规程规定上述情形下的外墙需要采取墙面整体防水,以加强保温功能的实现。外墙防水类别划分的主要考虑因素为:    1 年降水量、基本风压等气候参数与外墙渗漏的高度关联性外墙渗漏究其根本原因是有水的来源,主要是降雨,雨水可以沿着墙体的裂缝、薄弱的节点缝隙进入墙体内部甚至室内:或是通过墙体非密实的孔隙渗入墙体内部;同时,水的冻融也对墙体产生破坏作用,因此降水量的大小必然是防水的主要依据。风压的增加会增大与墙体接触的雨水量和雨水对墙体的渗透压力,也会加大墙面雨水的爬升高度,致使外墙的渗漏水率增加,加剧渗漏水程度。   2 本规程防水设计规定与实际防水工程的对应性调研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江西(部分)、湖南、湖北(部分)等地区的建筑主要采用无保温或者自保温的外墙,主要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墙面整体设防,饰面层主要采用面砖和涂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部分)、湖北(部分)等地区的建筑主要采用外保温或内保温的外墙,也采用墙面整体设防;北方城市(淮河、秦岭以南地区)的建筑主要采用外保温的外墙,也采用墙面整体设防,饰面层采用饰面涂料为主。因此本规程对外墙的墙面整体防水要求作出了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规定。3.0.3 除本规程第3.0.2条规定的建筑外,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其他建筑外墙应采用节点构造防水措施。▲ 收起条文说明3.0.3 根据调研的情况,本规程第3.0.2条规定之外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建筑外墙渗漏主要发生在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伸出外墙管道等节点部位,因此应采用节点构造防水措施。根据调研资料,降水量小于200mm的干旱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地区主要在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和新疆大部,外墙渗漏的情况比较少见,本规程未对其防水作出规定,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节点部位进行防水密封处理。3.0.4 全国主要城镇基本风压和年降水量表可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 收起条文说明3.0.4 参照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气象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并结合工程实际和外墙对墙面防水设防的要求,本规程设定的墙面整体防水所对应的主要气候地区如下:   1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800mm的地区(湿润区),主要为沿淮河—秦岭(陕西的汉中市、安康市,河南的驻马店市、信阳市)—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线以南的地区(此为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包括成都市)以及江南地区;其他北方地区的城市主要有辽宁的丹东市,吉林的通化市。   2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kN/m2的地区,主要为沿海地区。例如:      广东:汕头、汕尾、阳江、深圳;      海南:海口、三亚、琼海等大部分地区;      广西:北海、钦州、东兴;      浙江:温州、舟山;      福建:福州、厦门;      山东:青岛、潍坊、荣成;      辽宁:大连、营口。    3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4kN/m2     地区、年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5kN/m2     地区、年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且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kN/m2    地区以及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且基本风压小于0.4kN/m2地区,参见附录A。3.0.5 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的规定。▲ 收起条文说明3.0.5 为使标准之间的协调,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的防水应符合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CJ 144的规定。《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对相关外墙外保温与防水的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对其适用范围内的居住建筑外墙外保温的防水做法应按其规定执行。3.0.6 建筑外墙防水采用的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除应符合外墙各构造层的要求外,尚应满足安全及环保的要求。▲ 收起条文说明3.0.6 防水材料及其配套材料均应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应满足环境保护及安全要求,例如,不得产生有害物质,不得污染环境,不得采用易燃材料。建筑防水涂料应符合《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JC 1066的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所用材料应与外墙相关构造层材料相容。▲ 收起条文说明4.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所用材料应与外墙相关构造层材料相容。4.1.2 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 收起条文说明4.1.2 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

4.2 防水材料

4.3 密封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建筑外墙整体防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外墙防水工程的构造;2 防水层材料的选择;3 节点的密封防水构造。▲ 收起条文说明5.1.1 根据建筑外墙防水设计的规定,结合外墙工程的实际要求,确定合理的墙体构造、节点形式,选择合适的、满足功能要求的防水材料。 5.1.2 建筑外墙节点构造防水设计应包括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伸出外墙管道、女儿墙压顶、外墙预埋件、预制构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设防。▲ 收起条文说明5.1.2 节点是外墙的易渗漏部位,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节点的防水设计。5.1.3 建筑外墙的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 收起条文说明5.1.3 与背水面防水相比,迎水面防水对建筑外墙围护结构及保温层的防护更为有利,所起的作用也更为可靠。5.1.4 不同结构材料的交接处应采用每边不少于150mm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作抗裂增强处理。▲ 收起条文说明5.1.4 不同结构材料的交接处易产生变形裂缝,在找平层施工前应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作抗裂增强处理;热镀锌电焊网宜用于可能产生较大变形差异的交接部位。不同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砌块等。5.1.5 外墙相关构造层之间应粘结牢固,并宜进行界面处理。界面处理材料的种类和做法应根据构造层材料确定。▲ 收起条文说明5.1.5 界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构造层次之间的粘结强度。界面处理材料包括界面砂浆、界面处理剂,应根据不同的构造层材料选择相应的界面砂浆、界面处理剂以及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有喷涂、刮涂、滚涂、刷涂等方法,通常界面砂浆采用刮涂、喷涂的方法,界面处理剂采用滚涂、刷涂、喷涂的方法。5.1.6 建筑外墙防水材料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选用。▼ 展开条文说明

5.2 整体防水层设计

5.3 节点构造防水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外墙防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收起条文说明6.1.1 外墙防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6.1.2 外墙防水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收起条文说明6.1.2 外墙防水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6.1.3 防水材料进场时应抽样复验。▲ 收起条文说明6.1.3 防水材料进场时应抽样复验。6.1.4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收起条文说明6.1.4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6.1.5 外墙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建筑外墙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 收起条文说明6.1.5 外墙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建筑外墙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6.1.6 外墙防水层的基层找平层应平整、坚实、牢固、干净,不得酥松、起砂、起皮。▲ 收起条文说明6.1.6 外墙防水层的基层找平层应平整、坚实、牢固、干净,不得酥松、起砂、起皮。6.1.7 块材的勾缝应连续、平直、密实,无裂缝、空鼓。▲ 收起条文说明6.1.7 块材的勾缝应连续、平直、密实,无裂缝、空鼓。6.1.8 外墙防水工程完工后,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坏防水层。▲ 收起条文说明6.1.8 外墙防水工程完工后,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坏防水层。6.1.9 外墙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施工的环境气温宜为5℃~35℃。施工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收起条文说明6.1.9 外墙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施工的环境气温宜为5℃~35℃。施工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2 无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6.2.1 外墙结构表面的油污、浮浆应清除,孔洞、缝隙应堵塞抹平;不同结构材料交接处的增强处理材料应固定牢固。▲ 收起条文说明6.2.1 外墙结构表面的油污、浮浆会影响找平层的粘结性能及造成空鼓;外脚手架的连墙件拆除后留下的孔洞、砌筑砂浆不饱满形成的缝隙等,如不填塞抹平,会造成找平层空鼓、开裂。不同结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温度的变化造成的热胀冷缩不同,使相关层次在交接处容易产生规则性裂缝。因此在交接处铺设增强处理材料来限制拉伸应力,约束裂缝的产生。增强处理材料主要包括玻璃纤维网布以及金属网等材料。6.2.2 外墙结构表面宜进行找平处理,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墙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后再进行界面处理;2 界面处理材料的品种和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拌合应均匀一致,无粉团、沉淀等缺陷,涂层应均匀、不露底,并应待表面收水后再进行找平层施工;3 找平层砂浆的厚度超过100mm时,应分层压实、抹平。▲ 收起条文说明6.2.2 无论是混凝土还是砌体结构墙体,当表面平整度无法达到保温层或防水层施工要求时,应进行找平处理。为使找平层粘结牢固,找平层施工前应进行界面处理。为保证找平层的密实度、平整度和不易产生裂缝,每遍抹灰的厚度不宜大于10mm。为保证找平层与后道工序的构造层次粘结牢固,找平层表面应用木抹于搓成毛面。6.2.3 外墙防水层施工前,宜先做好节点处理,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收起条文说明6.2.3 节点部位是防水设计的重点部位,也是渗漏的多发区,如门窗洞口周边、伸出外墙管道、设备安装的预埋件、墙体分格缝等;大面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对这些节点部位根据做法要求进行密封处理。6.2.4 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表面应为平整的毛面,光滑表面应进行界面处理,并应按要求湿润。2 防水砂浆的配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2)配制乳液类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前,乳液应先搅拌均匀,再按规定比例加入拌合料中搅拌均匀;3)干粉类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按规定比例加水搅拌均匀;4)粉状防水剂配制普通防水砂浆时,应先将规定比例的水泥、砂和粉状防水剂干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5)液态防水剂配制普通防水砂浆时,应先将规定比例的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再加入用水稀释的液态防水剂搅拌均匀。3 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宜在1h内用完;施工中不得加水。4 界面处理材料涂刷厚度应均匀、覆盖完全,收水后应及时进行砂浆防水层施工。5 防水砂浆铺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施工,第二层应待前一层指触不粘时进行,各层应粘结牢固;2)每层宜连续施工,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得小于200mm;上下层接茬应错开300mm以上,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3)喷涂施工时,喷枪的喷嘴应垂直于基面,合理调整压力、喷嘴与基面距离;4)涂抹时应压实、抹平;遇气泡时应挑破,保证铺抹密实;5)抹平、压实应在初凝前完成。6 窗台、窗楣和凸出墙面的腰线等部位上表面的排水坡度应准确,外口下沿的滴水线应连续、顺直。7 砂浆防水层分格缝的留设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嵌填密封材料前,应将分格缝清理干净,密封材料应嵌填密实。8 砂浆防水层转角宜抹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mm,转角抹压应顺直。9 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8mm~10mm宽的凹槽,并应按本条第7款的规定进行密封处理。10 砂浆防水层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普通防水砂浆防水层应在终凝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不得受冻。▲ 收起条文说明6.2.4 防水砂浆是外墙防水的主要材料,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对防水砂浆的材料要求、施工技术和施工要点尚不熟悉,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水砂浆要有坚固的基层方可充分发挥作用,为保证与基层的粘结能力,基层表面应为干净的毛面,抹压防水砂浆前基层应充分湿润,以保证防水砂浆中有足够的水分使水泥产生水化反应。一股防水砂浆在施工现场搅拌,配比的准确性、拌合器具、搅拌机具、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对防水砂浆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拌制好的砂浆应及时用完,宜随拌随用,以免拌制好的砂浆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初凝结块现象;已产生结块现象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为保证防水砂浆与基层的粘结能力,抹压防水砂浆前应进行界面处理。厚度是保证防水砂浆抗渗能力的重要因素,砂浆一次涂抹厚度越大,厚薄不均匀的现象越严重。为保证防水砂浆厚薄的均匀性,厚度大于10mm时应分层施工。分层施工应注意层间的粘结,不得出现空鼓现象。一个分格区域内每层宜连续施工,以保证防水砂浆的连续性。如面积过大不能连续施工时,应留设阶梯坡形茬,以保证接茬部位的水密性,接茬部位和施工做法应符合相关要求。涂抹施工有抹压和喷涂两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防水砂浆层应压实、抹平,以保证砂浆防水层的密实性。普通防水砂浆每层的施工厚度宜为5mm~10mm,聚合物防水砂浆每层的施工厚度宜为1mm~3mm,防水层的厚度应根据材料特性确定。窗台、窗楣和凸出墙面的腰线等,为使水及时排走,其上表应做成向外的流水坡,下端设鹰嘴或滴水线(槽)使水不会流到根部。防水砂浆是刚性材料,抗裂性能较差,而建筑外墙在结构材料、构造发生变化的部位容易产生变形裂缝,所以在这些部位宜设置分格缝,嵌填密封材料,以柔性材料来适应基层的变形。由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门框、窗框、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砂浆的交接处,易产生温差裂缝而成为渗水通道,因此对这些部位均应留设凹槽用密封胶嵌填。为防止应力集中出现裂缝,砂浆防水层的转角部位应用专用抹灰工具抹成弧形。聚合物防水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既有水泥的水化反应,又有聚合物乳液的脱水固化过程,因此,在聚合物防水砂浆完工后初期,采用不洒水的自然养护,时间根据聚合物乳液的掺量、环境湿度确定,一般在48h左右,硬化后再采用于湿交替养护的方法;其他的防水砂浆在终凝后采用洒水保湿养护。6.2.5 涂膜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前应对节点部位进行密封或增强处理。2 涂料的配制和搅拌应满足下列要求:1)双组分涂料配制前,应将液体组分搅拌均匀,配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改变配合比;2)应采用机械搅拌,配制好的涂料应色泽均匀,无粉团、沉淀。3 基层的干燥程度应根据涂料的品种和性能确定;防水涂料涂布前,宜涂刷基层处理剂。4 涂膜宜多遍完成,后遍涂布应在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挥发性涂料的每遍用量每平方米不宜大于0.6kg。5 每遍涂布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布方向,同一涂层涂布时,先后接茬宽度宜为30mm~50mm。6 涂膜防水层的甩茬部位不得污损,接茬宽度不应小于100mm。7 胎体增强材料应铺贴平整,不得有褶皱和胎体外露,胎体层充分浸透防水涂料;胎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胎体的底层和面层涂膜厚度均不应小于0.5mm。8 涂膜防水层完工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做好饰面层。▲ 收起条文说明6.2.5 节点部位是防水设计的重点部位,也是渗漏的多发区,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认真按设计要求进行密封处理或增强处理。双组分或多组分涂料,各组分的计量不准或搅拌不均匀会影响涂膜性能,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单组分材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层、沉淀等现象,重新搅拌均匀后一般不影响材料的性能。采用机械搅拌配料比手工搅拌效率高,料浆均匀,但应注意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搅拌约5min即可,否则也会影响涂料质量。为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涂布前应先涂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可以按生产厂的配方,在现场用防水涂料加水稀释配制,也可采用厂方提供的专用基层处理剂。外墙防水涂料一般采用与水泥砂浆基层具有很好相容性的防水涂料,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这类涂料一般为水分蒸发成膜的材料,如涂层太厚,表面成膜后会阻止膜层中水分的蒸发,影响成膜质量,故通过用量来控制单遍涂布的厚度。并要掌握好涂刷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以前一遍涂层干燥不粘手为准,一般约需2h~6h;若现场气温低、湿度大,通风不畅,则干燥时间会长些。每层涂布按规定的用量取料,涂布时应均匀,上下层之间不留气泡。在使用中涂料如有沉淀应注意随时搅拌均匀。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布方向,可以使涂膜的纵横向物理力学性能比较一致,同时可更好地消除前遍涂层的毛细孔道,防止漏涂。甩茬是指同一遍涂层分两次施工时,先后施工涂层的交接处。为保证该部位涂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甩茬部位应清理干净,并有足够的接茬宽度。接茬是指每遍涂刷时的交接处,为避免交接处漏涂,涂布时应有一定的接茬宽度。采用加铺增强层做法时,除应注意本条规定的技术措施外,还要注意增强层与上涂层应连续施工,一次成活。增强层应铺贴平整,密实,不空鼓。胎体间应有一定的搭接宽度,以保证胎体的连续性。采用二层胎体时,为减少胎体接缝的交叉重叠,上下层胎体不得垂直铺设,其搭接缝应错开。胎体在涂层中主要起增加抗拉强度和抗裂作用,因此施工时应控制胎体在涂层中的位置,使胎体充分发挥作用。6.2.6 防水层中设置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片不得外露。热镀锌电焊网片应与基层墙体固定牢固;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应铺贴平整、无皱褶,两幅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收起条文说明6.2.6 规定了在防水层中设置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热镀锌电焊网片不得外露、热镀锌电焊网片应与墙体结构固定牢固、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应铺贴平整无皱褶,同时,保证一定的搭接宽度,为的是保证防水层的抗裂效果及质量。

6.3 外保温外墙防水工程施工

6.3.1 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防水层与保温层应相容。▲ 收起条文说明6.3.1 本条文要求保温层表面平整,干净,主要是为了利于后道工序的施工,保证质量。提出相容的规定,是避免不相容相互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致使造成损坏。6.3.2 防水层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6.2.4条、第6.2.5条和第6.2.6条的规定。▼ 展开条文说明6.3.3 防水透气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表面应干净、牢固,不得有尖锐凸起物;2 铺设宜从外墙底部一侧开始,沿建筑立面自下而上横向铺设,并应顺流水方向搭接;3 防水透气膜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50mm,相邻两幅膜的纵向搭接缝应相互错开,间距不应小于500mm,搭接缝应采用密封胶粘带覆盖密封;4 防水透气膜应随铺随固定,固定部位应预先粘贴小块密封胶粘带,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将防水透气膜固定在基层上,固定点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处;5 铺设在窗洞或其他洞口处的防水透气膜,应以“I”字形裁开,并应用密封胶粘带固定在洞口内侧;与门、窗框连接处应使用配套密封胶粘带满粘密封,四角用密封材料封严;6 穿透防水透气膜的连接件周围应用密封胶粘带封严。▲ 收起条文说明6.3.3 防水透气膜一般从外墙底部开始铺设,长边沿水平方向自下而上横向铺设,第二幅透气膜搭接压盖第一幅膜,保证搭接缝为顺水方向,每幅透气膜的纵、横向搭接缝均应有足够的搭接宽度,并采用配套胶带覆盖密封,以保证水不会从搭接缝中渗入。防水透气膜采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固定在基层上,固定锚栓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部位采用丁基胶带密封,以保证固定部位的密封性能。门洞、窗洞等洞口处的防水透气膜应根据门、窗框与外墙面的距离裁剪,“I”形实为两个对接的“Y”字形。使透气膜能压入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空隙,再用专用配套密封胶带满粘密封。防水透气膜一般应用于干挂幕墙及墙体小龙骨构造体系的外墙工程,对于穿过透气膜的连接件四周应采用密封胶粘带封严。

7.1 一般规定

7.2 砂浆防水层

主控项目7.2.1 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配合比试验报告和抽样复验报告。▲ 收起条文说明7.2.1 设计所采用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2.1、4.2.2条的要求。7.2.2 砂浆防水层不得有渗漏现象。检验方法:雨后或持续淋水30min后观察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2.2 防水层是外墙防水的主要构造,若出现渗漏,则功能无法实现。渗漏检查可在防水层完工后雨后或持续淋水30min后观察。如出现渗漏,应查找原因及部位并修整,确保验收无渗漏现象。7.2.3 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及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2.3 砂浆防水层属刚性防水,适应变形能力较差,应与相关各层粘结牢固并连成一体,方能起到外墙防水作用。故规定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及各防水层之间应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7.2.4 砂浆防水层在门窗洞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分格缝及收头等部位的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收起条文说明7.2.4 门窗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及收头部位是最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其防水构造处理应按照本规程节点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防水和结构做法相结合,采用多道设防等加强措施。

一般项目7.2.5 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 收起条文说明7.2.5 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坚固、密实、平整,防止防水层的表面产生裂缝、起砂、麻面等缺陷,也是确保防水层质量的必要条件,应进行控制。7.2.6 砂浆防水层留茬位置应正确,接茬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应做到层层搭接紧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2.6 施工缝是砂浆防水层的薄弱环节,由于施工缝接茬不严或位置留设不当等原因,导致防水层渗漏;因此要做好砂浆防水层的留茬及接茬。 7.2.7 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0%。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2.7 砂浆防水层的厚度测量,应在砂浆终凝前用钢针插入进行尺量检查;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0%。

7.3 涂膜防水层

主控项目7.3.1 防水层所用防水涂料及配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抽样复验报告。▲ 收起条文说明7.3.1 设计所采用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2.2、4.2.4、4.2.5条的要求。7.3.2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现象。检验方法:雨后或持续淋水30min后观察检查。7.3.3 涂膜防水层在门窗洞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及收头等部位的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7.3.4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80%。检验方法: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 收起条文说明7.3.4 涂膜防水层的合理使用年限,很大程度是由涂膜厚度决定的。本条文规定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涂膜防水层厚度应包括胎体的厚度。除了最终的测量之外,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厚度的控制工作,按照防水涂料固体含量和相对密度推算出规定厚度的单方用量,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保证涂膜厚度。7.3.5 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褶、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3.5 涂膜防水层应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成膜后如出现流淌、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会降低防水工程质量而影响使用寿命。

7.4 防水透气膜防水层

主控项目

7.4.1 防水透气膜及其配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抽样复验报告。 ▲ 收起条文说明7.4.1 防水透气膜是经热复合或闪蒸法,以及采取相关工艺制成的合成高分子塑料薄膜。通常铺设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层之外,起到防水、透气、防风等的作用。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4.2.6条的规定。配套材料包括柔性密封胶粘带、龙骨(木龙骨、金属龙骨)、固定用的自攻螺钉、水泥钉等,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选择。进场的防水透气膜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并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抽样复验,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外墙防水工程。7.4.2 防水透气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现象。检验方法:雨后或持续淋水30min后观察检查。 7.4.3 防水透气膜在门窗洞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及收头等部位的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收起条文说明7.4.3 勒脚、阴阳角、洞口、女儿墙、变形缝等节点部位是防水透气膜设防和施工的薄弱部位,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部位为质量检查的重点,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一般项目 7.4.4 防水透气膜的铺贴应顺直,与基层应固定牢固,膜表面不得有皱褶、伤痕、破裂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4.4 防水透气膜是空铺于保温层外表面,用带塑料垫片的塑料锚栓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如铺贴不顺直,表面出现皱褶、伤痕、破裂等缺陷,将会影响其使用功能和耐久性。防水透气膜铺贴完成后应进行外观的观察检查,以保证铺贴质量。7.4.5 防水透气膜的铺贴方向应正确,纵向搭接缝应错开,搭接宽度的负偏差不应大于10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4.5 防水透气膜的铺贴方向正确是保证顺水搭接的关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监督。纵向搭接缝是短边搭接缝,为避免搭接缝过于集中,上下两幅的纵向搭接缝应相互错开,其间距不得小于500mm。必要的搭接宽度是保证搭接缝防水可靠性的关键,因此对搭接宽度负偏差应进行控制。7.4.6 防水透气膜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缝口应封严,不得有翘边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收起条文说明7.4.6 防水透气膜的搭接缝是采用配套的丁基双面胶粘带进行粘结的,如接缝粘结不可靠、密封不严,会造成接缝的渗漏;收头部位也是防水密封的重点。因此,防水透气膜的验收应对搭接缝和收头部位给予重视。

7.5 工程验收

7.5.1 外墙防水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 收起条文说明7.5.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规定分项工程可由若干检验批组成,本条文规定了外墙防水工程,应符合分项工程各检验批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7.5.2 外墙防水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并归档:1 外墙防水工程的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单;2 主要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抽检复验报告、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3 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文件;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 雨后或淋水检验记录;6 施工记录和施工质量检验记录;7 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及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书。▲ 收起条文说明7.5.2 本条规定了外墙防水工程验收文件和记录的内容,以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相关内容协调。需要强调隐蔽工程部位的检验,隐蔽工程为后续的工序或分项过程覆盖、包裹、遮挡的前一分项工程,例如防水层的基层、密封防水处理部位、门窗洞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及收头等节点做法,应经过检查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隐蔽,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渗漏或不易修复而直接影响防水效果。外墙防水工程完成后,应会同各有关方验收,进行记录归档,以便查验。

附录A 全国主要城镇基本风压及年降水量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9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拉伸性能》GB/T 328.9

3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沥青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不透水性》GB/T 328.10

4 《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18部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撕裂性能 钉杆法》GB/T 328.18

THE END
0.测量学的实习报告二.测区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花杆1根,测钎1副,钢尺1把,皮尺1把 第二节水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ujk~jdjticq532;7264:26;94;a;14=95;0nuou
1.水质分析论文范文大港区濒临渤海,处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干燥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3.3.1蒸发量与降雨量的影响 由图2知,大港区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年平均差值达1400mm),如果在一年之内没有补充新的“引黄水”,则库区水量就会减少。由于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6657/j}rn
2.大度人生智慧处世哲学,学会宽容与豁达,成就非凡格局,拥抱幸福人生一小时降雨量达到65.2mm啥意思啊属于什么雨?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可以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个等级:- 小雨:1小时内降雨量小于等于2.5毫米,12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1小时内降雨量在2.6毫米至8.0毫米之间,12小时内降雨量在5毫米至15毫米之间,或jvzq<84j70zix5230ipo8itcog049773368:A73478/j}r
3.自动根据数据生成降雨量实况Word报告'11月份大部分气象观测站降雨量较往年偏低。' AI写代码 1 计算各区域降雨量的极值 再生成第二段的报告: p2=""t=df['降雨量(mm)']p2+=f"各区域降雨量在{t.min()}~{t.max()}mm之间,其中{df.loc[t.argmax(), '区域']}区域的降雨量最大,为{t.max()}mm。"p2 jvzquC41dnuh0lxfp0tfv8fu82:16B8441gsvrhng1jfvjnnu1724:847;?
4.东北农村老太rap走红网络,魔性节奏接地气,网友直呼太上头100毫米的降雨量有多大,降雨量定义: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总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衡量。分类标准:根据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其中,50到99.9毫米的降雨量被称为暴雨;100到249.9毫米的降雨量被定义为大暴雨;而250毫米以上的降雨量则被称为特大暴雨。二、100 一jvzq<84ycr4kg|xgnqrn0xsnkpk0nr{gt1814>6329?64@3jvo
5.降雨引起的两类不同浅层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模型———与"浅层黄土现以 2021年 8月中至 10月初陇东地区降雨黄 土滑坡为例,图 6为该区域附近的陕西旬邑县气象 站记录的自 8月 16日至 10月 16日 61天的降雨序 列,这段时间共有 31天降雨,总降雨量537.3mm, 相当于该区往年的全年的降雨量,降雨最集中的时 段为 9月 15日到 10月 15日,在 31天里有 25天在 降雨,jvzq<84ujctekg0rcvftxugp0ipo8tc1rjgfx|0cuvyA\nf?46359;233
6.黄河中游典型流域降雨输沙变化及可能来沙量有学者分析了大雨量、最大1日降雨量及最大5日降雨量等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15],发现大雨量对河潼区间输沙量贡献较大,而未分析支流具体变化及降雨输沙关系;针对佳芦河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和泥沙关系的研究表明[16],与基准期相比,治理后流域降雨量大于50 mm、降雨强度大于4 mm/h或历时大于3 h的降雨的对产沙jvzq<84kttohc}j0yj{/gmz0ep5DP8620384;?4|puj/4;54:7
7.水文实习报告15篇6月10日进入梅汛期。受冷空气影响,6月10—11日降下入梅后的第一场雨。本次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武义江流域降雨大于东阳江流域。其中永康市前仓雨量站测为24小时降雨量达198.8毫米,9、10两日降雨量218毫米,近年来少见的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局部洪水造成公路交通中断,康市的前仓、石柱等地受灾严重。 jvzquC41yy}/qq6220ipo8gcqigp1j4ujk~jdjticq558;=:30nuou
8.挡土墙施工方案通用12篇吊装作业能否成功的核心是准备工作,起重机本体的组装在整个吊装准备工作中所占的工作时间最长,任务量最大,是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起重机本体的组装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在此结合伊泰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2.工程概况 伊泰项目现场共有两台反应器,反应器内径9.6m,筒体壁厚130mm,总高度jvzquC41uy€l0zguj{/exr1jcuxgw4;22;20qyon
9.地质雷达论文15篇其中粗骨料为19~31.5、9.5~19、4.75~9.5mm,经筛分试验确定3种规格的掺量分别为30%、60%、10%,形成连续级配。经检验,碎石为同颜色,不带杂物,含泥量0.5%,压碎值10.4%,符合规范要求。钢筋主筋为直径16mm二级螺纹钢,间距93mm;箍筋为直径10mm一级圆钢,间距90mm。保护层厚度统一设置为40mm响了检测精度,实际检测精度jvzquC41yy}/jjtskmgo0lto1hgoyns14272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