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报告同时指出,建议在合适时候开征环境税,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沉疾。
中国治霾难度更大
报告主编、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表示,大气污染的主要形式是雾霾,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影响经济活动。
他认为,中国要从根本上治理好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需要20-30年时间。即使是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快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奇迹性的改善环境,也需要15-20年左右时间。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多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接近50%的第二产业比重,世界工厂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因此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还需要20-30年。
环境税如何减少对经济冲击
报告指出,面对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新一届中国政府层发表了“要像向贫困宣战那样向污染宣战”,在政府重视的前提下,该报告建议适时征收环境税,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同时考虑将二氧化碳也纳入征收范围,用经济手段治理雾霾。
这是2014年里环境税再度被提及。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就曾表示,环境税方案正在国务院进行调研讨论,具体税率问题是讨论重点。
“税率过高将对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税率过低又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预期目的”,苏明称,“制定合理、操作性强的税率是环境税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因素。”
环境税(Environmental Taxation),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Ecological Taxation)、绿色税(Green Tax),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对于环境税的制订,报告指出,要合理确定环境税的税率水平,一方面最大限度反映污染物减排的边际成本,使排放污染物的代价要高于企业为减排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同时也要考虑税率水平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保护要害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还要使得税率水平循序渐进,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力和潜在的社会阻力。